蒯良是走了,陳林望著蒯良的背影,不由發笑,小樣,想跟我玩談判,就知道你們文人鬼點子多,言語犀利,但是,就是不給你機會,你能怎麽著。笑完之後,陳林又陰霾起來,太多的問題值得陳林去煩惱了。這一下,原本就算楚王無意與益州為敵,但是被陳林這麽狠狠的坑一下,隻怕日後也會心生怨恨。但是陳林並沒有後悔,也明知道可能會這樣。但是這世上,沒有永遠的盟友,就像劉備,何況陳林與楚王並沒有任何的盟約在身。上庸也好,漢中也罷,這一次損傷不小,陳林自然希望能從楚王身上刮得越多越好。陳林決定了,漢中的事情,絕對不能牽涉蜀中,同樣,蜀中這一次南蠻和叛軍的事情,陳林也打算用蜀中自己的力量來解決。這樣,無論是哪一邊出了問題,益州都有一半的地盤可以得到休養。
陳林回頭:“黃燕,南鄭那邊的事情怎麽樣了?”陳林不能問張鬆,畢竟這次叛亂多少還是跟張鬆有點關係的。黃燕:“大少爺,基本上都穩定了,關押的官吏,現在閻大人都派人補上了,不會影響治理。隻是賈先生來信了,對於平蠻策賈先生是認同的,說主公完全可以施行,但是需要耐心。還有,賈先生說,這上庸郡收複了,對於這裏的官吏可以從新起用,隻要一些至關重要的官職是信得過的人就好。”
陳林點點頭:“文和說的是對的,南中的事情不是短期之內能解決的,攻心為上,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勞永逸的解決南蠻的問題,沒有一兩年是辦不到的。至於上庸這邊的事情,文和與孤王算是不謀而合了,隻要這些官員沒有參與這一次蜀中士族的叛亂,不得已投靠袁公路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官複原職。黃燕啊,快馬讓文和來一趟上庸,就說孤王有大事要和他商議。”陳林仿佛是下定了決心一般,突然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將近四萬人加入了挖掘上庸城外溝壑當中,四道城門都有益州兵馬堵著,蔡瑁已經鐵了心不敢出城了。蒯良前來談判,蔡瑁多少是知道一點的,想必蔡瑁心中也有覺悟,他這一次是翻跟鬥了。但是現在竟然是蒯良前來談判,蔡瑁就沒必要露臉了,丟不起這人,幹脆就讓蒯良和劉表處理去吧。
陳林的決心,得到了回報,第四天,荊州又來一人,想必是蒯良已經將陳林的說法匯報給劉表了,而劉表也做出了決定。但是,這一次來的人卻讓陳林想不到,蒯良沒有來,來的是一個蔡家人,蔡中是也。
陳林:“嗬嗬,蔡將軍,一路幸苦了,幸苦了。”蔡中乃是蔡瑁的族弟,如今蔡瑁在陳林股掌之中,這蔡中對於陳林那是又恨又巴結。蔡中:“秦王客氣,請。”陳林眼前一亮,蔡中更蒯良是兩種人。
雙方坐定,酒宴一番,陳林現在可不急,絕口不提蔡瑁的事情。最終還是蔡中先開口,隻見蔡中放下酒樽,雙手抱拳:“秦王,想必也清楚蔡某今日所為何事而來,隻是秦王所要求的未免有點過分。我蔡家乃是荊州大族,楚王麾下不可或缺的大將軍,荊州十萬精兵也是急切希望他們的大將軍回到荊州的,所以秦王是不是可以從新商榷一番。”
討價還價是必要的,那怕是再不會做買賣的人都本能的回去做這件事,隻不過效果怎麽樣就不知道了。蔡中的話一半還價,同意和談,一半卻有點威脅的意思,十萬精兵啊。
陳林嗬嗬一笑,絲毫不把蔡中的恐嚇放心上:“蔡將軍,難怪都說荊州蔡蒯兩家不合,原來卻是真的。”陳林話一說出口,張鬆立即:“主公,慎言。”蔡瑁與蒯良不合,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人家畢竟是同殿為臣啊,陳林這話一點都不符合外交的法則,張鬆擠滿止住。不過陳林這話卻讓蔡中心中一冷,嘴上卻以大局為重:“秦王說笑的,這跟尚書令大人又有什麽關係呢,秦王說笑了。”
張鬆急忙搖搖頭,對著陳林,陳林隻當不知,又說道:“蔡將軍見笑了,隻是前番貴方蒯先生來,今日蔡將軍又來,卻是不一樣的感覺,所以孤王脫口而出,見笑見笑了。孤王要不是聽蔡將軍今日一說,還真的以為就像蒯先生所說的那樣,蔡瑁將軍真的不值得楚王花那麽大的代價呢。”陳林此話一出,緊張擔憂陳林說錯話的張鬆頓時一喜,暗道原來如此。這分明是挑撥離間啊,其實蒯良還是漫遊誠意的,今日卻被陳林說成蒯良無意談判,也就是不關心蔡瑁的死活去。張鬆也終於明白,為什麽一向禮賢下士的陳林為什麽會對蒯良那般態度,感情就是為了刺激蒯良,是不是陳林也算準了這一次蒯良不會再來,而來的會是蔡瑁的人?太可怕了,張鬆不由看了一眼陳林,隻見陳林還是一副有意無意的樣子。
陳林看似無心,卻偷偷觀察著蔡中的神情,隻見蔡中眉宇間一陰,陳林心中樂道,看來回去你們又有的忙了。蔡中:“秦王誤會了,誤會了,尚書令大人乃是文人,可能秦王一時半會沒有清楚尚書令大人的秉性,尚書令大人確實是非常人一般可比,誤會了,誤會了。”蔡中終究是荊州人,對外,多少還是顧全大局的。
陳林也不管,也是輕輕笑一笑,就算過去了。張鬆此時已經看懂的陳林的路數,於是說道:“方才蔡將軍說,楚王麾下十萬精兵,當真是中原霸王,隻是張某有一些疑慮要請教蔡將軍,還請蔡將軍不吝賜教。”
蔡中一轉,對著張鬆一點頭:“當不得當不得,不知先生作何稱呼?”陳林笑嘻嘻的看著兩人,不說話,蔡中跟張鬆,吃虧的隻能是蔡中。張鬆:“張某蜀郡張子喬,才疏學淺,添為主公帳下主薄,不知道蔡將軍可願指教一二。”
蔡中一驚,張鬆,陳林麾下有數的謀士啊,蔡中:“先生請說。”
張鬆:“敢問將軍,永安一線,楚王陳兵幾何?”陳林也是一愣,這,這是軍國大事啊,人家怎麽可能告訴你,不過陳林知道張鬆不是荒唐的人,陳林斜著頭看蔡瑁如何回答。果然,蔡中一聽,眉頭一皺,顯然不知道張鬆是何用意。
卻見張鬆不等蔡瑁猶豫,又說道:“蔡將軍不必回答,再問將軍,荊南四郡,山越頻發,楚王在荊南又留了多少大軍?江東強盛,孫文台江東猛虎,一統江東八十一州,不知道楚王在江夏長江一帶,又留有多少兵馬?樊城,荊州北方門戶,如今南陽全境就要落入張士度手中,不知道張士度會不會望眼荊襄,不知道楚王在樊城可曾留足守軍?”疑問不是疑問,卻是咄咄*人的感覺,但是張鬆嘴上語氣卻是那麽平淡,仿佛這一切並不是大事一樣。
陳林一聽,心中高興,看來張鬆不愧是張鬆,荊州也不見得國泰民安啊。你蒯良不是想拿南蠻之亂來要挾陳林嗎,那好,你也請回頭看看荊州,四麵都是什麽情況,精兵十萬不假,可是要是硬來,你能來幾個來救蔡瑁?
蔡中聽得怒火中燒,可是卻發現張鬆所說的好像也是事實。永安等地,劉表不僅要防益州蜀中,劉表同樣不放心賈龍,所以大軍是必然的。荊南四郡,雖然不是張鬆所說的山越,不過卻和山越差不多,那叫五溪蠻,劉表也要留大軍在南方,還要提防交州的士家。江東方向就更加不用說了,江夏更是派了荊州第一猛將黃祖鎮守,兵力能少?樊城,張鬆所說的也是劉表所慮的。這樣一算來,荊州雖然有十萬精兵,可是卻沒辦法抽出太多兵馬進行上庸的大戰啊,三萬是極限了吧,蔡中如是想。
陳林一看張鬆得意,蔡中的沉默,陳林急忙嗬嗬笑道:“蔡將軍,來,滿飲此杯。”蔡中卻一動不動,心中猛轉,這一次之所以派他這個武將來,一則是因為蔡家極力表示一定要一個蔡家人來,二則是劉表其實已經基本同意了陳林的方案。要知道這裏麵蔡家自己也是答應大出血了的啊,誰叫被困的是蔡瑁呢。
荊州跟其他任何一個諸侯統治的地方都不一樣,要說每一個諸侯麾下都會有一下依仗的大臣,大士族。這些士族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力,諸侯們為了統治,不得不重用甚至退讓於這些士族。就像益州的吳懿,楊任等人,劉備麾下的司馬家,韓家等等。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能跟荊州想比,劉表是荊州之主,可是真正屬於劉表的卻很少。文臣以蒯家為主,武將又以蔡家為主,還有其他許多大小不一的士族。每每國家大事,劉表都要受製於這些士族,像這一次陳林的條件,隻要蔡家同意,劉表不能說不行。不過蔡家既然同意,那肯定要自己出一部分的錢糧,這裏麵甚至是蔡家自己花錢贖人。從另一個側麵說明了劉表的影響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
蔡中:“秦王,我主願兩家和好,所以秦王所說的二十萬糧食,十五萬兩黃金,甚至還有兩千鋼刀,都可以答應,隻是這兩百艘戰船卻是萬萬不能,同時我主希望能與秦王正式簽訂一份五年互不侵犯盟約,若是如此還不行,那蔡某立即告辭。”
陳林一聽,早這麽做不就好了,半個月前這東西可僅僅是現在的一半而已啊,何苦呢。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陳林回頭:“黃燕,南鄭那邊的事情怎麽樣了?”陳林不能問張鬆,畢竟這次叛亂多少還是跟張鬆有點關係的。黃燕:“大少爺,基本上都穩定了,關押的官吏,現在閻大人都派人補上了,不會影響治理。隻是賈先生來信了,對於平蠻策賈先生是認同的,說主公完全可以施行,但是需要耐心。還有,賈先生說,這上庸郡收複了,對於這裏的官吏可以從新起用,隻要一些至關重要的官職是信得過的人就好。”
陳林點點頭:“文和說的是對的,南中的事情不是短期之內能解決的,攻心為上,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勞永逸的解決南蠻的問題,沒有一兩年是辦不到的。至於上庸這邊的事情,文和與孤王算是不謀而合了,隻要這些官員沒有參與這一次蜀中士族的叛亂,不得已投靠袁公路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官複原職。黃燕啊,快馬讓文和來一趟上庸,就說孤王有大事要和他商議。”陳林仿佛是下定了決心一般,突然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將近四萬人加入了挖掘上庸城外溝壑當中,四道城門都有益州兵馬堵著,蔡瑁已經鐵了心不敢出城了。蒯良前來談判,蔡瑁多少是知道一點的,想必蔡瑁心中也有覺悟,他這一次是翻跟鬥了。但是現在竟然是蒯良前來談判,蔡瑁就沒必要露臉了,丟不起這人,幹脆就讓蒯良和劉表處理去吧。
陳林的決心,得到了回報,第四天,荊州又來一人,想必是蒯良已經將陳林的說法匯報給劉表了,而劉表也做出了決定。但是,這一次來的人卻讓陳林想不到,蒯良沒有來,來的是一個蔡家人,蔡中是也。
陳林:“嗬嗬,蔡將軍,一路幸苦了,幸苦了。”蔡中乃是蔡瑁的族弟,如今蔡瑁在陳林股掌之中,這蔡中對於陳林那是又恨又巴結。蔡中:“秦王客氣,請。”陳林眼前一亮,蔡中更蒯良是兩種人。
雙方坐定,酒宴一番,陳林現在可不急,絕口不提蔡瑁的事情。最終還是蔡中先開口,隻見蔡中放下酒樽,雙手抱拳:“秦王,想必也清楚蔡某今日所為何事而來,隻是秦王所要求的未免有點過分。我蔡家乃是荊州大族,楚王麾下不可或缺的大將軍,荊州十萬精兵也是急切希望他們的大將軍回到荊州的,所以秦王是不是可以從新商榷一番。”
討價還價是必要的,那怕是再不會做買賣的人都本能的回去做這件事,隻不過效果怎麽樣就不知道了。蔡中的話一半還價,同意和談,一半卻有點威脅的意思,十萬精兵啊。
陳林嗬嗬一笑,絲毫不把蔡中的恐嚇放心上:“蔡將軍,難怪都說荊州蔡蒯兩家不合,原來卻是真的。”陳林話一說出口,張鬆立即:“主公,慎言。”蔡瑁與蒯良不合,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人家畢竟是同殿為臣啊,陳林這話一點都不符合外交的法則,張鬆擠滿止住。不過陳林這話卻讓蔡中心中一冷,嘴上卻以大局為重:“秦王說笑的,這跟尚書令大人又有什麽關係呢,秦王說笑了。”
張鬆急忙搖搖頭,對著陳林,陳林隻當不知,又說道:“蔡將軍見笑了,隻是前番貴方蒯先生來,今日蔡將軍又來,卻是不一樣的感覺,所以孤王脫口而出,見笑見笑了。孤王要不是聽蔡將軍今日一說,還真的以為就像蒯先生所說的那樣,蔡瑁將軍真的不值得楚王花那麽大的代價呢。”陳林此話一出,緊張擔憂陳林說錯話的張鬆頓時一喜,暗道原來如此。這分明是挑撥離間啊,其實蒯良還是漫遊誠意的,今日卻被陳林說成蒯良無意談判,也就是不關心蔡瑁的死活去。張鬆也終於明白,為什麽一向禮賢下士的陳林為什麽會對蒯良那般態度,感情就是為了刺激蒯良,是不是陳林也算準了這一次蒯良不會再來,而來的會是蔡瑁的人?太可怕了,張鬆不由看了一眼陳林,隻見陳林還是一副有意無意的樣子。
陳林看似無心,卻偷偷觀察著蔡中的神情,隻見蔡中眉宇間一陰,陳林心中樂道,看來回去你們又有的忙了。蔡中:“秦王誤會了,誤會了,尚書令大人乃是文人,可能秦王一時半會沒有清楚尚書令大人的秉性,尚書令大人確實是非常人一般可比,誤會了,誤會了。”蔡中終究是荊州人,對外,多少還是顧全大局的。
陳林也不管,也是輕輕笑一笑,就算過去了。張鬆此時已經看懂的陳林的路數,於是說道:“方才蔡將軍說,楚王麾下十萬精兵,當真是中原霸王,隻是張某有一些疑慮要請教蔡將軍,還請蔡將軍不吝賜教。”
蔡中一轉,對著張鬆一點頭:“當不得當不得,不知先生作何稱呼?”陳林笑嘻嘻的看著兩人,不說話,蔡中跟張鬆,吃虧的隻能是蔡中。張鬆:“張某蜀郡張子喬,才疏學淺,添為主公帳下主薄,不知道蔡將軍可願指教一二。”
蔡中一驚,張鬆,陳林麾下有數的謀士啊,蔡中:“先生請說。”
張鬆:“敢問將軍,永安一線,楚王陳兵幾何?”陳林也是一愣,這,這是軍國大事啊,人家怎麽可能告訴你,不過陳林知道張鬆不是荒唐的人,陳林斜著頭看蔡瑁如何回答。果然,蔡中一聽,眉頭一皺,顯然不知道張鬆是何用意。
卻見張鬆不等蔡瑁猶豫,又說道:“蔡將軍不必回答,再問將軍,荊南四郡,山越頻發,楚王在荊南又留了多少大軍?江東強盛,孫文台江東猛虎,一統江東八十一州,不知道楚王在江夏長江一帶,又留有多少兵馬?樊城,荊州北方門戶,如今南陽全境就要落入張士度手中,不知道張士度會不會望眼荊襄,不知道楚王在樊城可曾留足守軍?”疑問不是疑問,卻是咄咄*人的感覺,但是張鬆嘴上語氣卻是那麽平淡,仿佛這一切並不是大事一樣。
陳林一聽,心中高興,看來張鬆不愧是張鬆,荊州也不見得國泰民安啊。你蒯良不是想拿南蠻之亂來要挾陳林嗎,那好,你也請回頭看看荊州,四麵都是什麽情況,精兵十萬不假,可是要是硬來,你能來幾個來救蔡瑁?
蔡中聽得怒火中燒,可是卻發現張鬆所說的好像也是事實。永安等地,劉表不僅要防益州蜀中,劉表同樣不放心賈龍,所以大軍是必然的。荊南四郡,雖然不是張鬆所說的山越,不過卻和山越差不多,那叫五溪蠻,劉表也要留大軍在南方,還要提防交州的士家。江東方向就更加不用說了,江夏更是派了荊州第一猛將黃祖鎮守,兵力能少?樊城,張鬆所說的也是劉表所慮的。這樣一算來,荊州雖然有十萬精兵,可是卻沒辦法抽出太多兵馬進行上庸的大戰啊,三萬是極限了吧,蔡中如是想。
陳林一看張鬆得意,蔡中的沉默,陳林急忙嗬嗬笑道:“蔡將軍,來,滿飲此杯。”蔡中卻一動不動,心中猛轉,這一次之所以派他這個武將來,一則是因為蔡家極力表示一定要一個蔡家人來,二則是劉表其實已經基本同意了陳林的方案。要知道這裏麵蔡家自己也是答應大出血了的啊,誰叫被困的是蔡瑁呢。
荊州跟其他任何一個諸侯統治的地方都不一樣,要說每一個諸侯麾下都會有一下依仗的大臣,大士族。這些士族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力,諸侯們為了統治,不得不重用甚至退讓於這些士族。就像益州的吳懿,楊任等人,劉備麾下的司馬家,韓家等等。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能跟荊州想比,劉表是荊州之主,可是真正屬於劉表的卻很少。文臣以蒯家為主,武將又以蔡家為主,還有其他許多大小不一的士族。每每國家大事,劉表都要受製於這些士族,像這一次陳林的條件,隻要蔡家同意,劉表不能說不行。不過蔡家既然同意,那肯定要自己出一部分的錢糧,這裏麵甚至是蔡家自己花錢贖人。從另一個側麵說明了劉表的影響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
蔡中:“秦王,我主願兩家和好,所以秦王所說的二十萬糧食,十五萬兩黃金,甚至還有兩千鋼刀,都可以答應,隻是這兩百艘戰船卻是萬萬不能,同時我主希望能與秦王正式簽訂一份五年互不侵犯盟約,若是如此還不行,那蔡某立即告辭。”
陳林一聽,早這麽做不就好了,半個月前這東西可僅僅是現在的一半而已啊,何苦呢。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