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夏,皇上偶然有次走到上書房,見隻有寥寥幾個小阿哥在讀書,大半的地方都空著,叫來十五、十六等幾個小阿哥近前來查問課業,考背字習字,小阿哥們都答得爽快。


    皇上賞了他們之後,回到宮中卻思念起太子來。


    殿外烈陽熾熱,曬得大殿前的空地上一片白炙。來往宮人都沿著殿簷下的陰影走。正值大中午頭,偏偏毫無人聲,隻有殿外樹間的蟬鳴叫得厲害。


    康熙坐在榻上,手裏握著一卷書。他習慣了不管坐在哪裏,都要手不釋卷。太子還小時,也是由他教了這個習慣。當時太子隻及他膝蓋高,穿著杏黃的常服,坐在高大的椅子上還略有不穩,可他教他要坐直挺背,太子就不管坐得再不穩當,也沒有向後靠,不敢去扶一扶近在咫尺的扶手。


    當時的太子,他親自起名叫保清


    。保這大清江山千秋萬代。這是他年僅二十五就逝去的皇阿瑪的心願。


    外人都說皇阿瑪德行有虧,強奪臣妻。為君不賢,秉性軟弱,恣意狂放。


    可他眼中的皇阿瑪,是一個真正的皇帝。說他軟弱,可誰見到他一力抗衡權臣與宗親?在坐穩江山後,更是連壓在頭頂的太後都被他死死的按住,不能妄動。


    天不與他,才叫他隻活了二十五年。


    成年後回想起先皇,他隻有滿滿的敬佩。


    扶起多爾袞時,先皇尚年幼,宗親強盛。當時滿人剛剛入關,漢人的那套君臣父子還沒刻在滿人的骨頭裏。就算是當時把先皇拉下,換別人去坐這皇庭大位,也無人置喙半句。


    等多爾袞勢大,先皇也是先蟄伏,再尋機將他斬於馬下。


    待太後勢大,先皇要坐穩這漢人江山,就不如背這不孝之名。治漢人,自然要尊漢人的禮法。像前金那樣,大清的江山也坐不穩幾代。


    先皇待孝獻皇後有幾分,他不知道,也猜不出來。隻是禍水名由孝獻擔了,太後也疲了,滿宮的蒙古皇後蒙古妃子也都完了,而滿人血統的阿哥也留下來了。


    要不是天花惡疾,先皇沒有英年早逝,不知他還會有什麽樣的英舉。


    仰望先皇,康熙總怕自己做得不及先皇好。他習自先皇,保清一落地就立了太子,皇後嫡出,這樣的太子才是萬眾歸心。


    當時他的兒子不多,自然是盼著哪一個都要成才,雖然也曾憂心過保成與太子的年齡相差不大,也做不出故意冷落這個阿哥。他隻盼著他們都快快長大,能成為他的臂膀。


    當時還有前明小朝廷,還有數之不盡的反賊。宗親們習慣在了草原上的權柄,不雖然被這中原繁華迷住了眼,卻還念念不忘當年的八王議政,四大貝勒的風光。他既要籠絡他們,又不願意當個傀儡皇帝。


    平衡。在沒有坐在這個位子上時,南懷仁就用一艘擺在銅盆中的紙船教了他什麽叫平衡。


    他說著一口奇怪的滿語,在他問起平衡時,叫太監接來一盆水,折了隻紙船放在水中,將一柄薄竹板架在船上,然後在竹板兩端放上等重的棋子


    。


    他道:“尊貴的皇上,這就是平衡。”


    然後他加重一側的棋子,兩隻象棋疊在一起,竹板向一側傾斜,棋子都落到水裏不說,紙船也翻了,來不及撈已經化成了紙泥。


    他回寢殿後自己玩了好半天,書中有不患寡,患不均的說法,細思起來與平衡一般無二。可見世上萬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當了皇帝後,他才更深刻的理解到平衡的含義。小到身邊的一事一物,連太監宮女們都會爭先恐後,大到朝堂、後宮,還有這個天下。


    回首來路,他隻擔憂自己沒辦法做得更好,考慮得更周全,卻並無後悔。


    隻是想起太子,想起他小時懵懂幹淨的眼神……


    康熙長歎一聲。


    侍候的梁九功見此,頭垂得更低。聽說年老的太監都會腰痛,有的從宮裏出去了也直不起腰,大概就跟他們這天天彎腰有關吧?


    梁九功走了下神,卻也不妨他豎起一隻耳朵聽皇上的吩咐。在皇上身邊侍候得久了,連睡覺都記著聽皇上的話呢。


    他這名字還是皇上小時候替他改的,說他有九個功勞。當時的皇上待下人就以厚恩、厚賞、重罰為主。能留下來的,都是忠心不二之人。


    梁九功近前幾步,皇上剛才朝他看了一眼,這是有事叫他去做。


    皇上轉頭看著窗外,慢道:“去請太子過來。”


    梁九功背上起了一層冷汗,低聲應了聲‘是’,疾步退出,叫了最近在皇上跟前較為得用的魏珠過來。


    魏珠長得眉目清秀,年約十j□j,一臉的忠厚誠懇。他見梁九功招手,立刻快步過來,打了個利落的千問:“梁爺爺,叫小的有什麽吩咐?”


    梁九功清了清喉嚨,呶一呶嘴,小聲道:“去毓慶宮一趟,皇上傳太子呢


    。”


    魏珠心裏把梁九功罵了個臭死,麵上笑著應道:“小的這就去。”轉身也不敢耽擱,叫了兩個小太監陪著,一路往毓慶宮去。


    宮裏不許奔跑,所以太監傳話時要是主子說的急,他們不敢耽擱,個個都練了個走快路的本事。魏珠帶著兩個小太監,一路疾馳,腳下快的像踩風火輪。


    皇上待太子近年是有些冷淡了,太子氣不順時,也難免拿底下人出氣。太監都是賤種,主子拿他們出氣也是抬舉,挨了板子也要爬回去謝恩的,哪敢說一個不是出來?


    久而久之,難免有人視去毓慶宮為上刀山,下油鍋。


    再者,誰知皇上叫太子是好事還是壞事?太子去領了頓罵,挨了頓罰,出來找人出氣,你這個去傳話的是不是就是正好的出氣筒?


    魏珠連梁九功的祖宗二十八代都問候遍了,這趟差也不得不出。還不能誤了主子的事,萬一皇上叫太子一時不見,梁九功肯定撒著歡兒的就把他賣了。


    到了毓慶宮宮門口,魏珠放慢腳步。守宮門的小太監早遠遠的看到一個主管太監帶著兩個小太監過來,早就跑回去報信了。魏珠也是故意給裏頭的人準備的時候,省得他一路跑進去,太子正抱著小老婆快活,他是能催太子快些皇上等著,可也要給太子穿衣服洗漱的時間吧?


    他這邊慢一步,一會兒這差事辦起來才更順當。


    果然層層通報進去,他見到太子時,太子已經收拾好了。他跪下磕頭說:“秉殿下,皇上那邊傳呢。”


    太子溫煦一笑,道:“不好讓皇阿瑪久等,咱們快些。”


    “喳。”魏珠應道,侍候著太子去了。


    踏出殿門時,魏珠大著膽子蹩了眼太子的容色。被殿外炙熱的太陽光一照,顯得太子麵色白得像個病人,額角滲出幾顆汗珠。


    宮裏都說太子沉迷女色,還說太子寵愛漂亮的小太監。


    魏珠心裏搖搖頭,這主子們的事,他還是不要多管了


    。一路將太子送到皇上這裏,看著這位主子踏進殿門,梁九功在裏麵通報,他這趟差事才算是走完了。


    魏珠抹了把額角的汗,見跟他走了一遭的兩個小太監也是曬得臉膛發紅,笑道:“別說你爺爺不疼你們,去找個涼快地兒,叫宮女姐姐賞你們兩碗酸梅湯喝吧。”說著,從懷裏摸出兩顆銀角子扔過去。


    小太監接了他的錢,跑得飛快提來一碗還掛著水珠的酸梅湯,道:“魏爺爺嚐嚐,也解解暑氣。”


    魏珠接過來,笑道:“你這個小鬼,拿我的銀子來奉承我。”一口喝盡把碗遞給他,腦門險被冰涼的酸梅湯給冰炸,渾身的暑氣就散了大半,爽得心眼兒顫。


    小太監揣著碗不忙走,盯著寂靜的殿門歎:“不知道裏麵是什麽樣兒呢。”


    像他這樣的小太監還輪不到進殿侍候。魏珠聽他在這裏替主子擔憂,上去就是一腳:“快滾吧,你操的是哪門子的心?”


    話雖這麽說,魏珠心知他跑這一趟把太子請來,不知道宮裏多少主子的耳目都要動起來了。其實他也在想,這殿裏不知是個什麽情形……


    個個都在為太子擔心,誰知殿裏侍候的梁九功早看傻眼了。


    皇上不待見太子也有好幾年了,今天叫來居然溫言煦語不說,說著說著,太子掉淚,皇上眼圈也紅了。


    這是怎麽個意思?


    這天又要變?


    梁九功是親眼見著太子進來時還有些緊張,皇上兩句話下來,太子就哭了,跪下抱著皇上的腿一邊喊阿瑪一邊哭,撒嬌撒得皇上也心軟,扶起來父子兩個哭成一團。


    梁九功的汗簌簌而下,使眼色把殿裏的人都攆出去,自己撐著當木樁子。沒辦法,主子們哭完也要人侍候的,他躲不成啊。


    隻好當自己沒長耳朵眼睛。


    康熙去了上書房的事太子已經聽說了,進來時見他麵色鬆動,立刻找機會跪下,一個勁的認錯,勾起了皇上的慈父心腸。見皇上也跟著落淚,太子真是鬆了口氣。


    父子二人相談甚歡


    。各自抹了淚後,康熙失笑,道:“你連兒子都有了,怎麽還這麽愛哭呢?”


    太子垂頭:“兒子在阿瑪麵前,永遠都如垂髻小兒一般。”


    康熙輕歎,叫梁九功:“去太子那裏拿衣衫來給太子換上。”


    又跪又哭的,太子身上的衣服早不能看了。梁九功出去這回就沒叫魏珠了,顯見皇上和太子談得正好,這種露臉的好事怎麽能叫這孫子?


    他喊來自己的徒弟,叫他往毓慶宮跑一趟,暗中叮囑道:“若有人問起,隻管說不是壞事。”


    魏珠見梁九功沒再喊他,反叫了他的徒弟,眼一眯暗道:這老不死的……看來殿裏的情形不賴啊……


    他眼珠子一轉,走到暗處叫來一不起眼的灑掃太監,像自言自語道:“太子起來了。”


    說完自己就走出來了。一刻後,跑毓慶宮取衣服的人回來,這灑掃太監才離開。看到消息透出去了,魏珠才滿意的笑起來。


    外麵盯著這件事的人多著呢。皇上叫太子是剛過午,午膳沒用完,直郡王就在府裏聽說了。人家都說直郡王是莽夫,不知在他的府裏,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他的書房。


    他站起來,隔著窗子望著宮裏。


    皇上……思念太子了嗎……


    康熙留了太子用膳,梁九功極精明的上的全是太子以前在這裏用膳時愛吃的,康熙一時情動,回過神來也打算再續一續父子之情。既要施恩,自然對梁九功這番安排極滿意。


    太子更是感動的又紅了眼圈。


    康熙親自給他布菜,安撫道:“這是你往日愛吃的,嚐嚐看還是不是這個味。”


    太子哽咽著吃進嘴裏,味如嚼蠟,眼卻一眨,兩滴淚滾珠般滑下臉頰,道:“兒子夢裏都想著這個味兒呢。”說著就笑了,連道好吃,好吃。


    康熙心中暗歎,見太子麵色蒼白,身形消瘦,可見這幾年下來太子也是受了磋磨的


    。雖然無人敢當麵給他難堪,私底下卻也受了不少冷眼吧?


    想著又給他挾了幾筷子,道:“喜歡就多吃幾口,叫他們給你做。你是太子,何必委屈自己?”


    太子心中苦笑,這剛好一會兒就又來刺他。連忙放下筷子道:“皇阿瑪賞給兒臣的,是兒臣的福氣,哪敢總叫皇阿瑪這邊的大師傅做給兒子吃?”


    康熙也是心中複雜,跟著放下筷子說:“你我父子,何必這樣生份了?”


    這頓飯再往下吃,就沒什麽滋味了。


    隔了這幾年,遠得不止是人心,還有情份。勉強再接起,各自都不習慣起來。


    康熙也不知自己到底是怎麽想的。他既想與太子好好敘一敘這父子情份,卻不想見他這副好像被他這個皇阿瑪迫害的樣子。


    難道太子在怨恨嗎?


    這樣一想,太子剛才的話怎麽想都像意有所指。


    菜吃了不過幾筷子,康熙就沒了胃口,勉強用了小半碗飯,就道:“收了吧。”轉頭再對太子解釋,“朕年紀大了,用得漸少。你若是不夠,再讓他們給你上些。”


    太子連忙關心道:“兒子不孝,皇阿瑪哪裏老了?是不是脾胃不和?或是苦夏?”


    反正肯定不是皇上老了才吃不下飯,一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康熙露出一絲笑,他也覺得是天氣的緣故:“或許是太熱了吧。最近總沒胃口。”


    梁九功趕緊過來請罪:“都是奴才侍候得不周。”


    要是以前,太子總要罵梁九功兩句,責問他,要他更精心的侍候皇上。可現在,他也隻是端起茶來喝兩口。


    罵皇上身邊的貼身太監,親近時這叫關心,疏遠時這叫僭越。


    康熙見他沒有責罵梁九功,想起以前的太子,心中還是歎氣。太子……還是怨恨了吧……


    兩人無話可說,康熙起了個話頭


    。他說起今天去上書房,考問小阿哥時就想起了太子。


    太子配合的做出回憶的樣子來,一臉懷念的道:“當年兒子連一筆字都是皇阿瑪把著寫的。”


    康熙也道:“是啊,你這孩子,隻教你握筆就教了半個月,糾正過來,隔兩天又忘了。”


    太子露出羞慚的笑來。


    康熙道:“我記得弘晰和弘晉都大了吧?”


    弘晰是太子長子死後,排行第一的阿哥,弘晉排第二,是太子膝下僅有的兩個長成的阿哥了。說起兒子,太子臉上的笑真心了些,道:“是,弘晰十一了,弘晉才七歲。”


    康熙點頭,問:“嗯,可都起蒙了?”


    太子自然不會疏忽了自己兒子的學業,夭折的大阿哥三歲就由他抱著握筆了,這兩個也是一樣。他道:“隻是由兒子領著先念《論語》。”


    康熙跟著就扔下個晴天霹靂打太子頭上了:“正好年齡也差不多,就讓他們兩個去上書房,跟著十五他們一起讀書吧。”


    好大一個餡餅砸下來,讓太子謝了恩回到毓慶宮還有些反應不過來。但也吩咐給弘晰和弘晉收拾起來,把他們兩個叫到身邊再三叮囑。


    能去上書房進學,這跟他當年出閣讀書還不是一回事,但這等同於把弘晰和弘晉推到大家麵前了。


    這是個加大他這個太子砝碼的機會。


    這是漢人的江山,他們最重嫡出。


    但好夢從來容易醒。第二天,太子就聽說皇上下旨,叫諸阿哥府中年滿六歲的都可送進上書房讀書。


    太子:“……嗬嗬。”


    就算如此,他也是太子。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多木木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多木木多並收藏清穿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