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榮譽博士的頭銜,李玄霸的日子過得舒服了許多,每日上午趕到國子監補覺,醒來之後,想一道比較刁鑽的題,交給蔡祭酒,然後享用國子監提供的美食,生活很是愜意。
同時,楊杲等人對待李玄霸的態度,也漸漸發生了改變。
趙王畢竟是皇子,其他貴族子弟唯他馬首是瞻,連楊杲自己都與李玄霸說話了,他們更沒必要擺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李玄霸好歹經曆兩世為人,隨便說些笑話,便將那些孩童逗的哈哈大笑,當然,楊靈與秋霜依舊保持著冷淡的態度。
不知不覺,李玄霸在洛陽呆了將近一個月。楊廣似乎遺忘了李玄霸的存在,再也沒有召見過他。李玄霸自己也從未提過進宮之事,他很享受現在無憂無慮的歲月。
洛陽很繁華,也很熱鬧,但在李玄霸眼中,那宮廷樓閣,隻是殘壁斷垣,那熱鬧的人群,也隻是成河血流的源頭。所以,他不願再去看,不願再去想。
十二月的洛陽,變得更加寒冷,用了晚飯,李玄霸就將自己關在房間中。
房間裏的炭爐,散發出令人舒適的暖意,同時也讓房間充滿一股有些難聞的碳焦味。屋子裏外都很安靜,沒有蟬鳴,沒有蛙叫,隻有偶爾木炭燒盡炸裂的聲音,才讓整個院子沒有顯得過於陰冷。
李玄霸盯著案桌的“擇”字,沉默了許久。
這個“擇”字寫的很好看,比當初在書院中寫的好看,也比之前每天晚上寫的好看,李玄霸很滿意,卻又很不滿意。
字已經寫好了,但他還未下定決心。
坐的久了,李玄霸隻覺得全身有些酸,便站起身來,從案桌一側,抽出一張宣紙,上麵記載著許多人名。
楊廣、李世民、宇文成都、李淵、李建成、竇建德......
這張紙放的很隨便,因為這些人名,全部都是簡體字,李玄霸並不擔心被別人發現。
隋末唐朝,名人多如牛毛,李玄霸絞盡腦汁,也無法將所有人的名字記錄下來,他隻能慢慢去想,然後將他們的名字,一個個記錄在這張紙上。
“如今的我,一無是處,即便知道你們在哪,又如何與你們結交?”李玄霸自語道:“亂世之下,我又該相信誰?”
李玄霸將那張紙塞回原先的位置,又盯著那個“擇”字看了起來。
他並非在思考選擇誰,而是在思考,要不要去做選擇。
楊廣的形象,在李玄霸的腦中已經根深蒂固,盡管見到楊廣之後,他的形象有了好轉,但並不足以讓李玄霸把他當做一個好皇帝。
“你到底是怎麽想的?”李玄霸深深的歎了口氣,看著爐火問道:“我在國子監胡作非為,難道你真的不知道?”
......
“宇文述老邁,朕已經讓他在家休養;來護兒守衛皇城,無法離開;張須陀東奔西走,更是無暇,其他將領,又各自鎮守一方。”楊廣躺在仁壽宮的床上,將朝中重臣細細數了一遍,最終歎道:“如今,絳城逆賊不過數萬之眾,朕竟是拿他們毫無辦法。”
蕭皇後為楊廣揉著胳膊,聞言,想了片刻,說道:“宇文將軍身體有恙,再讓他去行軍打仗,確實不合適,不過,臣妾倒是想到一個人。”
楊廣一直很信任蕭皇後,見她心中有人選,好奇之下,連忙說道:“哦?說說看。”
“濟公樊子蓋。”蕭皇後說道:“樊將軍雖然年過七十,身子骨卻很硬朗,一心想要為陛下鏟除逆賊,隻是,與陛下有些誤會。”
楊廣被困雁門,危急時刻,曾許諾隨行的將士,隻要能夠回到洛陽,便厚加賞賜。得了許諾,那些將士人心自奮,守住雁門關,直到大隋援軍趕來,解了雁門關之圍。
但回到洛陽之後,納言蘇威認為賞賜太重,應該斟酌一下。樊子蓋堅持說不能失信,讓楊廣斥罵一頓,說他在收買人心。
“經過逆賊楊玄感一事,朕確實太過謹慎了。”楊廣說道,算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樊將軍一心為國,即使陛下身陷險境,也不曾離去,又如何會叛離陛下呢?”蕭皇後與楊廣感情深厚,說話也沒有太多顧忌。
“是啊,朕被困雁門關時,若不是他勸阻,朕隻怕真要憑借騎兵突圍了。”楊廣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論起騎兵,我大隋的騎兵,確實要比突厥差了一些。”
“陛下既已想通,就不必再為絳城擔憂了。”蕭皇後見楊廣終於露出笑容,勸慰道。
“近日天氣寒冷,再過些日子吧。”楊廣點頭說道:“濟公畢竟年事已高,為我大隋做了那麽多,讓他這時候趕去絳城,朕有些不忍。”
頓了頓,楊廣繼續說道:“敬般陀、柴保昌二人,不過是宵小之輩,翻不起大浪。好了,不說絳城之事了,玄霸來到洛陽也快一個月了,是該召他入宮,讓你見見了。”
提到李玄霸,蕭皇後露出了笑容,楊廣看在眼裏,妒道:“朕陪了你這麽久,也沒見你笑,提到那個癡兒,你卻笑得這般開心。”
楊廣的模樣,像是撒嬌的孩童,蕭皇後將楊廣扶起,讓他靠在自己懷裏。她知道楊廣是為了逗她開心,所以,也並不回話,隻笑了笑。
“這些日子,靈兒在你麵前,可曾提過他?”楊廣半閉著眼睛,詢問道。
“她倒沒有主動提起過。”蕭皇後答道:“不過臣妾提起忠勇衛,靈兒也不像剛從河東回來時那般冷漠了,臣妾認為,靈兒心中還是有他的。可能在國子監的這些日子,二人每日見麵,起到了作用。”
“玄霸這孩子,倒也真是胡鬧。”楊廣想到這些日子收到的消息,笑道:“皇後,你可聽說他在國子監都做了些什麽?”
“臣妾聽到一些消息。”皇後也笑道:“以古籍上的記載,變相要挾國子監的先生,不知每日躲在房間裏做些什麽。”
“他能做什麽?無非是睡覺。”楊廣笑罵道:“不過他在書學課上還算老實,若是能多讀些書,以後還能輔佐杲兒。有成都和玄霸輔佐杲兒,朕也就放心許多了。”
“陛下正值壯年,怎麽說這些話?”蕭皇後佯怒道。
“好好好,朕不說便是了。”楊廣最怕蕭皇後生氣,裝作告罪的樣子。
“陛下,您打算何時宣召忠勇衛?”蕭皇後不理會楊廣的討好,輕聲問道。
同時,楊杲等人對待李玄霸的態度,也漸漸發生了改變。
趙王畢竟是皇子,其他貴族子弟唯他馬首是瞻,連楊杲自己都與李玄霸說話了,他們更沒必要擺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李玄霸好歹經曆兩世為人,隨便說些笑話,便將那些孩童逗的哈哈大笑,當然,楊靈與秋霜依舊保持著冷淡的態度。
不知不覺,李玄霸在洛陽呆了將近一個月。楊廣似乎遺忘了李玄霸的存在,再也沒有召見過他。李玄霸自己也從未提過進宮之事,他很享受現在無憂無慮的歲月。
洛陽很繁華,也很熱鬧,但在李玄霸眼中,那宮廷樓閣,隻是殘壁斷垣,那熱鬧的人群,也隻是成河血流的源頭。所以,他不願再去看,不願再去想。
十二月的洛陽,變得更加寒冷,用了晚飯,李玄霸就將自己關在房間中。
房間裏的炭爐,散發出令人舒適的暖意,同時也讓房間充滿一股有些難聞的碳焦味。屋子裏外都很安靜,沒有蟬鳴,沒有蛙叫,隻有偶爾木炭燒盡炸裂的聲音,才讓整個院子沒有顯得過於陰冷。
李玄霸盯著案桌的“擇”字,沉默了許久。
這個“擇”字寫的很好看,比當初在書院中寫的好看,也比之前每天晚上寫的好看,李玄霸很滿意,卻又很不滿意。
字已經寫好了,但他還未下定決心。
坐的久了,李玄霸隻覺得全身有些酸,便站起身來,從案桌一側,抽出一張宣紙,上麵記載著許多人名。
楊廣、李世民、宇文成都、李淵、李建成、竇建德......
這張紙放的很隨便,因為這些人名,全部都是簡體字,李玄霸並不擔心被別人發現。
隋末唐朝,名人多如牛毛,李玄霸絞盡腦汁,也無法將所有人的名字記錄下來,他隻能慢慢去想,然後將他們的名字,一個個記錄在這張紙上。
“如今的我,一無是處,即便知道你們在哪,又如何與你們結交?”李玄霸自語道:“亂世之下,我又該相信誰?”
李玄霸將那張紙塞回原先的位置,又盯著那個“擇”字看了起來。
他並非在思考選擇誰,而是在思考,要不要去做選擇。
楊廣的形象,在李玄霸的腦中已經根深蒂固,盡管見到楊廣之後,他的形象有了好轉,但並不足以讓李玄霸把他當做一個好皇帝。
“你到底是怎麽想的?”李玄霸深深的歎了口氣,看著爐火問道:“我在國子監胡作非為,難道你真的不知道?”
......
“宇文述老邁,朕已經讓他在家休養;來護兒守衛皇城,無法離開;張須陀東奔西走,更是無暇,其他將領,又各自鎮守一方。”楊廣躺在仁壽宮的床上,將朝中重臣細細數了一遍,最終歎道:“如今,絳城逆賊不過數萬之眾,朕竟是拿他們毫無辦法。”
蕭皇後為楊廣揉著胳膊,聞言,想了片刻,說道:“宇文將軍身體有恙,再讓他去行軍打仗,確實不合適,不過,臣妾倒是想到一個人。”
楊廣一直很信任蕭皇後,見她心中有人選,好奇之下,連忙說道:“哦?說說看。”
“濟公樊子蓋。”蕭皇後說道:“樊將軍雖然年過七十,身子骨卻很硬朗,一心想要為陛下鏟除逆賊,隻是,與陛下有些誤會。”
楊廣被困雁門,危急時刻,曾許諾隨行的將士,隻要能夠回到洛陽,便厚加賞賜。得了許諾,那些將士人心自奮,守住雁門關,直到大隋援軍趕來,解了雁門關之圍。
但回到洛陽之後,納言蘇威認為賞賜太重,應該斟酌一下。樊子蓋堅持說不能失信,讓楊廣斥罵一頓,說他在收買人心。
“經過逆賊楊玄感一事,朕確實太過謹慎了。”楊廣說道,算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樊將軍一心為國,即使陛下身陷險境,也不曾離去,又如何會叛離陛下呢?”蕭皇後與楊廣感情深厚,說話也沒有太多顧忌。
“是啊,朕被困雁門關時,若不是他勸阻,朕隻怕真要憑借騎兵突圍了。”楊廣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論起騎兵,我大隋的騎兵,確實要比突厥差了一些。”
“陛下既已想通,就不必再為絳城擔憂了。”蕭皇後見楊廣終於露出笑容,勸慰道。
“近日天氣寒冷,再過些日子吧。”楊廣點頭說道:“濟公畢竟年事已高,為我大隋做了那麽多,讓他這時候趕去絳城,朕有些不忍。”
頓了頓,楊廣繼續說道:“敬般陀、柴保昌二人,不過是宵小之輩,翻不起大浪。好了,不說絳城之事了,玄霸來到洛陽也快一個月了,是該召他入宮,讓你見見了。”
提到李玄霸,蕭皇後露出了笑容,楊廣看在眼裏,妒道:“朕陪了你這麽久,也沒見你笑,提到那個癡兒,你卻笑得這般開心。”
楊廣的模樣,像是撒嬌的孩童,蕭皇後將楊廣扶起,讓他靠在自己懷裏。她知道楊廣是為了逗她開心,所以,也並不回話,隻笑了笑。
“這些日子,靈兒在你麵前,可曾提過他?”楊廣半閉著眼睛,詢問道。
“她倒沒有主動提起過。”蕭皇後答道:“不過臣妾提起忠勇衛,靈兒也不像剛從河東回來時那般冷漠了,臣妾認為,靈兒心中還是有他的。可能在國子監的這些日子,二人每日見麵,起到了作用。”
“玄霸這孩子,倒也真是胡鬧。”楊廣想到這些日子收到的消息,笑道:“皇後,你可聽說他在國子監都做了些什麽?”
“臣妾聽到一些消息。”皇後也笑道:“以古籍上的記載,變相要挾國子監的先生,不知每日躲在房間裏做些什麽。”
“他能做什麽?無非是睡覺。”楊廣笑罵道:“不過他在書學課上還算老實,若是能多讀些書,以後還能輔佐杲兒。有成都和玄霸輔佐杲兒,朕也就放心許多了。”
“陛下正值壯年,怎麽說這些話?”蕭皇後佯怒道。
“好好好,朕不說便是了。”楊廣最怕蕭皇後生氣,裝作告罪的樣子。
“陛下,您打算何時宣召忠勇衛?”蕭皇後不理會楊廣的討好,輕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