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東都安定,即刻舉辦秀靈公主成親之事。這是楊廣公告天下的詔書。
大隋領土喪失大半,僅剩關中、江都等勢力範圍以及幾座孤城,這個時候下發這樣的詔書,不免令人覺得可笑。同時,各方勢力也在思考楊廣的詔令所代表的含義。
自從李玄霸去了洛陽,楊廣已經默許了他與楊靈的婚事,詔書中雖然沒有明言將楊靈許配給誰,但所有人的心中都不做他想,皆把那個位置留給了李玄霸。
滎陽的百姓還不知道江山亂到了何種地步,聽說陛下要將公主許配給自己郡的通守大人,紛紛覺得李通守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雖然他們中的許多人見都沒見過李玄霸。
麵對府上眾人的道賀,李玄霸隻是微微一笑,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房玄齡身為李玄霸的心腹之人,卻不僅不歡喜,反而一副愁容滿麵的樣子,因為他想不明白楊廣的用意,或者說,其實有很多種可能,房玄齡看不出是哪一種。
“先生的眉頭皺的,都可以放些水,養幾條魚了。”李玄霸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將房玄齡單獨叫到房中,打趣道:“玄霸的婚事又不像李苟那樣需要有人提親,先生為何這般姿態?”
李玄霸的笑話,本身還是很好笑的,但房玄齡此時一點笑的想法都沒有,甚至連苦笑都做不到,他的眉頭皺的更深了一些,不安的說道:“陛下的這道詔書,是代表相信公子,還是代表懷疑公子?”
諸多猜測,歸根結底還是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問題。
“陛下願意將公主下嫁,看似信任,但他卻沒有明言將靈兒嫁給我,這代表什麽已經很清楚了。”李玄霸平靜的說道:“但陛下的詔書,想要達到的目的太多,根本不像表麵上看上去的那麽簡單。”
“玄齡也有這樣的想法。”房玄齡也明白楊廣的用意不簡單,便說道:“陛下想要看到公子的誠意,也想看到唐國公的誠意,可惜想要東都安定下來,遠比陛下想的複雜。”
“多說無益,既然陛下的詔書那般簡潔,我們就糊塗一回,安心經營好滎陽即可。”李玄霸笑著說道:“東都的百姓是百姓,滎陽的百姓也是百姓,靈兒很明事理,應該不會責備我的無為。”
“基於目前的局勢,公子的做法很正確。”房玄齡點了點頭,說道:“可是陛下待公子不薄,公子這麽做,是否有些不合適?”
房玄齡說的很委婉,但他實際上很擔心李玄霸這麽做,會被當做忘恩負義的小人,繼而失去民心。
“先生,假如你駕著失控的馬車來到一個路口,朝左是一條荒廢的道路,路上有一名稚子在獨自玩耍。”李玄霸沒有急著回答房玄齡的問題,隨口說道:“右邊的路是先生本該走的路,上麵卻有十幾個幼童在追逐打鬧,而官府規定,這條道路上不允許有行人。無論先生選擇走哪條路,都不可避免的會讓路上的孩子失去性命,麵臨這樣的抉擇,先生的馬車會朝左還是向右?”
這個時代沒有火車,李玄霸巧妙的將問題換了一種方式問出來。房玄齡思考片刻,搖了搖頭。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走左邊的路。”李玄霸站起身來,毫無歉意的說道:“雖說那個孩子很無辜,可是在十幾條生命麵前,我隻能這麽選擇。”李玄霸說完,歎息一聲,繼續說道:“陛下對我好,我很感激,但我不能因為這個理由而去效忠於他,我隻想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
楊廣想要開疆辟土,想要打下萬世基業,身為帝王,有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楊廣錯就錯在太過心急,以至於民怨沸騰,亂賊叢生。
“不管公子作何想法,玄齡誓死追隨公子。”房玄齡也站起身來,躬身一揖。
“人活著比什麽都重要,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李玄霸笑著搖搖頭,說道:“先生可要好好的活著,再過一兩年,玄霸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仰仗先生,以後別再輕易說什麽死字了。”
房玄齡輕笑一聲,不再談論楊廣的詔令,轉而說道:“都過去半個月了,也不知魏先生那邊情況如何。”
李玄霸也正在擔心此事,畢竟他讓魏征做的事情,關係到他秘密籌備的事能否順利進行。
“但願朱老先生能夠看清形勢,答應我們的請求。”李玄霸歎道:“否則,那兩千將士的戰力將大打折扣,哎,我也沒想到這件事竟要花費這麽多錢銀。”
“是公子的要求太高了。”提到此事,房玄齡眼神中充滿敬意,說道:“將士全身布滿盔甲,馬匹全身包裹具器,兩千重甲騎兵,足以衝破十萬大軍的陣型,也隻有公子才能想到這樣的主意。”
“先生謬讚了。”李玄霸不好意思的說道。他確實很不好意思,因為這根本不是他想出來的注意,隻是重甲騎兵的概念尚未出現,他投機取巧了而已。房玄齡知道事情的輕重,李玄霸也不用和他說保密之類的話。
“陛下被困在江都,洛陽隻怕不太安全,公子既然讓梁嘯去了洛陽,難道沒有為魏先生安排後路?”房玄齡與李玄霸聊了一會,心中的煩悶消去不少,想到魏征等人的處境,不免擔心的問了一句。
“天下之大,哪有安全的地方呢?”李玄霸悵然若失的說道:“玄霸也曾想過讓魏先生離開洛陽,可問題在於去哪?”李玄霸的印象中,洛陽最終並未失守,所以他覺得與其讓魏征來到滎陽,還不如讓他繼續留在東都。
房玄齡認真的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他突然覺得自己能夠想到的事情,李玄霸也能夠想到,瞬間覺得自己有些多餘,不由顯得有些失落。
李玄霸注意到了房玄齡神情的變化,暗道自己既然忘記了房玄齡有些高傲的性格,連忙轉移話題道:“如果玄霸有事離開,先生可敢鎮守滎陽?”
“行軍打仗,李靖將軍比玄齡更加合適。”房玄齡搖了搖頭,說道:“玄齡曾去軍中觀察過,李將軍練兵有道,讓將士組成兩個方陣,相互拚殺,每戰過後,皆有許多士兵受傷,但卻無人腹誹過李將軍。”
“訓練時受的傷,足以讓將士們在真正的戰場上活命,李將軍此舉並無不妥。”李玄霸點了點頭,說道:“不過,我們對李將軍的了解並不多,將滎陽交在他的手中,玄霸有些不放心,所以我希望先生能夠不要推諉。”
“公子打算去哪?”房玄齡本以為李玄霸是在安慰他,此時卻發現李玄霸真有離開的打算,便走到他的身邊,沉聲說道:“瓦崗賊的視線一直盯著滎陽,公子切不可以身犯險。”
大隋領土喪失大半,僅剩關中、江都等勢力範圍以及幾座孤城,這個時候下發這樣的詔書,不免令人覺得可笑。同時,各方勢力也在思考楊廣的詔令所代表的含義。
自從李玄霸去了洛陽,楊廣已經默許了他與楊靈的婚事,詔書中雖然沒有明言將楊靈許配給誰,但所有人的心中都不做他想,皆把那個位置留給了李玄霸。
滎陽的百姓還不知道江山亂到了何種地步,聽說陛下要將公主許配給自己郡的通守大人,紛紛覺得李通守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雖然他們中的許多人見都沒見過李玄霸。
麵對府上眾人的道賀,李玄霸隻是微微一笑,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房玄齡身為李玄霸的心腹之人,卻不僅不歡喜,反而一副愁容滿麵的樣子,因為他想不明白楊廣的用意,或者說,其實有很多種可能,房玄齡看不出是哪一種。
“先生的眉頭皺的,都可以放些水,養幾條魚了。”李玄霸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將房玄齡單獨叫到房中,打趣道:“玄霸的婚事又不像李苟那樣需要有人提親,先生為何這般姿態?”
李玄霸的笑話,本身還是很好笑的,但房玄齡此時一點笑的想法都沒有,甚至連苦笑都做不到,他的眉頭皺的更深了一些,不安的說道:“陛下的這道詔書,是代表相信公子,還是代表懷疑公子?”
諸多猜測,歸根結底還是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問題。
“陛下願意將公主下嫁,看似信任,但他卻沒有明言將靈兒嫁給我,這代表什麽已經很清楚了。”李玄霸平靜的說道:“但陛下的詔書,想要達到的目的太多,根本不像表麵上看上去的那麽簡單。”
“玄齡也有這樣的想法。”房玄齡也明白楊廣的用意不簡單,便說道:“陛下想要看到公子的誠意,也想看到唐國公的誠意,可惜想要東都安定下來,遠比陛下想的複雜。”
“多說無益,既然陛下的詔書那般簡潔,我們就糊塗一回,安心經營好滎陽即可。”李玄霸笑著說道:“東都的百姓是百姓,滎陽的百姓也是百姓,靈兒很明事理,應該不會責備我的無為。”
“基於目前的局勢,公子的做法很正確。”房玄齡點了點頭,說道:“可是陛下待公子不薄,公子這麽做,是否有些不合適?”
房玄齡說的很委婉,但他實際上很擔心李玄霸這麽做,會被當做忘恩負義的小人,繼而失去民心。
“先生,假如你駕著失控的馬車來到一個路口,朝左是一條荒廢的道路,路上有一名稚子在獨自玩耍。”李玄霸沒有急著回答房玄齡的問題,隨口說道:“右邊的路是先生本該走的路,上麵卻有十幾個幼童在追逐打鬧,而官府規定,這條道路上不允許有行人。無論先生選擇走哪條路,都不可避免的會讓路上的孩子失去性命,麵臨這樣的抉擇,先生的馬車會朝左還是向右?”
這個時代沒有火車,李玄霸巧妙的將問題換了一種方式問出來。房玄齡思考片刻,搖了搖頭。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走左邊的路。”李玄霸站起身來,毫無歉意的說道:“雖說那個孩子很無辜,可是在十幾條生命麵前,我隻能這麽選擇。”李玄霸說完,歎息一聲,繼續說道:“陛下對我好,我很感激,但我不能因為這個理由而去效忠於他,我隻想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
楊廣想要開疆辟土,想要打下萬世基業,身為帝王,有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楊廣錯就錯在太過心急,以至於民怨沸騰,亂賊叢生。
“不管公子作何想法,玄齡誓死追隨公子。”房玄齡也站起身來,躬身一揖。
“人活著比什麽都重要,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李玄霸笑著搖搖頭,說道:“先生可要好好的活著,再過一兩年,玄霸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仰仗先生,以後別再輕易說什麽死字了。”
房玄齡輕笑一聲,不再談論楊廣的詔令,轉而說道:“都過去半個月了,也不知魏先生那邊情況如何。”
李玄霸也正在擔心此事,畢竟他讓魏征做的事情,關係到他秘密籌備的事能否順利進行。
“但願朱老先生能夠看清形勢,答應我們的請求。”李玄霸歎道:“否則,那兩千將士的戰力將大打折扣,哎,我也沒想到這件事竟要花費這麽多錢銀。”
“是公子的要求太高了。”提到此事,房玄齡眼神中充滿敬意,說道:“將士全身布滿盔甲,馬匹全身包裹具器,兩千重甲騎兵,足以衝破十萬大軍的陣型,也隻有公子才能想到這樣的主意。”
“先生謬讚了。”李玄霸不好意思的說道。他確實很不好意思,因為這根本不是他想出來的注意,隻是重甲騎兵的概念尚未出現,他投機取巧了而已。房玄齡知道事情的輕重,李玄霸也不用和他說保密之類的話。
“陛下被困在江都,洛陽隻怕不太安全,公子既然讓梁嘯去了洛陽,難道沒有為魏先生安排後路?”房玄齡與李玄霸聊了一會,心中的煩悶消去不少,想到魏征等人的處境,不免擔心的問了一句。
“天下之大,哪有安全的地方呢?”李玄霸悵然若失的說道:“玄霸也曾想過讓魏先生離開洛陽,可問題在於去哪?”李玄霸的印象中,洛陽最終並未失守,所以他覺得與其讓魏征來到滎陽,還不如讓他繼續留在東都。
房玄齡認真的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他突然覺得自己能夠想到的事情,李玄霸也能夠想到,瞬間覺得自己有些多餘,不由顯得有些失落。
李玄霸注意到了房玄齡神情的變化,暗道自己既然忘記了房玄齡有些高傲的性格,連忙轉移話題道:“如果玄霸有事離開,先生可敢鎮守滎陽?”
“行軍打仗,李靖將軍比玄齡更加合適。”房玄齡搖了搖頭,說道:“玄齡曾去軍中觀察過,李將軍練兵有道,讓將士組成兩個方陣,相互拚殺,每戰過後,皆有許多士兵受傷,但卻無人腹誹過李將軍。”
“訓練時受的傷,足以讓將士們在真正的戰場上活命,李將軍此舉並無不妥。”李玄霸點了點頭,說道:“不過,我們對李將軍的了解並不多,將滎陽交在他的手中,玄霸有些不放心,所以我希望先生能夠不要推諉。”
“公子打算去哪?”房玄齡本以為李玄霸是在安慰他,此時卻發現李玄霸真有離開的打算,便走到他的身邊,沉聲說道:“瓦崗賊的視線一直盯著滎陽,公子切不可以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