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要把這個控製係統嵌入到這台機床中去,還請黃工替我把這機器給拆開。


    過去白陽一直以為所謂的工業母機就是能夠用來製造機器的機器,而且架空曆史的小說裏麵也經常有所謂的從美國、英國、德國等買來工業母機,然後和列強進行爭霸的說法。


    後來才發現這個說法犯了根本性錯誤,所謂工業母機不過是利用低精度的車床進行改良後不斷生產出高級的車床,是具備孵化能力的機床而已。


    經過查資料他才知道,數控機床的核心就數控係統方麵。而現數控的核心就是交流伺服電機和係統內的邏輯控製軟件。交流伺服電機天朝貌似還沒有誰能製造,這涉及到了光學、機械和電子等綜合學科。邏輯控製軟件就是用來控製機床的各軸承運動的,而這些軸承就是用伺服電機驅動的。


    一般的係統能控製3軸,而日本和德國的高精密車床能控製五軸及五軸以上!當年日本東芝事件就是因為五軸銑床。


    回到無限科技後,白陽立馬投入到了控製係統方麵的研究,一方麵從網上集資料,利用神器西門子和馬紮克的服務器裏麵找到了部分廢棄的控製係統設計的圖紙,加上日本發那科公司第一代交流伺服電路的圖紙,雖然僅僅是殘缺的部分,兩相對比起來也讓他受益匪淺了。再一個就是係統裏麵提到了一個人工智能。


    白陽小心翼翼眾人齊齊反對聲中將一台3軸機床的控製係統給扒了下來,然後通過逆向工程將所有的源代碼還原,用代碼分析工具d將整個程序完整的重現,然後專家係統部分,將電腦中的ai程序結合進去。然後對相關的驅動程序做微弱的調整。後經過測試,發覺這個3軸係統加工精度上至少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這可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秦工以及隨同而來的一些材料學專家,他們可都是和機床打了一輩子交道,從學徒時代開始他們就開始手工打造錘子等,隨後接觸數控係統後,便開始認真學習。幾十年下來,我們早已經習慣了那些這裏差1毫米,那裏差05毫米的機床了。


    聽聞白陽僅僅是改造了一套控製係統就將機床的係能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十幾個老工程師爭先恐後的操作,隨後嘖嘖稱奇,直說來對了地方。


    今天,白陽要挑戰改造5軸係統!


    西安來的黃平是精密機床設計的專家,分析運轉不平衡中加工內過程以及精度變化領域有著很深的造詣,同時,對車床床身中牽扯到的受力分析、震動分析等等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可惜這些年研究所為了求穩,都是直接購買的日本和韓國的機床,台灣的也有,他這個搞設計的差不多淪落為維修工了。


    這次老友一拾掇,他立馬收拾行李跟隨白陽跑到了吳江,設備買齊後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


    “好肋,看我的。”長期奮鬥一線,拆這些機床幾乎成為了本能,閉著眼睛都能摸準螺絲,當然,這也得益於他有一套好的螺絲刀,這可是從瑞典精工帶回來的進口貨,國內很難買得到。


    當年33所,一台德國西門子的機床壞了以後,整個研究所一籌莫展,後來還是請了個外國人過來修。這個鬼佬看著工具台上的螺絲刀,直接拿起扔進了垃圾桶。事後他才知道,這些國產的螺絲刀根本就擰不開螺絲,說不定刀口還被擰壞。


    大受刺激的他國外老友的幫助下才買到了這套刀具,十幾年都一直視為珍寶。


    一幹老頭子看著黃平大氣都不敢出,這台機器可是從濟南機械廠花了大價錢搞過來的,雖然是日本80年代的產品,可由於保養得好,還和的一樣。


    別看是日本80年代末的產品,那時候還是由於中日友好才搞到手的,國內用的可都是十幾年前二十年前的機器。


    “好了,下麵我要將程序塊導進去。”白陽雙手飛快的操作著鍵盤,將自己連日來辛苦開發出來的智能控製係統導入進去。


    控製係統屬於嵌入式係統,日本人為了防止程序被盜,還是花了些心思的,不過現已經難不倒自己了,畢竟20多年前的反泄密程序如今看來已經簡陋得很,搞清楚了整個代碼的框架之後,進行改寫,不難。


    原先的控製係統中的設計體係遠遠算不上科學,體係中上層的工程方法根本就不規範也不係統,完全由一長串的來自專家邏輯的“如果-那麽-否則”的規則集合組成。然後將這些集合編譯成程序,再運行環境中執行。


    而這些專家係統裏麵不少規則都已經過時了,或許5軸係統隻是上麵加了些對應的規則?白陽不無惡意的想到。


    由於這些邏輯規則沒有提供固有的平滑性,執行之前進行了完全的仿真評估。白陽省去了這一步,因為係統中的智能化ai超過了專家係統,能夠進行模糊的邏輯匹配,通過自我判斷和解析,能自動進行局部計算、全局通訊連接、物理試題產生極小規律,然後進行整合,繼而達到佳控製策略。


    精神的高度緊張使得白陽額頭上不斷沁出汗珠,看著他手鍵盤上幾乎要揮舞出一片殘影的樣子,幾個it部的大佬心裏幾乎哀嚎了,這還是人麽!


    終於,將邏輯驅動程序也導入後,白陽開始進行測試,好這是一套自動運行的測試程序,不然光是一個個點測下去就得累癱。


    看著測試程序彈出了“一切k”的消息框,白陽滿意的笑了。


    白陽示意k後,黃平立馬將機器給重裝起來,然後將一個實驗箱體放上麵,固定好後按下開關,機器滴的一聲開始轉動起來,隻見5對鏜刀同時伸出,一次將孔全部加工完畢。


    待箱體冷卻後,黃老立馬將一個標準件螺絲擰上去,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沒有絲毫凝滯感。


    “太完美了,要知道這台機床濟工的時候加工出來的孔總有005到007個毫米的誤差,螺絲擰上去總會有亮光,現完全沒這種感覺了。”


    “真的,我看看。”


    “我擰一個試試。”


    幾個早就旁邊躍躍欲試的老工程師連忙衝了上去,看他們矯健的程度,難以想象他們已經七十歲了,看得白陽是一陣擔心,這些老胳膊老腿兒的,損失一個他都虧大了。


    白陽轉身開始給沒有湊上前去的覃無雙、宋老還有秦工解釋其中的原理,“我將計算機科學與通信的理念將用於建模、包含符號和連續動力的複雜決策進行了綜合,然後原係統上進行改進了係統的判斷部分。我這個係統不僅可以材料加工領域使用,航空航天和運輸,信息與網絡,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機器乃至生物醫學方麵應該都能用得上,這些領域的控製係統有公共點,隻要把我的人工智能部分與原係統結合起來,將大大提高係統能力。”


    “同時,驅動部分也進行效應的改寫,使之與現的精度匹配,就不會產生大的問題。其實一般說來會有些誤差,這次算是運氣好。”


    “非常好,白總,你可是為我們做了個大好事啊,雖然我們的電機不如日本,床身不如德國,齒輪箱不如美國,主軸係統,刀具係統不如瑞典,導軌部分不如瑞士,尾頂部分不如芬蘭,但是這個控製係統大大彌補了我們的補足,如果進口德國和日本80年代的機器,應該能達到現機器的效果。”搞了一輩子的機械設計,想不到老來能看到如此驚人的成果,黃平連呼不枉此生,後眼淚都流了出來。


    哭泣是會傳染的,黃總工的心酸又何嚐不是這些老專家們的心酸,國家為了gdp,把他們的設計都給舍棄了,他們能說什麽了,的確是技不如人,可也不能完全怪他們,落後是全方位的啊。國家舍不得投錢,廠裏的領導希望看到短期效益,對他們這幫老工程師空有尊敬之名,卻無尊敬之實。導致的後果便是越來越落後,到現,核心的皮毛都沒摸到。


    “各位老友,這裏還有三台機床呢,讓白總一起弄完了咱們再好好拾掇拾掇吧。”說完,黃平帶著期盼的眼神可憐巴巴的看著白陽。


    眾老立馬讓出一條通道,白陽也不耽誤時間,黃工每拆開一台機器他就改造一台,然後測試一下,係統通過運行後再將機器給合上。


    看白陽忙碌,覃無雙內心立馬活動開了。既然白陽說可以用到航空航天上,自然也能應用到軍事上。美國的悍馬之所以那麽強悍,絕對不是因為它的武器有多麽先進,也不是它的裝甲有多麽厚,而於它的控製係統。


    看來有機會得評估一下這個ai係統的智能程度了。


    和覃無雙一眼,角落裏麵另外一個人也閃現著渴望的光芒,狂熱的人群中,偷偷的轉動著自己的心思。(嘻嘻,大家猜特工的,猜覃無雙的都錯了吧,繼續猜下去哦。)


    p:兄弟們,第六千字送到,晚上還有,剛看了一下榜單,推薦榜上不去那沒辦法,書就那麽一兩個人能上,可點擊榜被一本三江的書死死的壓著,情何以堪啊,兄弟們,給點鼓勵吧,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技大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倒著念著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倒著念著倒並收藏科技大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