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發泄


    我惶恐地看著斯斯越走越近,她還是那麽得美麗,長長的睫『毛』下麵是一雙能夠勾人魂魄的眼睛。我怯懦了,視線在眾人地注視之下竟然找不到可以喘息的方向。我索『性』閉起了眼睛,借此掩飾我內心的慌張,但隨之而來的並不是斯斯那久別重逢的問候,而是撲麵的酒水。天哪,她竟然將酒潑在了我的臉上。這是多麽得令人尷尬啊。我耳邊傳來了同僚們的竊竊私語和幸災樂禍式的嘲笑。我甚至不敢張開眼睛,以免被不懷好意的目光刺痛。


    “不好意思,腳沒站穩,酒撒到你臉上了。”斯斯虛張聲勢地向我道歉,但在場的人從她的語氣裏都聽得出她是故意這麽做的。


    這節課的內容與上午相比同樣精彩,可以說是深度剖析了一些中國政治體製的主要弊端。講課的教授是留過美的,所以內容中有很多西方政治學的思想。至於如何將西方政治製度上的先進理念貫徹到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古國裏麵,他有著一套他自己的理論。我依稀記得他大概是這樣說的,為什麽中國曆代王朝的民主體製一直走不出皇城呢?首先是要從思想『性』的根源方麵找問題。我們知道中國曆代王朝在對老百姓的意識形態方麵的主要做法是封、堵、愚。但這種做法是一種極為浪費行政成本、教育資源的得不償失的做法。實際上,貧窮會造成教育資源的不足,但用呆板的教育方法和愚化的教育內容起到的效果隻是飲鴆止渴而已。帝王之術、治國之道向來是秘而不宣的,因為官僚集團認為這些東西讓老百姓知道了,就要造反了。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如果老百姓的政治覺悟提高了,是可以起到督政效果的。老百姓思想上的單純和愚鈍就是一把雙刃劍,老百姓在官方大力灌輸的主流意識形態,會因為對現實的不滿而失效,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那麽在這種缺乏獨立和理『性』思維的思想模式的前提下,這種思想極容易被人煽動和挑撥,而且也容易讓非主流(非官方認可)的宗教式的思想乘虛而入。這就不難理解中國曆代的農民起義都帶有神話『色』彩的原因了。中國的統治集團一直都是將中國的宗教思想的話語權和修改權牢牢掌控,以期望達到政治化的目的,但很可惜的是,宗教政治化不隻是官方會用,造反派也會用。這就叫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宗教過度的政治化會造成使這種過度政治化後的宗教的教化能力大打折扣。宗教的思想是來源於自然,它最有說教能力的那部分內容就是教人如何擺脫死亡的恐懼,以及走向美好的永恒,這種終極的誘『惑』是唯物主義者無法做到的。輪回報應的宗教理念有很強的治世功能,但同時它又開了一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後門,所以宗教在意識形態方麵的包容力量是統治集團無法匹敵的。對付有人利用宗教思想來製造麻煩的方法不是詆毀,那隻會造成彼此意識形態上的對峙和互相將對方惡魔化的攻擊。正確的方法是先讚成你的宗教理念,進而正確引導。當然非主流宗教思想的異軍突起與中國正統宗教的萎縮也有關係,實際上任何統治者都怕宗教的強大而影響自己的統治。宗教在物質不豐富的社會是相當有號召力的,隻要是人就有**,教宗也不例外,當大多數人都臣服你的時候,你心裏就會有一種強烈的稱王**,那麽這個時候,宗教就會跳出意識形態的框框而直接幹預政治。但其實在物質豐富,思想自由的當下,宗教思想也隻能老老實實地停留在意識形態的範疇裏麵。且作為一種有益於統治集團統治的思想與其和諧共處。所以中國曆代統治集團思想上的保守很好地解釋了中國的民主為什麽不敢走出皇城的原因了。


    其次,對於政治體製的改良,我認為不應該陷入曆代改革的無用功之中。翻開中國的曆史,我基本上看不到一次跨時代的變革。也就是說,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脫去封建社會的基因。也許現在的美國是中國頭號學習的榜樣,但彼此不同的曆史形態告訴我們美國的政治製度不能照搬。如果有可能,我寧願去學習那些從封建國家進化而來的國家,比如英國、法國。美國的政治是一種分裂政治,但是卻是裂而不散的,縱觀美國政治體製的發展,可以發現美國的體製內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權利在遊移中擴張或者伸縮,而其中的潤滑劑是就政治說客,比起中國的圈係政治,美國則更傾向與遊說政治。也就是說,美國的遊說政治把處於各個圈係的利益集團巧妙的聯係了起來,利益可以跨集團跨黨派來交換(怪不得別人的跨國企業也那麽強:),並不同於中國的各個圈係的利益集團在利益上老死不相往來,甚至互相排擠和互相打擊。


    為什麽美國的權力會在遊說當中發生轉移呢?因為美國的遊說政治類似於中國的密室政治,核心的利益交易都在這其中產生,美國國會中的一些委員會的核心議員(排除了其他一些可能對議案通過帶來麻煩的議員)的閉門會議就是做好的表現形式之一。美國憲法對政治體製的設計主要理念就是分權而治,以求達到權力製衡的效果,但這種政治架構的副作用就是在討論和決定各項議案的時候容易陷入喋喋不休的僵局之中。造成行政效率的底下。(這也是中國攻擊美國政治體製的主要詬病之一),但這種攻擊並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在實際『操』作中,最終的決定權還是會傾向於總統,這當然要歸功於美國政黨的被選舉製度。執政黨領袖以及實際掌控國會的議長與總統之間會有一段蜜月期,在總統執政的幾年之內,這他們之間的親密感並不會那麽快就消失,所以美國在分權的同時,也營造了一個有利於總統發號施令的政治環境。


    而中國的政治體製改革缺的並不是政治環境,而是民主思想。有些學者所謂的增量民主的提法,隻能說明他對中國曆史的淺薄,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國曆代的政治體製改革,都是在皇權至高無上的基礎上運行的,皇帝可以設立諫官,可以培養勢均力敵的兩大權臣體係,也可以鼓勵老百姓告狀,但這本身對皇帝個人素質要求極高,而這種體製內的民主並不穩定,因為皇帝的一句話就能夠滅掉一種製度,改變一些機構的設置,放到現在就是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福利保障製度可能因為地方領導的一句話而隨意的改變,或者擅自降低標準等等。而一些看似民主的形式實際上成為了擺設。這樣政治體製的改革還是逃不脫封建體製的桎梏。而在中央集權國家內施行增量民主,就猶如爬著懸在半空中的梯子,雖然看起來爬得很高,但上帝之手一推,就可以把你打回原形。話說回來,中國的政治體製改革的切入點在哪裏呢?我認為在利益集團。世界上任何的利益集團都會和政治勾結,你不要嚐試去消滅它,因為這是癡心妄想。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切割它,但要切得比較均勻。不要天真的相信中國的農民起義以後會有新的更好的體製產生,因為農民頭做了國家的主人以後他還是會蛻變成利益集團,這些曆史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所以我且比較慎重地認為,為了改變現狀而去推翻一個政權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至少在中國行不通),這必然會帶來戰爭和老百姓無盡的痛苦。最聰明的做法還是改良。但似乎我們在改良的同時忽視了外部(官僚集團以外)的力量,我相信給崇禎皇帝(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多點時間,他一定還能讓明朝再多幾十的壽命,可農民兄弟不答應,因為積怨太深,且情緒已經被挑撥了起來,我相信給光緒皇帝一支軍隊,估計被毒死的是慈禧,按照光緒的思路進行改革,說不定清朝還能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可八國聯軍不答應,明朝的時候就叫你開放貿易了,可到現在你還是羞羞答答的,幹脆直接動武好了。說實在話,別人還是想和你做生意。可被神話了的皇帝是需要威嚴和麵子的,我天朝上國怎麽可能和你平等貿易?所以現在吃苦頭了。整個封建體製的運行都需要靠這種被人刻意神話了的個人權威來維持。從而造成了曆代的統治者都被培養成為死要麵子活受罪的角『色』。所以政治體製改革的另一個切入點在統治者思想上的轉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花雪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芙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芙雅並收藏風花雪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