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選舉
江蘇。
大清膏腴之地,農工商業發達,此時的江蘇下轄上海,一省之地經濟實力就超過日本全國。大清選舉委員會已經定下了全國首屆民選巡撫的大好日子,秋收之後,百姓閑下來,凡是在江蘇依法納稅並已申領了機械芯片式身份卡的百姓都有選舉和被選舉權。
到現在為止,芯片身份卡已經普及到整個大清三分之一的民眾,在江蘇這個商業發達的地方更是普及到了三分之二。ibm開發的大選機器亮相,選民通過身份卡就可以投票,將身份卡插入投票口,打印設備會將一個串號給到選民,這是隨機生成的一串數字,將來選民可以憑借這個沒有別人知道的數字來在公布的按串號順序排列的投票結果來查看是否存在舞弊現象,世貿組織國家的公投、大選什麽的基本上都采用這套係統,久經考驗,從未出現爭議。技術的力量實在太強大了。美國直到100年之後還需要律師自願者來監督大選,但這個問題已經被ibm的小發明徹底改變。
唐寧為什麽會給輔政大臣建議開啟巡撫民選呢?當然是因為選民基數大,靠賄賂選民的方式基本上不可能。避免了很多民主化進程初期的混亂。
說是人人都有被選舉權,其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有一定的資金門檻的。因為選舉製度規定隻有收集到一千個有合法投票權的實名製簽名才有資格,這總得花點錢去派人辦理吧?選舉委員會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抽查這些簽名的真實性。這又會給候選人帶來麻煩,你得找有固定住所的人才方便核實,否則委員會查無此人,就會擴大核實的數量,給候選人帶來不利影響。有些長年在外經商的雖然也在江蘇納稅,但不適合給候選人簽名。
民選的巡撫牛就牛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朝廷管轄,比封疆大吏還牛,因為大清正處在改革的浪尖,沒有十分過硬的理由,朝廷都無法把一個民選馴服搞下去,除非停止改革。且第一任民選巡撫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義,你今天是第一任民選巡撫,搞不好來年就是第一任民選宰相。
大家可能忘了,江蘇巡撫的位置上是有人的,那就是正在安徽剿撚匪的兩個大帥之一的李鴻章。不過,他隻有其名而沒有其實,朝廷一直沒有實授給李鴻章這個職務,搞得他很尷尬,現在明白了,原來是把這個大肥差民選化了。跟他一起共事的左宗堂對李一直堅持朝廷的圍而不剿的政策很不滿,按左的想法,剿匪就是要真刀真槍地把亂匪拿下,甚至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戰場上要製造點開戰的事端簡直太容易了,不過李在這裏他沒法下手,所以左宗棠是打一開始就勸他去競選江蘇巡撫的,稱:“李大人,這個位置本來是你的,現在相當於敵人都欺負到你頭上來了,哪有不奮力反擊的道理,千萬不能退縮,上吧,我看好你。我可是聽說老曾的兒子想參選,你打敗一個毛頭小夥子太容易了。”
李鴻章訝道:“不能吧?曾紀澤才二十郎當歲,這年紀也太小了,對於個大省的巡撫來說。”
左宗棠:“怎麽不可能?他被朝廷任命為蘇鬆太道的道台時是多少歲?這個位置已經控製了上海、蘇州,跟江蘇巡撫差多少?而且上海的民間報紙最近在吹噓小曾治理蘇鬆太的功績,無利不早起,這不是很明顯嗎?我可是參過他叔叔一本,所以不希望曾家太強勢,老曾現在是戶部尚書,萬一他兒子再來一個江蘇巡撫,還是民選的,還有治嗎?”
肅順原來執掌戶部,他跟到東三省鬧分裂之後就由曾國藩來接任,因其治理厘金稅收有方。自從朝廷鼓勵官員申報個人財產並全部存進戶部銀行之後,初任戶部尚書之後曾國藩是第一個這麽幹的,曆經人生起伏的老曾倒是不對別人苛求,並沒有要求部下也這麽幹。民選官員肯定是要申報財產的,小曾也差不多要來一發了。
這就是李鴻章難為情的地方,他可不像老曾小曾,自己的金庫裏藏了不少“講不清來曆”的銀子,萬一競選時被抓住把柄,那可真是英名盡喪了。他已經找人問過了外國競選時的情形,互相攻擊的時候無所不用,可怕得很。
可是老左也講得對,“別人”都欺負到他頭上來了,倒黴就倒黴在他本身有個江蘇巡撫的虛名,要是連競選“連任”的勇氣都沒有,別人又怎麽看?你是抵製朝廷政策呢,還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呢?兩個猜測都對他不利。利刃已經架到李大人的脖子上,最後他決定先去上海看看行情。南京、蘇州因戰爭凋零,現在上海成了江蘇人口最多,也是有錢人、納稅人最多的城市,此次選戰的核心戰場,不幸的是那裏是小曾的主場。
左宗堂大喜,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趕緊鼓勵老李老當益壯,跑去跟老曾的兒子大戰三百回合。
打太平軍的時候,祁泰裕是軍需供應商,而剿撚時這活兒已經沒有那麽重要了,祁泰裕就退出了供應商之列,李鴻章和左宗棠最後把生意交給了胡光墉來做。李鴻章雖然沒有競選的經驗,但也知道這事兒得花錢,於是,他帶著胡光墉一起來到了上海戰場,繼續低調地招募助選人材。
胡光墉現在不是那個富甲天下的紅頂商人了,由於軍需供應引入了第三方審計製度,他的油水撈得有限,而且他也聽說了,民選巡撫之後別以為就完事兒了,以後為了形成三權分立,江蘇還要民選議員以製約巡撫的權力。雪岩兄那是多麽機智的家夥,感到自己的財力不夠強大,得拉攏更多的人。
他先是糾集了一些與之交友的上海商人,主要是徽商群體,辦了一份報紙,名為“申報”,招募記者,並向各國通訊社購買新聞源。隻要有資金,報紙的產量絕對不是問題,現在上海已經出現了大小十餘種報紙,因為業內都知道《電訊報》的一流印刷廠可以為各家報紙代工,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這方麵,有溫莎家族幕僚成員的曾紀澤早就率先出手,注冊了《時報》這個明顯想跟英國times和紐約時報學習的報紙,英國的times則在中國翻譯成了泰晤士。《電訊報》雖然實力超群,但是至今在銷量上敵不過泰晤士報,因為它的口味實在是太清淡了,隻有在發生科技事件的時候,群眾爭相購買。曾紀澤的目光是向泰晤士看齊的。
電訊報從來沒有參與選舉的傳統,自然也不會支持誰,所以縱使曾紀澤以唐寧的學生自居,也沒有受到優待。大清皇家電台也是一個威力巨大的輿論工具,是bbc國際語言版之外罕見的電台。可見溫莎集團對大清之與眾不同。大清皇家電台也不參與選舉。其餘候選人也隻能發行報刊以宣傳自己。
一時間,光是有能力自己辦報的候選人就興辦了《上海新報》《上海泰晤士報》《中國日報》《政治報》《民報》《清議報》合共八家報紙。徽商、晉商、粵商、買辦等支持的政客紛紛粉墨登場。
有眼光的政客甚至已經在做長遠打算,專門成立政黨以圖長期經營這一事業,曾紀澤再次走在前列,創立了“進步黨”,就算這次競選不利,他還打算在議員選舉時再次發力。
李鴻章學習能力極強,發現對方成立政黨可以為長期參政建班子之後,立即有樣學樣,搞了大清第二個政黨:大公黨。為了得到更靠譜的競選知識,他還設法找到了目前在東印度公司就職的容閎加盟,這位是耶魯大學畢業生,確實見識過西方選舉的場麵。
容宏加入李的幕僚之後,著手製定尋找最大競爭對手的弱點:年輕,沒有參加過傳統的科舉。不過李鴻章念在跟老曾有舊,不能太過份,隻能暗示,以免戴上誣蔑老師的兒子的罪名。他的重點還是要放在如何施政上麵,這時他找到了另外一個人材,馮桂芬。
馮是著名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學生,文名滿天下,並對西學頗有心得,提出了鄉村民主化的主要施政方案,每滿一百人選出一個“村董”,村董們商議解決鄉裏的事務,以分擔縣政府的負擔,甚至縣裏也可以選出“縣董”,這是最激進的民主化進程方案,果然提出之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目前的朝廷是皇權不下縣,隻有縣級長官是朝廷任命的,所以村董理所當然的可以選出村長、鄉長來,而縣董就要複雜得多,隻能先做一個製約縣令的議會式的機構,下一步的改革要等朝廷的推進。
這個方案挺有趣的,大清新聞報和大清皇家電台都報導了這個消息。李大人似乎打了個勝仗。不過,他的情報部門很快就傳來令人揪心的消息——小曾已經學會了親自走到百姓中間,聽取他們的需求,然後給選民承諾一些解決辦法,這個辦法厲害,經過《時報》一吹捧,許多的選民開始給曾大人寫信、發電報訴苦,希望曾青天能幫他們解決生活疾苦的問題。
一個大官人要跟那些屁民糾纏不清,真是痛苦啊!可是李大人似乎已經感到被逼上絕路了,不得不學習,也開始深入民間。
因為雙方沒有辯論的傳統,而且老李跟老曾是舊識,放不開手腳去攻擊對方,這一次競選似乎顯得特別的文明,幾乎就沒有談到對方的私生活之類的事情。大家都在談民生,修路、田地分級不公、礦難、賦稅等都是重要議題。
唐寧自然很關注這一場競選,感覺這幫第一次選舉還挺靠譜的啊。
第一回選舉,連民意調查的機構都沒有,大家都是憑感覺在搞事,隻有到最後投票的時候才能發現誰是贏家。中國第一場選舉完美收宮,9位合格候選人最後角逐,善於學習、放得下身段的成熟政治家李鴻章以35%的得票率贏得勝利。他的主要對手小曾以29%屈居第二。輔政大臣郭嵩濤親赴上海,向李大人恭喜“連任”。順便一同觀看了在法租界上演的話劇“東王受審”。李鴻章居然還幸運地抽到了唐寧簽名的《全球簡史》。他們絕想不到,這一出法製劇是個小女孩導演的。
唐寧在書上最終寫的那句話是:好的曆史不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江蘇。
大清膏腴之地,農工商業發達,此時的江蘇下轄上海,一省之地經濟實力就超過日本全國。大清選舉委員會已經定下了全國首屆民選巡撫的大好日子,秋收之後,百姓閑下來,凡是在江蘇依法納稅並已申領了機械芯片式身份卡的百姓都有選舉和被選舉權。
到現在為止,芯片身份卡已經普及到整個大清三分之一的民眾,在江蘇這個商業發達的地方更是普及到了三分之二。ibm開發的大選機器亮相,選民通過身份卡就可以投票,將身份卡插入投票口,打印設備會將一個串號給到選民,這是隨機生成的一串數字,將來選民可以憑借這個沒有別人知道的數字來在公布的按串號順序排列的投票結果來查看是否存在舞弊現象,世貿組織國家的公投、大選什麽的基本上都采用這套係統,久經考驗,從未出現爭議。技術的力量實在太強大了。美國直到100年之後還需要律師自願者來監督大選,但這個問題已經被ibm的小發明徹底改變。
唐寧為什麽會給輔政大臣建議開啟巡撫民選呢?當然是因為選民基數大,靠賄賂選民的方式基本上不可能。避免了很多民主化進程初期的混亂。
說是人人都有被選舉權,其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有一定的資金門檻的。因為選舉製度規定隻有收集到一千個有合法投票權的實名製簽名才有資格,這總得花點錢去派人辦理吧?選舉委員會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抽查這些簽名的真實性。這又會給候選人帶來麻煩,你得找有固定住所的人才方便核實,否則委員會查無此人,就會擴大核實的數量,給候選人帶來不利影響。有些長年在外經商的雖然也在江蘇納稅,但不適合給候選人簽名。
民選的巡撫牛就牛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朝廷管轄,比封疆大吏還牛,因為大清正處在改革的浪尖,沒有十分過硬的理由,朝廷都無法把一個民選馴服搞下去,除非停止改革。且第一任民選巡撫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義,你今天是第一任民選巡撫,搞不好來年就是第一任民選宰相。
大家可能忘了,江蘇巡撫的位置上是有人的,那就是正在安徽剿撚匪的兩個大帥之一的李鴻章。不過,他隻有其名而沒有其實,朝廷一直沒有實授給李鴻章這個職務,搞得他很尷尬,現在明白了,原來是把這個大肥差民選化了。跟他一起共事的左宗堂對李一直堅持朝廷的圍而不剿的政策很不滿,按左的想法,剿匪就是要真刀真槍地把亂匪拿下,甚至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戰場上要製造點開戰的事端簡直太容易了,不過李在這裏他沒法下手,所以左宗棠是打一開始就勸他去競選江蘇巡撫的,稱:“李大人,這個位置本來是你的,現在相當於敵人都欺負到你頭上來了,哪有不奮力反擊的道理,千萬不能退縮,上吧,我看好你。我可是聽說老曾的兒子想參選,你打敗一個毛頭小夥子太容易了。”
李鴻章訝道:“不能吧?曾紀澤才二十郎當歲,這年紀也太小了,對於個大省的巡撫來說。”
左宗棠:“怎麽不可能?他被朝廷任命為蘇鬆太道的道台時是多少歲?這個位置已經控製了上海、蘇州,跟江蘇巡撫差多少?而且上海的民間報紙最近在吹噓小曾治理蘇鬆太的功績,無利不早起,這不是很明顯嗎?我可是參過他叔叔一本,所以不希望曾家太強勢,老曾現在是戶部尚書,萬一他兒子再來一個江蘇巡撫,還是民選的,還有治嗎?”
肅順原來執掌戶部,他跟到東三省鬧分裂之後就由曾國藩來接任,因其治理厘金稅收有方。自從朝廷鼓勵官員申報個人財產並全部存進戶部銀行之後,初任戶部尚書之後曾國藩是第一個這麽幹的,曆經人生起伏的老曾倒是不對別人苛求,並沒有要求部下也這麽幹。民選官員肯定是要申報財產的,小曾也差不多要來一發了。
這就是李鴻章難為情的地方,他可不像老曾小曾,自己的金庫裏藏了不少“講不清來曆”的銀子,萬一競選時被抓住把柄,那可真是英名盡喪了。他已經找人問過了外國競選時的情形,互相攻擊的時候無所不用,可怕得很。
可是老左也講得對,“別人”都欺負到他頭上來了,倒黴就倒黴在他本身有個江蘇巡撫的虛名,要是連競選“連任”的勇氣都沒有,別人又怎麽看?你是抵製朝廷政策呢,還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呢?兩個猜測都對他不利。利刃已經架到李大人的脖子上,最後他決定先去上海看看行情。南京、蘇州因戰爭凋零,現在上海成了江蘇人口最多,也是有錢人、納稅人最多的城市,此次選戰的核心戰場,不幸的是那裏是小曾的主場。
左宗堂大喜,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趕緊鼓勵老李老當益壯,跑去跟老曾的兒子大戰三百回合。
打太平軍的時候,祁泰裕是軍需供應商,而剿撚時這活兒已經沒有那麽重要了,祁泰裕就退出了供應商之列,李鴻章和左宗棠最後把生意交給了胡光墉來做。李鴻章雖然沒有競選的經驗,但也知道這事兒得花錢,於是,他帶著胡光墉一起來到了上海戰場,繼續低調地招募助選人材。
胡光墉現在不是那個富甲天下的紅頂商人了,由於軍需供應引入了第三方審計製度,他的油水撈得有限,而且他也聽說了,民選巡撫之後別以為就完事兒了,以後為了形成三權分立,江蘇還要民選議員以製約巡撫的權力。雪岩兄那是多麽機智的家夥,感到自己的財力不夠強大,得拉攏更多的人。
他先是糾集了一些與之交友的上海商人,主要是徽商群體,辦了一份報紙,名為“申報”,招募記者,並向各國通訊社購買新聞源。隻要有資金,報紙的產量絕對不是問題,現在上海已經出現了大小十餘種報紙,因為業內都知道《電訊報》的一流印刷廠可以為各家報紙代工,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這方麵,有溫莎家族幕僚成員的曾紀澤早就率先出手,注冊了《時報》這個明顯想跟英國times和紐約時報學習的報紙,英國的times則在中國翻譯成了泰晤士。《電訊報》雖然實力超群,但是至今在銷量上敵不過泰晤士報,因為它的口味實在是太清淡了,隻有在發生科技事件的時候,群眾爭相購買。曾紀澤的目光是向泰晤士看齊的。
電訊報從來沒有參與選舉的傳統,自然也不會支持誰,所以縱使曾紀澤以唐寧的學生自居,也沒有受到優待。大清皇家電台也是一個威力巨大的輿論工具,是bbc國際語言版之外罕見的電台。可見溫莎集團對大清之與眾不同。大清皇家電台也不參與選舉。其餘候選人也隻能發行報刊以宣傳自己。
一時間,光是有能力自己辦報的候選人就興辦了《上海新報》《上海泰晤士報》《中國日報》《政治報》《民報》《清議報》合共八家報紙。徽商、晉商、粵商、買辦等支持的政客紛紛粉墨登場。
有眼光的政客甚至已經在做長遠打算,專門成立政黨以圖長期經營這一事業,曾紀澤再次走在前列,創立了“進步黨”,就算這次競選不利,他還打算在議員選舉時再次發力。
李鴻章學習能力極強,發現對方成立政黨可以為長期參政建班子之後,立即有樣學樣,搞了大清第二個政黨:大公黨。為了得到更靠譜的競選知識,他還設法找到了目前在東印度公司就職的容閎加盟,這位是耶魯大學畢業生,確實見識過西方選舉的場麵。
容宏加入李的幕僚之後,著手製定尋找最大競爭對手的弱點:年輕,沒有參加過傳統的科舉。不過李鴻章念在跟老曾有舊,不能太過份,隻能暗示,以免戴上誣蔑老師的兒子的罪名。他的重點還是要放在如何施政上麵,這時他找到了另外一個人材,馮桂芬。
馮是著名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學生,文名滿天下,並對西學頗有心得,提出了鄉村民主化的主要施政方案,每滿一百人選出一個“村董”,村董們商議解決鄉裏的事務,以分擔縣政府的負擔,甚至縣裏也可以選出“縣董”,這是最激進的民主化進程方案,果然提出之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目前的朝廷是皇權不下縣,隻有縣級長官是朝廷任命的,所以村董理所當然的可以選出村長、鄉長來,而縣董就要複雜得多,隻能先做一個製約縣令的議會式的機構,下一步的改革要等朝廷的推進。
這個方案挺有趣的,大清新聞報和大清皇家電台都報導了這個消息。李大人似乎打了個勝仗。不過,他的情報部門很快就傳來令人揪心的消息——小曾已經學會了親自走到百姓中間,聽取他們的需求,然後給選民承諾一些解決辦法,這個辦法厲害,經過《時報》一吹捧,許多的選民開始給曾大人寫信、發電報訴苦,希望曾青天能幫他們解決生活疾苦的問題。
一個大官人要跟那些屁民糾纏不清,真是痛苦啊!可是李大人似乎已經感到被逼上絕路了,不得不學習,也開始深入民間。
因為雙方沒有辯論的傳統,而且老李跟老曾是舊識,放不開手腳去攻擊對方,這一次競選似乎顯得特別的文明,幾乎就沒有談到對方的私生活之類的事情。大家都在談民生,修路、田地分級不公、礦難、賦稅等都是重要議題。
唐寧自然很關注這一場競選,感覺這幫第一次選舉還挺靠譜的啊。
第一回選舉,連民意調查的機構都沒有,大家都是憑感覺在搞事,隻有到最後投票的時候才能發現誰是贏家。中國第一場選舉完美收宮,9位合格候選人最後角逐,善於學習、放得下身段的成熟政治家李鴻章以35%的得票率贏得勝利。他的主要對手小曾以29%屈居第二。輔政大臣郭嵩濤親赴上海,向李大人恭喜“連任”。順便一同觀看了在法租界上演的話劇“東王受審”。李鴻章居然還幸運地抽到了唐寧簽名的《全球簡史》。他們絕想不到,這一出法製劇是個小女孩導演的。
唐寧在書上最終寫的那句話是:好的曆史不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