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綠棒
1869年,俄國著名的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終於將他的經典《戰爭與和平》“完本”。該小說經曆了多次的修改,最早的時候名字是《1805》,因為主要是講拿破侖大帝時代的法國入侵俄國及克裏米亞戰爭的故事。
但在今年的修改稿當中,托爾斯泰發現講述俄國被溫莎軍閥入侵並把俄帝國幾百年來主要靠哥薩克人擴張而來的廣袤的西伯利亞分割出去成為蘇聯的事情更吸引人,所以完本之後又加入了溫莎軍閥入侵的故事。
這本小說是托爾斯泰的史詩級巨著,出場人物多達500+,每一個都鮮活靈動,出版之後在整個歐洲受到極大的關注,且他的妻子索菲亞·別爾斯學會了使用pc,將它在網絡上出版。wordpress除了讓人能夠像寫博客一樣發表文章外,還有發表長篇小說並定價的功能。
在真實的曆史上,由於互聯網盜版的猖獗,歐美的小說家幾乎沒有把正經的小說發表到網站上的先例,可見功能太強大的pc和互聯網也不是什麽好事。在唐寧的經營之下,現在的一家獨斷的互聯網的反盜版機製十分強大,所有的別人家的網站內容都是不可以複製的,連截屏功能都沒有。
真實曆史的html協議並沒有考慮到內容保護和信息安全,而唐寧主導的html其實是帶加密功能的協議,發表的時候選擇版權內容的話,pc用戶甚至連前端的代碼都無法看到,因此,就連前端的樣式都有版權,可以將你的網站樣式當成商品來出售。
別爾斯女士將托爾斯泰的小說以網絡的形式發表,比傳統渠道稍晚一點,可是以互聯網的即時出現的屬性,《戰爭與和平》成了主流作家當中第一個網絡出版比實體出版還要快的有影響力的小說,並且銷量很高,出版商很快就與托爾斯泰聯係英語、德語、法語等翻譯的版權。
托爾斯泰有30公頃的莊園,這是他得以過著比較富足生活的經濟來源,讓他沒想到的是貧窮的俄國僅有10多萬台pc,他的俄文網絡版小說居然就能賣出幾萬本,近半的pc用戶通過網絡購買了他的小說,使他這本書的收入還超過了莊園今年的收成,以後再有多國語言版出現,俄國的pc銷量繼續上漲,看來電子版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這是史上頭一次,一個專業小說家可以通過網絡出版來謀生。這個美好的年代,網絡盜版率幾乎為零,ibm有專門的版權審核部門在運作,非法出版物會被第一時間禁止,效率之高,出乎你的想象。
連俄文作家都可以這麽幸福,狄更斯、馬克吐溫這樣的英文作家就更不用說了,英文世界的pc銷量累計已經超過了200萬,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出版市場。
鑒於托爾斯泰這個俄文作家是網絡出版小說的先鋒,泰晤士報對他進行采訪,問:“我在您的作品《戰爭與和平》中看到您似乎對溫莎財團幫助蘇聯建國持有比較中立的態度,能不能請你談一談你內心中真正的想法呢?”
對這個相當**的問題,托爾斯泰回答:“在我小時候,我大哥尼古拉斯告訴我,河邊埋了一個綠棒,隻要找到它,就可以找到讓整個世界沒有戰爭,隻有和平的方法。現在的我已經發現綠棒是傳說,可是世界和平希望還是存在的,具體是誰能成就和平,這個大家自己想吧。”
托爾斯泰想得太美好了,大家也聽出來他可能講的是溫莎財團會維護世界和平,可惜,溫莎大帝現在的心情低落,恐怕他心中想獵殺的欲望要大過維護世界和平。
跟托爾斯泰一樣幸運地趕上網絡時代的還有法國青年保羅·高更。他才21歲,因為法國“淪陷”之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大總統按照自己的用兵原則大量裁軍,使身為法國海軍船員的高更離開軍隊,回到了巴黎。
高更先是在他的監護人阿羅薩幫助下得以進入正在被大總統改造的巴黎證券交易所任職,而後身為有品味的藝術收藏家,阿羅薩發現高更的繪畫天賦。這時,巴黎的藝術界正在流行電子藝術,阿羅薩也湊熱鬧購買了一套專業的繪畫電子筆,據一些畫家講在pc上做畫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倍。
由於是初學者,高更不像其它已經成名的畫家那樣珍惜自己的作品,他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免費分享到網絡上,成為了網上著名的藝術家。他的成名如此之快,以於可以召開小小的個人電子藝術展,更讓藝術家們有收益的是唐寧在規劃納馬誇蘭沙漠花園宮殿的時候有一項發明:畫作轉印。
電子藝術展本身不收費,但是如果看官看中了哪個作品,可以將它轉印出來之後買回家。以往的藝術品有一個巨大的毛病——隻能賣給一個人。所以在藝術圈子裏總是有貧富差距巨大的現象,這是因為藝術的稀缺性,耗時、費力。
現在,電子藝術解決了這個大難題。藝術品被創造出來之後可以無限複製。高更第一次把自己的電子畫轉印出來之後就在現場,被科技進步給藝術界帶來的變革所震撼。
巴黎是藝術家的匯聚之地,即使被第二帝國折騰了這麽久,仍然有大量的藝術家聚集在巴黎,所以唐寧與artpress配套的“電子藝術中心”當然在巴黎有一個中心。
巴黎電子藝術中心把電子畫轉印得分毫不差,而且還可以放大很多倍,藝術家在把自己的作品創作出來之後,放大的功能使他們可以把作品賣到很多個場合。
唐寧可以發明武姬、奕姬,可是無法製造畫姬、音樂姬,因為這些藝術是跟人類的“靈魂”結合在一起的,沒有靈魂的智能無法創造藝術。這裏的靈魂指的是人類在億萬年的進化中形成的獨一無二的感官,隻有人類才能創造能引起觀眾共鳴的藝術。
由於免費展示帶來的粉絲,高更這個年輕人的畫作居然是全法賣得最火的,引發了已成名大師們的嫉妒與不解。這其實是互動帶來的威力。網絡上的藝術沙龍可比線下的真實沙龍要方便得多,所以參與者眾多,以往隻有身份高貴的人才能參加一些名家的沙龍,現在隻要買了pc就可以參與。
網絡也將沙龍這種稀缺的商品給大眾化了。神奇的巴黎有一種奇觀——買不起pc的窮藝術家會到網吧去參與藝術沙龍。多麽有格調的網吧啊。但願這種奇觀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毫無疑問,網吧的老板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集中購買一些圖書、唱片、動畫片可以吸引來大量的顧客,網絡又變成了書吧、音樂吧和動畫錄像廳。不過,老板們的日子並不是那麽好過,ibm並沒有為網吧開發一個帳號可以共享在多台pc的功能,老板們得為每台pc的公用帳號購買版權,最有錢的網吧也支付不起太多的帳號擁有大量的版權內容,這也是唐氏pc為電子時代故意設置的傳播門檻。
唱片可以一起,動畫片可以一起看,圖書卻很難一起看。為此,又大量催生了朗誦產業。很多聲音藝術家能夠憑借朗誦原著獲得不錯的收入,當然,必須得獲得合法授權,否則無處不在的ibm版權管製機構會以你逃無可逃的方式幹預。
ibm版權管製機構把徠卡數碼相機的身份信息嵌入像素技術用到了錄音設備上,所有溫莎企業認證的錄音設備上產出的數碼音頻都擁有版權印記,擅自使用別人的版權音頻很容易就揪出來。而沒有ibm版權認證的內容是不允許發布到互聯網上的。
ibm版權機構的魔爪無處不在,就差手打團不能用自動化的方法查出來了。可是一旦文字內容被舉報,他們也很容易通過文字發表的時間先後得出版權歸屬結論。這是文學、音樂、畫家等藝術家的黃金時代,全靠著ibm壟斷互聯網才使得這一切可行。
這是唐寧的機器大生產時代如何實現財富再分配的大戰略,因為電子版權保護得嚴實,會催生巨量的原創內容,人類的信息消費、教育消費、藝術消費會通過這些原創電子內容把大工業生產的價值再分配到這些領域。
有了無縫的再分配,工會才不會跟大機器生產較勁,因為工人們很容易把自己的工作機會減少歸結為機器的使用。機器越來越多的代替工人,而機器不能代替的就隻能是藝術領域了,如果版權保護在互聯網時代失控,那藝術隻能以廣告的行式淪為實體產品的附庸。
唐寧本人極度厭惡那些專為產品服務的廣告,所以全球最大的產品產出者溫莎係企業原則上隻做兩個推廣:一、作為信息內容、藝術內容的讚助商;二、作為產品介紹本身的藝術化紀錄片。
他自己做到這兩點還不算,溫莎財團組織成立的消費者協會還經常給那些廣告商找茬兒,但凡這些自吹自擂的廣告有什麽不實之處,消費者協會就會揮舞集體訴訟的大棒砸向廣告商,弄得這些本來就苦逼的小廣告商們苦不堪言,隻能整天祈禱上帝懲罰溫莎大魔頭。
如果說這世上還有什麽機構是專門以起訴人為樂的話,那就是溫莎財團消費者協會了,因為他們的經費實在是太充足了,一天不起訴就閑得蛋疼。有人說溫莎消費者協會是事實上的廣告審查機構,政府不管的廣告他們肯定管,做廣告的商家入行的第一件事就是聽行業的老人勸告,不要隨便做惡俗的廣告、誇大其辭的廣告,溫莎消協會告他們的。
1869年,俄國著名的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終於將他的經典《戰爭與和平》“完本”。該小說經曆了多次的修改,最早的時候名字是《1805》,因為主要是講拿破侖大帝時代的法國入侵俄國及克裏米亞戰爭的故事。
但在今年的修改稿當中,托爾斯泰發現講述俄國被溫莎軍閥入侵並把俄帝國幾百年來主要靠哥薩克人擴張而來的廣袤的西伯利亞分割出去成為蘇聯的事情更吸引人,所以完本之後又加入了溫莎軍閥入侵的故事。
這本小說是托爾斯泰的史詩級巨著,出場人物多達500+,每一個都鮮活靈動,出版之後在整個歐洲受到極大的關注,且他的妻子索菲亞·別爾斯學會了使用pc,將它在網絡上出版。wordpress除了讓人能夠像寫博客一樣發表文章外,還有發表長篇小說並定價的功能。
在真實的曆史上,由於互聯網盜版的猖獗,歐美的小說家幾乎沒有把正經的小說發表到網站上的先例,可見功能太強大的pc和互聯網也不是什麽好事。在唐寧的經營之下,現在的一家獨斷的互聯網的反盜版機製十分強大,所有的別人家的網站內容都是不可以複製的,連截屏功能都沒有。
真實曆史的html協議並沒有考慮到內容保護和信息安全,而唐寧主導的html其實是帶加密功能的協議,發表的時候選擇版權內容的話,pc用戶甚至連前端的代碼都無法看到,因此,就連前端的樣式都有版權,可以將你的網站樣式當成商品來出售。
別爾斯女士將托爾斯泰的小說以網絡的形式發表,比傳統渠道稍晚一點,可是以互聯網的即時出現的屬性,《戰爭與和平》成了主流作家當中第一個網絡出版比實體出版還要快的有影響力的小說,並且銷量很高,出版商很快就與托爾斯泰聯係英語、德語、法語等翻譯的版權。
托爾斯泰有30公頃的莊園,這是他得以過著比較富足生活的經濟來源,讓他沒想到的是貧窮的俄國僅有10多萬台pc,他的俄文網絡版小說居然就能賣出幾萬本,近半的pc用戶通過網絡購買了他的小說,使他這本書的收入還超過了莊園今年的收成,以後再有多國語言版出現,俄國的pc銷量繼續上漲,看來電子版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這是史上頭一次,一個專業小說家可以通過網絡出版來謀生。這個美好的年代,網絡盜版率幾乎為零,ibm有專門的版權審核部門在運作,非法出版物會被第一時間禁止,效率之高,出乎你的想象。
連俄文作家都可以這麽幸福,狄更斯、馬克吐溫這樣的英文作家就更不用說了,英文世界的pc銷量累計已經超過了200萬,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出版市場。
鑒於托爾斯泰這個俄文作家是網絡出版小說的先鋒,泰晤士報對他進行采訪,問:“我在您的作品《戰爭與和平》中看到您似乎對溫莎財團幫助蘇聯建國持有比較中立的態度,能不能請你談一談你內心中真正的想法呢?”
對這個相當**的問題,托爾斯泰回答:“在我小時候,我大哥尼古拉斯告訴我,河邊埋了一個綠棒,隻要找到它,就可以找到讓整個世界沒有戰爭,隻有和平的方法。現在的我已經發現綠棒是傳說,可是世界和平希望還是存在的,具體是誰能成就和平,這個大家自己想吧。”
托爾斯泰想得太美好了,大家也聽出來他可能講的是溫莎財團會維護世界和平,可惜,溫莎大帝現在的心情低落,恐怕他心中想獵殺的欲望要大過維護世界和平。
跟托爾斯泰一樣幸運地趕上網絡時代的還有法國青年保羅·高更。他才21歲,因為法國“淪陷”之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大總統按照自己的用兵原則大量裁軍,使身為法國海軍船員的高更離開軍隊,回到了巴黎。
高更先是在他的監護人阿羅薩幫助下得以進入正在被大總統改造的巴黎證券交易所任職,而後身為有品味的藝術收藏家,阿羅薩發現高更的繪畫天賦。這時,巴黎的藝術界正在流行電子藝術,阿羅薩也湊熱鬧購買了一套專業的繪畫電子筆,據一些畫家講在pc上做畫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倍。
由於是初學者,高更不像其它已經成名的畫家那樣珍惜自己的作品,他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免費分享到網絡上,成為了網上著名的藝術家。他的成名如此之快,以於可以召開小小的個人電子藝術展,更讓藝術家們有收益的是唐寧在規劃納馬誇蘭沙漠花園宮殿的時候有一項發明:畫作轉印。
電子藝術展本身不收費,但是如果看官看中了哪個作品,可以將它轉印出來之後買回家。以往的藝術品有一個巨大的毛病——隻能賣給一個人。所以在藝術圈子裏總是有貧富差距巨大的現象,這是因為藝術的稀缺性,耗時、費力。
現在,電子藝術解決了這個大難題。藝術品被創造出來之後可以無限複製。高更第一次把自己的電子畫轉印出來之後就在現場,被科技進步給藝術界帶來的變革所震撼。
巴黎是藝術家的匯聚之地,即使被第二帝國折騰了這麽久,仍然有大量的藝術家聚集在巴黎,所以唐寧與artpress配套的“電子藝術中心”當然在巴黎有一個中心。
巴黎電子藝術中心把電子畫轉印得分毫不差,而且還可以放大很多倍,藝術家在把自己的作品創作出來之後,放大的功能使他們可以把作品賣到很多個場合。
唐寧可以發明武姬、奕姬,可是無法製造畫姬、音樂姬,因為這些藝術是跟人類的“靈魂”結合在一起的,沒有靈魂的智能無法創造藝術。這裏的靈魂指的是人類在億萬年的進化中形成的獨一無二的感官,隻有人類才能創造能引起觀眾共鳴的藝術。
由於免費展示帶來的粉絲,高更這個年輕人的畫作居然是全法賣得最火的,引發了已成名大師們的嫉妒與不解。這其實是互動帶來的威力。網絡上的藝術沙龍可比線下的真實沙龍要方便得多,所以參與者眾多,以往隻有身份高貴的人才能參加一些名家的沙龍,現在隻要買了pc就可以參與。
網絡也將沙龍這種稀缺的商品給大眾化了。神奇的巴黎有一種奇觀——買不起pc的窮藝術家會到網吧去參與藝術沙龍。多麽有格調的網吧啊。但願這種奇觀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毫無疑問,網吧的老板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集中購買一些圖書、唱片、動畫片可以吸引來大量的顧客,網絡又變成了書吧、音樂吧和動畫錄像廳。不過,老板們的日子並不是那麽好過,ibm並沒有為網吧開發一個帳號可以共享在多台pc的功能,老板們得為每台pc的公用帳號購買版權,最有錢的網吧也支付不起太多的帳號擁有大量的版權內容,這也是唐氏pc為電子時代故意設置的傳播門檻。
唱片可以一起,動畫片可以一起看,圖書卻很難一起看。為此,又大量催生了朗誦產業。很多聲音藝術家能夠憑借朗誦原著獲得不錯的收入,當然,必須得獲得合法授權,否則無處不在的ibm版權管製機構會以你逃無可逃的方式幹預。
ibm版權管製機構把徠卡數碼相機的身份信息嵌入像素技術用到了錄音設備上,所有溫莎企業認證的錄音設備上產出的數碼音頻都擁有版權印記,擅自使用別人的版權音頻很容易就揪出來。而沒有ibm版權認證的內容是不允許發布到互聯網上的。
ibm版權機構的魔爪無處不在,就差手打團不能用自動化的方法查出來了。可是一旦文字內容被舉報,他們也很容易通過文字發表的時間先後得出版權歸屬結論。這是文學、音樂、畫家等藝術家的黃金時代,全靠著ibm壟斷互聯網才使得這一切可行。
這是唐寧的機器大生產時代如何實現財富再分配的大戰略,因為電子版權保護得嚴實,會催生巨量的原創內容,人類的信息消費、教育消費、藝術消費會通過這些原創電子內容把大工業生產的價值再分配到這些領域。
有了無縫的再分配,工會才不會跟大機器生產較勁,因為工人們很容易把自己的工作機會減少歸結為機器的使用。機器越來越多的代替工人,而機器不能代替的就隻能是藝術領域了,如果版權保護在互聯網時代失控,那藝術隻能以廣告的行式淪為實體產品的附庸。
唐寧本人極度厭惡那些專為產品服務的廣告,所以全球最大的產品產出者溫莎係企業原則上隻做兩個推廣:一、作為信息內容、藝術內容的讚助商;二、作為產品介紹本身的藝術化紀錄片。
他自己做到這兩點還不算,溫莎財團組織成立的消費者協會還經常給那些廣告商找茬兒,但凡這些自吹自擂的廣告有什麽不實之處,消費者協會就會揮舞集體訴訟的大棒砸向廣告商,弄得這些本來就苦逼的小廣告商們苦不堪言,隻能整天祈禱上帝懲罰溫莎大魔頭。
如果說這世上還有什麽機構是專門以起訴人為樂的話,那就是溫莎財團消費者協會了,因為他們的經費實在是太充足了,一天不起訴就閑得蛋疼。有人說溫莎消費者協會是事實上的廣告審查機構,政府不管的廣告他們肯定管,做廣告的商家入行的第一件事就是聽行業的老人勸告,不要隨便做惡俗的廣告、誇大其辭的廣告,溫莎消協會告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