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風雨九江城(上)


    寒風凜冽,鉛灰色的天空看不見一絲光亮。


    現是下午四點整,可江麵上卻是黑沉沉一片,視線極為模糊,江上浪很高,幾隻小木船風口浪尖上顛簸,似乎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船上挑著的那幾麵紅旗格外顯眼,迎風獵獵,齊齊指向長江南岸。


    趙北站江邊,手拿一架德國造雙筒望遠鏡,將那江麵上的景象收眼底。


    他的身後佇立著一排神情肅穆的軍官,也都手拿望遠鏡,仔細的觀察著江上的動靜,雖然天黑得厲害,看不到江對岸的細節,但是他們也能夠猜測出那邊的慌亂情景。


    遠處傳來一陣“轟隆轟隆”的炮聲,每響一聲,對岸那黑沉沉的天空就會閃動一陣光芒,然後天空就會傳來一陣火車疾駛般的轟鳴,那是對岸的金雞坡炮台向這邊開炮遙擊,炮彈掠過長江,撕裂空氣發出轟鳴,隻是由於沒有正確的引導,炮彈漫無目的的亂飛,江北岸轟然作響,卻對起義軍沒有造成任何威脅。


    經過兩天急行軍,趙北率領起義部隊一路向西挺進,先後途經太湖、宿鬆、黃梅,進入湖北境內,為了掩人耳目,隱藏行蹤,起義軍收起鐵血共和旗,重打起了清軍旗號,走一路拔一路電杆,徹底破壞清軍通訊,遇到偏僻的巡防營駐地,一律將舊軍繳械,裹脅而行,路過各縣城時卻繞而不攻,抵達黃梅縣城後立即調頭折向南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長江邊的重要渡口小池口,擊潰駐守該地的巡防隊,占據了這一險要之地,與江南岸的九江城隔江相望,九江戰役已是蓄勢待發。


    小池口位於長江北岸的三省交界處,東邊是安徽,西邊是湖北,南邊則是江西。


    之所以不直撲武漢,原因有二:其一,九江城虎踞長江中遊,此處江麵狹窄,控扼長江航線,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占了九江,就可以掐斷長江航線,斷絕清軍艦隊往來,並奪取沿江船隻,以保障西征部隊的順利進軍;其二,情報顯示,一批槍彈剛剛由漢陽兵工廠運到九江城,就囤積城裏,以便江西巡撫就地征募防營、防備安慶革命軍攻擊江西,黃泥港起義後,革命軍的步槍子彈嚴重匱乏,如果攻占九江,就能奪取那批槍彈。


    除此之外,趙北還有一個用意,那就是以九江戰役檢驗一下部隊的真實戰鬥力,同時也做出一副南下廣東的架勢,九江虛晃一槍,調動清軍,打亂清廷戰略部署,為進軍湖北做鋪墊。


    按照作戰計劃,革命軍將以突然襲擊的方式進襲九江城,但是,由於先頭部隊發起進攻時過於倉促,未能全殲守軍,導致部分殘兵敗將逃過江去,起義軍的行蹤已暴露,九江城陷入一片恐慌中,原本停泊九江的商船紛紛起錨,沿著南岸向長江下遊駛去,以躲避戰火,不過也有部分木船駛向江北,主動投入起義軍中,加上起義部隊占領小池口時繳獲和沿江征用的船隻,現革命軍已擁有四百餘艘大小木船,就等趙北一聲令下了。


    “這天陰的,像是要下雨啊。”趙北放下望遠鏡,望著天空說道。


    站他身後的軍官們也紛紛抬起頭,望著天空,沒有人接過話茬。經過兩天的急行軍,部隊已很疲倦,如果不能一鼓作氣拿下九江城進行休整的話,部隊的士氣將受到打擊。


    “章裕昆他們有消息沒有?”趙北問身邊一名參謀。


    “還沒有。”參謀說道。


    起義部隊離開黃泥港後,趙北派出章裕昆、林述慶等人,與同意與起義軍合作的江蘇第九鎮統製官徐紹楨一同趕往長江沿岸,去策動駐紮那裏的江蘇軍第三十三標起義,按照約定,如果他們得手,就率領起義部隊沿長江西進,到小池口與主力部隊會師,如果他們行動快的話,或許可以趕上九江戰役。根據情報,坐鎮三十三標的是號稱“北洋之龍”的王士珍,雖然曆史上這位“王龍”先生沒有幹過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名聲外,有他坐鎮,江邊又有炮艦監視,三十三標能否順利策動起義,確實沒有十足把握,這也正是趙北為什麽沒有等待那支部隊的主要原因。


    現就是搶時間,要搶清廷調集重兵南下之前一鼓作氣拿下湖北。


    無論如何,現看來,第三十三標恐怕是趕不上九江戰役了。


    對麵就是江西地麵了,隻要渡過長江,占領九江城,起義部隊就能以橫掃千軍的氣勢傲視華南需知,到現為止,清廷總共編練軍不到十二萬人,其中的七萬多人還都是袁世凱的北洋軍,而且遠華北,整個南方地區的軍總數還不到五萬,而經安慶起義和黃泥港起義之後,南方軍中已有半數的部隊倒向革命,也就是說,趙北一下子就掏空了清廷南方銳軍事力量的半壁江山!


    重要的是,長江上的清軍炮艦多數都調到了長江下遊,九江一帶江麵上冷冷清清,除了偶爾過來一艘外國炮艦之外,江麵上沒有任何可以威脅到起義軍的船隻。


    一種改寫曆史、指點江山的豪情趙北胸中激蕩,他壓抑住心頭的激動,將望遠鏡遞給參謀,向身後眾人掃了一眼,平靜的說道:“發動吧。”


    “啪!啪!”


    兩顆綠色信號彈升上了天空,九江戰役正式打響。


    四百多艘木船掛起了船帆,載著兩千名突擊隊員,乘著北風向南岸駛去,船頭架著的野戰炮高昂著頭,黑洞洞的炮口直指江南,與此同時,北岸的炮兵陣地發出怒吼,炮兵已開始用野戰炮轟擊南岸,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掩護。


    黑沉沉的江麵上白帆點點,漸漸分成兩支船隊,一支上遊,負責佯攻九江城,另一支下遊,他們才是突擊主力,負責攻擊金雞坡炮台。


    根據目前得到的情報,據守九江的清軍並不多,按照清末政時設立的陸軍部公布的《軍章程》,江西一省需編練一鎮軍,合計一萬二千餘人,但由於地方督撫陽奉陰違,以及經費短缺等緣故,迄今為止,江西全省隻編練了不到五千人的軍,隻是一個協的編製,而且其中多數部隊是由舊防營改編而成,換湯不換藥,戰鬥力很差,隻能對付一下會黨武裝,麵對幾乎可以算得上齊裝滿員的革命軍,江西清軍是不堪一擊的,九江城裏多隻有兩千人的軍部隊,即使加上巡防隊的烏合之眾,總人數也不會多於四千人,兩萬對四千,起義部隊擁有五比一的兵力優勢,唯一讓起義部隊擔心的就是金雞坡炮台上的那幾門重型要塞炮,那是用來封鎖長江航道的,射程遠、威力大,是攻城的大阻力,所以,必須先解決掉那裏的清軍,占領炮台,然後以炮台上的大炮轟擊城牆。


    風凜冽了,夾雜著細小的雨滴撲麵而來,天黑了。這對攻擊方來說是有利的,它能有效的阻擋清軍炮兵視線,掩護渡江部隊的行動。


    趙北披上橡膠麵的雨披,接過衛兵拿來的一頂鬥笠,戴頭上,背著手站江邊,眺望著那些漸漸遠去的白帆,心潮起伏,神弛萬裏。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得意之餘,趙北偷詩一首。


    站一旁的參謀長藍天蔚微感驚訝,本欲拿出日記本將總司令的這首即興詩記下,但等了半天卻沒見總司令繼續“做”詩,結果那詩就隻有兩句話。


    “可惜啊,這詩的開頭倒是慷慨激昂,難道詩興到此為止?”藍天蔚琢磨著,抬頭望去,卻見趙總司令正站江邊的一塊巨石上,挺立潮頭。


    蒙蒙細雨中,那高大的形象永遠的留了所有人的記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08遠東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丹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丹丘並收藏1908遠東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