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遠來是客(上)
寒風凜冽,細密的雪片紛紛揚揚,江城裹上了銀裝。
長江兩岸傳來“劈裏啪啦”的鞭炮聲,春節到了,這是準共和時代的第一個春節,由於共和軍政府廢除了部分苛捐雜稅,曆年拖欠的“皇糧積欠”也一概免除,年關一到,百姓兜裏終究多少落下幾個銅板,保證年夜飯的同時,這爆竹也可以多買幾顆。
這片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趙北正帶著一群參謀,頂風冒雪,江邊檢閱部隊。
前幾天京漢鐵路沿線視察,昨天才回武漢,雖是忙碌,心情卻是不錯。
剛才他已檢閱完了陸軍部隊,現,接受檢閱的是海軍部隊,當然,按照目前的艦隊規模來看,這隻能算是一支小小的江防艦隊。
除開兵工廠的那幾條小火輪不算,艦隊轄下共有五艘蒸汽機軍艦,大的就是巡洋艦“海琛”號,第二大的軍艦是炮艦“楚觀”號,名列第三、第四的兩艘軍艦分別是“楚甲”號和“楚乙”號,這兩艘代用炮艦原本都是輪船招商局的鐵殼貨船,排水量隻及“楚觀”號的一半,是趙北從“北洋財神”盛宣懷手裏硬搶過來的,命人架上了兩門野戰炮,讓兵工廠船舷旁焊上了幾塊鋼板,改了艦名,正式編入共和軍的海軍序列,雖然戰鬥力不強,但好歹是鐵殼,比小的那艘軍艦“共和”號要結實多了,至於木殼船“共和”號,現基本上不再承擔作戰任務,隻作為交通艇使用,船上的野戰炮也卸了下來,解除了武備。
雖然這些軍艦裏真正的軍艦隻有兩艘,但毫無疑問,目前的整個南方革命軍陣營中,這是唯一象樣的海軍部隊,而且由於“海琛”號的存,就連武漢江麵遊弋的列強軍艦也不能無視這支袖珍艦隊。
“敬禮!”
受閱編隊禮儀官張激揚高喊了一聲,佇立岸上的水兵和陸戰隊士兵們整齊的抬起了步槍,向著總司令敬禮,目光也緊緊跟隨著他,軍官們則抬起手,以標準的軍姿向著總司令敬禮。
海軍士兵們穿著“海琛”號上的白色水兵禮服,精神抖擻,軍官們的深色禮服也同樣筆挺,隻是那頭上戴著的三角帽式樣有些古老,與這個時代有些不太合拍,比起總參謀長腦袋上的那頂船型帽來是顯得保守了。
“將士們好!”
“總司令好!”
“將士們辛苦了!”
“為革命奮鬥!”
總司令和受閱官兵的一唱一和中,士氣、軍心展示得淋漓致,為了這幾句口號,張激揚和官兵們可是練了小半天。
騎楊王鵬送給他的那匹純白色蒙古馬上,趙北舉起右手行著軍禮,從這長長的隊伍的一頭走到另一頭,身後跟著參謀部全體軍官,殿後的則是旅長以上高級軍官,都穿著總司令親手設計的式軍裝,頭戴船型軍帽。
趙北很快結束了這簡單的閱兵儀式,戴著白手套的右手放了下來,左手一撥韁繩,那匹蒙古白馬調轉馬頭,走向檢閱台。
檢閱台前下了馬,趙北整了整軍裝,正了正頭上的那頂大簷帽,左手摁住腰間指揮刀的刀柄,大踏步的走上檢閱台,站台上掃了眼底下的士兵,田勁夫撐開了油紙傘為他遮擋風雪,卻被他毫不客氣的一把推開。
“稍息!”
高級軍官們簇擁檢閱台下,也都站得筆直,那筆挺的式軍裝使他們看上去格外的精神抖擻,隻是那頭上的船型帽似乎不太配他們的發型。
現式軍裝、軍帽產量不高,隻能優先配發給軍官但是,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們寧願像總司令一樣繼續保留大簷帽。
就高級軍官們想念大簷帽的時候,總司令已開始了即興演講。
“將士們!春節到了,作為中國人,我們有過這個節日的權力,但是,作為一名光榮的革命軍人,我們卻沒有權力過這個節日!原因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軍人,就是要枕戈待旦!選擇了從軍的路,我們就放棄了許多本應享受的權利!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放棄這些權利,我們的同胞就得不到這些權利!我們軍人,是用自己的犧牲去換取全國民眾的幸福!……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造警鍾鳴?中國人已沉睡了太久,不能再沉睡下去了!軍人,將作為第一批醒來的中國人,用我們的青春和熱血,去澆灌這片熱土,去喚醒那些依舊沉睡的國民!……蹉跎莫遣韶光老,老大年華徒自悲。當我們退伍之後,再回首這段熱血青春的激情歲月,我們不會覺得光陰虛度,我們自豪,我們驕傲!我們可以站世界之巔,向所有人大聲宣布,正是我們的存,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才沒有沉淪!將士們,讓我們用我們的聲音告訴世界:共和萬歲,中國崛起!”
“共和萬歲!中國崛起!”
張激揚的帶領下,官兵們跟著總司令喊了起來,起初尚不整齊,但很快就協調了步調,匯成一股雄壯的激情,仿佛整個時代都呐喊。
總司令檢閱台上慷慨激昂,檢閱台下的那幾名時政宣講員也沒閑著,正用速記的方式記錄、整理著總司令的演講稿,這段演講要刊登報紙上,讓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聽見總司令的聲音,至少也要讓人們知道總司令的名字。
演講完畢,一聲令下,鞭炮聲“劈裏啪啦”響了起來,田勁夫率領衛隊,敲鑼打鼓的抬著一筐又一筐的雞鴨魚肉走了過來,移交給海軍部隊,既然春節不能如平民一樣過,那麽隻有吃喝上打打主意了,另外每人再發五塊大洋的津貼,算是總司令的一片心意。
士兵們興高采烈的接過筐,立即軍官的指揮下殺豬宰雞,這年頭,不惟百姓日子過得苦,就是當兵的也很難見回肉,即使是北方的北洋軍,也隻能三天吃回肉,其它時候都是一樣的白水煮青菜,吃出來的兵一個個皮包骨頭,跟洋兵那是比不了的。
自從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後,趙北也很少品嚐美味佳肴了,尤其是共和軍組建之後,他是以身作則,深入基層連隊吃“排家飯”,每日到了開飯的鍾點,總是領著參謀部的全體軍官到各連去,今天吃這個連,明天吃那個連,飯菜與士兵完全一樣,這樣做的目的也很簡單,一來是與士兵打成一片,讓他們親眼看見總司令沒有特殊待遇,這二來嘛,就是親自檢查一下基層連隊的夥食情況,看看有沒有哪個軍官膽邊生毛敢喝兵血,所以,每次到連隊吃飯,趙北總是臨時決定去哪個部隊,以免有人弄虛作假,蒙騙總司令。
現共和軍剛剛整編,後勤製度尚未完善,製度上有許多漏洞,趙北此舉也是迫不得已,“創業艱難”,這句話是他目前處境的好寫照。
趙北每個月也有七十塊大洋的薪金,這些錢倒是可以讓他改善一下夥食,隻是沒人給他開小灶,全靠上街買,偶爾弄些醬牛肉、鴨脖子,卻也多半讓參謀們打了秋風。
總司令領著參謀們軍營裏轉了轉,檢查了一下勤務,又上軍艦看了看保養情況,心滿意足的離開碼頭,帶著部下去兵工廠赴宴。
那是一場補辦的年夜飯,昨天除夕北洋軍的那些俘虜因為對部隊改編不滿而起哄鬧事,趙北帶著王占元和盧永祥彈壓了一夜,年夜飯也沒吃上,本來是打算今天晚上補辦的,但上午從四川趕來幾位客人,饑腸轆轆,麵有菜色,再加上他們要拜見總司令,正好,這年夜飯和接風宴就趕中午一起辦了。
到了兵工廠,督辦劉慶恩等人已等了許久,見趙北一來,急忙吩咐廚子開火升灶,軍官們也趁此機會上前敬禮,與總司令握手寒暄。
這些軍官都是中高級軍官,下級軍官都連隊過年,自從湖北、江蘇軍起義之後,這些軍官就沒怎麽回過家,湖北的軍官還好說,有些人的家就武漢周遍,江蘇的軍官和那些異地投軍的軍官就很淒慘了,離家數千裏,又逢戰亂,音信不通,思鄉之情可以想見,趙北將他們也都請了過來,大家同病相憐,就把部隊當家了吧。
劉慶恩領著幾個蓬頭垢麵的青年男子走來,說道:“總司令,這幾位就是剛剛從四川趕來的革命同誌,前些日子的四川會黨起義就是他們策動的。這位是熊克武,這位是黃樹中,這位謝持,這位秦炳,這位饒國梁,這位佘英……”
趙北與這些四川客人一一握手,“幸會幸會”的說了一通,這倒不是他客氣,實是因為這幾人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人物,不是民初的軍閥,就是同盟會的著名刺客,要不就是革命烈士,能與這麽多曆史名人握手,他確實很榮幸。
當然,有幾位他卻沒什麽印象,比如佘英和王鬆廷兩人,就沒有曆史上留下大名,這兩人都是四川會黨首領,佘英是重慶、瀘州、敘府一帶哥老會的舵把子,“義會”會首,王鬆廷則是大渡河一帶的袍哥首領,佘英去過日本,已是同盟會幹部,王鬆廷雖未入會,但也是革命中人。除了這兩位四川會黨首領之外,還有兩位陝西哥老會的首領,張雲山,萬炳南,他們是跟著四川軍軍官秦炳和饒國梁從陝西趕來的。
這幫人出了四川到陝南,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從漢中上了船,順著漢江直奔武漢,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裏是革命的發動機!
寒風凜冽,細密的雪片紛紛揚揚,江城裹上了銀裝。
長江兩岸傳來“劈裏啪啦”的鞭炮聲,春節到了,這是準共和時代的第一個春節,由於共和軍政府廢除了部分苛捐雜稅,曆年拖欠的“皇糧積欠”也一概免除,年關一到,百姓兜裏終究多少落下幾個銅板,保證年夜飯的同時,這爆竹也可以多買幾顆。
這片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趙北正帶著一群參謀,頂風冒雪,江邊檢閱部隊。
前幾天京漢鐵路沿線視察,昨天才回武漢,雖是忙碌,心情卻是不錯。
剛才他已檢閱完了陸軍部隊,現,接受檢閱的是海軍部隊,當然,按照目前的艦隊規模來看,這隻能算是一支小小的江防艦隊。
除開兵工廠的那幾條小火輪不算,艦隊轄下共有五艘蒸汽機軍艦,大的就是巡洋艦“海琛”號,第二大的軍艦是炮艦“楚觀”號,名列第三、第四的兩艘軍艦分別是“楚甲”號和“楚乙”號,這兩艘代用炮艦原本都是輪船招商局的鐵殼貨船,排水量隻及“楚觀”號的一半,是趙北從“北洋財神”盛宣懷手裏硬搶過來的,命人架上了兩門野戰炮,讓兵工廠船舷旁焊上了幾塊鋼板,改了艦名,正式編入共和軍的海軍序列,雖然戰鬥力不強,但好歹是鐵殼,比小的那艘軍艦“共和”號要結實多了,至於木殼船“共和”號,現基本上不再承擔作戰任務,隻作為交通艇使用,船上的野戰炮也卸了下來,解除了武備。
雖然這些軍艦裏真正的軍艦隻有兩艘,但毫無疑問,目前的整個南方革命軍陣營中,這是唯一象樣的海軍部隊,而且由於“海琛”號的存,就連武漢江麵遊弋的列強軍艦也不能無視這支袖珍艦隊。
“敬禮!”
受閱編隊禮儀官張激揚高喊了一聲,佇立岸上的水兵和陸戰隊士兵們整齊的抬起了步槍,向著總司令敬禮,目光也緊緊跟隨著他,軍官們則抬起手,以標準的軍姿向著總司令敬禮。
海軍士兵們穿著“海琛”號上的白色水兵禮服,精神抖擻,軍官們的深色禮服也同樣筆挺,隻是那頭上戴著的三角帽式樣有些古老,與這個時代有些不太合拍,比起總參謀長腦袋上的那頂船型帽來是顯得保守了。
“將士們好!”
“總司令好!”
“將士們辛苦了!”
“為革命奮鬥!”
總司令和受閱官兵的一唱一和中,士氣、軍心展示得淋漓致,為了這幾句口號,張激揚和官兵們可是練了小半天。
騎楊王鵬送給他的那匹純白色蒙古馬上,趙北舉起右手行著軍禮,從這長長的隊伍的一頭走到另一頭,身後跟著參謀部全體軍官,殿後的則是旅長以上高級軍官,都穿著總司令親手設計的式軍裝,頭戴船型軍帽。
趙北很快結束了這簡單的閱兵儀式,戴著白手套的右手放了下來,左手一撥韁繩,那匹蒙古白馬調轉馬頭,走向檢閱台。
檢閱台前下了馬,趙北整了整軍裝,正了正頭上的那頂大簷帽,左手摁住腰間指揮刀的刀柄,大踏步的走上檢閱台,站台上掃了眼底下的士兵,田勁夫撐開了油紙傘為他遮擋風雪,卻被他毫不客氣的一把推開。
“稍息!”
高級軍官們簇擁檢閱台下,也都站得筆直,那筆挺的式軍裝使他們看上去格外的精神抖擻,隻是那頭上的船型帽似乎不太配他們的發型。
現式軍裝、軍帽產量不高,隻能優先配發給軍官但是,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們寧願像總司令一樣繼續保留大簷帽。
就高級軍官們想念大簷帽的時候,總司令已開始了即興演講。
“將士們!春節到了,作為中國人,我們有過這個節日的權力,但是,作為一名光榮的革命軍人,我們卻沒有權力過這個節日!原因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軍人,就是要枕戈待旦!選擇了從軍的路,我們就放棄了許多本應享受的權利!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放棄這些權利,我們的同胞就得不到這些權利!我們軍人,是用自己的犧牲去換取全國民眾的幸福!……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造警鍾鳴?中國人已沉睡了太久,不能再沉睡下去了!軍人,將作為第一批醒來的中國人,用我們的青春和熱血,去澆灌這片熱土,去喚醒那些依舊沉睡的國民!……蹉跎莫遣韶光老,老大年華徒自悲。當我們退伍之後,再回首這段熱血青春的激情歲月,我們不會覺得光陰虛度,我們自豪,我們驕傲!我們可以站世界之巔,向所有人大聲宣布,正是我們的存,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才沒有沉淪!將士們,讓我們用我們的聲音告訴世界:共和萬歲,中國崛起!”
“共和萬歲!中國崛起!”
張激揚的帶領下,官兵們跟著總司令喊了起來,起初尚不整齊,但很快就協調了步調,匯成一股雄壯的激情,仿佛整個時代都呐喊。
總司令檢閱台上慷慨激昂,檢閱台下的那幾名時政宣講員也沒閑著,正用速記的方式記錄、整理著總司令的演講稿,這段演講要刊登報紙上,讓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聽見總司令的聲音,至少也要讓人們知道總司令的名字。
演講完畢,一聲令下,鞭炮聲“劈裏啪啦”響了起來,田勁夫率領衛隊,敲鑼打鼓的抬著一筐又一筐的雞鴨魚肉走了過來,移交給海軍部隊,既然春節不能如平民一樣過,那麽隻有吃喝上打打主意了,另外每人再發五塊大洋的津貼,算是總司令的一片心意。
士兵們興高采烈的接過筐,立即軍官的指揮下殺豬宰雞,這年頭,不惟百姓日子過得苦,就是當兵的也很難見回肉,即使是北方的北洋軍,也隻能三天吃回肉,其它時候都是一樣的白水煮青菜,吃出來的兵一個個皮包骨頭,跟洋兵那是比不了的。
自從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後,趙北也很少品嚐美味佳肴了,尤其是共和軍組建之後,他是以身作則,深入基層連隊吃“排家飯”,每日到了開飯的鍾點,總是領著參謀部的全體軍官到各連去,今天吃這個連,明天吃那個連,飯菜與士兵完全一樣,這樣做的目的也很簡單,一來是與士兵打成一片,讓他們親眼看見總司令沒有特殊待遇,這二來嘛,就是親自檢查一下基層連隊的夥食情況,看看有沒有哪個軍官膽邊生毛敢喝兵血,所以,每次到連隊吃飯,趙北總是臨時決定去哪個部隊,以免有人弄虛作假,蒙騙總司令。
現共和軍剛剛整編,後勤製度尚未完善,製度上有許多漏洞,趙北此舉也是迫不得已,“創業艱難”,這句話是他目前處境的好寫照。
趙北每個月也有七十塊大洋的薪金,這些錢倒是可以讓他改善一下夥食,隻是沒人給他開小灶,全靠上街買,偶爾弄些醬牛肉、鴨脖子,卻也多半讓參謀們打了秋風。
總司令領著參謀們軍營裏轉了轉,檢查了一下勤務,又上軍艦看了看保養情況,心滿意足的離開碼頭,帶著部下去兵工廠赴宴。
那是一場補辦的年夜飯,昨天除夕北洋軍的那些俘虜因為對部隊改編不滿而起哄鬧事,趙北帶著王占元和盧永祥彈壓了一夜,年夜飯也沒吃上,本來是打算今天晚上補辦的,但上午從四川趕來幾位客人,饑腸轆轆,麵有菜色,再加上他們要拜見總司令,正好,這年夜飯和接風宴就趕中午一起辦了。
到了兵工廠,督辦劉慶恩等人已等了許久,見趙北一來,急忙吩咐廚子開火升灶,軍官們也趁此機會上前敬禮,與總司令握手寒暄。
這些軍官都是中高級軍官,下級軍官都連隊過年,自從湖北、江蘇軍起義之後,這些軍官就沒怎麽回過家,湖北的軍官還好說,有些人的家就武漢周遍,江蘇的軍官和那些異地投軍的軍官就很淒慘了,離家數千裏,又逢戰亂,音信不通,思鄉之情可以想見,趙北將他們也都請了過來,大家同病相憐,就把部隊當家了吧。
劉慶恩領著幾個蓬頭垢麵的青年男子走來,說道:“總司令,這幾位就是剛剛從四川趕來的革命同誌,前些日子的四川會黨起義就是他們策動的。這位是熊克武,這位是黃樹中,這位謝持,這位秦炳,這位饒國梁,這位佘英……”
趙北與這些四川客人一一握手,“幸會幸會”的說了一通,這倒不是他客氣,實是因為這幾人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人物,不是民初的軍閥,就是同盟會的著名刺客,要不就是革命烈士,能與這麽多曆史名人握手,他確實很榮幸。
當然,有幾位他卻沒什麽印象,比如佘英和王鬆廷兩人,就沒有曆史上留下大名,這兩人都是四川會黨首領,佘英是重慶、瀘州、敘府一帶哥老會的舵把子,“義會”會首,王鬆廷則是大渡河一帶的袍哥首領,佘英去過日本,已是同盟會幹部,王鬆廷雖未入會,但也是革命中人。除了這兩位四川會黨首領之外,還有兩位陝西哥老會的首領,張雲山,萬炳南,他們是跟著四川軍軍官秦炳和饒國梁從陝西趕來的。
這幫人出了四川到陝南,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從漢中上了船,順著漢江直奔武漢,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裏是革命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