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張園(上)
薄霧已散,黃浦江上傳來幾聲汽笛,城市的生活節奏又開始了。
上海,公共租界,張園。
張園就是“張氏味蓴園”,本是外國洋行經理建造的私人花園,後被無錫商人張叔和購得,張氏購田擴園,苦心經營多年,到了現,已是一座占地五十多畝的大型花園,園內亭台樓閣、洋房草坪,本是西式造型,張氏接手之後,興修了不少中式建築,堪稱中西合壁、以西為主的式花園典範。
上海開埠之後,來華的洋人便興建了不少公園,但這些公園都不對華人開放,張叔和有鑒於此,有心為華人辟一式公共場所,遂將張園對外開放,起初完全免費,但因園中草木折損,有礙觀瞻,不得不開始收費進園,每人一角,倒也公道,後因園內遊藝設施漸多,遂又不收門票,改以其它項目為收入來源。由於經營有道,又有不少鮮洋玩意園內展覽,張園逐漸成為上海華人遊覽聖地,每到節日,這裏總是遊人如織,庚子之後,國勢日衰,仁人誌士也多選園內發表演說,宣傳自己的理念,到了現,這張園竟已變成了上海乃至全國著名的演講聖地,加之位於租界,朝廷法令不行,演講者可以無所顧忌的宣講反清革命道理,以至於被西方人戲稱為“東方海德公園”。
張園之中不僅有各式西洋玩意,如照相館、幻術宮、蕃菜館、賽寶會等,有專為文人雅士準備的茶室、戲台、題詩壁等中國玩意,尤其是那座被稱為“安塏第”的二層大洋樓,是氣勢不凡,可容千人聚會,也是上海高建築,登高鳥瞰,申城美景可入眼簾,到了張園,若不去“安塏第”登高,便算是白來了一趟。
不過,現的安塏第外卻已被租界巡捕團團圍住,嚴禁遊人靠近,因為這裏正舉行一場會議,中國的前途或許就寄托這場會議上了。
參加會議的除了東南數省的立憲派人士之外,還有從北方遠道而來的幾位貴客,一位是唐紹儀,此次南北議和會議的北方全權代表,另一位是尹銘綬,北方議和副大臣,除了他們,還有幾個洋人,為首的叫司戴德,本是美國駐奉天總領事,但現作為議和會議的倡導者全權主持會議,還有一位洋人也是頗有名氣的,叫裴式楷,是英國駐滬副總稅務司,他是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的妻弟,前不久赫德因病去職,回英國修養,總稅務司的事務實際上由裴式楷代為處理,而且據說很有可能繼任總稅務司一職,替中國打理海關事宜,扣押關稅餘額的決定就是他做出的,也是南方革命派討厭的洋人。
由於南方全權議和代表伍廷芳還回國途中,所以此次會議並不是正式的議和會議,隻是一次很普通的碰頭會,大家見見麵,交換一下看法,順便探探對方和談底線。雖然伍廷芳還沒趕到,但南方的議和使團已經趕到上海租界,現南方副代表正趕來,不久之後,就可以正式開會了。
南方使團未到,會議室沒開,眾人都二樓的茶室等候,座的多是立憲派,眾人相聚一堂,倒也其樂融融,除了唐紹儀沒怎麽說話之外,其他人都是高談闊論,指點江山,頗有些天下萬事俱我心的意味。
“唐先生,時間已經快到了,南方代表團尚未趕來,你們中國人很少有明確的時間概念,而且,南方代表團似乎沒有什麽誠意。”司戴德向唐紹儀說道。
唐紹儀笑了笑,用英語回答:“我們正學習遵守時間。雖然南方代表團遲到,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誠意,國事艱難,南北和衷共濟是很必要的,就算等上一整天,我也毫無怨言。”說雖如此說,但他對此次議和的前景並不看好,一方麵是因為南方主張“共和”,似乎很難讓他們讚成“君憲”,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南方革命勢力中實力強的共和軍方麵尚未選派代表參加此次議和,實際上,如果不是列強的艦隊,同盟會和光複會隻怕也不會這麽快就坐到談判桌前。
司戴德聳了聳肩,靠回沙發,端起咖啡,享受著那種浸入心脾的濃香,小聲說道:“對於貴國目前的情勢,我深表同情,與英國公使朱爾典先生的看法類似,我也認為滿洲王朝是一個腐朽透頂的王朝,它不能代表多數國民的利益,它的滅亡是近眼前的,如果此次和平會議不能取得一致意見,我想,滿洲的皇帝或許應該退位了,現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挽救滿洲王朝的滅亡,哪怕是各國出兵幹涉。”
“這是閣下自己的見解,還是貴國政府的意見?”唐紹儀問道。
“當然是我個人的見解。但遺憾的是,國務卿羅脫先生不這樣看,他依然認為,隻要各國達成共識,共同幹涉革命,那麽,滿洲王朝是可以挽救的。羅脫先生看來,貴國缺乏合適的政治家,國民未開化,一旦驟然失去‘皇帝’這種精神寄托,貴國很可能會陷入到長久的混亂中。”司戴德毫不諱言他與頂頭上司之間的分歧。
唐紹儀默然無語,國家的現狀他也清楚,但這個話題太沉重,於是換了個話題,問道:“聽說貴國的大選就要結束了?”
司戴德笑了笑,說道:“選票正統計,雖然結果還沒統計出來,不過,我看好塔夫脫先生。”
“是那位陸軍部長塔夫脫先生?”唐紹儀似乎看見了一絲光芒。“如果是塔夫脫先生當選總統,我想,貴國的外交立場或許會發生改變。”
“那是肯定的,塔夫脫先生一向熱中於美利堅合眾國的海外利益,而且他堅信‘金元外交’要好過‘大棒外交’。”
司戴德放下咖啡杯,抬起手豎起一根手指,說道:“我相信,總統上任之後要解決的第一件外交大事,就是滿洲地區的鐵路問題,就算不能廢除《羅脫高平協定》,至少也能改變目前日俄獨占滿洲商業權益的現狀,這不僅對於貴國而言是有利的,對於世界貿易的穩定也是有益處的。
另外,近我聽到風聲,據說英國公使正為組建一個國際銀行團而奔走,法國和俄國已表現出強烈興趣,據說他們還想拉上日本,如果這個銀行團組建起來,他們將完全控製貴國的財政金融,別忘了,這四個國家都是協約國集團的成員或準成員,對華利益方麵,他們不存任何大的分歧,而一旦他們控製了貴國金融,我認為唐先生一直期待的‘東三省實業銀行計劃’將完全化為泡影。”
這並非危言聳聽,根據美國公使館得到的情報,英國公使朱爾典現正為這個國際銀行團的事奔走,一旦這個國際銀行團成立,不僅將大大緩解袁世凱北洋集團的財政窘迫問題,也必將壟斷對華全部國際貸款,可偏偏美國財團沒有接到邀請,這很可能意味著這個國際銀行團是排他性的。
美國財團很想分一杯羹,可偏偏中國東北問題上與日、俄兩國關係緊張,這兩國對美國試圖參加這一國際銀行團的舉動非常反感,有他們阻撓,再加上美國正大選,政府分身乏力,結果美國商界怨言四起,矛頭直指駐華外交官,指責他們無能。
對於國內的無理指責,美國駐華外交人員普遍感到委屈,因為這種局麵並不是由他們造成的,這是國際外交關係劇烈變化的結果。
自從日俄戰爭爆發之後,歐洲強國遠東地區尤其是中國的爭奪明顯趨向緩和,開始重把注意力轉回歐洲大陸,1904年的英法協約和1907年的英俄協定不僅標誌著英國“光榮孤立”的終結,同時也意味著“三國協約”的正式建立,歐洲的兩個軍事集團正式走向對抗,為了增強對抗德國的實力,1907年日本與俄國這兩個剛剛結束戰爭狀態的敵對國家又英國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日俄協定簽署,與此同時,法國也與日本簽署了同樣性質的準軍事協定,再加上早已成立的英日同盟,歐洲的協約國集團遠東地區找到了一個有力的幫手,德國遠東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而日本則英法兩國的支持下開始野心勃勃的將觸手深向中國東北地區,妄圖與俄國共同瓜分所謂“滿洲利益”。
為了攫取南滿地區的全部利益,日本先後組建了“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和“關東都督府”,前者負責經濟滲透,後者負責軍事威懾,“金元”、“大棒”雙管齊下,狂妄而又謹慎的排擠著美國勢力。
正是這種國際背景下,司戴德總領事走馬上任,坐鎮奉天,一邊加強與滿清地方實力人物的聯係,一邊監視著日本政府的一舉一動,為維護“美國利益”出謀劃策。
但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一邊是日本的掣肘,一邊則是中美關係的磕磕絆絆,而後者是棘手的。
由於美國的排華法案激怒了中國知識界,1905年興起了抵製美貨運動,這場運動從上海租界迅速蔓延到全國,美國商品大量滯銷,僅僅一年時間,美國對華出口貿易額就下降了近四成,美國人中國的形象也變得十分惡劣,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麵,美國國會1908年通過一項決議,宣布向中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以這筆錢扶持中國文化與教育事業。
這筆退款幾乎等於美國所得“庚款”總數的近一半,數額巨大,不過這筆錢不能隨意動用,其唯一用途就是資助中國學生留學美國,增進兩國“友誼”。
這個一箭雙雕的舉動很快改善了美國的不利局麵,不僅中美貿易開始恢複,而且清廷甚至將美國視為朋友,迅速向美國靠攏。
感激涕淋之下,清廷甚至開始謀求與美國“結盟”了,不過考慮到上次與沙皇俄國結盟帶來的惡劣後果,清廷決定再拉上一個列強,取縱橫捭闔之策。
於是,德國也進入了這個“結盟計劃”之中。
“中美德三國同盟”,多麽美好的夢啊。
薄霧已散,黃浦江上傳來幾聲汽笛,城市的生活節奏又開始了。
上海,公共租界,張園。
張園就是“張氏味蓴園”,本是外國洋行經理建造的私人花園,後被無錫商人張叔和購得,張氏購田擴園,苦心經營多年,到了現,已是一座占地五十多畝的大型花園,園內亭台樓閣、洋房草坪,本是西式造型,張氏接手之後,興修了不少中式建築,堪稱中西合壁、以西為主的式花園典範。
上海開埠之後,來華的洋人便興建了不少公園,但這些公園都不對華人開放,張叔和有鑒於此,有心為華人辟一式公共場所,遂將張園對外開放,起初完全免費,但因園中草木折損,有礙觀瞻,不得不開始收費進園,每人一角,倒也公道,後因園內遊藝設施漸多,遂又不收門票,改以其它項目為收入來源。由於經營有道,又有不少鮮洋玩意園內展覽,張園逐漸成為上海華人遊覽聖地,每到節日,這裏總是遊人如織,庚子之後,國勢日衰,仁人誌士也多選園內發表演說,宣傳自己的理念,到了現,這張園竟已變成了上海乃至全國著名的演講聖地,加之位於租界,朝廷法令不行,演講者可以無所顧忌的宣講反清革命道理,以至於被西方人戲稱為“東方海德公園”。
張園之中不僅有各式西洋玩意,如照相館、幻術宮、蕃菜館、賽寶會等,有專為文人雅士準備的茶室、戲台、題詩壁等中國玩意,尤其是那座被稱為“安塏第”的二層大洋樓,是氣勢不凡,可容千人聚會,也是上海高建築,登高鳥瞰,申城美景可入眼簾,到了張園,若不去“安塏第”登高,便算是白來了一趟。
不過,現的安塏第外卻已被租界巡捕團團圍住,嚴禁遊人靠近,因為這裏正舉行一場會議,中國的前途或許就寄托這場會議上了。
參加會議的除了東南數省的立憲派人士之外,還有從北方遠道而來的幾位貴客,一位是唐紹儀,此次南北議和會議的北方全權代表,另一位是尹銘綬,北方議和副大臣,除了他們,還有幾個洋人,為首的叫司戴德,本是美國駐奉天總領事,但現作為議和會議的倡導者全權主持會議,還有一位洋人也是頗有名氣的,叫裴式楷,是英國駐滬副總稅務司,他是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的妻弟,前不久赫德因病去職,回英國修養,總稅務司的事務實際上由裴式楷代為處理,而且據說很有可能繼任總稅務司一職,替中國打理海關事宜,扣押關稅餘額的決定就是他做出的,也是南方革命派討厭的洋人。
由於南方全權議和代表伍廷芳還回國途中,所以此次會議並不是正式的議和會議,隻是一次很普通的碰頭會,大家見見麵,交換一下看法,順便探探對方和談底線。雖然伍廷芳還沒趕到,但南方的議和使團已經趕到上海租界,現南方副代表正趕來,不久之後,就可以正式開會了。
南方使團未到,會議室沒開,眾人都二樓的茶室等候,座的多是立憲派,眾人相聚一堂,倒也其樂融融,除了唐紹儀沒怎麽說話之外,其他人都是高談闊論,指點江山,頗有些天下萬事俱我心的意味。
“唐先生,時間已經快到了,南方代表團尚未趕來,你們中國人很少有明確的時間概念,而且,南方代表團似乎沒有什麽誠意。”司戴德向唐紹儀說道。
唐紹儀笑了笑,用英語回答:“我們正學習遵守時間。雖然南方代表團遲到,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誠意,國事艱難,南北和衷共濟是很必要的,就算等上一整天,我也毫無怨言。”說雖如此說,但他對此次議和的前景並不看好,一方麵是因為南方主張“共和”,似乎很難讓他們讚成“君憲”,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南方革命勢力中實力強的共和軍方麵尚未選派代表參加此次議和,實際上,如果不是列強的艦隊,同盟會和光複會隻怕也不會這麽快就坐到談判桌前。
司戴德聳了聳肩,靠回沙發,端起咖啡,享受著那種浸入心脾的濃香,小聲說道:“對於貴國目前的情勢,我深表同情,與英國公使朱爾典先生的看法類似,我也認為滿洲王朝是一個腐朽透頂的王朝,它不能代表多數國民的利益,它的滅亡是近眼前的,如果此次和平會議不能取得一致意見,我想,滿洲的皇帝或許應該退位了,現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挽救滿洲王朝的滅亡,哪怕是各國出兵幹涉。”
“這是閣下自己的見解,還是貴國政府的意見?”唐紹儀問道。
“當然是我個人的見解。但遺憾的是,國務卿羅脫先生不這樣看,他依然認為,隻要各國達成共識,共同幹涉革命,那麽,滿洲王朝是可以挽救的。羅脫先生看來,貴國缺乏合適的政治家,國民未開化,一旦驟然失去‘皇帝’這種精神寄托,貴國很可能會陷入到長久的混亂中。”司戴德毫不諱言他與頂頭上司之間的分歧。
唐紹儀默然無語,國家的現狀他也清楚,但這個話題太沉重,於是換了個話題,問道:“聽說貴國的大選就要結束了?”
司戴德笑了笑,說道:“選票正統計,雖然結果還沒統計出來,不過,我看好塔夫脫先生。”
“是那位陸軍部長塔夫脫先生?”唐紹儀似乎看見了一絲光芒。“如果是塔夫脫先生當選總統,我想,貴國的外交立場或許會發生改變。”
“那是肯定的,塔夫脫先生一向熱中於美利堅合眾國的海外利益,而且他堅信‘金元外交’要好過‘大棒外交’。”
司戴德放下咖啡杯,抬起手豎起一根手指,說道:“我相信,總統上任之後要解決的第一件外交大事,就是滿洲地區的鐵路問題,就算不能廢除《羅脫高平協定》,至少也能改變目前日俄獨占滿洲商業權益的現狀,這不僅對於貴國而言是有利的,對於世界貿易的穩定也是有益處的。
另外,近我聽到風聲,據說英國公使正為組建一個國際銀行團而奔走,法國和俄國已表現出強烈興趣,據說他們還想拉上日本,如果這個銀行團組建起來,他們將完全控製貴國的財政金融,別忘了,這四個國家都是協約國集團的成員或準成員,對華利益方麵,他們不存任何大的分歧,而一旦他們控製了貴國金融,我認為唐先生一直期待的‘東三省實業銀行計劃’將完全化為泡影。”
這並非危言聳聽,根據美國公使館得到的情報,英國公使朱爾典現正為這個國際銀行團的事奔走,一旦這個國際銀行團成立,不僅將大大緩解袁世凱北洋集團的財政窘迫問題,也必將壟斷對華全部國際貸款,可偏偏美國財團沒有接到邀請,這很可能意味著這個國際銀行團是排他性的。
美國財團很想分一杯羹,可偏偏中國東北問題上與日、俄兩國關係緊張,這兩國對美國試圖參加這一國際銀行團的舉動非常反感,有他們阻撓,再加上美國正大選,政府分身乏力,結果美國商界怨言四起,矛頭直指駐華外交官,指責他們無能。
對於國內的無理指責,美國駐華外交人員普遍感到委屈,因為這種局麵並不是由他們造成的,這是國際外交關係劇烈變化的結果。
自從日俄戰爭爆發之後,歐洲強國遠東地區尤其是中國的爭奪明顯趨向緩和,開始重把注意力轉回歐洲大陸,1904年的英法協約和1907年的英俄協定不僅標誌著英國“光榮孤立”的終結,同時也意味著“三國協約”的正式建立,歐洲的兩個軍事集團正式走向對抗,為了增強對抗德國的實力,1907年日本與俄國這兩個剛剛結束戰爭狀態的敵對國家又英國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日俄協定簽署,與此同時,法國也與日本簽署了同樣性質的準軍事協定,再加上早已成立的英日同盟,歐洲的協約國集團遠東地區找到了一個有力的幫手,德國遠東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而日本則英法兩國的支持下開始野心勃勃的將觸手深向中國東北地區,妄圖與俄國共同瓜分所謂“滿洲利益”。
為了攫取南滿地區的全部利益,日本先後組建了“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和“關東都督府”,前者負責經濟滲透,後者負責軍事威懾,“金元”、“大棒”雙管齊下,狂妄而又謹慎的排擠著美國勢力。
正是這種國際背景下,司戴德總領事走馬上任,坐鎮奉天,一邊加強與滿清地方實力人物的聯係,一邊監視著日本政府的一舉一動,為維護“美國利益”出謀劃策。
但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一邊是日本的掣肘,一邊則是中美關係的磕磕絆絆,而後者是棘手的。
由於美國的排華法案激怒了中國知識界,1905年興起了抵製美貨運動,這場運動從上海租界迅速蔓延到全國,美國商品大量滯銷,僅僅一年時間,美國對華出口貿易額就下降了近四成,美國人中國的形象也變得十分惡劣,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麵,美國國會1908年通過一項決議,宣布向中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以這筆錢扶持中國文化與教育事業。
這筆退款幾乎等於美國所得“庚款”總數的近一半,數額巨大,不過這筆錢不能隨意動用,其唯一用途就是資助中國學生留學美國,增進兩國“友誼”。
這個一箭雙雕的舉動很快改善了美國的不利局麵,不僅中美貿易開始恢複,而且清廷甚至將美國視為朋友,迅速向美國靠攏。
感激涕淋之下,清廷甚至開始謀求與美國“結盟”了,不過考慮到上次與沙皇俄國結盟帶來的惡劣後果,清廷決定再拉上一個列強,取縱橫捭闔之策。
於是,德國也進入了這個“結盟計劃”之中。
“中美德三國同盟”,多麽美好的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