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立場不同


    幫會勢力雖然對中國社會有很強的影響力,但畢竟是野潛勢力,灰色勢力,還無法真正左右政局發展,這個時代能夠左右中國政局的人物,通常也就是手握兵權的人物,北方的袁世凱,南方的趙北,均有這種力量,兩人合力,則可完全掌控整個中原的局麵,但無論他們哪一方都暫時還沒有力量主宰整個中國的命運,先不說虎視耽耽的列強,便是那些滿清的封疆大吏也都不是易與之輩,現清室退位即,天下亂相紛呈,誰也說不準今後的時局會發展成什麽樣,所以,這手裏的兵權可得牢牢抓住。


    袁世凱迅速擴充他的北洋軍,趙北也抓緊時間為麾下的共和軍補充武器、整頓軍紀、培訓軍官,四川總督趙爾巽是火燒眉毛的強拉壯丁充實巡防營,同時催促成都兵工廠趕製槍彈,一副磨刀霍霍的模樣,至於雲貴總督錫良,則將手裏那顆總督關防連連叩下,印報紙一樣的將數百份委任狀散發下去,那些招安的綠林頭目不是成了把總就是做了管帶,若是手下嘍羅多些,便是做個總兵官也不是什麽難事,便是那些叫嚷著南北議和罷兵的南方革命派,也都整軍經武,向全世界羅各種槍炮彈藥……整個中國成了一座大兵營,穿著五花八門的服裝的武裝人員手持五花八門的武器招搖過市。


    見過些世麵的老人們都說,當年鬧長毛的時候,天下就是這麽個樣,不過那時候喊的口號是“滅清妖”,而現的造反者們喊得卻是“共和”,至於什麽是“共和”,恐怕也沒幾個人說得清楚,隻知道,往日那些隻能偷偷摸摸招收幫眾的各式會黨光明正大的跳了出來,公然街麵上豎旗開公口,招降納叛,百姓爭先恐後去投,不為別的,就為混口飯吃,這種情形南方遍地都是,隻有北方消停些,還有就是湖北,共和軍總司令趙北已經下了軍令,嚴禁任何人開公口招收幫眾,違者以“擾亂市麵”論處,也頗殺了幾個地頭蛇,湖北的會黨這才收斂起來。


    貧民們人心思亂,士紳們人心思定,當年發撚之亂遷延了十幾年,不知有多少殷實人家戰亂中家破人亡,流落他鄉,前車之鑒,不能不痛定思痛,所以,各界名流紛紛通過各種途徑,敦促著南北雙方的和談,希望早日結束這種亂紛紛的局麵,不管中國是強是弱,隻要這仗不再打下去,便是天佑神州了。


    值得慶幸的是,由於湖北共和軍總司令趙北的明確態度,袁世凱已經不再被南方反清勢力列為革命對象,反而成了他們極力拉攏的人物,再加上立憲派人士也看好那位曾經主持過政的袁項城,所以,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隻要清室一退位,袁世凱做共和中華的大總統就沒什麽疑問了,雖然同盟會和光複會對袁世凱心存疑慮,但他們目前隻控製了福建和浙江兩省,又被列強卡住了脖子,軍政府財政極為困難,連軍餉都發不出,所以,他們的反對聲並不十分激烈,而且也都淹沒立憲派人士的口水裏,立憲派眼裏,同盟會和光複會才是和平的大障礙,如果他們早些轉變立場,君主立憲早就實現了。


    麵對不利局麵,同盟會拿出了殺手鐧,拍發電報,電請正歐洲進行外交努力的會首孫先生回國領導革命,他們看來,孫先生從十年前開始宣揚革命,到現已是革命派中有名望的領導者,如果能夠回國領導革命,靠著孫先生的威望,或許能夠將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的南方革命勢力整合起來,改變目前這種北強南弱的形勢。


    但作為南方革命另一主力的光複會,卻對同盟會的這一舉動不以為然,由於兩個組織的主張不相同,領導人之間也存意氣之爭,所以,自從南北停戰之後,光複會和同盟會之間的裂痕也加明顯,這使南方革命勢力與北方的談判中加處於劣勢。


    或許隻有一個人能夠改變這種北強南弱的局麵,他就是共和軍總司令趙北,隻要他肯站到南方一邊,袁世凱就沒有絕對把握以武力壓服南方革命派,但遺憾的是,不知是什麽原因,這位年輕的總司令一心擁戴袁世凱,對於革命同誌的勸告不予理睬,我行我素。難道,真如那傳說裏講的,這位趙總司令是袁世凱失散多年的兒子不成?


    不管人們做著什麽樣的猜測,事實就是,南方革命派已經暫時放棄了繼續勸說趙總司令的努力,而將全部希望寄托那位即將返國的孫先生身上,這不僅是因為沒人比他有威望與袁世凱一較高下,是因為人們傳說此次回國,孫先生帶回了大量革命經費,他歐洲進行外交努力,一方麵是爭取各國戰爭中保持公平的中立,另一方麵也是為革命勢力籌措資金,據說法國幾位大銀行家已經與孫先生見過麵,或許,他們已同意向革命軍提供革命經費?


    法國不比英國、俄國,法國願意用金融手段控製世界,所以向法國尋求貸款的難度要低一些,不過法國也是協約國集團的一分子,這法國借款借不借得到誰也不敢打保票。


    但希望渺茫總是好過沒有希望,南方的革命派日夜翹首,期盼著孫先生早日歸國,用那傳說中的革命經費去充實那空空如也的軍政府庫帑。


    今日,正是孫先生搭乘的那艘美國郵船抵達上海的日子,人們早早聚集碼頭,手揮彩旗,歡迎革命領袖的歸國。


    郵船早已靠上碼頭,但孫先生卻遲遲沒有露麵,有人說是租界當局不肯讓他歸國,有人說孫先生根本沒有搭乘這艘船,而是使了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早就國內指揮起義了。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孫先生此刻正郵船的一間豪華會議室裏接見幾位南方革命勢力的代表,多數都是同盟會的幹部,為首的正是同盟會事務長宋教仁,除此之外,陳其美、汪兆銘、劉揆一、馬君武、謝持等人也座。


    眾人先向孫先生簡單介紹了國內的革命形勢和南北和談進展,隨後又探討了一下今後的革命方向和憲法起草問題,後又將話題轉到了讓人鬱悶的共和軍方麵。


    “鈍初,這個趙振華是什麽來曆?當真是光複會的幹部?”孫先生問道。


    宋教仁沉吟片刻,說道:“根據目前從光複會方麵傳來的消息,這個趙振華並不是光複會骨幹,他實際上是安慶首義的當天加入光複會的,介紹人就是熊成基,據說,此人用一顆炸彈摧毀了城門,否則,起義部隊進不了城,恐怕此次革命也無法堅持到現,而且,此人發出通電,擁戴袁世凱做共和大統領,正是他的通電讓清廷對袁世凱起了疑,若非如此,恐怕袁世凱也不會急著造反。這個趙振華倒是個有勇有謀的人物,隻可惜政治上太過天真。”


    “什麽‘政治上太過天真’?依我看,他根本就是個投機革命的軍閥!一身匪氣,當初策動兵變的時候,他喊的口號既不是驅逐韃虜,也不是光複漢室,而是‘搶錢搶田搶娘們’!這樣的人,根本就是土匪嘛,冒充革命者,純粹是個投機分子,他擁戴袁世凱,就是想投靠袁世凱,做袁世凱的奴才。我建議,咱們應該好好查一下他的底細,看看他到底是什麽來路?”


    陳其美恨恨說道,剛從武漢回來,他是憋了一肚子火,趙北油鹽不進,雖然好吃好喝招待他們,但就是不肯放棄支持總統製的立場,簡直是不可理喻。


    他們幾人前些日子去武漢,不僅是與趙北商議未來共和政府的組織辦法,而且也打算將趙北拉進同盟會,但趙北既然油鹽不進,眾人熱臉貼了冷屁股,自然也就不再提加入同盟會的事,為此宋教仁嚴厲批評了他們,這讓陳其美鬱悶。


    本來,因為趙北的鮮明反英立場,同盟會並不想與他走得過近,但問題是,現的形勢發展逼著同盟會不得不拉攏這個地方實力派。


    現趙北麾下的共和軍是革命力量中有戰鬥力的一支武裝部隊,而且還控製著漢陽兵工廠,實力之強足以傲視天下,如果能夠將趙北拉進同盟會裏,就等於發展了同盟會力量,同時也能削弱光複會的影響力,有利於迅速整合南方革命力量。


    可偏偏陳其美等人自做主張,因為對趙北的成見而放棄了拉攏行動,這簡直就是把軍國大事當成了兒戲,損害的可不僅僅隻是同盟會的利益。


    為了挽回局麵,宋教仁不得不寫了封親筆信,托人帶往武漢,親自做工作,拉攏總司令。不過這事沒別人知道,而且現他也不打算講。


    見陳其美仍對趙北持抨擊立場,宋教仁搖了搖頭,反駁道:“英士,話不能這麽說,從你湖北的種種見聞來看,趙振華不是土匪,他就是一個革命者,而且,是個立場很堅定的革命者!他的那個鄉村改造計劃,讓人耳目一,我們同盟會隻是喊‘平均地權’,可卻從來沒有想過如何改造國民的思想,隻有趙振華想到了,這一點上,我對他是很佩服的。雖然他對列強的態度過於激進,但革命立場還是堅定的。


    另一方麵,我們革命者不能言而無信,既然當初發了通電,擁戴袁世凱做共和大統領,便不能食言,若無袁世凱北方發動,此次革命前途當真不可逆料。雖說趙振華發那通電並未征求其他革命者的意見,但當時革命形勢微妙,安慶已無法堅守,九江雖克,但清軍勢大,若無那個通電,袁世凱或可做一做清廷的忠臣,可那通電一發,袁世凱就隻能做奸臣了,所以,我以為趙振華的‘迥電’至關重要,危急關頭挽救了革命,為革命的進一步發展爭取了時間,對此,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承認,那個通電實際上是代表全體革命勢力發出的,它代表著革命者的信譽,我們不能毀諾。”


    “鈍初,你也支持袁世凱做大總統?”孫先生有些奇怪。


    會議室裏的其他人也都扭頭望去,想看看宋教仁如何回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08遠東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丹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丹丘並收藏1908遠東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