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征川之戰


    開春之後,這武漢的天氣就一天比一天暖和,已感覺不到冬天的嚴酷,雖然暫時沒有多少人敢脫去小襖,但離春耕確實不太遠了。


    連降幾場小雨,土地的墒情很不錯,隻等回暖,便可下地忙活了。現軍政府已經武漢附近的鄉村組織起了“鋤社”,將無田少田的佃戶和缺乏勞動力的自耕農組織了起來,並向他們免費配給了農具,一旦春耕開始,“鋤社”就將嚴格按照日程表輪流到各農戶的田裏忙碌,主人家隻需要管一頓飯就行了,而飯錢則由軍政府的“農事處”補助一部分,能夠保證每個壯勞力都能吃上一碗幹飯,甚至還有幾塊鹹菜啃啃。


    不過目前要緊的任務卻不是組織農業互助,而是西征四川的軍事行動,此外,一年一度的春汛也不能馬虎,這沿江的堤防也得組織人去修,雖然去修堤的勞力沒有工錢可拿,可卻能保證一天兩碗幹飯,而且軍政府也答應過,等修完了堤,每個勞力還要再發給一塊大洋的津貼,錢不多,隻能買一石糙米,可到底也是前所未有的優待,當年清廷還沒倒的時候,拉壯丁可沒什麽津貼可拿,即使是朝廷給的飯也都是老米野菜熬的糊糊,這共和一建,果然是比當年強得多了。


    這段時間以來,那些從東邊趕到湖北打算采訪共和軍的軍事行動的記者看到多的倒不是軍隊的調動,而是那修築堤防的黑壓壓的人群,耳朵裏聽見的也不是軍號,而是人們的號子聲,自從發撚之亂以來,這長江大堤有多少年沒有認真修過了?當年曾國藩倒是提過修堤的事,但也僅僅隻是提一下而已,修堤得銀子,清廷舍得軍艦大炮上花銀子,可卻不舍得修堤上花銀子,同治五年的那場洪水席卷兩湖,漂沒人畜無算,洪水退去,長江兩岸留下大量草蕩,作為遺跡供人憑吊,直到現,那些地方仍是緲無人煙。近幾年長江之所以沒鬧出大的動靜,一方麵是天旱,另一方麵也是多虧了各地的縉紳大戶,由他們出麵勸募組織,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好歹可以堤防上修修補補,擋不了大災,可小災還是能夠擋一擋的,不過,這終究是杯水車薪,若是遇到大災,無論貧民還是富戶,都隻能聽天由命了。


    現軍政府財政緊張,自然不可能大修特修,隻能舊堤上修修補補,還沒到農忙時節,農村的壯勞力還是可以利用起來的,一方麵是穩定後方,一方麵也未必沒有鍛煉一下幹部隊伍的用意,幹部培訓學校的那些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實踐一下組織底層民眾的能力,這個能力可不僅僅隻能用修堤築壩上。


    共和軍謝絕了一切對軍事行動計劃的采訪,記者們無奈之下,隻好改變了采訪計劃,開始將鏡頭對準湖北政的方方麵麵,這裏的一切都是那樣的讓人奇,雖然政剛剛開始,但與清末那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政”比起來,軍政府主持的政都是腳踏實地的,而且沒人敢以政之名行斂財之實,就連為國民辦理帶小照的身份證也不收一文錢,除非一年內重複辦理,至於釘門牌、修道路,是不必百姓掏腰包、出勞力,自有勞工大隊代勞,這些從戰鬥部隊裏淘汰下來的羸兵打不了仗,可修路還是可以勝任的,而且,這些修路隊裏也招收了不少旗人,雖然不發薪金,但好歹包吃包住,每月還有剃頭錢,總比呆旗營裏餓死強。


    除了勞工大隊之外,農墾團也是容納城鄉遊民的組織,將這些衣食無著的遊民組織到一起,既能保證他們的基本生存,也能快恢複社會秩序,同時也可以為共和軍提供廉價的後備兵源,不過現湖北已沒有多的土地可以安置農墾團,或許隻能等待四川戰役結束了,川邊地區有大量未開發的山地和坡地,隻是由於那裏交通不便而且處於地方土司統治之下,所以得不到有效開發,但是隨著共和軍勢力的向西滲透,川邊的開發和控製必然會列入工作日程表。


    由於遊民的減少,市麵秩序井然,就連那些有勞動能力的乞丐也被收容到了勞工大隊和農墾團,這裏,沒有人可以遊手好閑,勤勞的國民才是值得尊重的。


    就是這點滴之間,湖北的麵貌正慢慢的改變,雖然和東部沿海比起來,依然是落後的,但誰也不能否認,軍政府已了大努力。


    當然,軍政府之所以成為“軍”政府,就是要把軍事放關注的第一位,無論如何,這軍事都不能放鬆,長江大堤上的百姓們忙碌,共和軍的全體官兵也忙碌,隻不過,部隊的調動大多都集中夜晚,多數人是看不見的,部隊調到了哪裏?哪支部隊是先遣隊?這些軍事機密沒人能夠回答,唯一可以透露一點消息的就隻有詹大悲主持的《先鋒日報》,這家報社是共和軍唯一批準隨軍采訪的報社,而且,部隊裏的時政宣講員也多是這家報社的兼職記者,不過本著保守機密的信條,報紙透露出來的消息也不多,而且真假摻半,有效的混淆了視聽,掩護了部隊的調動。


    沒有多少人知道,就共和軍總司令部下,設了一個“心理戰作戰科”,共和軍的總司令趙振華兼任作戰科長,而這個部門恰恰是《先鋒日報》關於共和軍消息的主要來源地,雖然現還看不出心理戰的效果,但趙北堅信,這隻是共和軍軍事革上走出的一小步,他的主持下,這支軍隊將以嶄的麵貌出現世人眼前,無論是戰法、戰術,還是編製、武器,這支部隊都將引領世界軍事潮流,或許用不了多少年,“世界軍事革先鋒”的桂冠將戴總司令的頭上。


    心理戰隻是戰爭的一個很小組成部分,尤其對於中國這樣信息閉塞、媒體稀少的國家,這種戰術暫時還派不上大用場,戰爭仍然將以部隊的衝鋒和大炮的轟鳴作為開始和結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西征馬上就要開始,部隊的武器補充和後勤保障就顯得相當重要了,甚至可以說是此次西征能否短期內結束的關鍵,船隻的征集、民夫的招募,都有條不紊的展開,南方本不是養馬的好地方,出產的馬多半還沒驢高,但仍然被共和軍大量購買,為了彌補軍馬的巨大缺口,部隊裏甚至出現了驢子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然共和軍部隊尚未正式誓師,但是輜重的運輸早已開始,嶽州、荊州、歸州、巴州等地已建立了兵站,隨軍行動的勞工大隊和農墾團也先期抵達各個兵站,時政宣講隊已開始社會上公開宣傳這場西征之戰的重要意義,所有與戰爭相關的戰爭物資也列出清單,麵向社會公開招標征購……一係列的舉措表明,這架戰爭機器的每一個齒輪都已經高速運轉起來,這也是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第一次向“總體戰”邁出腳步。


    西征絕對不會失敗,這一點共和軍上上下下都很有信心,但戰事不宜過久拖延,那可能會招致列強武力幹涉,尤其是日本和俄國,都虎視耽耽,而且巴爾幹的“波斯尼亞危機”現正逐步走向緩和,歐洲列強已可騰出手來關注遠東事務,所以,必須短時間內結束大部分戰鬥,並穩定全國局勢,避免給列強幹涉的借口,這一點上,眾人沒有絲毫分歧。


    趙北定下的作戰期限為一個月,這一個月裏,共和軍西征部隊必須由東到西橫掃全川,沿著川江水陸並進,拿下所有大中型城市,並殲滅有建製的清軍部隊,建立地方共和政府,然後分兵四出,爭取半年裏蕩平全川頑固勢力並組建地方自治政府。


    現北方的北洋軍已段祺瑞的指揮下拿下了娘子關,山西門戶洞開,而同盟會和光複會的軍隊也已向廣東、雲南、廣西等地開拔,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再加上英國和法國的炮艦威脅,兩廣總督張人駿已正式放棄了“中立”立場,倒向共和政府,就任廣東都督,隨即也派兵參與了討伐雲貴總督錫良的戰爭,至於廣西巡撫張鳴岐,本想蕭規曹隨,加入共和一方,不料他麾下的舊軍卻不聽指揮,紛紛嘩變,投靠了錫良,錫良將雲南宿將陸榮廷派到廣西,署理廣西提督,以武代文,監督廣西省政,巡撫張鳴岐廣西站不住腳,隻好化裝逃往廣東,廣西成了錫良的地盤,這位清廷總督不禁誌得意滿,自封“平南公”,坐擁三省,並派兵入川,增援趙爾巽,陝甘總督升允雖然自顧不暇,但也派了幾百騎兵入川增援,一時之間,川、滇、黔、桂、陝、甘頑固勢力連成一片,氣焰囂張。


    段祺瑞的北洋軍攻到山西之前,河南的楊王鵬部就已進抵潼關,但由於共和軍支援的大炮尚未運到,因此隻能頓兵關下,等待大炮和炮彈,湖南的共進會武裝則湖南都督孫武的指揮下攻進貴州,但也因共和軍支援的大炮尚未運到,不得不沅州一帶休整。


    現共和政府三路討伐大軍中,就隻剩下趙北指揮的第二軍尚未全麵發動,此舉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不僅袁世凱來電催促,就連正上海召開的共和製憲會議也拍來電報,對共和軍行動遲緩提出質疑。


    不打無準備之仗,這是趙北的信條。


    雖然輿論有些急噪,但共和軍依然是不動如山,有條不紊的籌備著出征事宜,原本領軍駐防湖南嶽州的吳振漢已經奉命調回武漢,西征軍出征之後,他將全權負責湖北軍事,民政事務則由黎元洪和議院處理。


    蔣方震的幫助下,共和軍的總參謀部已完成了編組,藍天蔚依然是總參謀長,蔣方震作為副總參謀長兼高級軍事顧問跟隨趙北左右,隨時為總司令提供軍事谘詢服務,再加上漢陽兵工廠已經趕製出一批應急步槍,並裝備了部隊,征集的民船也全部整裝待發,準備炸毀礁石、清理川江航道的工兵部隊也備下足夠的炸藥,香港請來的潛水員也已逐漸適應了當地的飲食……西征的方方麵麵都已做到萬無一失,就等總司令一聲令下了。


    不過正式出征之前,必要的政治動員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不僅要動員軍隊,還要動員國民,要讓國民明白,共和軍是為國民而戰。


    因此,做好了軍事準備之後,趙北以湖北都督的名義正式頒布了兩部剛剛由省議院表決通過的地方性法律,一部是《民意代表保護法》,這部法律規定,所有的省議院議員和地方自治會委員均受法律之特殊保護,沒有議長或總司令的批準,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逮捕,換句話說,議員和自治委員任期內享有司法豁免權;另一部法律是《小農田賦蠲免法》,這部法律承諾,對於擁有土地不超過五畝的小農家庭予以免除田賦的優待,隻有當每戶所擁有的土地總數超過五畝才會被征收田賦。


    國民的動員完成之後,才是軍隊的動員。


    現,總司令正兵工廠禮堂召開臨戰前的後一次全體高級軍官會議,部署方略,強調軍紀。與會的人除了軍官之外,還有兵工廠、鋼鐵廠和被服廠的負責人,以及那些千裏迢迢趕來采訪共和軍的記者,這也是一次聞發布會。


    趙北沒會上說多少話,該講的早已前幾天講過,今天的會議實際上就是一場做秀,提高共和軍的知名度。


    會議實際上是由張激揚主持的,這位時政宣講員總代表站演講台上,對著那些記者滔滔不絕,講演稿也是趙北親手修訂過的,從作戰的目的到軍隊的紀律,從作戰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到國外的局勢,都講得一板一眼。


    此次西征,趙北打算動用兩個師的共和軍部隊,此外,再加二十個大隊的革命衛隊,總兵力超過七萬人,六萬杆步槍,二百門各式大炮,可以說是傾全力。四川是天府之國,魚米之鄉,礦產資源豐富,進可攻退可守,趙北是誌必得,若不是還顧忌著有人趁機來搶他的湖北地盤,恐怕他會將四個師的共和軍調進四川作戰。


    雖然隻有七萬人西征,但總參謀部公布的西征軍總兵力卻是十一萬,至於共和軍的總兵力,則達到了驚人的“二十五萬”,所謂“兵不厭詐”,這既是向四川的趙爾巽示威,也是向其它勢力虛晃一槍,免得總司令帶兵入川的時候有人來抄他後路,湖北可是趙北苦心經營的第一塊根據地,不能讓別人搶了去,為了虛張聲勢,趙北甚至將當年董卓那一套把戲拿出來練了練,晚上把兵派到東邊,白天再把兵繞個道從西邊調回來,以此迷惑記者和細作。


    “諸位,蒙共和政府信賴,鄙人被委任為此次西征總指揮,肩負重任,不得不慎重對待,雖知川道之難堪比登天,卻不敢貪圖安逸,作為第二軍軍長兼西征總指揮,我將隨先頭部隊衝過夔門!”


    張激揚講完之後,總司令又站了講台前,慷慨了幾句,趁著記者們還沒回過神來時,又將手一揮。


    “現,我宣布,共和軍西征部隊誓師時間為下午兩點整,誓師地點,武昌城外鯰魚套!”


    公元1909年3月3日,共和軍於武昌城外鯰魚套誓師西征,七萬大軍水陸並進,殺氣騰騰向夔門撲去,“征川之戰”正式拉開帷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08遠東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丹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丹丘並收藏1908遠東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