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四年計劃
興辦工業,離不開技術和人才,也離不開資金,偏偏這個時代的中國這幾樣東西都缺,為了實業救國,趙北不得不因陋就簡、小才大用,想各種辦法籌集資金、招募人才,不僅湖北、四川尋找人才,而且全國各地延攬各方麵的人才,甚至外國刊登廣告,動之以情,誘之以利,可謂煞費苦心。
現,趙北正以共和軍總司令兼四川軍政府都督的身份會見這樣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其中既有留學海外的熱血青年,也有前清時候的秀才、舉人,有放棄外國的舒適生活趕回國內參加革命的華僑,他們之所以選擇了共和軍和總司令,就是因為總司令那鮮明的民族、國家主義立場。
中國已落後的太遠,要想奮起直追,僅靠一群滿腹經綸的書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位軍事強人站他們身後為他們撐腰,總司令就是這樣一個軍事強人。
“諸位不遠萬裏,跋涉山川,出身不同,信仰不同,可是諸位心中都有一個同樣的夢,那就是祖國富強、國民幸福,實不相瞞,趙某也與諸位一樣,都有同樣的夢。但是現國家貧弱,列強專橫,這個強國富民之夢到底能不能我們手中實現,這還要看我們願不願意為這個國家做出奉獻,甚至是犧牲。”
站成都兵工廠禮堂的演講台上,趙北慷慨激昂,將政宣委準備的演講稿拋到一邊,完全是即興演講,雖然言辭並不華麗,但那真情流露之下,場的所有人都被這情緒所感染,或許有些人因為口音的緣故並不能立即理解總司令的演講內容,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鼓掌喝彩。
洋洋灑灑數千言,這場演講很快就結束了,政宣委的幹部將多數聽眾領了下去,安排住宿,並根據他們的特長、專業安排考試時間共和軍裏,小才大用可以,但是濫竽充數是不允許的。
留禮堂裏的隻有那麽十幾個人,他們中的多數人都不是技術人員,而是商人,應邀而來的商人,這些人都對總司令的四川實業計劃很感興趣,所以看到報紙上的消息之後便從各地趕來,四川實地考察一下,看看這位“西南六省鹽政督辦”到底有著怎樣的勃勃雄心。
到了成都之後,這些商人才得知,總司令不僅想改革鹽政,也想四川建設一座大型鋼鐵廠和一座大型化工廠,這還隻是第一期工業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後還將出台多的實業計劃,為了鼓勵民間投資,總司令也將製訂詳的法律,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這些商人之中,願意投資鋼鐵廠和化工廠的很有那麽幾個,其中一位前清秀才是未雨綢繆,入川之前就找來了一位德國礦業技師,準備四川尋找煤礦和鐵礦。
這個秀才名叫陸博鴻,上海人氏,已過知命之年,與漢口的那位地產大王劉人祥一樣,此人也是一位洋教徒,因為這層關係,兩人相識多年,實際上,此次陸博鴻能夠來到四川,也正是聽了劉人祥的建議,本來陸博鴻是打算上海南市創辦一家電氣公司的,他去漢口勸劉人祥入股,與劉人祥攀談時得知了趙北與德國僑商聯合會的密切關係,於是改了主意,決定帶著一名礦業技師趕去四川,看看能否取得總司令的支持,四川創辦一家煤礦或鐵廠。
與陸博鴻一同入川的德國礦業技師也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年富力強,中文名“高鑫”,曾井阱煤礦任職,與同井阱經營煤礦的漢納根上校是好友,能夠與陸博鴻、劉人祥認識,全靠漢納根上校的推薦,此次入川,固然是受陸博鴻聘請為他勘探礦址,但同時也是為德國僑商聯合會打前站,為將來德國商界向四川擴展勢力探路。
作為德國華僑商聯合會的一名顧問,高鑫很清楚趙北德國商人心目中的地位,德國華商人們看來,這位持有強烈反英立場的地方實力派軍事強人是非常有“投資價值”的,雖然對共和軍的立場上德國政界持謹慎態度,但是德國商界已經將注意力從袁世凱那邊轉移到了趙北這邊,為此,漢納根上校還寫了一封親筆信,交給高鑫,由他當麵轉交給總司令。
對於德國商人的“熱情”,趙北也非常高興,收到高鑫轉交的漢納根書信後,立即寫了回信,由高鑫拿到德國駐成都領事館,通過外交郵件直接遞到德國駐華公使館,由他們轉交到漢納根手上。
“陸先生,高先生,兩位能夠到四川投資礦業、工業,鄙人不勝榮幸。四川自古號稱‘天府之國’,各種礦產資源豐富,隻是由於對外運輸不便,這才僅僅停留手工開采與冶煉階段。現共和政府成立,實業強國計劃即將展開,想必諸位必定能四川有所作為。”
與諸位商人一一寒暄之後,趙北特意將陸博鴻和高鑫兩人留下,略微談了幾句之後,便請他們一同趕去成都兵工廠工藝學堂,學員宿舍裏介紹了幾位留學生給兩人認識。
“他們都是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高才生,學得也都是與礦業、鋼鐵有關的專業,雖然因為革命的爆發他們未能完成學業,不過他們的熱情完全可以彌補專業知識的欠缺,如果不是現共和政府對工業的需求非常迫切的話,軍政府早就用公費送他們去德國深造了。我相信,德國的技術現是世界一流水準,日本的技術是比不過的,留學,德國應該是第一目標。”
趙北的話讓這位德國礦業技師的民族自豪感變得有些激蕩,好他向來是個刻板的人,很快就掩飾了自己的情緒,將那根文明棍地上篤了篤,頗為自得的用半生不熟的中國話自我吹噓了一下。
“請將軍閣下放心,如果他們有什麽不懂的,完全可以向我求教,作為一個畢業於柏林工學院的礦業、冶金碩士,我肯定比他們的日本老師教得好。”
“那就太好了。高鑫先生,您不愧是中德友誼的好證明!”
趙北笑了笑,指了指身邊這幾個青年,說道:“本來他們馬上就要啟程出發,去川南勘探鐵礦的,不過既然您現願意指點他們,我很想知道,您是否也有興趣去四川南部地區走一趟?”
“可以去那裏打獵麽?我聽說四川有一種‘黑白熊’,它的毛是黑白相間的,非常的好看,雖然是個傳說,不過我覺得如果能夠獵到這樣一隻黑白熊的話,它的皮毛肯定很有紀念意義。”
“當然。實際上,將有一支軍隊一路護送你們去川南,您可以使用步槍打獵。其實那種所謂的‘黑白熊’確實是存的,不過我看來,如果能夠抓到活的,而不是將它打死剝皮,這將有紀念意義,想象一下,如果您回德國的時候帶一隻活的黑白熊去柏林,那會引起什麽樣的轟動啊?或許,這也將是中德兩國友誼的見證。”
趙北當然明白高鑫要獵殺的是什麽動物,後世,那種被稱為“國寶”的珍稀動物現還僅僅隻存於西方冒險家的傳說中,還沒有哪個動物園展覽過這種動物。
不過高鑫的打獵念頭倒是提醒了趙北,或許,這種樣子可愛的動物能夠派上大的用場。
當下,趙北馬上決定立即招募一支獵人隊伍,分散到那深山老林裏去,捕捉一些這種“黑白熊”。
不過趙北很快收斂了心神,畢竟,與鋼鐵廠和鐵礦相比,黑白熊確實不是現應該關注的問題。
其實趙北想開發的就是那座後世被稱為“攀枝花”的鐵礦,得益於看過的那些曆史架空小說,他知道攀枝花就四川省與雲南省交界的地方,金沙江與雅礱江的交匯處,不過“攀枝花”是後來的名字,現不叫這個名,至於具體叫什麽,趙北也不清楚,他隻知道大概的位置是會理境內,雲南境內也有一部分。
會理就寧遠府南部,那裏是川南鎮守使田振邦的轄區,正因如此,趙北離開富順的時候就已派出一個步兵團,以“防守省境”為由開往會理,就地駐防,為鐵礦的勘探掃清障礙。
攀枝花建設一座鋼城,此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地交通不便,要想將礦石或鋼鐵運出來,必須修建一條鐵路,而當地的地形又高低起伏,是典型的山地,這種地方修建鐵路,其難度可想而知。
交通還隻是問題的一麵,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攀枝花的鐵礦石,當地的鐵礦雖然品位較高,但卻是多金屬共生礦,業界稱之為“釩鈦磁鐵礦”,這是一種難煉製的鐵礦石,後世,為了找到煉製這種礦石的廉價方法,中國的技術人員摸了許多年才找到合適的工藝,考慮到這個時代的技術局限性,趙北不能保證現的技術能夠處理攀枝花的鐵礦石。
但攀枝花也有優勢,就鐵礦附近的山裏,豐富的煤礦資源為鋼鐵廠提供了廉價的煉鋼原料,這一點上,漢冶萍公司就落了下風了,按照煤礦與鐵礦的距離來算,攀枝花比漢冶萍有優勢。
無論如何,趙北也決定試一試,就算現無法開采加工,至少可以進行技術積累,鍛煉人才。沒辦法,他現控製的地盤就這麽大,漢冶萍的那幾個礦山基本上都已探明,隻有四川的資源仍然埋藏深山老林裏。
為了說服這幾個留學生去會理探礦,而不是隻把眼光盯交通便利的長江兩岸,趙北當初可是很費了一番腦筋,編造了幾個民間傳聞,說會理附近有座鐵礦,礦脈外露,當地鐵匠能夠很方便的從礦山上取得原料。
這麽一忽悠,這幾個熱血青年立即請纓上陣,不過還沒等出發,陸博鴻就帶著高鑫到了成都,於是趙北決定讓高鑫帶他們去會理,畢竟這個德國人經驗豐富,而且他的身後還站著一個德國華僑商聯合會,創辦實業離不開資金,中國缺乏資金,但是德國商人正苦於多餘的資本找不到出路,或許,當他們得知中國的西南邊陲有一座罕見的大型鐵礦之後,他們會毫不吝嗇的將大量資本投向四川,而且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他們肯定也會願意轉讓式技術。
總司令為鐵礦操心,高鑫則仍沉浸對那種黑白熊的想象中,以致於他離開宿舍的時候才注意到那牆上的一張圖表,中國工作生活多年,他的中國話雖然說得不怎麽樣,不過中文倒是認得,隻看了兩眼就確實那不是一張普通的圖表,而是一份工業發展草圖,看上去有些簡陋,不過卻讓人耳目一。
“將軍閣下,這是他們畫的麽?”高鑫指了指那幾個留學生。
趙北淡淡一笑,說道:“是他們畫的,當然,鄙人也這上頭出了些力。”
高鑫摸出那隻單片眼鏡,認真的看了看那張工業發展草圖,越看越是驚訝。
“這是配套的工業體係啊!”
高鑫感慨了一句,已將黑白熊忘得一幹二淨,完全沉浸眼前的這工業藍圖之中了。
“這是我國工業第一個四年發展計劃。”
一名留學生站了出來,帶著崇敬的目光看了眼站一邊的總司令。
“這是總司令的謀劃,我們隻是出出工。”
“第一個四年工業發展計劃?”高鑫也向總司令望去。
“確切的說,是湖北、四川兩省的第一個四年工業發展計劃,雖然我也很想全國推廣類似的工業計劃,但遺憾的是,目前我的影響力很有限。您所看見的這個草圖尚未完成,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按照我的本意,這個計劃應該全國推廣,短時間裏將一個農業國轉變為一個初步的工業國,這既是中國唯一的出路,也是我的夢想。”
趙北的解釋讓高鑫很是興奮,這位德國技師顯然也對工業建設有著自己的看法。
“將軍閣下,如果您方便的話,我想與您就工業建設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我看來,貴國需要的就是工業,而您的這個‘四年計劃’顯然比洋務派的那些工業發展計劃宏偉,也符合這個國家的現實情況。如果您不反對的話,我願意為你出謀劃策,而且,我也可以幫助您取得工業發展所需的資金與技術。我看來,貴國與德國貿易上很有互補性,如果兩國的實業界能夠聯起手來的話,我想,您的這個‘四年計劃’未必僅僅隻是一個夢想。”
興辦工業,離不開技術和人才,也離不開資金,偏偏這個時代的中國這幾樣東西都缺,為了實業救國,趙北不得不因陋就簡、小才大用,想各種辦法籌集資金、招募人才,不僅湖北、四川尋找人才,而且全國各地延攬各方麵的人才,甚至外國刊登廣告,動之以情,誘之以利,可謂煞費苦心。
現,趙北正以共和軍總司令兼四川軍政府都督的身份會見這樣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其中既有留學海外的熱血青年,也有前清時候的秀才、舉人,有放棄外國的舒適生活趕回國內參加革命的華僑,他們之所以選擇了共和軍和總司令,就是因為總司令那鮮明的民族、國家主義立場。
中國已落後的太遠,要想奮起直追,僅靠一群滿腹經綸的書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位軍事強人站他們身後為他們撐腰,總司令就是這樣一個軍事強人。
“諸位不遠萬裏,跋涉山川,出身不同,信仰不同,可是諸位心中都有一個同樣的夢,那就是祖國富強、國民幸福,實不相瞞,趙某也與諸位一樣,都有同樣的夢。但是現國家貧弱,列強專橫,這個強國富民之夢到底能不能我們手中實現,這還要看我們願不願意為這個國家做出奉獻,甚至是犧牲。”
站成都兵工廠禮堂的演講台上,趙北慷慨激昂,將政宣委準備的演講稿拋到一邊,完全是即興演講,雖然言辭並不華麗,但那真情流露之下,場的所有人都被這情緒所感染,或許有些人因為口音的緣故並不能立即理解總司令的演講內容,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鼓掌喝彩。
洋洋灑灑數千言,這場演講很快就結束了,政宣委的幹部將多數聽眾領了下去,安排住宿,並根據他們的特長、專業安排考試時間共和軍裏,小才大用可以,但是濫竽充數是不允許的。
留禮堂裏的隻有那麽十幾個人,他們中的多數人都不是技術人員,而是商人,應邀而來的商人,這些人都對總司令的四川實業計劃很感興趣,所以看到報紙上的消息之後便從各地趕來,四川實地考察一下,看看這位“西南六省鹽政督辦”到底有著怎樣的勃勃雄心。
到了成都之後,這些商人才得知,總司令不僅想改革鹽政,也想四川建設一座大型鋼鐵廠和一座大型化工廠,這還隻是第一期工業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後還將出台多的實業計劃,為了鼓勵民間投資,總司令也將製訂詳的法律,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這些商人之中,願意投資鋼鐵廠和化工廠的很有那麽幾個,其中一位前清秀才是未雨綢繆,入川之前就找來了一位德國礦業技師,準備四川尋找煤礦和鐵礦。
這個秀才名叫陸博鴻,上海人氏,已過知命之年,與漢口的那位地產大王劉人祥一樣,此人也是一位洋教徒,因為這層關係,兩人相識多年,實際上,此次陸博鴻能夠來到四川,也正是聽了劉人祥的建議,本來陸博鴻是打算上海南市創辦一家電氣公司的,他去漢口勸劉人祥入股,與劉人祥攀談時得知了趙北與德國僑商聯合會的密切關係,於是改了主意,決定帶著一名礦業技師趕去四川,看看能否取得總司令的支持,四川創辦一家煤礦或鐵廠。
與陸博鴻一同入川的德國礦業技師也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年富力強,中文名“高鑫”,曾井阱煤礦任職,與同井阱經營煤礦的漢納根上校是好友,能夠與陸博鴻、劉人祥認識,全靠漢納根上校的推薦,此次入川,固然是受陸博鴻聘請為他勘探礦址,但同時也是為德國僑商聯合會打前站,為將來德國商界向四川擴展勢力探路。
作為德國華僑商聯合會的一名顧問,高鑫很清楚趙北德國商人心目中的地位,德國華商人們看來,這位持有強烈反英立場的地方實力派軍事強人是非常有“投資價值”的,雖然對共和軍的立場上德國政界持謹慎態度,但是德國商界已經將注意力從袁世凱那邊轉移到了趙北這邊,為此,漢納根上校還寫了一封親筆信,交給高鑫,由他當麵轉交給總司令。
對於德國商人的“熱情”,趙北也非常高興,收到高鑫轉交的漢納根書信後,立即寫了回信,由高鑫拿到德國駐成都領事館,通過外交郵件直接遞到德國駐華公使館,由他們轉交到漢納根手上。
“陸先生,高先生,兩位能夠到四川投資礦業、工業,鄙人不勝榮幸。四川自古號稱‘天府之國’,各種礦產資源豐富,隻是由於對外運輸不便,這才僅僅停留手工開采與冶煉階段。現共和政府成立,實業強國計劃即將展開,想必諸位必定能四川有所作為。”
與諸位商人一一寒暄之後,趙北特意將陸博鴻和高鑫兩人留下,略微談了幾句之後,便請他們一同趕去成都兵工廠工藝學堂,學員宿舍裏介紹了幾位留學生給兩人認識。
“他們都是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高才生,學得也都是與礦業、鋼鐵有關的專業,雖然因為革命的爆發他們未能完成學業,不過他們的熱情完全可以彌補專業知識的欠缺,如果不是現共和政府對工業的需求非常迫切的話,軍政府早就用公費送他們去德國深造了。我相信,德國的技術現是世界一流水準,日本的技術是比不過的,留學,德國應該是第一目標。”
趙北的話讓這位德國礦業技師的民族自豪感變得有些激蕩,好他向來是個刻板的人,很快就掩飾了自己的情緒,將那根文明棍地上篤了篤,頗為自得的用半生不熟的中國話自我吹噓了一下。
“請將軍閣下放心,如果他們有什麽不懂的,完全可以向我求教,作為一個畢業於柏林工學院的礦業、冶金碩士,我肯定比他們的日本老師教得好。”
“那就太好了。高鑫先生,您不愧是中德友誼的好證明!”
趙北笑了笑,指了指身邊這幾個青年,說道:“本來他們馬上就要啟程出發,去川南勘探鐵礦的,不過既然您現願意指點他們,我很想知道,您是否也有興趣去四川南部地區走一趟?”
“可以去那裏打獵麽?我聽說四川有一種‘黑白熊’,它的毛是黑白相間的,非常的好看,雖然是個傳說,不過我覺得如果能夠獵到這樣一隻黑白熊的話,它的皮毛肯定很有紀念意義。”
“當然。實際上,將有一支軍隊一路護送你們去川南,您可以使用步槍打獵。其實那種所謂的‘黑白熊’確實是存的,不過我看來,如果能夠抓到活的,而不是將它打死剝皮,這將有紀念意義,想象一下,如果您回德國的時候帶一隻活的黑白熊去柏林,那會引起什麽樣的轟動啊?或許,這也將是中德兩國友誼的見證。”
趙北當然明白高鑫要獵殺的是什麽動物,後世,那種被稱為“國寶”的珍稀動物現還僅僅隻存於西方冒險家的傳說中,還沒有哪個動物園展覽過這種動物。
不過高鑫的打獵念頭倒是提醒了趙北,或許,這種樣子可愛的動物能夠派上大的用場。
當下,趙北馬上決定立即招募一支獵人隊伍,分散到那深山老林裏去,捕捉一些這種“黑白熊”。
不過趙北很快收斂了心神,畢竟,與鋼鐵廠和鐵礦相比,黑白熊確實不是現應該關注的問題。
其實趙北想開發的就是那座後世被稱為“攀枝花”的鐵礦,得益於看過的那些曆史架空小說,他知道攀枝花就四川省與雲南省交界的地方,金沙江與雅礱江的交匯處,不過“攀枝花”是後來的名字,現不叫這個名,至於具體叫什麽,趙北也不清楚,他隻知道大概的位置是會理境內,雲南境內也有一部分。
會理就寧遠府南部,那裏是川南鎮守使田振邦的轄區,正因如此,趙北離開富順的時候就已派出一個步兵團,以“防守省境”為由開往會理,就地駐防,為鐵礦的勘探掃清障礙。
攀枝花建設一座鋼城,此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地交通不便,要想將礦石或鋼鐵運出來,必須修建一條鐵路,而當地的地形又高低起伏,是典型的山地,這種地方修建鐵路,其難度可想而知。
交通還隻是問題的一麵,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攀枝花的鐵礦石,當地的鐵礦雖然品位較高,但卻是多金屬共生礦,業界稱之為“釩鈦磁鐵礦”,這是一種難煉製的鐵礦石,後世,為了找到煉製這種礦石的廉價方法,中國的技術人員摸了許多年才找到合適的工藝,考慮到這個時代的技術局限性,趙北不能保證現的技術能夠處理攀枝花的鐵礦石。
但攀枝花也有優勢,就鐵礦附近的山裏,豐富的煤礦資源為鋼鐵廠提供了廉價的煉鋼原料,這一點上,漢冶萍公司就落了下風了,按照煤礦與鐵礦的距離來算,攀枝花比漢冶萍有優勢。
無論如何,趙北也決定試一試,就算現無法開采加工,至少可以進行技術積累,鍛煉人才。沒辦法,他現控製的地盤就這麽大,漢冶萍的那幾個礦山基本上都已探明,隻有四川的資源仍然埋藏深山老林裏。
為了說服這幾個留學生去會理探礦,而不是隻把眼光盯交通便利的長江兩岸,趙北當初可是很費了一番腦筋,編造了幾個民間傳聞,說會理附近有座鐵礦,礦脈外露,當地鐵匠能夠很方便的從礦山上取得原料。
這麽一忽悠,這幾個熱血青年立即請纓上陣,不過還沒等出發,陸博鴻就帶著高鑫到了成都,於是趙北決定讓高鑫帶他們去會理,畢竟這個德國人經驗豐富,而且他的身後還站著一個德國華僑商聯合會,創辦實業離不開資金,中國缺乏資金,但是德國商人正苦於多餘的資本找不到出路,或許,當他們得知中國的西南邊陲有一座罕見的大型鐵礦之後,他們會毫不吝嗇的將大量資本投向四川,而且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他們肯定也會願意轉讓式技術。
總司令為鐵礦操心,高鑫則仍沉浸對那種黑白熊的想象中,以致於他離開宿舍的時候才注意到那牆上的一張圖表,中國工作生活多年,他的中國話雖然說得不怎麽樣,不過中文倒是認得,隻看了兩眼就確實那不是一張普通的圖表,而是一份工業發展草圖,看上去有些簡陋,不過卻讓人耳目一。
“將軍閣下,這是他們畫的麽?”高鑫指了指那幾個留學生。
趙北淡淡一笑,說道:“是他們畫的,當然,鄙人也這上頭出了些力。”
高鑫摸出那隻單片眼鏡,認真的看了看那張工業發展草圖,越看越是驚訝。
“這是配套的工業體係啊!”
高鑫感慨了一句,已將黑白熊忘得一幹二淨,完全沉浸眼前的這工業藍圖之中了。
“這是我國工業第一個四年發展計劃。”
一名留學生站了出來,帶著崇敬的目光看了眼站一邊的總司令。
“這是總司令的謀劃,我們隻是出出工。”
“第一個四年工業發展計劃?”高鑫也向總司令望去。
“確切的說,是湖北、四川兩省的第一個四年工業發展計劃,雖然我也很想全國推廣類似的工業計劃,但遺憾的是,目前我的影響力很有限。您所看見的這個草圖尚未完成,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按照我的本意,這個計劃應該全國推廣,短時間裏將一個農業國轉變為一個初步的工業國,這既是中國唯一的出路,也是我的夢想。”
趙北的解釋讓高鑫很是興奮,這位德國技師顯然也對工業建設有著自己的看法。
“將軍閣下,如果您方便的話,我想與您就工業建設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我看來,貴國需要的就是工業,而您的這個‘四年計劃’顯然比洋務派的那些工業發展計劃宏偉,也符合這個國家的現實情況。如果您不反對的話,我願意為你出謀劃策,而且,我也可以幫助您取得工業發展所需的資金與技術。我看來,貴國與德國貿易上很有互補性,如果兩國的實業界能夠聯起手來的話,我想,您的這個‘四年計劃’未必僅僅隻是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