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武勝關(上)
武勝關位於河南與湖北兩省交界處,因為地勢較為險要,成為連接鄂豫兩省的交通孔道,京漢鐵路就從關下通過,控製了武勝關,就控製了京漢鐵路南北交通。
“戊申革命”中,共和軍光複武漢之後,清廷發布詔書,宣布組建“討賊軍”,一東一北夾擊武漢,麵對嚴峻的軍事形勢,共和軍裏的部分參謀建議趙北派兵一部北上武勝關,占領關口,控製交通,就武勝關建立阻擊陣地,阻擋北路清軍。
但是從武漢到武勝關之間是幾百裏的鐵路線,如果派兵進攻武勝關的話,後勤保障線將拉得過長,很容易使前線部隊陷入後勤不濟的困境,而且當時的武勝關還控製清軍手裏,要想占領必須先來一場攻堅戰,所以後趙北否決了進軍武勝關的提議,而是決定固守武漢,等待北方局勢變化。
事實證明,穿越者的戰略眼光是正確的,清軍因為袁世凱的反戈一擊不戰自潰,武漢有驚無險,部下對於總司令的“先見之明”都感到驚訝。
不過驚訝歸驚訝,等清軍威脅消失之後,共和軍的參謀人員還是堅持派兵駐守武勝關,趙北也同意了,於是從共和政府宣布建立以來,這武勝關就一直駐紮著共和軍的一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營,不僅關口修建了堅固的防禦陣地,同時還附近的山頭建立起炮兵陣地,居高臨下俯視關口,控製著京漢鐵路的交通,如果北方軍隊想沿著京漢線南下武漢的話,就必須先拿下武勝關。
不過單單防守武勝關是不夠的,防線太過單薄,所以,武勝關隻是第二道防線,共和軍的第一道防線實際上是建立河南信陽的,那裏駐守著一個步兵旅,如同湖南北部嶽州的第五師一樣,緊緊的盯著湖北的大門。
和湖南的共進會相比,河南的奮進會“識趣”得多,雖然奮進會將豫南視為自己的領地,但是對於駐紮信陽一帶的這支共和軍部隊始終不敢驅趕,因為他們深知,河南這個四戰之地,沒有共和軍的支持,奮進會無論如何也是站不住腳的,與其得罪共和軍,倒不如讓共和軍替他們駐守信陽,保衛京漢鐵路,保證湖北過來的軍火彈藥源源不斷的運到信陽,補充給奮進會部隊。
隨著陝西的光複,奮進會的地盤進一步擴大了,但是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多了,對於財政窘迫的奮進會來說,這信陽的共和軍不能走了,而且隨著南北對立局麵的加劇,奮進會甚至主動邀請共和軍增派部隊到豫南,以便他們將多的奮進會部隊調到陝西,西征甘肅、疆、青海,占領多的地盤。
不過沒等奮進會的部隊占領甘肅全境,袁世凱的北洋軍就開始大舉南進了,隨著國會選舉的結束,南北之間的決裂幾乎已是近眼前,奮進會急急忙忙將陝西部隊再調回河南,但是畢竟慢了一步,連接河南、陝西的捷徑潼關被北洋軍截斷,道路不通,奮進會隻能通過陝南的商州將部隊調回豫南的南陽府,但是道路艱險,路途遙遠,部隊的行動相當遲緩,結果北洋軍已從鄭州出動、向豫南的許州撲去的時候,豫南的奮進會部隊兵力捉襟見肘,不得不收縮防線,固守待援,等待聯合陣線主力部隊的趕到。
其實奮進會豫南的部隊從人數上講還是不少的,但是奮進會並無信心與北洋強軍正麵對抗,當初趙北“建議”他們去河南發展的時候,他們就對此顧慮重重,現北洋軍真的打過來了,奮進會也就慌了神了,原本對於加入“聯合陣線革命武裝力量”持謹慎立場的楊王鵬、鄧剛等人也立刻改變了立場,宣布全體部隊立即加入聯合陣線武裝,歸趙北統一指揮,以此加重奮進會聯合陣線心目中的分量。
其實不管奮進會是否選擇匆匆加入聯合陣線武裝,趙北都會派遣主力部隊北上,阻截北洋軍南下,如果可能的話,就河南尋求與北洋軍進行一場決戰,向世人展現總司令的力量和自信,而這種力量和自信將為這個國家帶來希望,也能給趙北的事業帶來輝煌。
作為總司令輝煌事業的一分子,田勁夫率領一隊衛兵先行出發,趕到武勝關巡視,以便選擇一處適合設立總司令行轅的地方。
田勁夫是昨天離開孝感的,今天趕到武勝關,用了半天時間,駐防司令的陪同下將這武勝關上上下下的形勝之地認真看了一遍,後選擇了山腰上的幾間通風采光良好的磚瓦房,將其征用,作為總司令指揮作戰期間的臨時住處和總司令部。
這幾間磚瓦房的房主是本地一個地主,名下薄田數百畝,這窮鄉僻壤也算得上個土財主,一聽總司令要征用他的這座別院作為行轅,這個土財主一心巴結,連房租也不敢要,親自帶了仆人、佃戶,將這座別院收拾得幹幹淨淨,之後還特意留下兩個使喚丫鬟,說是“伺候總司令洗腳解乏”的。
田勁夫雖然知道趙北的脾氣,不過也沒自做主張將這兩個丫鬟趕走,而是讓她們去了隨軍行動的衛生隊幫忙。
選好了行轅,田勁夫就拍了電報,向趙北報告行轅已經建立,不過他收到的回信卻是“總司令上午已經出發”。
如此一來,天色漸晚的時候趙北就率領參謀部全體軍官趕到了武勝關,車站迎接他的也就隻有駐防司令等寥寥幾名高級軍官,田勁夫適時歸隊,繼續充當總司令的貼身保鏢。
武勝關駐防司令是包術先,他是甘肅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七期學員,沒畢業就趕上“戊申革命”,於是跟著同學們一起回國,先浙江呆了段日子,後來趕去武漢,報名參加了共和軍,先做連長、營長,征川之戰結束後,因為作戰勇敢被提拔為團長,率領部隊駐守武勝關。
“聽說距武勝關不遠的地方有座雞公山,是避暑勝地?”
趙北一下火車,就向軍官們打聽。
“正是。總司令若有興趣,職部願陪同總司令遊覽雞公山。”包術先點了點頭。
“天馬上就黑了,雞公山改日再去吧。現咱們去街上瞧瞧,上次巡視京漢線,這武勝關站我隻略微轉了轉,沒有細看。”
趙北抬頭望了望天,說走就走,田勁夫急忙帶人搶前頭,為總司令領路。
武勝關本是座關隘,雖是南北交通孔道,但由於是山區,商業並不發達,京漢鐵路建成之後,雖然稍微繁榮了些,可終究缺乏成為重要商埠的先天條件,就連這武勝關車站也是座很不起眼的小站,站外不遠處有一條碎石鋪就的小街,就是這裏唯一的一條街道,沿著街道兩邊有一些小鋪麵,主要經營山貨,門麵都不大,多數都還是車站工作人員家屬開的,用以補貼家用。
當趙北帶著部下趕到街上時,隨軍行動的衛生隊正挨個向那些店主、夥計散發傳單,向他們宣傳基本的衛生常識。現是夏末,雖然很快就要入秋,但是氣溫仍很高,考慮到即將爆發的南北衝突,這衛生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趙北格外重視,所以這京漢線沿線地區都有這樣的衛生小分隊,向居民宣傳防疫知識,由於衛生隊都來自不同的地區,考慮到方言的問題,陪同衛生隊行動的通常還有當地的頭麵人物。
這武勝關的衛生隊是從蘄州派過來的,陪著他們的是當地的一名鐵路工人,考慮到居民中許多人都不識字,這名鐵路工人充當翻譯的同時還承擔起了宣傳員的工作。
讓趙北驚訝的是,就這支衛生小分隊裏,他竟然碰見了半個熟人。
之所以是“半個”熟人,是因為趙北隻聽過這個人的名字,見過他的照片,但卻從來沒有與他麵對麵的講過話。
這個人叫劉鐵柱,是蘄州船戶出身,“蘄州慘案”的時候,他就替共和軍服務,日本軍艦撞翻了他所乘的木船,船體還將他的頭部撞傷,昏迷了幾天幾夜才蘇醒,算是“蘄州慘案”的見證者之一,中外記者都曾采訪過他。
劉鐵柱楚望台軍醫院住院的時候,趙北曾打算去看望他,不過後來因為一些緣故耽擱了些日子,後來等趙北趕去探視受傷船工的時候,劉鐵柱的老爹已經帶著他出院了,走之前支取了共和軍政府頒發的傷殘津貼,說是要回去給他娶媳婦安家,而那時候,劉鐵柱頭部的傷勢剛剛穩定下來。
雖然趙北沒有見過劉鐵柱本人,不過田勁夫是見過的,還跟他開了玩笑,勸他到共和軍當兵,也正是這個玩笑讓劉老爹幾天幾夜寢食不安,於是趁著劉鐵柱傷勢穩定之後便急急忙忙帶著兒子離開了武漢,返回蘄州,連軍政府打算頒發給受傷船工的“卓越服務勳章”都沒領。
後來田勁夫閑聊時跟趙北說起此事,兩人甚至還就此問題討論了一下“好男不當兵”的話題,趙北也因此而記住了這個名叫“鐵柱”、命比鐵硬的船工小夥子。
劉鐵柱竟然加入了蘄州的衛生隊,這確實讓趙北驚訝,因為按照目前的編製,衛生隊是屬於軍隊的附屬機關,衛生隊的工作人員應該算做共和軍的士兵,雖然多數人不配槍,不過他們確實是領軍餉的,每月兩塊大洋,必要時也會到前線救護傷員,甚至直接參加戰鬥。
是堅信“好男不當兵”的劉老爹改變了主意?還是劉鐵柱自己偷偷離家出走?
關於這一點,趙北很有興趣問一問,不過沒等他開口,突然聽到車站方向傳來幾聲非常奇怪的汽笛聲,一列火車又開進了車站,從那隱隱傳來的車輪與鐵軌的撞擊聲來看,這列火車非常沉重。
“難道是那列火車到了?”
趙北側耳傾聽,等火車停了下來,也顧不得向那劉鐵柱刨根問底了,急忙調頭,領著部下趕去火車站。
進了車站一看,除了趙北之外,幾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因為那列開到武勝關的火車實是太怪異了。
普通列車至少也會掛上十幾節車廂,可是這列火車隻掛了八節車廂,整列火車看上去顯得很短,可是無論是車頭還是車廂,都披掛著厚厚的鋼板,就連煙囪也用鋼板圍上,整列火車猶如一位全身鎧甲的戰士,車廂側麵扁扁長長的車窗裏還伸出黑洞洞的炮口,這就像是戰士拿手裏的武器。
“諸位,不必驚訝。這叫‘裝甲列車’,外**隊早就裝備了,咱們中**隊隻怕還是第一次裝備這種武器。咱們能夠這麽快就裝備裝甲列車,這得感謝咱們的兵工廠技師。”
趙北淡淡一笑,頗為自信的吹噓了一番。
武勝關位於河南與湖北兩省交界處,因為地勢較為險要,成為連接鄂豫兩省的交通孔道,京漢鐵路就從關下通過,控製了武勝關,就控製了京漢鐵路南北交通。
“戊申革命”中,共和軍光複武漢之後,清廷發布詔書,宣布組建“討賊軍”,一東一北夾擊武漢,麵對嚴峻的軍事形勢,共和軍裏的部分參謀建議趙北派兵一部北上武勝關,占領關口,控製交通,就武勝關建立阻擊陣地,阻擋北路清軍。
但是從武漢到武勝關之間是幾百裏的鐵路線,如果派兵進攻武勝關的話,後勤保障線將拉得過長,很容易使前線部隊陷入後勤不濟的困境,而且當時的武勝關還控製清軍手裏,要想占領必須先來一場攻堅戰,所以後趙北否決了進軍武勝關的提議,而是決定固守武漢,等待北方局勢變化。
事實證明,穿越者的戰略眼光是正確的,清軍因為袁世凱的反戈一擊不戰自潰,武漢有驚無險,部下對於總司令的“先見之明”都感到驚訝。
不過驚訝歸驚訝,等清軍威脅消失之後,共和軍的參謀人員還是堅持派兵駐守武勝關,趙北也同意了,於是從共和政府宣布建立以來,這武勝關就一直駐紮著共和軍的一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營,不僅關口修建了堅固的防禦陣地,同時還附近的山頭建立起炮兵陣地,居高臨下俯視關口,控製著京漢鐵路的交通,如果北方軍隊想沿著京漢線南下武漢的話,就必須先拿下武勝關。
不過單單防守武勝關是不夠的,防線太過單薄,所以,武勝關隻是第二道防線,共和軍的第一道防線實際上是建立河南信陽的,那裏駐守著一個步兵旅,如同湖南北部嶽州的第五師一樣,緊緊的盯著湖北的大門。
和湖南的共進會相比,河南的奮進會“識趣”得多,雖然奮進會將豫南視為自己的領地,但是對於駐紮信陽一帶的這支共和軍部隊始終不敢驅趕,因為他們深知,河南這個四戰之地,沒有共和軍的支持,奮進會無論如何也是站不住腳的,與其得罪共和軍,倒不如讓共和軍替他們駐守信陽,保衛京漢鐵路,保證湖北過來的軍火彈藥源源不斷的運到信陽,補充給奮進會部隊。
隨著陝西的光複,奮進會的地盤進一步擴大了,但是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多了,對於財政窘迫的奮進會來說,這信陽的共和軍不能走了,而且隨著南北對立局麵的加劇,奮進會甚至主動邀請共和軍增派部隊到豫南,以便他們將多的奮進會部隊調到陝西,西征甘肅、疆、青海,占領多的地盤。
不過沒等奮進會的部隊占領甘肅全境,袁世凱的北洋軍就開始大舉南進了,隨著國會選舉的結束,南北之間的決裂幾乎已是近眼前,奮進會急急忙忙將陝西部隊再調回河南,但是畢竟慢了一步,連接河南、陝西的捷徑潼關被北洋軍截斷,道路不通,奮進會隻能通過陝南的商州將部隊調回豫南的南陽府,但是道路艱險,路途遙遠,部隊的行動相當遲緩,結果北洋軍已從鄭州出動、向豫南的許州撲去的時候,豫南的奮進會部隊兵力捉襟見肘,不得不收縮防線,固守待援,等待聯合陣線主力部隊的趕到。
其實奮進會豫南的部隊從人數上講還是不少的,但是奮進會並無信心與北洋強軍正麵對抗,當初趙北“建議”他們去河南發展的時候,他們就對此顧慮重重,現北洋軍真的打過來了,奮進會也就慌了神了,原本對於加入“聯合陣線革命武裝力量”持謹慎立場的楊王鵬、鄧剛等人也立刻改變了立場,宣布全體部隊立即加入聯合陣線武裝,歸趙北統一指揮,以此加重奮進會聯合陣線心目中的分量。
其實不管奮進會是否選擇匆匆加入聯合陣線武裝,趙北都會派遣主力部隊北上,阻截北洋軍南下,如果可能的話,就河南尋求與北洋軍進行一場決戰,向世人展現總司令的力量和自信,而這種力量和自信將為這個國家帶來希望,也能給趙北的事業帶來輝煌。
作為總司令輝煌事業的一分子,田勁夫率領一隊衛兵先行出發,趕到武勝關巡視,以便選擇一處適合設立總司令行轅的地方。
田勁夫是昨天離開孝感的,今天趕到武勝關,用了半天時間,駐防司令的陪同下將這武勝關上上下下的形勝之地認真看了一遍,後選擇了山腰上的幾間通風采光良好的磚瓦房,將其征用,作為總司令指揮作戰期間的臨時住處和總司令部。
這幾間磚瓦房的房主是本地一個地主,名下薄田數百畝,這窮鄉僻壤也算得上個土財主,一聽總司令要征用他的這座別院作為行轅,這個土財主一心巴結,連房租也不敢要,親自帶了仆人、佃戶,將這座別院收拾得幹幹淨淨,之後還特意留下兩個使喚丫鬟,說是“伺候總司令洗腳解乏”的。
田勁夫雖然知道趙北的脾氣,不過也沒自做主張將這兩個丫鬟趕走,而是讓她們去了隨軍行動的衛生隊幫忙。
選好了行轅,田勁夫就拍了電報,向趙北報告行轅已經建立,不過他收到的回信卻是“總司令上午已經出發”。
如此一來,天色漸晚的時候趙北就率領參謀部全體軍官趕到了武勝關,車站迎接他的也就隻有駐防司令等寥寥幾名高級軍官,田勁夫適時歸隊,繼續充當總司令的貼身保鏢。
武勝關駐防司令是包術先,他是甘肅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七期學員,沒畢業就趕上“戊申革命”,於是跟著同學們一起回國,先浙江呆了段日子,後來趕去武漢,報名參加了共和軍,先做連長、營長,征川之戰結束後,因為作戰勇敢被提拔為團長,率領部隊駐守武勝關。
“聽說距武勝關不遠的地方有座雞公山,是避暑勝地?”
趙北一下火車,就向軍官們打聽。
“正是。總司令若有興趣,職部願陪同總司令遊覽雞公山。”包術先點了點頭。
“天馬上就黑了,雞公山改日再去吧。現咱們去街上瞧瞧,上次巡視京漢線,這武勝關站我隻略微轉了轉,沒有細看。”
趙北抬頭望了望天,說走就走,田勁夫急忙帶人搶前頭,為總司令領路。
武勝關本是座關隘,雖是南北交通孔道,但由於是山區,商業並不發達,京漢鐵路建成之後,雖然稍微繁榮了些,可終究缺乏成為重要商埠的先天條件,就連這武勝關車站也是座很不起眼的小站,站外不遠處有一條碎石鋪就的小街,就是這裏唯一的一條街道,沿著街道兩邊有一些小鋪麵,主要經營山貨,門麵都不大,多數都還是車站工作人員家屬開的,用以補貼家用。
當趙北帶著部下趕到街上時,隨軍行動的衛生隊正挨個向那些店主、夥計散發傳單,向他們宣傳基本的衛生常識。現是夏末,雖然很快就要入秋,但是氣溫仍很高,考慮到即將爆發的南北衝突,這衛生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趙北格外重視,所以這京漢線沿線地區都有這樣的衛生小分隊,向居民宣傳防疫知識,由於衛生隊都來自不同的地區,考慮到方言的問題,陪同衛生隊行動的通常還有當地的頭麵人物。
這武勝關的衛生隊是從蘄州派過來的,陪著他們的是當地的一名鐵路工人,考慮到居民中許多人都不識字,這名鐵路工人充當翻譯的同時還承擔起了宣傳員的工作。
讓趙北驚訝的是,就這支衛生小分隊裏,他竟然碰見了半個熟人。
之所以是“半個”熟人,是因為趙北隻聽過這個人的名字,見過他的照片,但卻從來沒有與他麵對麵的講過話。
這個人叫劉鐵柱,是蘄州船戶出身,“蘄州慘案”的時候,他就替共和軍服務,日本軍艦撞翻了他所乘的木船,船體還將他的頭部撞傷,昏迷了幾天幾夜才蘇醒,算是“蘄州慘案”的見證者之一,中外記者都曾采訪過他。
劉鐵柱楚望台軍醫院住院的時候,趙北曾打算去看望他,不過後來因為一些緣故耽擱了些日子,後來等趙北趕去探視受傷船工的時候,劉鐵柱的老爹已經帶著他出院了,走之前支取了共和軍政府頒發的傷殘津貼,說是要回去給他娶媳婦安家,而那時候,劉鐵柱頭部的傷勢剛剛穩定下來。
雖然趙北沒有見過劉鐵柱本人,不過田勁夫是見過的,還跟他開了玩笑,勸他到共和軍當兵,也正是這個玩笑讓劉老爹幾天幾夜寢食不安,於是趁著劉鐵柱傷勢穩定之後便急急忙忙帶著兒子離開了武漢,返回蘄州,連軍政府打算頒發給受傷船工的“卓越服務勳章”都沒領。
後來田勁夫閑聊時跟趙北說起此事,兩人甚至還就此問題討論了一下“好男不當兵”的話題,趙北也因此而記住了這個名叫“鐵柱”、命比鐵硬的船工小夥子。
劉鐵柱竟然加入了蘄州的衛生隊,這確實讓趙北驚訝,因為按照目前的編製,衛生隊是屬於軍隊的附屬機關,衛生隊的工作人員應該算做共和軍的士兵,雖然多數人不配槍,不過他們確實是領軍餉的,每月兩塊大洋,必要時也會到前線救護傷員,甚至直接參加戰鬥。
是堅信“好男不當兵”的劉老爹改變了主意?還是劉鐵柱自己偷偷離家出走?
關於這一點,趙北很有興趣問一問,不過沒等他開口,突然聽到車站方向傳來幾聲非常奇怪的汽笛聲,一列火車又開進了車站,從那隱隱傳來的車輪與鐵軌的撞擊聲來看,這列火車非常沉重。
“難道是那列火車到了?”
趙北側耳傾聽,等火車停了下來,也顧不得向那劉鐵柱刨根問底了,急忙調頭,領著部下趕去火車站。
進了車站一看,除了趙北之外,幾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因為那列開到武勝關的火車實是太怪異了。
普通列車至少也會掛上十幾節車廂,可是這列火車隻掛了八節車廂,整列火車看上去顯得很短,可是無論是車頭還是車廂,都披掛著厚厚的鋼板,就連煙囪也用鋼板圍上,整列火車猶如一位全身鎧甲的戰士,車廂側麵扁扁長長的車窗裏還伸出黑洞洞的炮口,這就像是戰士拿手裏的武器。
“諸位,不必驚訝。這叫‘裝甲列車’,外**隊早就裝備了,咱們中**隊隻怕還是第一次裝備這種武器。咱們能夠這麽快就裝備裝甲列車,這得感謝咱們的兵工廠技師。”
趙北淡淡一笑,頗為自信的吹噓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