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內閣總理(下)
否決由趙北出任內閣總理很可能導致南北戰火重燃,不僅宋教仁有此擔心,而且徐世昌也有此擔心,英國公使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與日本公使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
這個折中方案當然還是應該由徐世昌來說。
“這個折中方案就是由趙北出任民國副總統,至於內閣總理一職,應由中樞政府指派一人擔任。如此,既照顧雙方顏麵,也有利於外交事務。”徐世昌說道。
“趙振華擔任副總統,我個人沒有意見,不過,這個內閣總理仍應由我方提名。”
宋教仁對於徐世昌的這個建議並沒有全盤接受,趙北擔任副總統,雖然沒有實權,但是地位尊貴,而且是總統無法理政之時的第一繼任者,這個建議倒是兼顧了南北雙方的利益和麵子,但是內閣總理一職,宋教仁也不可能同意由北洋中人擔任。
“內閣總理一職關係重大,似不宜由南北雙方派人擔任,中樞認為,這個內閣總理由一名中立人士擔任為穩妥,也為公允。”
徐世昌的話讓宋教仁遲疑了片刻,這個建議看上去確實比較公平,但是去哪裏找這個“中立人士”呢?
“敢問徐大總統,你看來,由誰擔任這個內閣總理合適?”宋教仁問道。
“立憲會的張季直是前清狀元,又是聞名天下的實業家,當初還帶頭策動君主立憲,此次南北同室操戈,張季直率領立憲會退出聯合陣線,他的立場是不偏不倚,正中間,他就是合適的內閣總理人選。”徐世昌說道。
見徐世昌提名由張謇擔任內閣總理,宋教仁心裏揣摩了一下,其實他心目中的“中立人士”名單中也有此人,而且此人也是憲政派,不過此人現雖然是中立派,但是早年與北洋集團關係密切,而且還是袁世凱的老朋友,這一層關係卻也不能不考慮。
談判講究的就是一個討價還價,宋教仁雖然頗為欣賞徐世昌的這個內閣總理人選提名,但是為了內閣閣員人選上占據絕對優勢,他必須也提名一位“中立人士”。
“我也提名一位,湖南名士譚祖庵,他也是位立憲先鋒,出身書香門第,雖曾入過聯合陣線,不過與張季直一樣,他也南北開戰之前就已聲明退出,現住租界,也是位中立人士。”宋教仁說道。
見宋教仁居然把譚延闓給推了出來,徐世昌頗感驚訝,略一思忖,已明白對方用意,討價還價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以此向南方君憲勢力示好也未必不是目的,上次“討逆戰爭”中湖南、貴州的君憲勢力幾乎被掃蕩一空,南方各省的君憲派也紛紛偃旗息鼓,但是他們從心裏講,對於聯合陣線是懼大於敬,這恐怕也是為什麽張謇的立憲會勢力大增的主要原因。
亂局之下,本就是一個舊的政治集團分化組合的過程,誰能將大力量拉攏到自己一邊,誰就將成為天下的主人,宋教仁明白這個道理,徐世昌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不同的是,現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已發生了變化,北洋已全麵落於下風。
“譚祖庵雖是立憲人士,不過這閱曆上似乎欠缺了些吧?”徐世昌搖了搖頭,向英國公使朱爾典看了一眼。
朱爾典心領神會,說道:“請恕我冒昧的插句話,我以為,這個內閣總理的人選問題完全可以放到國會召開之後再說,現內閣閣員的名單是閉門造車,如果內閣總理也閉門造車的話,恐怕會被人指責為幕後交易,我認為,內閣總理還是公推公舉為妥,既然兩位各自推舉了一名候選人,那麽,為什麽不將分歧交給國會的議員們去解決呢?現貴國號稱‘共和’,總不能將國會當成擺設吧?”
這話說得尖刻,但也是事實,現無論是北洋集團還是聯合陣線,他們都把國會完全晾到了一邊,就連此次南北和談,國會也沒起什麽關鍵作用,這個國家的國會可不就是擺設麽?
朱爾典的話也讓宋教仁猛然醒悟,連道自己糊塗,以前總想著要將憲政的理念潛移默化的深入人心,可是現,卻放著這麽一個好機會而不去利用,豈非就是那所謂的“當局者迷”麽?
不過宋教仁明白,內閣總理人選這事他做不了主,說到底,現的這個局麵是趙北帶著軍隊打下來的,沒有趙北的支持,他們這幫憲政派就也會成為擺設,所以,這內閣總理的人選問題必須交由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去討論,然後再交由趙北終定奪。
但是另一方麵,趙北肯不肯同意由國會公推公舉內閣總理還是其次,關鍵是,如果他不肯退出這個內閣總理之爭,那麽這一切就無從談起!
當初陶成章遇刺之後,為了換取趙北的全力支持維持一個政治聯盟角逐國會選舉,宋教仁那幫憲政派不得不做出重大讓步,直接導致聯合陣線委員長的權力過大,庶務委員會沒有能力直接限製委員長的權力,必須通過全體黨員代表大會才能對委員長實施監督和製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宋教仁也無能為力。
現,宋教仁已迫不及待的期待著那個全體黨員代表大會的召開了,或許,到了那個時候,趙北的權力就會被製度限製起來。
“公使先生的建議有些道理,我個人沒有意見。不過具體事務不由我做主,仍需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開會討論,也需要委員長的批準。既然內閣名單尚需進一步磋商,那麽,我們現不妨來商議一下山西北洋軍撤防的問題吧。”
宋教仁明白,他對內閣的事情暫時是無能為力了,所以明智的換了個話題。
由於聯合陣線河南的主力部隊渡過黃河之後就立即開始了北伐,無法立即對山西的駐防北洋部隊實施夾擊,因此,雖然聯陣部隊已從陝西進入山西作戰,不過他們的戰略隻是拖延,拖住山西駐防北洋軍的腳步,策應北伐部隊挺進直隸,目前來說,山西沒有發生大的戰鬥,雙方都很“克製”,山西的北洋軍也沒有回防直隸的跡象,現局勢相對平靜下來,聯合陣線就打算和平接管山西,以擴大影響,進一步控製為廣闊的地盤,完成趙北製訂的北方戰略,並以這種和平的方式減少精銳部隊的傷亡,為下一步的戰略準備軍事力量。
山西北洋軍撤防的這件事趙北催得很急,這兩天裏連拍電報,這讓宋教仁非常奇怪,詢問趙北,但是得到的回答也是非常模糊,隻知道可能與陝西的局勢有些關係,現這種時候,聯合陣線的後院可不能起火,這個道理宋教仁懂,所以,山西北洋軍撤防的問題上他也非常賣力,昨天一整天,他都呆陸軍部裏,與一幫北洋軍高級軍官討論此事。
另一方麵,對於北洋集團來講,數萬人的部隊被困山西進退不得,這實是對那捉襟見肘的軍事資源的巨大浪費,即使聯合陣線不提出撤防山西的要求,北洋也會想辦法將山西部隊調回直隸的,至於以後是留守北方保衛根據地,還是調往南方增強南方北洋集團的軍事力量,目前北洋內部尚未統一意見,不過也必須先把部隊調回直隸再說。
所以,南北和談會議上,這個北洋軍撤防山西的話題是談判雙方難得的投契之處,幾乎沒費什麽口舌雙方就達成了一致意見,聯合陣線的部隊退出直隸,以此交換北洋部隊撤出山西,這個交換看似公平,但是實際上北洋集團是吃了大虧,因為這樣一來的話,整個直隸地區就處於聯合陣線軍事力量的夾擊之下了,隻要趙北願意,他隨時可以從西、南兩個方向夾擊直隸和京津地區,戰略主動權完全掌握了聯合陣線一方。
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的北洋,緊迫的任務是吃飽飯以免餓死,而不是挑三揀四吃山珍海味,如果不是列強的緣故,隻怕聯合陣線已經打到京津地區了,哪裏還輪得到跟人家討價還價?
也正是這個原因,宋教仁現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徐世昌、段祺瑞等北洋元老的積極響應,再加上昨天陸軍部裏的那場冗長的軍事會議也不是唱戲,因此,雙方居仁堂隻仔細的討論了半個小時,就將山西北洋軍撤防的時間表初步的製訂完畢,就等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批準了。
雖然此次總統府的會談沒有取得完全勝利,不過宋教仁還是比較滿意的,當他離開總統府時,代理大總統徐世昌還特意親自與他同乘馬車,送了一路。
趕回投宿的旅館,宋教仁立刻向鄭州的聯合陣線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部拍發了兩封電報,頭一封是關於山西北洋軍撤防的事情,後一封是關於內閣總理人選擱淺的事情,為了說服趙北,他不得不刻意提到英國公使的態度,畢竟,趙北雖然是個“狂人”,可是卻不是瘋子,這一點,宋教仁深信不疑,因為一個瘋子是不可能有現這樣的成就的。
給趙委員長拍完了電報,宋教仁才用為簡短的字句向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拍發了兩封電報,算是給那幫馬屁精委員們一個交代。
宋教仁看來,作為一個監督與輔政機構,聯合陣線的那個庶務委員會已經失去了意義,不僅已沒有了存的必要,恐怕連這個聯合陣線本身似乎也已沒有了存的必要,如果連全體黨員代表大會都無法限製住趙北的權力的話,那麽,宋教仁並不介意將這個由自己一手締造的政治聯盟放棄。
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就是要學會放棄,甚至是背叛。
而這,也同樣是趙北的信條。
否決由趙北出任內閣總理很可能導致南北戰火重燃,不僅宋教仁有此擔心,而且徐世昌也有此擔心,英國公使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與日本公使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
這個折中方案當然還是應該由徐世昌來說。
“這個折中方案就是由趙北出任民國副總統,至於內閣總理一職,應由中樞政府指派一人擔任。如此,既照顧雙方顏麵,也有利於外交事務。”徐世昌說道。
“趙振華擔任副總統,我個人沒有意見,不過,這個內閣總理仍應由我方提名。”
宋教仁對於徐世昌的這個建議並沒有全盤接受,趙北擔任副總統,雖然沒有實權,但是地位尊貴,而且是總統無法理政之時的第一繼任者,這個建議倒是兼顧了南北雙方的利益和麵子,但是內閣總理一職,宋教仁也不可能同意由北洋中人擔任。
“內閣總理一職關係重大,似不宜由南北雙方派人擔任,中樞認為,這個內閣總理由一名中立人士擔任為穩妥,也為公允。”
徐世昌的話讓宋教仁遲疑了片刻,這個建議看上去確實比較公平,但是去哪裏找這個“中立人士”呢?
“敢問徐大總統,你看來,由誰擔任這個內閣總理合適?”宋教仁問道。
“立憲會的張季直是前清狀元,又是聞名天下的實業家,當初還帶頭策動君主立憲,此次南北同室操戈,張季直率領立憲會退出聯合陣線,他的立場是不偏不倚,正中間,他就是合適的內閣總理人選。”徐世昌說道。
見徐世昌提名由張謇擔任內閣總理,宋教仁心裏揣摩了一下,其實他心目中的“中立人士”名單中也有此人,而且此人也是憲政派,不過此人現雖然是中立派,但是早年與北洋集團關係密切,而且還是袁世凱的老朋友,這一層關係卻也不能不考慮。
談判講究的就是一個討價還價,宋教仁雖然頗為欣賞徐世昌的這個內閣總理人選提名,但是為了內閣閣員人選上占據絕對優勢,他必須也提名一位“中立人士”。
“我也提名一位,湖南名士譚祖庵,他也是位立憲先鋒,出身書香門第,雖曾入過聯合陣線,不過與張季直一樣,他也南北開戰之前就已聲明退出,現住租界,也是位中立人士。”宋教仁說道。
見宋教仁居然把譚延闓給推了出來,徐世昌頗感驚訝,略一思忖,已明白對方用意,討價還價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以此向南方君憲勢力示好也未必不是目的,上次“討逆戰爭”中湖南、貴州的君憲勢力幾乎被掃蕩一空,南方各省的君憲派也紛紛偃旗息鼓,但是他們從心裏講,對於聯合陣線是懼大於敬,這恐怕也是為什麽張謇的立憲會勢力大增的主要原因。
亂局之下,本就是一個舊的政治集團分化組合的過程,誰能將大力量拉攏到自己一邊,誰就將成為天下的主人,宋教仁明白這個道理,徐世昌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不同的是,現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已發生了變化,北洋已全麵落於下風。
“譚祖庵雖是立憲人士,不過這閱曆上似乎欠缺了些吧?”徐世昌搖了搖頭,向英國公使朱爾典看了一眼。
朱爾典心領神會,說道:“請恕我冒昧的插句話,我以為,這個內閣總理的人選問題完全可以放到國會召開之後再說,現內閣閣員的名單是閉門造車,如果內閣總理也閉門造車的話,恐怕會被人指責為幕後交易,我認為,內閣總理還是公推公舉為妥,既然兩位各自推舉了一名候選人,那麽,為什麽不將分歧交給國會的議員們去解決呢?現貴國號稱‘共和’,總不能將國會當成擺設吧?”
這話說得尖刻,但也是事實,現無論是北洋集團還是聯合陣線,他們都把國會完全晾到了一邊,就連此次南北和談,國會也沒起什麽關鍵作用,這個國家的國會可不就是擺設麽?
朱爾典的話也讓宋教仁猛然醒悟,連道自己糊塗,以前總想著要將憲政的理念潛移默化的深入人心,可是現,卻放著這麽一個好機會而不去利用,豈非就是那所謂的“當局者迷”麽?
不過宋教仁明白,內閣總理人選這事他做不了主,說到底,現的這個局麵是趙北帶著軍隊打下來的,沒有趙北的支持,他們這幫憲政派就也會成為擺設,所以,這內閣總理的人選問題必須交由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去討論,然後再交由趙北終定奪。
但是另一方麵,趙北肯不肯同意由國會公推公舉內閣總理還是其次,關鍵是,如果他不肯退出這個內閣總理之爭,那麽這一切就無從談起!
當初陶成章遇刺之後,為了換取趙北的全力支持維持一個政治聯盟角逐國會選舉,宋教仁那幫憲政派不得不做出重大讓步,直接導致聯合陣線委員長的權力過大,庶務委員會沒有能力直接限製委員長的權力,必須通過全體黨員代表大會才能對委員長實施監督和製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宋教仁也無能為力。
現,宋教仁已迫不及待的期待著那個全體黨員代表大會的召開了,或許,到了那個時候,趙北的權力就會被製度限製起來。
“公使先生的建議有些道理,我個人沒有意見。不過具體事務不由我做主,仍需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開會討論,也需要委員長的批準。既然內閣名單尚需進一步磋商,那麽,我們現不妨來商議一下山西北洋軍撤防的問題吧。”
宋教仁明白,他對內閣的事情暫時是無能為力了,所以明智的換了個話題。
由於聯合陣線河南的主力部隊渡過黃河之後就立即開始了北伐,無法立即對山西的駐防北洋部隊實施夾擊,因此,雖然聯陣部隊已從陝西進入山西作戰,不過他們的戰略隻是拖延,拖住山西駐防北洋軍的腳步,策應北伐部隊挺進直隸,目前來說,山西沒有發生大的戰鬥,雙方都很“克製”,山西的北洋軍也沒有回防直隸的跡象,現局勢相對平靜下來,聯合陣線就打算和平接管山西,以擴大影響,進一步控製為廣闊的地盤,完成趙北製訂的北方戰略,並以這種和平的方式減少精銳部隊的傷亡,為下一步的戰略準備軍事力量。
山西北洋軍撤防的這件事趙北催得很急,這兩天裏連拍電報,這讓宋教仁非常奇怪,詢問趙北,但是得到的回答也是非常模糊,隻知道可能與陝西的局勢有些關係,現這種時候,聯合陣線的後院可不能起火,這個道理宋教仁懂,所以,山西北洋軍撤防的問題上他也非常賣力,昨天一整天,他都呆陸軍部裏,與一幫北洋軍高級軍官討論此事。
另一方麵,對於北洋集團來講,數萬人的部隊被困山西進退不得,這實是對那捉襟見肘的軍事資源的巨大浪費,即使聯合陣線不提出撤防山西的要求,北洋也會想辦法將山西部隊調回直隸的,至於以後是留守北方保衛根據地,還是調往南方增強南方北洋集團的軍事力量,目前北洋內部尚未統一意見,不過也必須先把部隊調回直隸再說。
所以,南北和談會議上,這個北洋軍撤防山西的話題是談判雙方難得的投契之處,幾乎沒費什麽口舌雙方就達成了一致意見,聯合陣線的部隊退出直隸,以此交換北洋部隊撤出山西,這個交換看似公平,但是實際上北洋集團是吃了大虧,因為這樣一來的話,整個直隸地區就處於聯合陣線軍事力量的夾擊之下了,隻要趙北願意,他隨時可以從西、南兩個方向夾擊直隸和京津地區,戰略主動權完全掌握了聯合陣線一方。
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的北洋,緊迫的任務是吃飽飯以免餓死,而不是挑三揀四吃山珍海味,如果不是列強的緣故,隻怕聯合陣線已經打到京津地區了,哪裏還輪得到跟人家討價還價?
也正是這個原因,宋教仁現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徐世昌、段祺瑞等北洋元老的積極響應,再加上昨天陸軍部裏的那場冗長的軍事會議也不是唱戲,因此,雙方居仁堂隻仔細的討論了半個小時,就將山西北洋軍撤防的時間表初步的製訂完畢,就等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批準了。
雖然此次總統府的會談沒有取得完全勝利,不過宋教仁還是比較滿意的,當他離開總統府時,代理大總統徐世昌還特意親自與他同乘馬車,送了一路。
趕回投宿的旅館,宋教仁立刻向鄭州的聯合陣線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部拍發了兩封電報,頭一封是關於山西北洋軍撤防的事情,後一封是關於內閣總理人選擱淺的事情,為了說服趙北,他不得不刻意提到英國公使的態度,畢竟,趙北雖然是個“狂人”,可是卻不是瘋子,這一點,宋教仁深信不疑,因為一個瘋子是不可能有現這樣的成就的。
給趙委員長拍完了電報,宋教仁才用為簡短的字句向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拍發了兩封電報,算是給那幫馬屁精委員們一個交代。
宋教仁看來,作為一個監督與輔政機構,聯合陣線的那個庶務委員會已經失去了意義,不僅已沒有了存的必要,恐怕連這個聯合陣線本身似乎也已沒有了存的必要,如果連全體黨員代表大會都無法限製住趙北的權力的話,那麽,宋教仁並不介意將這個由自己一手締造的政治聯盟放棄。
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就是要學會放棄,甚至是背叛。
而這,也同樣是趙北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