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修補匠
雖然已是夏末,馬上就要入秋,但是這正午的氣溫還是很高,即使是坐屋裏,也能感覺到那外頭的熱氣蒸騰。
這裏是北京,總統府。
作為民國代理大總統,徐世昌現是汗流浹背,這一半是熱的,另一半是急的,雖然麵前桌上那台電風扇還吹,可是這汗珠子還是一顆一顆的順著脖子往衣服裏滾。
能不急麽?現這座民國的總統府已經被人給圍了個水泄不通,而那圍困徐大總統的人不是外人,偏偏都是北洋陣亡官兵的家眷遺族,趕是不敢趕的,可是勸卻也是毫無作用,反而進一步使對方囂張起來。
徐世昌是機靈人,現也沒了主意,不過做官這麽多年,他的政治鬥爭經驗也是相當豐富的,這北洋遺族圍困總統府一事,他的直覺告訴他,此事絕不是看上去那麽簡單,那些聚總統府門前哭鬧喊叫的北洋遺族們的背後肯定站著什麽人,而且那個人也絕對不是北洋集團外頭的人,那個人肯定是北洋中人,甚至是北洋元老。
那個煽動北洋遺族們鬧事的北洋中人會是誰呢?徐世昌費思量。
段祺瑞?很有可能,因為正是那位陸軍部的段總長一直極力反對讓聯合陣線的趙委員長出任民國副總統,隻是孤掌難鳴,又無法解決北洋現軍事上的困境,結果也隻能使小動作,利用北洋遺族鬧事,從而對徐世昌施加壓力,迫使他否決讓趙北擔任民國副總統的提議。
但是這個打算與徐世昌的打算背道而馳,也與英國公使的打算背道而馳,成功的可能性極小,所以,到底是否是段祺瑞一手策劃了整件事,徐世昌現也不能十分肯定。
除了段祺瑞之外,現的北洋集團裏還有什麽人膽敢挑戰徐大總統的權威呢?徐世昌找了一轉,後將主要注意力放了那位正躺病榻上的袁世凱身上。
現有膽量、有力量挑戰徐世昌北洋集團裏的地位的人也就隻有袁世凱一人,雖然因為中風癱瘓,袁世凱已將民國大總統的位子讓給了徐世昌,但是這並不代表著袁世凱已經完全喪失了權力,這段日子以來,徐世昌所做出的每一件重大決定實際上都是事先取得了袁世凱諒解的,就連此次南北議和談判,也是病榻上的袁世凱點過頭的。
但是,隻有一件事袁世凱現還不知道,或者換句話說,是徐世昌以為袁世凱不知道,這件事就是提名趙北擔任民國副總統的事情,這件事英國公使沒跟袁世凱講,徐世昌也沒跟袁世凱講,而且,徐世昌還以“不得打攪袁大總統療養”為由,嚴令北洋將領、官員們不得向袁世凱透露這個消息,至少國會召開之前不能讓袁世凱知道趙北即將擔任民國副總統。
但是這僅僅隻是理論上的,到底有沒有人將趙北即將出任民國副總統的消息告訴過袁世凱,徐世昌確實也不能保證,畢竟,這是袁世凱的北洋,不是他徐世昌的北洋,隻要袁世凱一天不死,這北洋軍就是“袁家軍”,北洋將就是“袁家將”,他們效忠的仍然是那個連話都已無法說的袁項城。
總統府被圍起來之後,徐世昌特意去問過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但是對方告訴他,袁世凱並不知道南北議和條款的細節,也從來沒有主動問起,似乎袁世凱已決定放手讓徐世昌主持此事。
但是袁克定說得是不是實話呢?對此,徐世昌也不能保證,畢竟,當初北洋南進第一軍推舉袁克定做總統的那件事使袁克定與徐世昌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當英國公使和其它各國公使威脅袁克定“自動放棄”做總統的權力的時候,徐世昌也是一邊看著的,卻連句幫腔的好話也不替袁克定說,袁克定不可能沒有意見,欺騙徐世昌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雖然有這層顧慮,但是徐世昌還是告誡袁克定,現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趙北即將出任民國副總統的消息告訴袁世凱,以免加重袁世凱的病情。
徐世昌還是怕袁世凱被氣死,他跟袁世凱是多年的老朋友,換了帖子的把兄弟,這份感情固然是他不願意看到袁世凱現就死去的原因之一,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於,徐世昌現完全沒有把握控製住北洋全局,如果現袁世凱突然死去,維係北洋的後一線希望也會化為泡影,那麽,北洋集團肯定會四分五裂,這不是由人的義氣、道德決定,而是由人的利益決定,北洋中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就連他徐世昌徐大總統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現的北洋局麵,像極了去年慈禧太後死前的那段日子的滿清官場,幾乎所有的人都給自己找退路,找靠山,當年袁世凱也給自己找退路,所以才會有北洋軍可能會擁戴慶親王兒子載振做皇帝的傳聞,而這也直接導致了慶親王被調去監督陵工,對於滿清朝廷來講,當時的那種局麵之下,任何傳聞都是必須高度警惕的。
現,北洋也出現了這種“青黃不接”的局麵,一方麵是袁世凱無法理政,另一方麵則是徐世昌無法掌控全局,也難怪底下的人都是人心惶惶,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對於北洋中人來講,現的北洋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要麽團結起來共渡難關,要麽樹倒猢猻散,各人顧各人,自己去找前程。
如果北洋軍沒有河南、直隸戰敗,那麽北洋中人或許可以團結起來,共渡難關,但是問題於,北洋軍戰敗了,而且敗得極慘,這下子,所有的人都懵了,回過神之後,多數人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北洋已是外強中幹,與其守著這棵枯樹一塊完蛋,還不如自己想辦法找棵枝葉還不是那麽凋零的樹傍上去,好歹先喘口氣。
於是,就出現了盛宣懷、梁士詒等人的那個“倒袁派”,於是,就出現了北洋南進第一軍的“自做主張”……
麵對如此局麵,徐世昌毫無信心重振北洋,現他所做的隻不過是維持局麵而已,他心裏把自己看作是當年清廷的頂梁柱李鴻章,那是位“修補匠”,他徐世昌現幹的也是修補匠的活計,如果房子要塌,修補匠也是無能為力。
這世上什麽難收拾?這世上難收拾的是人心。人心散了,任你是王者風範、官場奇才,也是無力回天,隻能隨著曆史大勢飄來飄去,就像一片風中飄零的枯葉,落到哪裏就是哪裏。
徐世昌現所遭遇的就是這樣一種局麵,身不由己,卻又心有不甘。
如果現圍困總統府的那些北洋遺族真是被袁世凱授意策動起來的話,那這就很耐人尋味了,為什麽袁世凱不直接告訴徐世昌他不希望看到趙北就任民國副總統呢?為什麽他要采取這種間接的方式向徐世昌施加壓力呢?
或許,袁世凱是覺得自己沒有把握壓服整個北洋高層,所以才借用北洋遺族的力量占據輿論的製高點?
或者,這件事並不是出自袁世凱的策劃,這幕後的主謀另有其人?
惱火歸惱火,疑問歸疑問,現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善後。
現南北已經議和,報紙也都刊登了議和條款,為重要的是,那位原本咄咄逼人的趙委員長也放棄了內閣總理職務的競爭,答應就任那個名不副實的民國副總統,現萬事俱備,就差國會開會公推內閣總理了,而一旦內閣組建完畢,這場因為袁世凱一意孤行而導致的亂局就算是正式謝幕了,而氣息奄奄的北洋也可就此機會喘一口氣,好歹讓北洋中人完成自己的利益轉移,然後,這中樞誰願意拿去誰就拿去吧,反正徐世昌是感到心神俱疲了。
可是就這個時候,總統府卻被一幫北洋遺族給圍困起來,而對方提的撤圍條件居然就是拒絕趙北就任民國副總統,如果徐世昌答應了這個條件的話,那麽,他不僅會成為這個國家的罪人,會成為北洋的罪人!
這個責任徐世昌擔不起,所以,坐辦公室的這半個小時裏,他一直猶豫,到底是否采取強硬措施,驅散這幫圍困總統府的北洋遺族。
那幫北洋遺族已經將總統府圍了三天三夜了,不僅將京津地區鬧得不得安寧,甚至也使聞界憂心忡忡,就連英國公使也催促徐世昌快下定決心,“以雷霆手段維護中樞權威”,至於這件事的主角之一,那位聯合陣線的趙委員長也拍來了電報,詢問徐世昌是否打算改變主意,雖然沒有電報裏明說,不過那電報的意思也是清楚的,人家趙委員長壓根就不稀罕這個“民國副總統”,之所以答應就任這個職務,完全是為了照顧北洋的麵子,是為了這個國家的利益!
天曉得那個趙北到底打得是什麽主意?那個人做事,從來都是虛虛實實,跟他鬥,北洋可得打起足夠的精神,否則,袁世凱就是前車之鑒。
徐世昌一個人坐辦公室裏,琢磨了半天,終拿定主意,於是拿起桌上的電話,搖通了總統府衛隊,電話那頭傳來了衛隊長驚慌失措的聲音。
“卑職實頂不住了,這人越來越多,離警戒線越來越近,再不動手的話,就衝進公府了!”
話筒裏還傳來了喊聲,以及嗩呐、鑼鈸的聲響,那是總統府門前的水陸道場,現的總統府前,基本上就是一個廟會。
“不要用槍,不然不好善後。”徐世昌叮囑了幾句,無奈的歎了口氣,然後壓下了電話。
英國公使朱爾典先生說得有些道理,再讓這幫人這麽鬧下去的話,北洋中樞的後一點權威就會消失,屆時,即使有列強撐腰,北洋也緩不過勁了。
徐世昌站起身,走出辦公室,但剛出門就看見一人迎麵走來,正是步軍統領江朝宗,與徐世昌一樣,他也是滿頭的汗。
“大總統,快下令吧,再不趕走,他們就衝進公府了!現外頭不僅是那些北洋遺族,還有不少吊兒郎當的人,都是想渾水摸魚的,剛才咱們送過去的綠豆湯,還沒傳到正主手裏,就叫那幫青皮搶光了,他們仗著咱們克製,那是上躥下跳啊。要是您下不了決心,咱們去問問袁項城的意思?”江朝宗說道。
“不必問項城的意思了,我剛才已向衛隊下令,可以驅散人群了。”
徐世昌搖了搖頭,但是話音剛落,就聽見“啪啪”兩聲脆響從窗戶外頭傳來。
雖然不是軍人出身,不過徐世昌也聽得出這是槍聲,頓時大驚失色。
“你下令開槍了?”江朝宗也是非常吃驚。
“沒有!我特別叮囑不許開槍。”
徐世昌麵色煞白,看了眼江朝宗,也是麵色煞白,兩人心裏都明白,如果衛隊真的向北洋遺族們開槍的話,那麽,不僅這善後的事情不好做,而且也會使政敵抓住機會攻訐中樞。
對於現的局麵,徐世昌沒有信心應付了。
雖然已是夏末,馬上就要入秋,但是這正午的氣溫還是很高,即使是坐屋裏,也能感覺到那外頭的熱氣蒸騰。
這裏是北京,總統府。
作為民國代理大總統,徐世昌現是汗流浹背,這一半是熱的,另一半是急的,雖然麵前桌上那台電風扇還吹,可是這汗珠子還是一顆一顆的順著脖子往衣服裏滾。
能不急麽?現這座民國的總統府已經被人給圍了個水泄不通,而那圍困徐大總統的人不是外人,偏偏都是北洋陣亡官兵的家眷遺族,趕是不敢趕的,可是勸卻也是毫無作用,反而進一步使對方囂張起來。
徐世昌是機靈人,現也沒了主意,不過做官這麽多年,他的政治鬥爭經驗也是相當豐富的,這北洋遺族圍困總統府一事,他的直覺告訴他,此事絕不是看上去那麽簡單,那些聚總統府門前哭鬧喊叫的北洋遺族們的背後肯定站著什麽人,而且那個人也絕對不是北洋集團外頭的人,那個人肯定是北洋中人,甚至是北洋元老。
那個煽動北洋遺族們鬧事的北洋中人會是誰呢?徐世昌費思量。
段祺瑞?很有可能,因為正是那位陸軍部的段總長一直極力反對讓聯合陣線的趙委員長出任民國副總統,隻是孤掌難鳴,又無法解決北洋現軍事上的困境,結果也隻能使小動作,利用北洋遺族鬧事,從而對徐世昌施加壓力,迫使他否決讓趙北擔任民國副總統的提議。
但是這個打算與徐世昌的打算背道而馳,也與英國公使的打算背道而馳,成功的可能性極小,所以,到底是否是段祺瑞一手策劃了整件事,徐世昌現也不能十分肯定。
除了段祺瑞之外,現的北洋集團裏還有什麽人膽敢挑戰徐大總統的權威呢?徐世昌找了一轉,後將主要注意力放了那位正躺病榻上的袁世凱身上。
現有膽量、有力量挑戰徐世昌北洋集團裏的地位的人也就隻有袁世凱一人,雖然因為中風癱瘓,袁世凱已將民國大總統的位子讓給了徐世昌,但是這並不代表著袁世凱已經完全喪失了權力,這段日子以來,徐世昌所做出的每一件重大決定實際上都是事先取得了袁世凱諒解的,就連此次南北議和談判,也是病榻上的袁世凱點過頭的。
但是,隻有一件事袁世凱現還不知道,或者換句話說,是徐世昌以為袁世凱不知道,這件事就是提名趙北擔任民國副總統的事情,這件事英國公使沒跟袁世凱講,徐世昌也沒跟袁世凱講,而且,徐世昌還以“不得打攪袁大總統療養”為由,嚴令北洋將領、官員們不得向袁世凱透露這個消息,至少國會召開之前不能讓袁世凱知道趙北即將擔任民國副總統。
但是這僅僅隻是理論上的,到底有沒有人將趙北即將出任民國副總統的消息告訴過袁世凱,徐世昌確實也不能保證,畢竟,這是袁世凱的北洋,不是他徐世昌的北洋,隻要袁世凱一天不死,這北洋軍就是“袁家軍”,北洋將就是“袁家將”,他們效忠的仍然是那個連話都已無法說的袁項城。
總統府被圍起來之後,徐世昌特意去問過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但是對方告訴他,袁世凱並不知道南北議和條款的細節,也從來沒有主動問起,似乎袁世凱已決定放手讓徐世昌主持此事。
但是袁克定說得是不是實話呢?對此,徐世昌也不能保證,畢竟,當初北洋南進第一軍推舉袁克定做總統的那件事使袁克定與徐世昌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當英國公使和其它各國公使威脅袁克定“自動放棄”做總統的權力的時候,徐世昌也是一邊看著的,卻連句幫腔的好話也不替袁克定說,袁克定不可能沒有意見,欺騙徐世昌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雖然有這層顧慮,但是徐世昌還是告誡袁克定,現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趙北即將出任民國副總統的消息告訴袁世凱,以免加重袁世凱的病情。
徐世昌還是怕袁世凱被氣死,他跟袁世凱是多年的老朋友,換了帖子的把兄弟,這份感情固然是他不願意看到袁世凱現就死去的原因之一,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於,徐世昌現完全沒有把握控製住北洋全局,如果現袁世凱突然死去,維係北洋的後一線希望也會化為泡影,那麽,北洋集團肯定會四分五裂,這不是由人的義氣、道德決定,而是由人的利益決定,北洋中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就連他徐世昌徐大總統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現的北洋局麵,像極了去年慈禧太後死前的那段日子的滿清官場,幾乎所有的人都給自己找退路,找靠山,當年袁世凱也給自己找退路,所以才會有北洋軍可能會擁戴慶親王兒子載振做皇帝的傳聞,而這也直接導致了慶親王被調去監督陵工,對於滿清朝廷來講,當時的那種局麵之下,任何傳聞都是必須高度警惕的。
現,北洋也出現了這種“青黃不接”的局麵,一方麵是袁世凱無法理政,另一方麵則是徐世昌無法掌控全局,也難怪底下的人都是人心惶惶,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對於北洋中人來講,現的北洋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要麽團結起來共渡難關,要麽樹倒猢猻散,各人顧各人,自己去找前程。
如果北洋軍沒有河南、直隸戰敗,那麽北洋中人或許可以團結起來,共渡難關,但是問題於,北洋軍戰敗了,而且敗得極慘,這下子,所有的人都懵了,回過神之後,多數人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北洋已是外強中幹,與其守著這棵枯樹一塊完蛋,還不如自己想辦法找棵枝葉還不是那麽凋零的樹傍上去,好歹先喘口氣。
於是,就出現了盛宣懷、梁士詒等人的那個“倒袁派”,於是,就出現了北洋南進第一軍的“自做主張”……
麵對如此局麵,徐世昌毫無信心重振北洋,現他所做的隻不過是維持局麵而已,他心裏把自己看作是當年清廷的頂梁柱李鴻章,那是位“修補匠”,他徐世昌現幹的也是修補匠的活計,如果房子要塌,修補匠也是無能為力。
這世上什麽難收拾?這世上難收拾的是人心。人心散了,任你是王者風範、官場奇才,也是無力回天,隻能隨著曆史大勢飄來飄去,就像一片風中飄零的枯葉,落到哪裏就是哪裏。
徐世昌現所遭遇的就是這樣一種局麵,身不由己,卻又心有不甘。
如果現圍困總統府的那些北洋遺族真是被袁世凱授意策動起來的話,那這就很耐人尋味了,為什麽袁世凱不直接告訴徐世昌他不希望看到趙北就任民國副總統呢?為什麽他要采取這種間接的方式向徐世昌施加壓力呢?
或許,袁世凱是覺得自己沒有把握壓服整個北洋高層,所以才借用北洋遺族的力量占據輿論的製高點?
或者,這件事並不是出自袁世凱的策劃,這幕後的主謀另有其人?
惱火歸惱火,疑問歸疑問,現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善後。
現南北已經議和,報紙也都刊登了議和條款,為重要的是,那位原本咄咄逼人的趙委員長也放棄了內閣總理職務的競爭,答應就任那個名不副實的民國副總統,現萬事俱備,就差國會開會公推內閣總理了,而一旦內閣組建完畢,這場因為袁世凱一意孤行而導致的亂局就算是正式謝幕了,而氣息奄奄的北洋也可就此機會喘一口氣,好歹讓北洋中人完成自己的利益轉移,然後,這中樞誰願意拿去誰就拿去吧,反正徐世昌是感到心神俱疲了。
可是就這個時候,總統府卻被一幫北洋遺族給圍困起來,而對方提的撤圍條件居然就是拒絕趙北就任民國副總統,如果徐世昌答應了這個條件的話,那麽,他不僅會成為這個國家的罪人,會成為北洋的罪人!
這個責任徐世昌擔不起,所以,坐辦公室的這半個小時裏,他一直猶豫,到底是否采取強硬措施,驅散這幫圍困總統府的北洋遺族。
那幫北洋遺族已經將總統府圍了三天三夜了,不僅將京津地區鬧得不得安寧,甚至也使聞界憂心忡忡,就連英國公使也催促徐世昌快下定決心,“以雷霆手段維護中樞權威”,至於這件事的主角之一,那位聯合陣線的趙委員長也拍來了電報,詢問徐世昌是否打算改變主意,雖然沒有電報裏明說,不過那電報的意思也是清楚的,人家趙委員長壓根就不稀罕這個“民國副總統”,之所以答應就任這個職務,完全是為了照顧北洋的麵子,是為了這個國家的利益!
天曉得那個趙北到底打得是什麽主意?那個人做事,從來都是虛虛實實,跟他鬥,北洋可得打起足夠的精神,否則,袁世凱就是前車之鑒。
徐世昌一個人坐辦公室裏,琢磨了半天,終拿定主意,於是拿起桌上的電話,搖通了總統府衛隊,電話那頭傳來了衛隊長驚慌失措的聲音。
“卑職實頂不住了,這人越來越多,離警戒線越來越近,再不動手的話,就衝進公府了!”
話筒裏還傳來了喊聲,以及嗩呐、鑼鈸的聲響,那是總統府門前的水陸道場,現的總統府前,基本上就是一個廟會。
“不要用槍,不然不好善後。”徐世昌叮囑了幾句,無奈的歎了口氣,然後壓下了電話。
英國公使朱爾典先生說得有些道理,再讓這幫人這麽鬧下去的話,北洋中樞的後一點權威就會消失,屆時,即使有列強撐腰,北洋也緩不過勁了。
徐世昌站起身,走出辦公室,但剛出門就看見一人迎麵走來,正是步軍統領江朝宗,與徐世昌一樣,他也是滿頭的汗。
“大總統,快下令吧,再不趕走,他們就衝進公府了!現外頭不僅是那些北洋遺族,還有不少吊兒郎當的人,都是想渾水摸魚的,剛才咱們送過去的綠豆湯,還沒傳到正主手裏,就叫那幫青皮搶光了,他們仗著咱們克製,那是上躥下跳啊。要是您下不了決心,咱們去問問袁項城的意思?”江朝宗說道。
“不必問項城的意思了,我剛才已向衛隊下令,可以驅散人群了。”
徐世昌搖了搖頭,但是話音剛落,就聽見“啪啪”兩聲脆響從窗戶外頭傳來。
雖然不是軍人出身,不過徐世昌也聽得出這是槍聲,頓時大驚失色。
“你下令開槍了?”江朝宗也是非常吃驚。
“沒有!我特別叮囑不許開槍。”
徐世昌麵色煞白,看了眼江朝宗,也是麵色煞白,兩人心裏都明白,如果衛隊真的向北洋遺族們開槍的話,那麽,不僅這善後的事情不好做,而且也會使政敵抓住機會攻訐中樞。
對於現的局麵,徐世昌沒有信心應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