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進京(下)
剛才聽到徐樹錚要離開他,段祺瑞確實很是不高興,不過隨即明白徐樹錚是去主持邊防事務,於是段祺瑞的心思立刻活絡起來,主持邊防事務不可能沒有兵權,或許,北洋軍可以借屍還魂?
徐樹錚當然明白段祺瑞的心思,於是苦笑道:“總長,你現還沒看明白麽?咱們北洋已經完了,以後也不會有什麽北洋了,就算有那麽幾個遺老遺少扛著北洋的旗幟,可是那已經不能算是真正的北洋了,這個國家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國家了,不會允許軍隊四分五裂的。趙振華的革命軍與北洋軍完全不同,那支軍隊不是以士兵對軍官的忠誠維係的,那支軍隊隻忠誠於高領袖,也就是趙振華,我縱然能夠西北掌握兵權,可是我卻不能將軍隊當成是私有的政治工具。總長,說句實話,我也不願意看到北洋就這麽消亡,可是趙振華的治軍手段遠比咱們北洋高明,他的軍隊裏,士兵不是為軍官賣命,而軍官也不是士兵的衣食父母,那是一支全的軍隊。”
段祺瑞畢竟是老練的軍人,徐樹錚這段話,他雖然沒有完全聽明白,不過也知道對方是不會回頭了,徐樹錚他手下做了這麽長時間的參謀,對於這個人,他也自問看得明白,這個人雖然有些恃才傲物,但是如果遇到比他有才學的人,他也會很尊敬,或許,趙北就是憑著這一點才使徐樹錚改換門庭的吧。
現,段祺瑞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到那位趙大總統了,看看對方到底有什麽魅力能讓這麽多人給他賣命。
眾人火車站裏左等右等,但是後頭過來的幾列火車都裝的是聯合陣線的部隊,趙北的專列卻是遲遲不見蹤影。
終於,又聽見幾聲汽笛,然後,民國大總統趙北的那列專列才姍姍來遲,噴著滾滾黑煙駛進了北京大前門火車站,直到這時,那些等候火車站外頭的記者們才被允許進入車站,而那幫等候車室裏的各國駐華使節也終於走上了站台。
軍樂隊奏響鏗鏘的軍樂,二十一響禮炮也適時轟響,這熱烈的氣氛中,趙大總統的專列緩緩停下,一些車廂的門也被人從裏頭拉開,一些軍官從車門裏探出半個身子,向左右張望,手裏提著的毛瑟手槍也張開了機頭。
“大總統到!立正!敬禮!”
隨著一名軍官的喊聲,站台上的聯陣士兵列隊於列車邊,舉槍敬禮,稍後,北洋軍士兵也以軍禮歡迎趙大總統的蒞臨,一邊是灰色軍裝,一邊是土黃軍裝,都是有心較量一下士氣、軍容,這立刻就使現場的氣氛肅穆起來。
軍樂還響,禮炮也響,不過很快炮聲止歇。
然後,趙北就走下了專列的那節車廂,身後不僅跟著他的衛隊,還跟著段芝貴、吳鳳嶺等北洋軍高級將領,除了段芝貴之外,其他人都是上次河南戰役中被聯陣俘虜的戰俘,此次能夠跟隨趙大總統北返京津,多少也能看出些南北和衷共濟的意思。
但是,南北之間真的能和衷共濟麽?
對此,段祺瑞心裏沒有多少底,雖然徐樹錚的表現讓他意識到了北洋或許真的已經完蛋了,但是作為一個精通政治鬥爭藝術的軍人,段祺瑞很清楚,入主中樞隻是趙北掌握高權力的第一步,能不能真正的成為這個國家的領袖,還要看趙北接下來的政治手腕,南方的那些立憲派先不說,就是他段祺瑞,現也是不服這個年輕總統的。
被一個二十七歲的青年總統吆喝來吆喝去,這讓北洋裏的這幫須發花白的老將軍們情何以堪啊。
“鄙人,段祺瑞,謹代表京津各界、全國公民,歡迎趙大總統蒞臨國都視事!”
段祺瑞走上去,代表北洋歡迎趙北,麵對這樣一個強勢人物,他段祺瑞隱然已成了北洋的掌門,不過現趙北到了北京,這個北洋局麵還能維持多久,段祺瑞自己心裏也沒多少底了。
“讓段總長久等了。久聞段芝泉大名,趙某神會已久,今日一見,段芝泉果然是軍中虎將,今後陸軍事務,全仗段總長協助了。”
趙北也客氣幾句,這話卻也說得明白,以後陸軍部的事務固然歸段祺瑞管,可是也僅僅隻是協助而已,終拿主意的,還是趙大總統、趙委員長、趙總司令。
趙北的弦外之音段祺瑞聽得明白,雖然心裏很不服氣,可是卻也隻能忍耐,誰叫北洋軍打不過革命軍呢?這個實力決定一切的時代,實力就是一切,段祺瑞現能夠擔任陸軍部總長,隻是為了照顧北洋麵子,未必就是真的看重他的才幹。
論才幹,趙北不段祺瑞之下,他本人可以兼任那個“鐵道部”總長,為什麽不能兼任陸軍部總長?說到底,這就是政治手腕,不把人逼上絕路,短時間裏入主中樞,占據道義上的製高點,然後再慢慢整合各方力量。
“段某僭位陸軍總長,隻是權宜之計,他日大總統若想提拔青年才俊,段某絕不戀棧。”
段祺瑞這話裏有些夾槍帶棒,趙北也聽明白了,於是笑著說道:“哪有那麽多青年才俊?現屈指數來,也不過蔣百裏、張閏農、蔡鬆坡寥寥數人而已,他們軍事才幹不我之下,隻是別人說他們閱曆稍淺,還需曆練,段總長閱曆深厚,文武雙全,不可妄自菲薄。”
趙北這話也是模棱兩可,怎麽理解都可以,既可以看作是他安撫段祺瑞的話,也可以看作是他對段祺瑞藐視青年才俊的反擊,明白告訴段祺瑞:你不幹?有人幹!
段祺瑞理智的閉上了嘴,再說下去的話,雙方就沒有退路了,到時候吃虧的肯定不是趙北,所以,他後退一步,向趙北引見那些北洋高級將領和文職人員,這些人裏,隻有幾人趙北以前見過,多數人都是隻聞其名,現,這些曆史名人竟然都成了他的部下,此情此景確實讓趙北很是感慨。
穿越到這個時代,趙北本是打算先用幾年時間坐穩華中地盤、然後再統一國家的,可是局勢的發展卻是如此之快,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竟然入主中樞,成了這個國家的高領袖,多少有些做夢的感覺。
可是入主中樞並不代表著可以隨心所欲的規劃這個國家的未來,那些地方上的軍事實力派先不說,就是那國會裏的立憲派議員們都是潛的政治敵人,要想真正的乾綱獨斷,趙北必須繼續奮鬥,繼續玩弄政治手腕,而眼前的這些人,或許都可以派上用場。
用句俗話來講,就是一張手紙也有它的用途。
北洋的人巴結完了趙大總統,接下來就是各國駐華使節,這些人的表現倒是與北洋中人有些相似,有的人也巴結,比如美國、德國駐華公使,而有的人則是一臉陰沉,敷衍了事,比如說英國、日本駐華公使,那兩人都是一臉的不痛快,就像是兩個剛剛被人拋棄的怨婦一般,僅僅按照外交禮節迎接這個國家的元首,連廢話都不願多講。
英國公使和日本公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一個強烈反日而同時又對德國抱有好感的政客掌握了這個國家的中樞權力,那麽對於英國和日本來講,是非常糟糕的一個局麵,不僅可能導致進一步的反日浪潮,而且也可能使遠東局勢變得加難以捉摸,直接影響到兩國的外交政策,也影響兩人的仕途。
“公使先生,請再次考慮我的那個建議,有必要對這個國家采取果斷行動了。”
日本公使英國公使麵前不停的攛掇著,但是英國公使卻堅決的搖了搖頭。
“伊集院彥吉先生,我明白你的憂慮,可是,如果把憂慮變成外交行動甚至是軍事行動,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我堅決反對,英國政府也絕不會支持日本政府的任何鹵莽行動。如果日本政府拋開盟友的意見而采取單方麵行動的話,很可能會激化目前的國際矛盾,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強烈建議公使先生將我的意見轉告日本政府方麵,我看來,保持目前的外交策略是很必要的,那就是:聽其言,觀其行,叫得凶不代表膽氣足。”
朱爾典看了眼愁眉苦臉的日本公使,苦口婆心的告誡了一番,他的心裏也很清楚,日本政府就是想把英國拖進遠東的這池渾水裏,然後渾水摸魚。但是英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英國絕不會將戰略重心從歐洲轉到亞洲,麵對咄咄逼人的德國的挑戰,英國必須盯住歐洲大陸。
所以,英國政府給朱爾典的訓令非常明確:務必阻止中國與德國結成戰略同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英國甚至可以關稅問題和國際賠款問題上與中國進行“友好而真誠的磋商”。
但是,趙北真的會尋求與德國結盟麽?
站火車站外的台階上,朱爾典看見趙北與段祺瑞並排走出車站,身後跟著大群記者和士兵,然後,一輛小汽車從火車站側門開了出來,趙北與段祺瑞並排坐上了汽車,騎兵們的護衛下向城裏行去,而緊跟小汽車後頭的,就是德國公使館和美國公使館的外交馬車。
“這幫美國暴發戶,什麽事情上都要插一腳,如果中國、美國、德國真的擁有了共同利益,對於大英帝國來講,確實非常麻煩,美國人想要什麽?鐵路?市場?看起來,有必要快展開與中國的關稅談判了,我想,美國人一定會強烈反對提高關稅的。”
望著那輛漸漸遠去的總統專用轎車,朱爾典臉上露出了一個詭異的微笑,讓站他身邊的日本公使百思不得其解。
就這種爾虞我詐的詭異氣氛中,民國大總統趙北進京了。
剛才聽到徐樹錚要離開他,段祺瑞確實很是不高興,不過隨即明白徐樹錚是去主持邊防事務,於是段祺瑞的心思立刻活絡起來,主持邊防事務不可能沒有兵權,或許,北洋軍可以借屍還魂?
徐樹錚當然明白段祺瑞的心思,於是苦笑道:“總長,你現還沒看明白麽?咱們北洋已經完了,以後也不會有什麽北洋了,就算有那麽幾個遺老遺少扛著北洋的旗幟,可是那已經不能算是真正的北洋了,這個國家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國家了,不會允許軍隊四分五裂的。趙振華的革命軍與北洋軍完全不同,那支軍隊不是以士兵對軍官的忠誠維係的,那支軍隊隻忠誠於高領袖,也就是趙振華,我縱然能夠西北掌握兵權,可是我卻不能將軍隊當成是私有的政治工具。總長,說句實話,我也不願意看到北洋就這麽消亡,可是趙振華的治軍手段遠比咱們北洋高明,他的軍隊裏,士兵不是為軍官賣命,而軍官也不是士兵的衣食父母,那是一支全的軍隊。”
段祺瑞畢竟是老練的軍人,徐樹錚這段話,他雖然沒有完全聽明白,不過也知道對方是不會回頭了,徐樹錚他手下做了這麽長時間的參謀,對於這個人,他也自問看得明白,這個人雖然有些恃才傲物,但是如果遇到比他有才學的人,他也會很尊敬,或許,趙北就是憑著這一點才使徐樹錚改換門庭的吧。
現,段祺瑞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到那位趙大總統了,看看對方到底有什麽魅力能讓這麽多人給他賣命。
眾人火車站裏左等右等,但是後頭過來的幾列火車都裝的是聯合陣線的部隊,趙北的專列卻是遲遲不見蹤影。
終於,又聽見幾聲汽笛,然後,民國大總統趙北的那列專列才姍姍來遲,噴著滾滾黑煙駛進了北京大前門火車站,直到這時,那些等候火車站外頭的記者們才被允許進入車站,而那幫等候車室裏的各國駐華使節也終於走上了站台。
軍樂隊奏響鏗鏘的軍樂,二十一響禮炮也適時轟響,這熱烈的氣氛中,趙大總統的專列緩緩停下,一些車廂的門也被人從裏頭拉開,一些軍官從車門裏探出半個身子,向左右張望,手裏提著的毛瑟手槍也張開了機頭。
“大總統到!立正!敬禮!”
隨著一名軍官的喊聲,站台上的聯陣士兵列隊於列車邊,舉槍敬禮,稍後,北洋軍士兵也以軍禮歡迎趙大總統的蒞臨,一邊是灰色軍裝,一邊是土黃軍裝,都是有心較量一下士氣、軍容,這立刻就使現場的氣氛肅穆起來。
軍樂還響,禮炮也響,不過很快炮聲止歇。
然後,趙北就走下了專列的那節車廂,身後不僅跟著他的衛隊,還跟著段芝貴、吳鳳嶺等北洋軍高級將領,除了段芝貴之外,其他人都是上次河南戰役中被聯陣俘虜的戰俘,此次能夠跟隨趙大總統北返京津,多少也能看出些南北和衷共濟的意思。
但是,南北之間真的能和衷共濟麽?
對此,段祺瑞心裏沒有多少底,雖然徐樹錚的表現讓他意識到了北洋或許真的已經完蛋了,但是作為一個精通政治鬥爭藝術的軍人,段祺瑞很清楚,入主中樞隻是趙北掌握高權力的第一步,能不能真正的成為這個國家的領袖,還要看趙北接下來的政治手腕,南方的那些立憲派先不說,就是他段祺瑞,現也是不服這個年輕總統的。
被一個二十七歲的青年總統吆喝來吆喝去,這讓北洋裏的這幫須發花白的老將軍們情何以堪啊。
“鄙人,段祺瑞,謹代表京津各界、全國公民,歡迎趙大總統蒞臨國都視事!”
段祺瑞走上去,代表北洋歡迎趙北,麵對這樣一個強勢人物,他段祺瑞隱然已成了北洋的掌門,不過現趙北到了北京,這個北洋局麵還能維持多久,段祺瑞自己心裏也沒多少底了。
“讓段總長久等了。久聞段芝泉大名,趙某神會已久,今日一見,段芝泉果然是軍中虎將,今後陸軍事務,全仗段總長協助了。”
趙北也客氣幾句,這話卻也說得明白,以後陸軍部的事務固然歸段祺瑞管,可是也僅僅隻是協助而已,終拿主意的,還是趙大總統、趙委員長、趙總司令。
趙北的弦外之音段祺瑞聽得明白,雖然心裏很不服氣,可是卻也隻能忍耐,誰叫北洋軍打不過革命軍呢?這個實力決定一切的時代,實力就是一切,段祺瑞現能夠擔任陸軍部總長,隻是為了照顧北洋麵子,未必就是真的看重他的才幹。
論才幹,趙北不段祺瑞之下,他本人可以兼任那個“鐵道部”總長,為什麽不能兼任陸軍部總長?說到底,這就是政治手腕,不把人逼上絕路,短時間裏入主中樞,占據道義上的製高點,然後再慢慢整合各方力量。
“段某僭位陸軍總長,隻是權宜之計,他日大總統若想提拔青年才俊,段某絕不戀棧。”
段祺瑞這話裏有些夾槍帶棒,趙北也聽明白了,於是笑著說道:“哪有那麽多青年才俊?現屈指數來,也不過蔣百裏、張閏農、蔡鬆坡寥寥數人而已,他們軍事才幹不我之下,隻是別人說他們閱曆稍淺,還需曆練,段總長閱曆深厚,文武雙全,不可妄自菲薄。”
趙北這話也是模棱兩可,怎麽理解都可以,既可以看作是他安撫段祺瑞的話,也可以看作是他對段祺瑞藐視青年才俊的反擊,明白告訴段祺瑞:你不幹?有人幹!
段祺瑞理智的閉上了嘴,再說下去的話,雙方就沒有退路了,到時候吃虧的肯定不是趙北,所以,他後退一步,向趙北引見那些北洋高級將領和文職人員,這些人裏,隻有幾人趙北以前見過,多數人都是隻聞其名,現,這些曆史名人竟然都成了他的部下,此情此景確實讓趙北很是感慨。
穿越到這個時代,趙北本是打算先用幾年時間坐穩華中地盤、然後再統一國家的,可是局勢的發展卻是如此之快,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竟然入主中樞,成了這個國家的高領袖,多少有些做夢的感覺。
可是入主中樞並不代表著可以隨心所欲的規劃這個國家的未來,那些地方上的軍事實力派先不說,就是那國會裏的立憲派議員們都是潛的政治敵人,要想真正的乾綱獨斷,趙北必須繼續奮鬥,繼續玩弄政治手腕,而眼前的這些人,或許都可以派上用場。
用句俗話來講,就是一張手紙也有它的用途。
北洋的人巴結完了趙大總統,接下來就是各國駐華使節,這些人的表現倒是與北洋中人有些相似,有的人也巴結,比如美國、德國駐華公使,而有的人則是一臉陰沉,敷衍了事,比如說英國、日本駐華公使,那兩人都是一臉的不痛快,就像是兩個剛剛被人拋棄的怨婦一般,僅僅按照外交禮節迎接這個國家的元首,連廢話都不願多講。
英國公使和日本公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一個強烈反日而同時又對德國抱有好感的政客掌握了這個國家的中樞權力,那麽對於英國和日本來講,是非常糟糕的一個局麵,不僅可能導致進一步的反日浪潮,而且也可能使遠東局勢變得加難以捉摸,直接影響到兩國的外交政策,也影響兩人的仕途。
“公使先生,請再次考慮我的那個建議,有必要對這個國家采取果斷行動了。”
日本公使英國公使麵前不停的攛掇著,但是英國公使卻堅決的搖了搖頭。
“伊集院彥吉先生,我明白你的憂慮,可是,如果把憂慮變成外交行動甚至是軍事行動,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我堅決反對,英國政府也絕不會支持日本政府的任何鹵莽行動。如果日本政府拋開盟友的意見而采取單方麵行動的話,很可能會激化目前的國際矛盾,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強烈建議公使先生將我的意見轉告日本政府方麵,我看來,保持目前的外交策略是很必要的,那就是:聽其言,觀其行,叫得凶不代表膽氣足。”
朱爾典看了眼愁眉苦臉的日本公使,苦口婆心的告誡了一番,他的心裏也很清楚,日本政府就是想把英國拖進遠東的這池渾水裏,然後渾水摸魚。但是英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英國絕不會將戰略重心從歐洲轉到亞洲,麵對咄咄逼人的德國的挑戰,英國必須盯住歐洲大陸。
所以,英國政府給朱爾典的訓令非常明確:務必阻止中國與德國結成戰略同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英國甚至可以關稅問題和國際賠款問題上與中國進行“友好而真誠的磋商”。
但是,趙北真的會尋求與德國結盟麽?
站火車站外的台階上,朱爾典看見趙北與段祺瑞並排走出車站,身後跟著大群記者和士兵,然後,一輛小汽車從火車站側門開了出來,趙北與段祺瑞並排坐上了汽車,騎兵們的護衛下向城裏行去,而緊跟小汽車後頭的,就是德國公使館和美國公使館的外交馬車。
“這幫美國暴發戶,什麽事情上都要插一腳,如果中國、美國、德國真的擁有了共同利益,對於大英帝國來講,確實非常麻煩,美國人想要什麽?鐵路?市場?看起來,有必要快展開與中國的關稅談判了,我想,美國人一定會強烈反對提高關稅的。”
望著那輛漸漸遠去的總統專用轎車,朱爾典臉上露出了一個詭異的微笑,讓站他身邊的日本公使百思不得其解。
就這種爾虞我詐的詭異氣氛中,民國大總統趙北進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