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南行山東(上)
魯西北的曠野中,一條鐵路南北延伸,這條鐵路屬於津浦鐵路的北段,目前由德國財團控製,但是尚未修建完畢。
津浦鐵路就是以前的津鎮鐵路,這條鐵路的修建本身就是一場國際政治鬥爭的產物,與京漢鐵路一樣,這條鐵路也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開始商議興建事宜的,先提議修建津浦鐵路的是美國人,但是美國人並沒有直接出麵,而是通過一位與美國商界關係密切的留美華人容閎出麵,向清廷上奏,請求開辦津鎮鐵路公司,並同意為此先向財政拮據的清廷“報效”二百萬兩白銀,而後,每年的鐵路公司贏利中抽出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潤“報效”朝廷。
對於當時的清廷來講,容閎的這個建議很有誘惑力,因為甲午戰爭的戰敗,清廷背上了沉重的外債包袱,導致財政極為困難,如果按照容閎的這個建議,不僅當時就能收入二百萬兩白銀,而且之後也能從這個津鎮鐵路公司的贏利中分潤,所以,一向對鐵路不感興趣的清廷立即對容閎的建議做出了反應,發布上諭,正式批準了容閎的奏請,允許建立鐵路公司,並興建鐵路。
但是清廷的這個上諭一發布,就立即引起了德國的抗議,因為按照鐵路規劃,津鎮鐵路將通過山東境內,而山東剛剛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因此德國強烈要求清廷將津鎮鐵路的修築權交給德國財團,並且由德國財團控製這一南北交通動脈。
德國的抗議讓清廷非常震恐,但還沒等清廷來得及做出反應,英國的抗議也接踵而至,而且英國不僅進行了外交上的抗議,甚至還動用了遠東艦隊,直接對清廷進行武力恫嚇,英國的借口非常的無賴,而且這個借口也同時涉及到了美國因為英國蘆漢鐵路借款的交涉中受了委屈,所以,清廷必須對英國進行“補償”,而補償的內容就是將津鎮鐵路交由英國財團修建和控製。
蘆漢鐵路就是後來的京漢鐵路,那場路權的爭奪戰中,英國、美國為一方,法國、俄國、比利時為另一方,雙方為了這條南北大動脈的控製權進行了一番明爭暗鬥,但是由於美國很快就陷入了與西班牙的戰爭之中,無力再關注蘆漢鐵路問題,因此,英國終這場路權爭奪戰中敗北,值得一提的是,這場路權爭奪戰中,德國是站俄國一邊的,而且當時的英國尚未與法國結盟。
也正因為蘆漢鐵路爭奪戰的失敗,美國才會將目光轉向津鎮鐵路,而出於同一原因,英國也決定對津鎮鐵路下手,尤其當德國也對這條鐵路感興趣之後,英國對津鎮鐵路是誌必得。
這種錯綜複雜、爾虞我詐的國際政治背景之下,清廷又一次成了風箱裏的耗子,哪一邊都不敢得罪,一番權衡之後,容閎這個“假洋鬼子”第一個被踢出了局,美國人的如意算盤自然也落了空,於是剩下的競爭者就隻有英國與德國,而當時的國際背景之下,英國政府希望拉攏德國對抗俄國遠東力量,因此,英國與德國就津鎮鐵路問題進行了利益交換,兩國後達成協議,約定津鎮鐵路南段由英國修建和控製,北段由德國修建和控製,分界線就是山東與安徽交界處的韓莊,這個協議不僅解決了津鎮鐵路路權歸屬問題,而且也正式承認了兩國各自的華勢力範圍,並使英國與德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得以緩和。
對於英國和德國的這個“商業條約”,清廷毫無對抗措施,隻得答應將津鎮鐵路交給兩國承辦,北段由德華銀行承辦,南段由中英公司承辦,並為此向英德兩國舉債七百餘萬英鎊,作為附加條件,這筆外債將五十年後完全還清,還清全部借款之前,津鎮鐵路由英德銀行團管理和控製,而且,鐵路建成之後三十年內,清廷不得向法國、俄國或其它國家借款還清津鎮鐵路借款。
這個霸王借款條約不僅使英國和德國聯手取得了津鎮鐵路的控製權,而且還向清廷透露出一個國際政治的假象英國和德國正相互靠攏。
但是事實卻表明,隨著英國與德國歐洲、非洲利益上的衝突升級,兩國之間的距離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並終借著同盟國和協約**事集團的成立而正式走向對抗,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幻由此可見一斑,這一點,清廷無論如何也是看不明白的。
對於清廷來講,國際政治怎麽變化,它都漠不關心,隻要它還能維持統治,它就心滿意足了,但是作為愛國者,有必要對國際政治加強關注,並利用這種國際矛盾為中國尋求可能的喘息之機。
作為一個愛國者,同時也作為一個穿越者,趙北對國際政治非常關心,而且也能夠看清國際政治的發展趨勢。
現,一列火車就這條津浦鐵路上飛馳,民國大總統趙北就這列火車上,體驗著風馳電掣,同時也體驗著國際政治的爾虞我詐。
津浦鐵路“戊申革命”爆發的時候尚未完工,後來袁世凱急於調遣北洋軍南下消滅革命力量,這才催促著德國方麵加緊了施工,但是到目前為止,津浦鐵路的北段隻修到了濟南,火車從天津出發,是不能直接抵達長江邊的浦口的,濟南站就是津浦鐵路的南部終點站,濟南,也是趙北此次南行的主要目的地。
趙北是從北京南下的,之後由天津一路往南前進,昨天德州逗留了一天,參觀了一下那裏的北洋機器局,今天繼續趕路,現,離濟南城已經不遠了。
陪同民國大總統一同南行的還有各部次長、司員,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技術人員,其中以原漢陽兵工廠督辦劉慶恩的地位為顯赫,他現不僅是總統府高級顧問,而且也是即將成立的兵工署負責人。
兵工署是一個特殊單位,它直接隸屬於總統府,雖然級別比不上政府各部,但是權力範圍卻很讓人眼紅,幾乎所有與兵工事業沾邊的事情兵工署都可以插手,從陸軍部到海軍部,從重工業部到教育部,政府各關鍵部門裏都安插有兵工署聯絡員,負責協調各部工作,集中力量發展兵工事業,保證將各種好的資源優先提供給兵工廠,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鋼鐵資源。
現中國兵工事業很是落後,就靠清廷建立的那些兵工廠、兵工作坊,根本無法滿足國防現代化的需要,而按照趙北的軍事發展戰略,中國必須四年之內建立起一整套能夠保證自給自足的兵工製造業,不僅要能自行製造輕重武器,還必須能夠自行製造飛機和輕型軍艦,甚至是裝甲車輛。
這是一個宏偉的戰略構想,能不能實現,除了資金、技術問題之外,剩下的就看劉慶恩這幫專業人士了,此次趙北特意將劉慶恩從武漢召來帶身邊巡視兵工廠,就是為了讓他給些建議,而且為了使劉慶恩專心工作,趙北還批了條子,同意劉慶恩的妻子隨行伺候他的生活起居,至於劉慶恩的那位外甥女翠旖姑娘,那也是跟總統形影不離的。
現,劉嫂就坐車廂的角落處,翠旖姑娘坐她的身邊,一頭秀發披散了下來,劉嫂手裏那把木梳秀發中緩緩遊移,兩人都是一副悠閑模樣。
至於民國大總統那邊,也聚了一群人,正是劉慶恩和他帶過來的技術骨幹,他們正對著一張圖紙爭論。
這張圖紙是劉慶恩親手繪製的,上頭畫得是哈奇開斯機關槍的結構細節,對於這種機關槍的優勢所,劉慶恩已了然於胸。
“總司令,相比馬克沁機關槍,哈奇開斯機關槍大的優勢就是輕便,雖然火力持續性不如馬克沁,但是對於目前我國之軍力、財力而言,哈奇開斯機關槍才是適合國防軍裝備的。我建議,一旦德國式機器運回國,我們對機器進行適當改造,以後就不製造馬克沁機關槍,而改為製造哈奇開斯機關槍,當然,所用子彈也改為德式七九步槍彈。”
但是反對劉慶恩意見的人也有不少,反對者看來,哈奇開斯機關槍的彈板供彈方式火力持續性不足,這是大缺點,對此,劉慶恩認為可以嚐試將其供彈方式改為帆布彈帶,而這種供彈方式是馬克沁機關槍的。
對於劉慶恩的樂觀,趙北卻給他澆了瓢涼水。
“老劉啊,現我們的國防軍需要的是成熟穩定的軍械係統,機關槍不像衝鋒槍,衝鋒槍是咱們自己的發明,當然可以大膽嚐試,但是機關槍就不一樣了,這種武器現基本上已經設計定型,咱們好是直接拿過來用,而不是這上頭改來改去,我們的時間很緊迫,來不及嚐試式機關槍了。所以,我的意見是,要麽直接上馬克沁,要麽直接上哈奇開斯,等以後咱們有充裕的時間了,再研製好的機關槍。”
“既然總司令這麽決定,我也就不費那勁了。不過到底該裝備哪一種機關槍,總司令還應快決斷,不然,等機器一運到,批量生產一開始,再想改回來就不太容易了。”劉慶恩點了點頭,沒再堅持。
“這個還是要聽聽陸軍部的意見。”趙北抬起頭,向站對麵的蔡鍔望了過去。
蔡鍔現是陸軍部次長,前幾天才從杭州趕到北京,還沒喘上幾口氣,就被趙北拉了壯丁,跟他一起南下巡視,至於陸軍部總長段祺瑞,現仍留北京,趙北確實也不想和一個貌合神離的人東跑西顛。
蔡鍔笑了笑,說道:“我個人傾向於哈奇開斯機關槍,不過據我所知,百裏兄是瞧不起這種機關槍的,他嫌哈奇開斯機關槍火力弱,當年日本跟俄國東北開戰,俄國的馬克沁機關槍可是把日本的哈奇開斯機關槍打得滿地找牙。現百裏兄主管後勤,雖然他人還武漢,可是如果他反對裝備哈奇開斯的話,他的意見也不能不考慮。”
“雖然馬克沁機關槍確實太重了,而且水冷機關槍也不好伺候,但是火力持續性確實比哈奇開斯強得多。另外,我們已經打算仿製和裝備那種麥特森輕機槍,相比輕機槍,哈奇開斯機關槍的輕便優勢就減弱了。”
趙北正打算一錘定音,這時,一名總統府機要員走了過來。
“總統先生,濟南站馬上就到了。”
“知道了,咱們整理一下,等到了車站,少不了又是什麽歡迎儀式,王占元王都督肯定是要來迎接的,通知衛隊,讓他們先下車,如果王占元親自到火車站來迎接咱們的話,就把他請上車,我有話跟他講。”
說到這裏,趙北向蔡鍔望了一眼,見他會心一笑,顯然,他也明白趙北要跟王占元說的是什麽事情。
魯西北的曠野中,一條鐵路南北延伸,這條鐵路屬於津浦鐵路的北段,目前由德國財團控製,但是尚未修建完畢。
津浦鐵路就是以前的津鎮鐵路,這條鐵路的修建本身就是一場國際政治鬥爭的產物,與京漢鐵路一樣,這條鐵路也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開始商議興建事宜的,先提議修建津浦鐵路的是美國人,但是美國人並沒有直接出麵,而是通過一位與美國商界關係密切的留美華人容閎出麵,向清廷上奏,請求開辦津鎮鐵路公司,並同意為此先向財政拮據的清廷“報效”二百萬兩白銀,而後,每年的鐵路公司贏利中抽出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潤“報效”朝廷。
對於當時的清廷來講,容閎的這個建議很有誘惑力,因為甲午戰爭的戰敗,清廷背上了沉重的外債包袱,導致財政極為困難,如果按照容閎的這個建議,不僅當時就能收入二百萬兩白銀,而且之後也能從這個津鎮鐵路公司的贏利中分潤,所以,一向對鐵路不感興趣的清廷立即對容閎的建議做出了反應,發布上諭,正式批準了容閎的奏請,允許建立鐵路公司,並興建鐵路。
但是清廷的這個上諭一發布,就立即引起了德國的抗議,因為按照鐵路規劃,津鎮鐵路將通過山東境內,而山東剛剛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因此德國強烈要求清廷將津鎮鐵路的修築權交給德國財團,並且由德國財團控製這一南北交通動脈。
德國的抗議讓清廷非常震恐,但還沒等清廷來得及做出反應,英國的抗議也接踵而至,而且英國不僅進行了外交上的抗議,甚至還動用了遠東艦隊,直接對清廷進行武力恫嚇,英國的借口非常的無賴,而且這個借口也同時涉及到了美國因為英國蘆漢鐵路借款的交涉中受了委屈,所以,清廷必須對英國進行“補償”,而補償的內容就是將津鎮鐵路交由英國財團修建和控製。
蘆漢鐵路就是後來的京漢鐵路,那場路權的爭奪戰中,英國、美國為一方,法國、俄國、比利時為另一方,雙方為了這條南北大動脈的控製權進行了一番明爭暗鬥,但是由於美國很快就陷入了與西班牙的戰爭之中,無力再關注蘆漢鐵路問題,因此,英國終這場路權爭奪戰中敗北,值得一提的是,這場路權爭奪戰中,德國是站俄國一邊的,而且當時的英國尚未與法國結盟。
也正因為蘆漢鐵路爭奪戰的失敗,美國才會將目光轉向津鎮鐵路,而出於同一原因,英國也決定對津鎮鐵路下手,尤其當德國也對這條鐵路感興趣之後,英國對津鎮鐵路是誌必得。
這種錯綜複雜、爾虞我詐的國際政治背景之下,清廷又一次成了風箱裏的耗子,哪一邊都不敢得罪,一番權衡之後,容閎這個“假洋鬼子”第一個被踢出了局,美國人的如意算盤自然也落了空,於是剩下的競爭者就隻有英國與德國,而當時的國際背景之下,英國政府希望拉攏德國對抗俄國遠東力量,因此,英國與德國就津鎮鐵路問題進行了利益交換,兩國後達成協議,約定津鎮鐵路南段由英國修建和控製,北段由德國修建和控製,分界線就是山東與安徽交界處的韓莊,這個協議不僅解決了津鎮鐵路路權歸屬問題,而且也正式承認了兩國各自的華勢力範圍,並使英國與德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得以緩和。
對於英國和德國的這個“商業條約”,清廷毫無對抗措施,隻得答應將津鎮鐵路交給兩國承辦,北段由德華銀行承辦,南段由中英公司承辦,並為此向英德兩國舉債七百餘萬英鎊,作為附加條件,這筆外債將五十年後完全還清,還清全部借款之前,津鎮鐵路由英德銀行團管理和控製,而且,鐵路建成之後三十年內,清廷不得向法國、俄國或其它國家借款還清津鎮鐵路借款。
這個霸王借款條約不僅使英國和德國聯手取得了津鎮鐵路的控製權,而且還向清廷透露出一個國際政治的假象英國和德國正相互靠攏。
但是事實卻表明,隨著英國與德國歐洲、非洲利益上的衝突升級,兩國之間的距離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並終借著同盟國和協約**事集團的成立而正式走向對抗,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幻由此可見一斑,這一點,清廷無論如何也是看不明白的。
對於清廷來講,國際政治怎麽變化,它都漠不關心,隻要它還能維持統治,它就心滿意足了,但是作為愛國者,有必要對國際政治加強關注,並利用這種國際矛盾為中國尋求可能的喘息之機。
作為一個愛國者,同時也作為一個穿越者,趙北對國際政治非常關心,而且也能夠看清國際政治的發展趨勢。
現,一列火車就這條津浦鐵路上飛馳,民國大總統趙北就這列火車上,體驗著風馳電掣,同時也體驗著國際政治的爾虞我詐。
津浦鐵路“戊申革命”爆發的時候尚未完工,後來袁世凱急於調遣北洋軍南下消滅革命力量,這才催促著德國方麵加緊了施工,但是到目前為止,津浦鐵路的北段隻修到了濟南,火車從天津出發,是不能直接抵達長江邊的浦口的,濟南站就是津浦鐵路的南部終點站,濟南,也是趙北此次南行的主要目的地。
趙北是從北京南下的,之後由天津一路往南前進,昨天德州逗留了一天,參觀了一下那裏的北洋機器局,今天繼續趕路,現,離濟南城已經不遠了。
陪同民國大總統一同南行的還有各部次長、司員,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技術人員,其中以原漢陽兵工廠督辦劉慶恩的地位為顯赫,他現不僅是總統府高級顧問,而且也是即將成立的兵工署負責人。
兵工署是一個特殊單位,它直接隸屬於總統府,雖然級別比不上政府各部,但是權力範圍卻很讓人眼紅,幾乎所有與兵工事業沾邊的事情兵工署都可以插手,從陸軍部到海軍部,從重工業部到教育部,政府各關鍵部門裏都安插有兵工署聯絡員,負責協調各部工作,集中力量發展兵工事業,保證將各種好的資源優先提供給兵工廠,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鋼鐵資源。
現中國兵工事業很是落後,就靠清廷建立的那些兵工廠、兵工作坊,根本無法滿足國防現代化的需要,而按照趙北的軍事發展戰略,中國必須四年之內建立起一整套能夠保證自給自足的兵工製造業,不僅要能自行製造輕重武器,還必須能夠自行製造飛機和輕型軍艦,甚至是裝甲車輛。
這是一個宏偉的戰略構想,能不能實現,除了資金、技術問題之外,剩下的就看劉慶恩這幫專業人士了,此次趙北特意將劉慶恩從武漢召來帶身邊巡視兵工廠,就是為了讓他給些建議,而且為了使劉慶恩專心工作,趙北還批了條子,同意劉慶恩的妻子隨行伺候他的生活起居,至於劉慶恩的那位外甥女翠旖姑娘,那也是跟總統形影不離的。
現,劉嫂就坐車廂的角落處,翠旖姑娘坐她的身邊,一頭秀發披散了下來,劉嫂手裏那把木梳秀發中緩緩遊移,兩人都是一副悠閑模樣。
至於民國大總統那邊,也聚了一群人,正是劉慶恩和他帶過來的技術骨幹,他們正對著一張圖紙爭論。
這張圖紙是劉慶恩親手繪製的,上頭畫得是哈奇開斯機關槍的結構細節,對於這種機關槍的優勢所,劉慶恩已了然於胸。
“總司令,相比馬克沁機關槍,哈奇開斯機關槍大的優勢就是輕便,雖然火力持續性不如馬克沁,但是對於目前我國之軍力、財力而言,哈奇開斯機關槍才是適合國防軍裝備的。我建議,一旦德國式機器運回國,我們對機器進行適當改造,以後就不製造馬克沁機關槍,而改為製造哈奇開斯機關槍,當然,所用子彈也改為德式七九步槍彈。”
但是反對劉慶恩意見的人也有不少,反對者看來,哈奇開斯機關槍的彈板供彈方式火力持續性不足,這是大缺點,對此,劉慶恩認為可以嚐試將其供彈方式改為帆布彈帶,而這種供彈方式是馬克沁機關槍的。
對於劉慶恩的樂觀,趙北卻給他澆了瓢涼水。
“老劉啊,現我們的國防軍需要的是成熟穩定的軍械係統,機關槍不像衝鋒槍,衝鋒槍是咱們自己的發明,當然可以大膽嚐試,但是機關槍就不一樣了,這種武器現基本上已經設計定型,咱們好是直接拿過來用,而不是這上頭改來改去,我們的時間很緊迫,來不及嚐試式機關槍了。所以,我的意見是,要麽直接上馬克沁,要麽直接上哈奇開斯,等以後咱們有充裕的時間了,再研製好的機關槍。”
“既然總司令這麽決定,我也就不費那勁了。不過到底該裝備哪一種機關槍,總司令還應快決斷,不然,等機器一運到,批量生產一開始,再想改回來就不太容易了。”劉慶恩點了點頭,沒再堅持。
“這個還是要聽聽陸軍部的意見。”趙北抬起頭,向站對麵的蔡鍔望了過去。
蔡鍔現是陸軍部次長,前幾天才從杭州趕到北京,還沒喘上幾口氣,就被趙北拉了壯丁,跟他一起南下巡視,至於陸軍部總長段祺瑞,現仍留北京,趙北確實也不想和一個貌合神離的人東跑西顛。
蔡鍔笑了笑,說道:“我個人傾向於哈奇開斯機關槍,不過據我所知,百裏兄是瞧不起這種機關槍的,他嫌哈奇開斯機關槍火力弱,當年日本跟俄國東北開戰,俄國的馬克沁機關槍可是把日本的哈奇開斯機關槍打得滿地找牙。現百裏兄主管後勤,雖然他人還武漢,可是如果他反對裝備哈奇開斯的話,他的意見也不能不考慮。”
“雖然馬克沁機關槍確實太重了,而且水冷機關槍也不好伺候,但是火力持續性確實比哈奇開斯強得多。另外,我們已經打算仿製和裝備那種麥特森輕機槍,相比輕機槍,哈奇開斯機關槍的輕便優勢就減弱了。”
趙北正打算一錘定音,這時,一名總統府機要員走了過來。
“總統先生,濟南站馬上就到了。”
“知道了,咱們整理一下,等到了車站,少不了又是什麽歡迎儀式,王占元王都督肯定是要來迎接的,通知衛隊,讓他們先下車,如果王占元親自到火車站來迎接咱們的話,就把他請上車,我有話跟他講。”
說到這裏,趙北向蔡鍔望了一眼,見他會心一笑,顯然,他也明白趙北要跟王占元說的是什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