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歸化
秋高氣爽,馬蹄輕快,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一隊騎兵策馬飛馳。
這裏是蒙古草原,那隊騎兵則是中國的國防軍,隸屬於**騎兵師。
領隊的軍官名叫楊邦翰,現為**騎兵師副師長,同時也兼任第一騎兵旅旅長,此刻,他正率領警衛連趕去歸化城。
前天,**騎兵師已經乘火車從河南駐地開到北京,隨後又由北京沿剛剛建成通車的京張鐵路調往口外,而作為**騎兵師的副師長,楊邦翰率領一個騎兵團走主力部隊的前頭,現,騎兵團正由張家口趕往歸化城的路上,而楊邦翰則走前頭。
跟著楊邦翰一起過來的隻有一百多人,押運著幾輛四輪馬車,上頭裝著歸化城急需的軍火,以及軍帳等軍需品。
現,歸化城已遙遙望,楊邦翰進城心切,當下策馬飛馳,將警衛連和輜重隊遠遠甩後頭,一馬當先,這讓他的部下有些擔心,不得不拚命的趕了上去。
歸化位於內蒙中部地區,長城以北,往北走可以去外蒙古,往南走可以去陝西、山西,往西走可以去疆,往東走,那就是直隸了,正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歸化城自從清朝建立以來,這裏就是通衢大道。
歸化城第一次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是清康熙年間,出於對外蒙、疆等地用兵的需要,康熙皇帝從內蒙各旗征調駝隊,以資運輸之需,而歸化城就是軍需物資重要中轉站,當時的駝隊多半是蒙古駝隊,後來才逐漸出現了漢民駝隊,關內的漢商看中了歸化城的商業價值,於是此定居下來,後來到了清乾隆年間,歸化城已出現了擁有數百峰駱駝的漢商駝隊商號,著名的如義和泉、榮華泰、長盛泰、興隆茂、雙興德、義昌瑞、劉草鋪等四十多家商號,這些商號主要經營著三條運輸線,往北去外蒙、往西去疆、往東去京津,所經營的商品多半是煙酒茶米、皮張絨毛,無論是走哪條路,這駝隊總不會空著貨擔,這漫漫征途數千裏,就是靠著駱駝走出來的。
清末同治以來,社會持續動蕩,尤其是西北方向,是連年戰亂,駝隊商號也受到影響,疆、甘肅等地的分號紛紛關門歇業,或者幹脆遷往歸化城,如此一來,歸化城裏的駝隊數量多,到了現,如果按照駱駝來算的話,那麽,往西邊走的駱駝大約五萬峰,而往東邊走的駱駝大約十五萬峰。
駱駝雖然沒有戰馬走得快,但是清廷維持西北局麵上是出過大力的,當年左宗棠西征就動用了大量駱駝進行運輸,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歸化城的駝隊,就不會有那條西征湘軍的“大西路”,不會有西北的數十年太平局麵,也正因此,戰亂結束之後,不少駝隊商號的掌櫃都被清廷賞了頂戴,以示籠絡,有了這頂官帽子,駝商勢力強,有的商號甚至巴裏坤等地設立了大型牧場,一次即可放牧駱駝千餘峰。
財大氣粗的駝商集中居住歸化城,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草原上的蒙匪,自從甲午戰爭之後,草原地區就不怎麽太平了,日俄戰爭結束之後,社會局勢為動蕩,這個背景之下,要想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光指望朝廷是不夠的,於是,買通官府之後,歸化城裏的駝商們也組織起了一支類似於熱河“黑馬隊”的騎兵部隊,專門與草原上呼嘯來去的蒙匪作戰,人數不多,不過五百餘人,由於裝備落後,軍餉不高,這戰鬥力也不怎麽樣,也正因此,歸化城並不能算世外桃源。
此次**騎兵師奉陸軍部命令調來內蒙,就是為了解決草原上的匪患,但是考慮到東蒙、西蒙情況不太一樣,所以,到底該將主力擺哪一邊,這確實需要實地勘察,此次楊邦翰率領騎兵團趕來歸化城,就是這個目的。
前幾天剛剛有一支實力很強的蒙匪過境,歸化城已是戒備了幾日,直到今日仍未解除戒備狀態,楊邦翰率領警衛連如此冒進,未免有些莽撞了。
不過楊邦翰也是有底氣的,雖然他隻帶了一個騎兵連隨行護衛,但是這個騎兵連的所有士兵都是“雙槍兵”,一杆騎槍,一杆衝鋒槍,與土匪遠程對射就用騎槍,如果土匪衝到眼前,那麽就抄起衝鋒槍,給對方來個措手不及。
對於漢陽兵工廠製造的這種衝鋒槍,楊邦翰非常有信心,因為這種槍是經過實戰考驗的,那猛烈的火力足以保證消滅視線之內的一切敵人,對於這種槍,就連那幫德**事顧問也表示了極大興趣,他們認為這種式武器可以有效的“清掃”戰壕,但是楊邦翰卻認為這種槍合適的用途是組建“雙槍兵”部隊。
但是這種槍也不輕便,同時背兩杆槍,對於任何士兵來講都是一個考驗,即使是騎兵,也隻能將那杆騎槍掛馬鞍上,不然的話,這一路飛馳而來,人也是吃不消的。
有了衝鋒槍護衛,楊邦翰自然是馬蹄輕快,一路當先,絲毫也不把那些還附近遊蕩的草原匪幫放眼裏。
等楊邦翰率領警衛連和輜重隊趕到歸化城下的時候,這才發現城門仍然緊閉,那城牆上的守兵正好奇的站城垛後頭向他們張望,或許是看到那麵紅色戰旗的緣故,守兵們並未開槍示警。
磨蹭了半天,那城門才拉開一條縫,出來一個軍官,向楊邦翰探聽來意,這也不怪城裏的人多疑,如今這年頭,就連土匪也知道破壞電報線的重要意義,前兩天那幫過境蒙匪已將沿途電報線剪得麵目全非,城裏又沒有無線電台那種高級玩意,所以,這兩天裏,歸化城裏基本上與外界斷絕了消息,根本不知道**騎兵師這麽快就派人過來了。
一聽這是中樞派過來打土匪的隊伍,城頭上頓時一陣歡騰,城門拉開,楊邦翰等人百姓的夾道歡迎中進了歸化城,那麵紅色戰旗隨即升起城頭。
進了城,安頓了輜重隊,楊邦翰沒有羅嗦,問明了“西北邊務處”的方向,便帶著警衛連徑直奔去。
“西北邊務處”是設立不久的機構,目前由徐樹錚主持,他現是“西北邊務總辦”,也是西北邊務處的處長,他到歸化也沒多久,不過就是比**騎兵師早過來幾天而已,連這辦公室的招牌都沒來得及掛上。
現的徐樹錚基本上算是光杆司令一個,雖說從北京趕過來的時候帶了十幾個副官、參謀,而且也帶了一挺機關槍,可是就憑這些人,無論如何也是不能與那動輒成百上千的蒙匪正麵對抗的,尤其當對方身後還站著沙皇俄國的時候,現這年頭,土匪的裝備比政府軍還精良許多,這既讓歸化城裏的百姓開了回眼界,也讓徐總辦感到手頭力量的不足,也正是他的一封電報,才終促使陸軍部下定決心將**騎兵師全師調到內蒙。
徐樹錚還想要幾架飛機,但是陸軍部沒有那麽多飛機可調,所以,現的剿匪任務基本上就是這國防軍騎兵部隊的了。
聽到騎兵已經趕來,徐樹錚急忙帶人去迎接,出門還沒走多遠,迎麵就瞧見楊邦翰領著警衛連過來。
徐樹錚與楊邦翰見了麵,這氣氛卻是不太融洽,兩人都是眼睛放頭頂上的人物,一個恃才傲物,一個心高氣傲,所以,這一見麵,隻要對方不先敬禮,那麽,另一方肯定不會先敬禮。
楊邦翰軍銜是準將,徐樹錚軍銜也是準將,說不上誰領導誰,但是,既然楊邦翰遠來是客,那麽,理應是做主人的先做足禮數。
可是徐樹錚不幹,而且楊邦翰也是傲慢得過分了些,見了徐總辦,他居然還騎戰馬上,根本沒有跳下去的意思,就這麽居高臨下的俯視這位徐總辦。
雙方這麽一僵持,可是急壞了徐樹錚的那幾名副官,眾人卻也不敢多嘴,隻好眼珠子急轉,想法子緩和一下現場的這種尷尬氣氛。
就這時,城外突然傳來“啪啪”幾聲槍響,於是,現場的尷尬氣氛立刻緩和下來。
“蒙匪來了!這是哨兵的槍聲。”徐樹錚也不跟楊邦翰鬥氣了,轉身就奔回辦公室,等再出來時,手裏已提著一杆步槍。
但是此時,那楊邦翰也已不知去向,徐樹錚遠遠望見街道頭黃塵漫天,就知道,這位楊副師長隻怕是去迎戰蒙匪了。
“牽馬過來。”
徐樹錚吩咐下去,副官為他牽來一匹蒙古馬,他翻身上了戰馬,帶著幾名參謀策馬趕去槍聲傳來的方向。
槍聲是從城北傳來的,這說明土匪大隊就城北方向。
等趕到城北,徐樹錚卻發現楊邦翰根本沒有出城迎戰,而是站城牆上,拿望遠鏡朝城外眺望。
徐樹錚也登上城牆,放眼一看,心頭也是一凜。
隻見那遠處的草原上黑壓壓一片,各色旗幟飄揚,號角聲聲。
瞧這架勢,這次過來的蒙匪大隊恐怕是主力,那匪眾沒有八千也有五千。
難怪這楊邦翰沒有出城迎戰,他也知道厲害,還是防守為妥。
如此看來,這楊邦翰倒也不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徐樹錚對此人的第一印象發生了一點改變。
不過徐樹錚很快就將注意力轉回到那城外的匪幫那邊去了,歸化城外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匪幫集團,這還是第一次,這種情況值得警惕。
這支匪幫打算做什麽呢?是攻城,還是過路?
徐樹錚不敢大意,一聲令下,歸化城全城進入戰備狀態,全城壯丁也都組織起來,洋槍、土槍、長矛、大刀、弓箭、火油,所有可以用來守城的武器基本上都備下了,這正是徐總辦到任之後這些天裏的“政績”。
這也讓楊邦翰改變了他對徐總辦的第一印象,於是,衝著徐樹錚笑了笑。
徐樹錚一愣,然後也是笑了笑。
現,兩人之間的隔閡似乎已消除了,剩下的,就看他們如何應對那城外的敵人了。
秋高氣爽,馬蹄輕快,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一隊騎兵策馬飛馳。
這裏是蒙古草原,那隊騎兵則是中國的國防軍,隸屬於**騎兵師。
領隊的軍官名叫楊邦翰,現為**騎兵師副師長,同時也兼任第一騎兵旅旅長,此刻,他正率領警衛連趕去歸化城。
前天,**騎兵師已經乘火車從河南駐地開到北京,隨後又由北京沿剛剛建成通車的京張鐵路調往口外,而作為**騎兵師的副師長,楊邦翰率領一個騎兵團走主力部隊的前頭,現,騎兵團正由張家口趕往歸化城的路上,而楊邦翰則走前頭。
跟著楊邦翰一起過來的隻有一百多人,押運著幾輛四輪馬車,上頭裝著歸化城急需的軍火,以及軍帳等軍需品。
現,歸化城已遙遙望,楊邦翰進城心切,當下策馬飛馳,將警衛連和輜重隊遠遠甩後頭,一馬當先,這讓他的部下有些擔心,不得不拚命的趕了上去。
歸化位於內蒙中部地區,長城以北,往北走可以去外蒙古,往南走可以去陝西、山西,往西走可以去疆,往東走,那就是直隸了,正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歸化城自從清朝建立以來,這裏就是通衢大道。
歸化城第一次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是清康熙年間,出於對外蒙、疆等地用兵的需要,康熙皇帝從內蒙各旗征調駝隊,以資運輸之需,而歸化城就是軍需物資重要中轉站,當時的駝隊多半是蒙古駝隊,後來才逐漸出現了漢民駝隊,關內的漢商看中了歸化城的商業價值,於是此定居下來,後來到了清乾隆年間,歸化城已出現了擁有數百峰駱駝的漢商駝隊商號,著名的如義和泉、榮華泰、長盛泰、興隆茂、雙興德、義昌瑞、劉草鋪等四十多家商號,這些商號主要經營著三條運輸線,往北去外蒙、往西去疆、往東去京津,所經營的商品多半是煙酒茶米、皮張絨毛,無論是走哪條路,這駝隊總不會空著貨擔,這漫漫征途數千裏,就是靠著駱駝走出來的。
清末同治以來,社會持續動蕩,尤其是西北方向,是連年戰亂,駝隊商號也受到影響,疆、甘肅等地的分號紛紛關門歇業,或者幹脆遷往歸化城,如此一來,歸化城裏的駝隊數量多,到了現,如果按照駱駝來算的話,那麽,往西邊走的駱駝大約五萬峰,而往東邊走的駱駝大約十五萬峰。
駱駝雖然沒有戰馬走得快,但是清廷維持西北局麵上是出過大力的,當年左宗棠西征就動用了大量駱駝進行運輸,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歸化城的駝隊,就不會有那條西征湘軍的“大西路”,不會有西北的數十年太平局麵,也正因此,戰亂結束之後,不少駝隊商號的掌櫃都被清廷賞了頂戴,以示籠絡,有了這頂官帽子,駝商勢力強,有的商號甚至巴裏坤等地設立了大型牧場,一次即可放牧駱駝千餘峰。
財大氣粗的駝商集中居住歸化城,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草原上的蒙匪,自從甲午戰爭之後,草原地區就不怎麽太平了,日俄戰爭結束之後,社會局勢為動蕩,這個背景之下,要想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光指望朝廷是不夠的,於是,買通官府之後,歸化城裏的駝商們也組織起了一支類似於熱河“黑馬隊”的騎兵部隊,專門與草原上呼嘯來去的蒙匪作戰,人數不多,不過五百餘人,由於裝備落後,軍餉不高,這戰鬥力也不怎麽樣,也正因此,歸化城並不能算世外桃源。
此次**騎兵師奉陸軍部命令調來內蒙,就是為了解決草原上的匪患,但是考慮到東蒙、西蒙情況不太一樣,所以,到底該將主力擺哪一邊,這確實需要實地勘察,此次楊邦翰率領騎兵團趕來歸化城,就是這個目的。
前幾天剛剛有一支實力很強的蒙匪過境,歸化城已是戒備了幾日,直到今日仍未解除戒備狀態,楊邦翰率領警衛連如此冒進,未免有些莽撞了。
不過楊邦翰也是有底氣的,雖然他隻帶了一個騎兵連隨行護衛,但是這個騎兵連的所有士兵都是“雙槍兵”,一杆騎槍,一杆衝鋒槍,與土匪遠程對射就用騎槍,如果土匪衝到眼前,那麽就抄起衝鋒槍,給對方來個措手不及。
對於漢陽兵工廠製造的這種衝鋒槍,楊邦翰非常有信心,因為這種槍是經過實戰考驗的,那猛烈的火力足以保證消滅視線之內的一切敵人,對於這種槍,就連那幫德**事顧問也表示了極大興趣,他們認為這種式武器可以有效的“清掃”戰壕,但是楊邦翰卻認為這種槍合適的用途是組建“雙槍兵”部隊。
但是這種槍也不輕便,同時背兩杆槍,對於任何士兵來講都是一個考驗,即使是騎兵,也隻能將那杆騎槍掛馬鞍上,不然的話,這一路飛馳而來,人也是吃不消的。
有了衝鋒槍護衛,楊邦翰自然是馬蹄輕快,一路當先,絲毫也不把那些還附近遊蕩的草原匪幫放眼裏。
等楊邦翰率領警衛連和輜重隊趕到歸化城下的時候,這才發現城門仍然緊閉,那城牆上的守兵正好奇的站城垛後頭向他們張望,或許是看到那麵紅色戰旗的緣故,守兵們並未開槍示警。
磨蹭了半天,那城門才拉開一條縫,出來一個軍官,向楊邦翰探聽來意,這也不怪城裏的人多疑,如今這年頭,就連土匪也知道破壞電報線的重要意義,前兩天那幫過境蒙匪已將沿途電報線剪得麵目全非,城裏又沒有無線電台那種高級玩意,所以,這兩天裏,歸化城裏基本上與外界斷絕了消息,根本不知道**騎兵師這麽快就派人過來了。
一聽這是中樞派過來打土匪的隊伍,城頭上頓時一陣歡騰,城門拉開,楊邦翰等人百姓的夾道歡迎中進了歸化城,那麵紅色戰旗隨即升起城頭。
進了城,安頓了輜重隊,楊邦翰沒有羅嗦,問明了“西北邊務處”的方向,便帶著警衛連徑直奔去。
“西北邊務處”是設立不久的機構,目前由徐樹錚主持,他現是“西北邊務總辦”,也是西北邊務處的處長,他到歸化也沒多久,不過就是比**騎兵師早過來幾天而已,連這辦公室的招牌都沒來得及掛上。
現的徐樹錚基本上算是光杆司令一個,雖說從北京趕過來的時候帶了十幾個副官、參謀,而且也帶了一挺機關槍,可是就憑這些人,無論如何也是不能與那動輒成百上千的蒙匪正麵對抗的,尤其當對方身後還站著沙皇俄國的時候,現這年頭,土匪的裝備比政府軍還精良許多,這既讓歸化城裏的百姓開了回眼界,也讓徐總辦感到手頭力量的不足,也正是他的一封電報,才終促使陸軍部下定決心將**騎兵師全師調到內蒙。
徐樹錚還想要幾架飛機,但是陸軍部沒有那麽多飛機可調,所以,現的剿匪任務基本上就是這國防軍騎兵部隊的了。
聽到騎兵已經趕來,徐樹錚急忙帶人去迎接,出門還沒走多遠,迎麵就瞧見楊邦翰領著警衛連過來。
徐樹錚與楊邦翰見了麵,這氣氛卻是不太融洽,兩人都是眼睛放頭頂上的人物,一個恃才傲物,一個心高氣傲,所以,這一見麵,隻要對方不先敬禮,那麽,另一方肯定不會先敬禮。
楊邦翰軍銜是準將,徐樹錚軍銜也是準將,說不上誰領導誰,但是,既然楊邦翰遠來是客,那麽,理應是做主人的先做足禮數。
可是徐樹錚不幹,而且楊邦翰也是傲慢得過分了些,見了徐總辦,他居然還騎戰馬上,根本沒有跳下去的意思,就這麽居高臨下的俯視這位徐總辦。
雙方這麽一僵持,可是急壞了徐樹錚的那幾名副官,眾人卻也不敢多嘴,隻好眼珠子急轉,想法子緩和一下現場的這種尷尬氣氛。
就這時,城外突然傳來“啪啪”幾聲槍響,於是,現場的尷尬氣氛立刻緩和下來。
“蒙匪來了!這是哨兵的槍聲。”徐樹錚也不跟楊邦翰鬥氣了,轉身就奔回辦公室,等再出來時,手裏已提著一杆步槍。
但是此時,那楊邦翰也已不知去向,徐樹錚遠遠望見街道頭黃塵漫天,就知道,這位楊副師長隻怕是去迎戰蒙匪了。
“牽馬過來。”
徐樹錚吩咐下去,副官為他牽來一匹蒙古馬,他翻身上了戰馬,帶著幾名參謀策馬趕去槍聲傳來的方向。
槍聲是從城北傳來的,這說明土匪大隊就城北方向。
等趕到城北,徐樹錚卻發現楊邦翰根本沒有出城迎戰,而是站城牆上,拿望遠鏡朝城外眺望。
徐樹錚也登上城牆,放眼一看,心頭也是一凜。
隻見那遠處的草原上黑壓壓一片,各色旗幟飄揚,號角聲聲。
瞧這架勢,這次過來的蒙匪大隊恐怕是主力,那匪眾沒有八千也有五千。
難怪這楊邦翰沒有出城迎戰,他也知道厲害,還是防守為妥。
如此看來,這楊邦翰倒也不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徐樹錚對此人的第一印象發生了一點改變。
不過徐樹錚很快就將注意力轉回到那城外的匪幫那邊去了,歸化城外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匪幫集團,這還是第一次,這種情況值得警惕。
這支匪幫打算做什麽呢?是攻城,還是過路?
徐樹錚不敢大意,一聲令下,歸化城全城進入戰備狀態,全城壯丁也都組織起來,洋槍、土槍、長矛、大刀、弓箭、火油,所有可以用來守城的武器基本上都備下了,這正是徐總辦到任之後這些天裏的“政績”。
這也讓楊邦翰改變了他對徐總辦的第一印象,於是,衝著徐樹錚笑了笑。
徐樹錚一愣,然後也是笑了笑。
現,兩人之間的隔閡似乎已消除了,剩下的,就看他們如何應對那城外的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