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四萬萬(上)


    總統先生支持青年運動,這是總統先生自己的事情,旁人無權幹涉,也管不了總統,但是作為中樞各部的大佬,內閣閣員,唐紹儀、熊希齡等人也必須克職守,為中樞效力,為總統服務。


    所以,眾人很快將注意力從那些總統府前聚集的青年們那邊轉移回去,唐紹儀的率領下很低調的進了總統府,打算拜會民國大總統趙北,並向總統先生進言,務必勸說總統外交談判的事情上再做些讓步,“見好就收”。


    總統並沒有同意接見所有內閣成員,隻同意讓唐紹儀一人去統帥堂麵見總統並向總統陳辭,轉述內閣各部大佬們的意見,因此,多數人隻能會客廳等候,唐紹儀則拿著內閣的陳情書趕去統帥堂。


    等到了統帥堂,唐紹儀才發現總統正忙著接見另外幾位貴客,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美國駐華公使司戴德、德國駐華公使雷克斯、法國駐華公使馬士理,這四位外國客人正與民國的總統先生那間“一號辦公室”裏相對無言,氣氛有些詭異。


    唐紹儀的到來多少緩解了一下屋裏的尷尬氣氛,他與四位公使先生都算得上熟人,於是主動上前打招呼,眾人也少不了相互寒暄一番,然後唐總長走到總統麵前,將內閣的陳情書鄭重其事的呈給了總統。


    “請問總統先生,四位公使何時到此?為何外務部竟對此事一無所知?”唐紹儀很不客氣的質問了一句。


    也不怪唐紹儀生氣,畢竟他是外務總長,總統先生接見外國駐華公使,而竟跳過外務部,此舉確實讓人惱火,往輕了說,這是藐視外務部,往重了說,這就是藐視憲法裏的政府組織規定了。


    “唐總長不必氣惱,此事怨我,考慮到今日外務部正忙於與日本舉行外交談判,因此,我就沒有去麻煩外務部了,好四位公使也都不拘小節,倒也不會因此而影響中外關係。”


    麵對外務總長的質問,總統先生倒也沒有生氣,隻是客客氣氣的順著毛捋了捋,讓人氣也氣不起來。


    沒辦法,總統就是這麽對付內閣各部的,不來硬的,但也絕不會被內閣所挾持,這太極拳打得是非常地道。


    對此,唐紹儀也是無可奈何,雖然總統早已習慣了侵奪內閣權力,但是畢竟還給內閣留著麵子,而內閣也就得過且過,強迫自己習慣總統的做事方法,畢竟,“內閣總理”設置一撤消,這內閣就是一盤散沙了,雖然唐紹儀以外務總長的身份領導內閣,可是畢竟名不正言不順,無法號令各部。


    見總統還是那副客客氣氣的表情,唐紹儀隻好不再深究總統越權的責任,然後切入正題,懇請總統務必對日交涉中再做些小小的讓步,以免中日再陷對峙。


    得知唐紹儀是為中日交涉之事而來,座的四國駐華公使先生精神都是一振,尤其是英國公使朱爾典,幾乎是站了起來,眼巴巴的望著被總統先生拿手裏的那封內閣各部陳情書,就等總統點一點頭了。


    “內閣諸位費心了,你們是為國家著想,這一點,我絲毫也不懷疑。但是,作為民國總統,我也必須為國家的長遠利益著想,這一點,也希望唐總長和內閣成員能夠體諒。”


    總統先生的話讓唐紹儀的心懸了起來,英國公使也終於忍不住了,走到唐紹儀身邊,很不客氣的指出了總統先生的錯誤看法。


    “請原諒我的直率,總統先生,我看來,如果中日之間的緊張關係不能迅速緩解的話,那麽,英國政府將改變現的立場,畢竟,日本帝國是大英帝國的忠實盟友,對於盟友,英國從來是講信譽的,一旦中日之間爆發戰爭,那麽,英國政府絕對不會拋棄盟友。”


    這話裏的威脅意味很濃,趙北不可能聽不出來,但是他並沒有被英國人的威脅嚇住,因為他明白,現的歐洲局勢比遠東局勢緊張,火藥味也濃,現這個時候,英國政府是很難從歐洲事務中抽出身來幹涉中國與日本的戰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就近,巴爾幹地區正醞釀一場戰爭,而今天四國駐華公使之所以來拜訪民國總統,也正是為了此事,他們都想弄明白中國現的外交政策到底是什麽,到底是否真打算跟日本來一場東北亞戰爭,畢竟,歐洲似乎也要打仗了。


    作為近代的“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地區自從普法戰爭結束之後基本上就沒怎麽太平過,1908年因為“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爆發的一場革命,巴爾幹地區就迅速出現了危機,“波斯尼亞危機”,趁著奧斯曼帝國的混亂,德國的盟友奧匈帝國正式吞並了被它“托管”了二十年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而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的“保護國”保加利亞也趁機宣布**,而這之後,為了防備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報複,保加利亞立即邊境地區集結軍隊,兩國大戰一觸即發,後來是因為沙皇俄國的幹涉才終避免了戰爭,俄國是用放棄奧斯曼帝國戰爭賠款為條件,換取了奧斯曼素丹對保加利亞**的承認,這場巴爾幹危機中,俄國雖然和奧匈帝國一樣彰顯了大國風範,但是這種外力作用之下的“和平”注定是脆弱的,一旦有個風吹草動,這種“和平”局麵就無法維持了。


    1910年,奧斯曼帝國控製的馬其頓地區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民族與宗教衝突,巴爾幹地區的“和平局麵”就此打破,而隨後爆發於1911年的意大利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戰爭進一步加劇了巴爾幹地區的緊張局勢,由於戰爭中奧斯曼帝國連吃敗仗,巴爾幹各國都有趁火打劫的念頭,於是1912年3月,保加利亞與塞爾維亞簽定了軍事同盟條約,通過這一條約,兩國政府公文和地圖上瓜分了馬其頓地區的大部分領土,隻留下一小部分有爭議的領土等待將來俄國沙皇的“裁決”,以決定該領土的終歸屬以及塞爾維亞能否亞德裏亞海擁有一個出海口。


    這份同盟條約的簽定,無疑巴爾幹這個“歐洲火藥桶”上插上了一根導火線,使得巴爾幹地區愈發顯得動蕩起來,歐洲各強國的政客和外交官們不得不加緊斡旋,以避免一場可能導致歐洲衝突的巴爾幹戰爭。


    但是歐洲強國外交官們的努力注定是徒勞的,因為就前幾天,從巴爾幹的那些宮廷裏傳出消息,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又簽署了一項的軍事協定,而與此同時,巴爾幹地區的另外兩個小國希臘和黑山也正與保加利亞進行著迫不及待的磋商這一切表明,一場針對奧斯曼帝國的巴爾幹戰爭正緊鑼密鼓的策劃,為了擊敗奧斯曼帝國,巴爾幹地區即將出現一個“巴爾幹同盟”。


    如果認為“巴爾幹同盟”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隻是他們之間的事情,那就大錯特錯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加入“巴爾幹同盟”的那四個巴爾幹國家都屬於外交上的騎牆派,是協約國集團和同盟國集團都極力拉攏的對象,對這四個國家的態度很可能將終決定將來的歐洲大戰爆發的時候誰將擁有多的盟友。


    所以,近這幾天裏,歐洲各強國的外交官們都開始了忙碌,作為對歐洲乃至世界秩序都有直接影響的強國,英國和德國都向駐華公使發出了措辭嚴厲的訓令,命令駐華外交官們務必巴爾幹局勢明朗之前解決中國與日本之間的問題。


    英國公使接到的訓令是:“無論如何都必須快平息事態,維持遠東穩定,不到後關頭,絕不輕言戰爭。”


    德國公使接到的訓令是:“務必利用東北亞地區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強中國人尤其是那位總統先生的好感,以便為德意誌的全球戰略服務,必要時,可以給中國人強有力的外交與資金支持,如果閣下認為有必要的話,東北亞地區可以爆發一場地區性武裝衝突,以便轉移俄國注意力。”


    明白了兩位公使先生的使命,那麽也就不難理解這一號辦公室裏剛才的詭異氣氛了,因為英國政府的政策是避免戰爭,而德國政府的政策卻是不反對戰爭,這是針鋒相對,這雖然不符合歐洲利益,但是卻符合趙北的利益。


    雖然現不是與日本開戰的好時機,但是作為一個曆史的穿越者,趙北心裏非常清楚現的世界局勢,他之所以對日交涉中不斷的做出強硬姿態,就是看到了歐洲的微妙局麵,他相信,隻要架勢做足,並謹慎的對待局勢的發展,那麽,或許可以通過英國政府繼續向日本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其交涉中做出重大讓步,以此增加總統的威望,並進一步借此加強對中樞權力的控製,完成他的下一步戰略。


    退一步講,即使這次外交冒險沒有取得成功,並進而導致了中日戰爭的爆發,趙北也不會退縮,因為他已明白德國政府的遠東戰略是什麽,一旦戰爭真的爆發,德國的支持將是強有力的,但是這隻是一個次要因素,重要的因素是,趙北堅信,他的身後站著國民,四萬萬正覺醒的國民,這才是他看重的資本。


    有四萬萬人的支持,這信心就是十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08遠東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丹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丹丘並收藏1908遠東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