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邂逅
斜陽西下,落日的餘輝灑那寬闊的街道上,拉長了地麵所有景物的影子,無論是人還是駱駝。
雖然連接河北與口外的鐵路早已建成通車,口外的馬幫、駝隊正日趨消亡,可是頑固的經營理念並不是可以短時間內完全消失的,那些有眼光的駝商固然已將主要精力放了現代運輸業上,不少人甚至開辦了馬車、汽車運輸公司,可是對於那些普通的小商人而言,隻要這連接河北與口外的馬路還沒終完工,那麽,這馬幫、駝隊就還可以夾縫中苟延殘喘,直到終被人們忘卻。
北京城現每天仍有不少來自口外的駝隊進城,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駝商都繼續經營著過去的貿易,現西山那邊已成達官顯貴們休閑、療養的好去處,不少精明的商人幹脆利用駱駝經營起了旅遊業,就如東邊的北戴河一般,生意說不上好,可是糊口是沒問題的,不少來京求學的學生和那些來自遙遠異國的外國商人都是好的顧客。
現,一隊口齒已不算很輕的駱駝正從德勝門悠閑的走進了北京城,駝鈴聲聲,騎駱駝上的那些男男女女雖然都顯得有些疲憊,可是那臉上的神情還是興奮的,這些人都是遊客,剛剛從東陵那邊旅遊回來,個個都還有些意猶未。
作為國防軍的一名現役軍人,張立誠現就混這群遊客中,不過他沒穿軍裝,隻是一身洋裝,再加上那頂草帽,看上去有些像學生,雖然年紀大了點,臉上的滄桑感也重了些。與張立誠做同樣打扮的還有柏文蔚、季雨霖、潘康時,以及**騎兵師的那位副師長楊邦翰,這次中樞召開軍事會議,**騎兵師的軍代表就是他。
昨天的那場重要軍事會議已經結束了,總統先生心情很不錯,一聲令下,所有來京開會的軍官都被放假兩天,於是,今日上午,張立誠與楊邦翰等人便相約去東陵遊玩,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們都做便衣打扮。
東陵是滿清皇室的皇陵,埋葬著清朝曆代帝王,過去,那裏禁止漢人靠近,別說是旅遊了,革命之後,共和政府決定將東陵開辟為“公共場所”,不過聯合陣線上台執政之前,東陵依舊被退位讓國的滿清皇室視為皇家禁地,直到趙北做了民國大總統,一聲令下,東陵就成了旅遊風景區,而且那條滿清皇室專用的祭陵鐵路也成了旅遊專線。
按說坐火車去東陵方便,但是張立誠、楊邦翰這幫革命軍人不這麽看,他們一致決定坐駱駝過去,而且為了避免旅途過於乏味,他們甚至利用政宣委的關係,從幾所中學、大學裏請了幾位能歌善舞的女學生做導遊,這一路眾人有說有笑,確實是有些樂不思蜀的想法,不過再怎麽樂不思蜀,作為軍人,還是應以國事為重,何況,他們都是有家有口的,兒女情長確實也不太合適。
到東陵轉了一圈,這回來的路上不知是誰提了個頭,建議以後想辦法把滿清曆代皇帝的陵寢給刨了,報一報當年漢人的亡國之恨,當然,眾人也就是說說罷了,現按照中樞公布的相關法律,東陵屬於“曆史遺跡”,跟這京城裏的城門樓子一樣,不是說拆就可以拆的,那得省議院表決。
不過這並不妨礙眾人的雅興,即使進了北京城,這幫革命興頭正濃的男男女女仍討論用什麽方法拆滿清皇帝陵寢迅速,而且不會傷害到陵寢裏的那些曆代珍寶,尤其是那些被當作隨葬品放進陵寢裏的古代書畫作品。
“這事得叫工兵去幹!隻可惜熊戴乾不這裏,不然的話,可得向他討教討教,他可是咱們國防軍裏第一工兵專家。”楊邦翰建議道。
“熊戴乾不會幹這事的,人家現還四川修鐵路呢,他看來,鐵路才是重要的。”張立誠搖了搖頭。
“難道打倒滿清就不重要麽?旗人壓榨了咱們這麽多年,總得出口氣吧?”一名女學生忿忿不平的嚷道。
“就是!要不是滿清,咱們中國女性怎麽會將腳包成三寸金蓮呢?”另一名女學生深以為然。
“同學,你這話說得就有失偏頗了。這中國女人的小腳可不能怨滿清,雖然滿清不是個東西,可是小腳這種風俗確實跟旗人沒什麽關係,其實,當年八旗剛剛竊據中原的時候,旗人女子也差點跟著漢女裹了小腳,後來若不是滿清皇帝嚴令禁止旗人女子纏足的話,那麽現的旗人女子也都是清一色的小腳了。說起來,這也可以看出滿清皇帝的用心險惡之處,漢人男子不留辮子就要殺頭,漢人女子纏足不纏足卻聽其自便,這說明什麽呢?這說明,滿清皇帝也喜歡小腳啊,當年乾隆皇帝修圓明園的時候,那園子裏專門收藏漢女嬖妾,而且都是小腳。”
到底是秀才出身,柏文蔚的學識還是不錯的,於是忍不住出口糾正那名女學生的錯誤看法,不過他確實沒想到,他這麽一講,算是把革命話題給徹底扯到一邊去了。
“是麽?那麽中國女子纏足的陋習起源於何時?”女學生們的好奇心確實也是重,忍不住追問柏秀才。
“這個麽,據說是五代十國時期起源於南唐宮廷,南唐後主李煜讓宮女們先裹的小腳,以小腳踩黃金雕刻的蓮花之上,站立不穩,搖曳生姿,煞是好看,此即所謂‘步步蓮花’,不過也有說法,說這‘步步蓮花’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宮廷,據說陳後主才是‘步步蓮花’的始作俑者,南唐後主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當然,無論哪種說法,創造這‘三寸金蓮’的人都是亡國之君,由此似又可以看出,自古便有人對這女子纏足一事不以為然了,這便如同西人女子好束腰一般,都是對天性的扼殺。”
“烈武兄,然則你沒聽說過‘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殍’麽?戰國時期的楚國,也是以女子細腰為美的,由此可見,中外男子對女子腰部的看法是比較一致的,細腰女可比小腳女強得多了。”
或許是看到柏文蔚賣弄學識,跟他身邊的潘康時忍不住也賣弄了一下,由於說得比較風趣,引起了女學生們的一陣嬉笑。
跟後頭的張立誠不由苦笑,正琢磨著如何將話題扯回刨滿清的皇陵上頭時,突然聽見路邊有人喊他的名字。
“立誠!立誠!”
張立誠扭頭望去,見路邊一座茶攤邊站著一人,一身長杉打扮,頭上戴著頂西式禮帽,不是別人,卻正是鄧剛。
與鄧剛一樣,張立誠也是“群治學社”的成員,而且入社較早,隻不過,群治學社去河南發展的時候,張立誠沒有跟過去,這之後,張立誠就與群治學社基本上斷絕了關係,與鄧剛的私人聯係也基本上中斷了,此次邂逅還是兩人分別之後的第一次麵對麵。
其實,嚴格的說起來的話,張立誠與鄧剛的關係很一般,張立誠是湖北人,鄧剛是廣東人,張立誠文化不高,而且有會黨背景,而鄧剛不僅念過書,而且還是廣東陸軍小學堂的畢業生,兩人之間的鴻溝是比較寬的,平時沒有什麽共同語言,何況,鄧剛實際上是張立誠的上級,而張立誠隻是當年湖北軍裏的一名司號兵,根本很難與鄧剛有說話的機會。
鄧剛居然還記得張立誠的名字,這讓張師長有些驚訝,因為他居然記不起鄧剛的字了。
雖然兩人早就分道揚鑣,可是既然這裏碰了麵,自然也不好就這麽仰著脖子往前走,張立誠向同伴們告了個罪,便跳下駱駝,站路邊與鄧剛攀談起來。
“鄧兄,別來無恙啊。如今何處高就?”張立誠拱了拱手。
鄧剛歎了口氣,說道:“高就是說不上,也就跟著楊王兄混口飯吃而已,現楊王兄是國會議員,又兼著高級參議,幫我洋行裏謀個差事是沒什麽問題的,我如今就英國怡和洋行做跑街,這不,今天去跟豬鬃行談生意,這路上就看見了你。”
見鄧剛說起楊王鵬,張立誠隻是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麽。當初楊王鵬拉著群治學社去河南發展,後來又組建了奮進會,這些行動雖然得到了趙北的默許,可是對於趙北而言,楊王鵬和奮進會畢竟是他潛的對手,後來奮進會加入聯合陣線,這隻是奮進會迫不得已的舉動,奮進會和楊王鵬從來就沒有真正服從過趙北,因此,當趙北以雷霆手段解決了奮進會之後,楊王鵬就被當作一個革命偶像放了聯合陣線黨務委員裏頭,連個庶務委員都沒資格當,這也可以看出趙北有意讓楊王鵬淡出權力圈的用意。
雖然聯合陣線入主中樞之後,楊王鵬和幾名原奮進會的高級幹部也做了國會議員或者政府官員,可是誰都能夠看出,真正的權力圈中,已經沒有奮進會的位置了,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鄧剛為什麽隻能去洋行做跑街了,奮進會,早已煙消雲散,剩下的不過是一些念念不忘革命混亂時期手中權力的遺老遺少了。
“立誠,你什麽時候到京的?若我沒有眼花,剛才走你前頭的那位是潘恰如吧?”
或許是發現張立誠並沒有注意“楊王”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鄧剛心中有些感慨,奮進會確實早就解散了,許多原奮進會或者群治學社的成員紛紛改換門庭,像張立誠這樣投靠趙北的人是大把,對於楊王鵬的敬意也早就消失了,不過鄧剛不是個輕易妥協的人,他決定繼續與張立誠套交情。
“沒錯,就是潘恰如。我跟他一樣,都是昨天剛到京,這兩天我們放假,我後天就回四川,然後再回部隊。”
張立誠說得很含混,129師師部什麽地方,這屬於軍事機密,雖然這個軍事機密對於英國人而言或許早已不是機密,但是這保密原則卻也不能動搖,尤其當談話的對象是個洋行跑街的時候。
斜陽西下,落日的餘輝灑那寬闊的街道上,拉長了地麵所有景物的影子,無論是人還是駱駝。
雖然連接河北與口外的鐵路早已建成通車,口外的馬幫、駝隊正日趨消亡,可是頑固的經營理念並不是可以短時間內完全消失的,那些有眼光的駝商固然已將主要精力放了現代運輸業上,不少人甚至開辦了馬車、汽車運輸公司,可是對於那些普通的小商人而言,隻要這連接河北與口外的馬路還沒終完工,那麽,這馬幫、駝隊就還可以夾縫中苟延殘喘,直到終被人們忘卻。
北京城現每天仍有不少來自口外的駝隊進城,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駝商都繼續經營著過去的貿易,現西山那邊已成達官顯貴們休閑、療養的好去處,不少精明的商人幹脆利用駱駝經營起了旅遊業,就如東邊的北戴河一般,生意說不上好,可是糊口是沒問題的,不少來京求學的學生和那些來自遙遠異國的外國商人都是好的顧客。
現,一隊口齒已不算很輕的駱駝正從德勝門悠閑的走進了北京城,駝鈴聲聲,騎駱駝上的那些男男女女雖然都顯得有些疲憊,可是那臉上的神情還是興奮的,這些人都是遊客,剛剛從東陵那邊旅遊回來,個個都還有些意猶未。
作為國防軍的一名現役軍人,張立誠現就混這群遊客中,不過他沒穿軍裝,隻是一身洋裝,再加上那頂草帽,看上去有些像學生,雖然年紀大了點,臉上的滄桑感也重了些。與張立誠做同樣打扮的還有柏文蔚、季雨霖、潘康時,以及**騎兵師的那位副師長楊邦翰,這次中樞召開軍事會議,**騎兵師的軍代表就是他。
昨天的那場重要軍事會議已經結束了,總統先生心情很不錯,一聲令下,所有來京開會的軍官都被放假兩天,於是,今日上午,張立誠與楊邦翰等人便相約去東陵遊玩,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們都做便衣打扮。
東陵是滿清皇室的皇陵,埋葬著清朝曆代帝王,過去,那裏禁止漢人靠近,別說是旅遊了,革命之後,共和政府決定將東陵開辟為“公共場所”,不過聯合陣線上台執政之前,東陵依舊被退位讓國的滿清皇室視為皇家禁地,直到趙北做了民國大總統,一聲令下,東陵就成了旅遊風景區,而且那條滿清皇室專用的祭陵鐵路也成了旅遊專線。
按說坐火車去東陵方便,但是張立誠、楊邦翰這幫革命軍人不這麽看,他們一致決定坐駱駝過去,而且為了避免旅途過於乏味,他們甚至利用政宣委的關係,從幾所中學、大學裏請了幾位能歌善舞的女學生做導遊,這一路眾人有說有笑,確實是有些樂不思蜀的想法,不過再怎麽樂不思蜀,作為軍人,還是應以國事為重,何況,他們都是有家有口的,兒女情長確實也不太合適。
到東陵轉了一圈,這回來的路上不知是誰提了個頭,建議以後想辦法把滿清曆代皇帝的陵寢給刨了,報一報當年漢人的亡國之恨,當然,眾人也就是說說罷了,現按照中樞公布的相關法律,東陵屬於“曆史遺跡”,跟這京城裏的城門樓子一樣,不是說拆就可以拆的,那得省議院表決。
不過這並不妨礙眾人的雅興,即使進了北京城,這幫革命興頭正濃的男男女女仍討論用什麽方法拆滿清皇帝陵寢迅速,而且不會傷害到陵寢裏的那些曆代珍寶,尤其是那些被當作隨葬品放進陵寢裏的古代書畫作品。
“這事得叫工兵去幹!隻可惜熊戴乾不這裏,不然的話,可得向他討教討教,他可是咱們國防軍裏第一工兵專家。”楊邦翰建議道。
“熊戴乾不會幹這事的,人家現還四川修鐵路呢,他看來,鐵路才是重要的。”張立誠搖了搖頭。
“難道打倒滿清就不重要麽?旗人壓榨了咱們這麽多年,總得出口氣吧?”一名女學生忿忿不平的嚷道。
“就是!要不是滿清,咱們中國女性怎麽會將腳包成三寸金蓮呢?”另一名女學生深以為然。
“同學,你這話說得就有失偏頗了。這中國女人的小腳可不能怨滿清,雖然滿清不是個東西,可是小腳這種風俗確實跟旗人沒什麽關係,其實,當年八旗剛剛竊據中原的時候,旗人女子也差點跟著漢女裹了小腳,後來若不是滿清皇帝嚴令禁止旗人女子纏足的話,那麽現的旗人女子也都是清一色的小腳了。說起來,這也可以看出滿清皇帝的用心險惡之處,漢人男子不留辮子就要殺頭,漢人女子纏足不纏足卻聽其自便,這說明什麽呢?這說明,滿清皇帝也喜歡小腳啊,當年乾隆皇帝修圓明園的時候,那園子裏專門收藏漢女嬖妾,而且都是小腳。”
到底是秀才出身,柏文蔚的學識還是不錯的,於是忍不住出口糾正那名女學生的錯誤看法,不過他確實沒想到,他這麽一講,算是把革命話題給徹底扯到一邊去了。
“是麽?那麽中國女子纏足的陋習起源於何時?”女學生們的好奇心確實也是重,忍不住追問柏秀才。
“這個麽,據說是五代十國時期起源於南唐宮廷,南唐後主李煜讓宮女們先裹的小腳,以小腳踩黃金雕刻的蓮花之上,站立不穩,搖曳生姿,煞是好看,此即所謂‘步步蓮花’,不過也有說法,說這‘步步蓮花’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宮廷,據說陳後主才是‘步步蓮花’的始作俑者,南唐後主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當然,無論哪種說法,創造這‘三寸金蓮’的人都是亡國之君,由此似又可以看出,自古便有人對這女子纏足一事不以為然了,這便如同西人女子好束腰一般,都是對天性的扼殺。”
“烈武兄,然則你沒聽說過‘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殍’麽?戰國時期的楚國,也是以女子細腰為美的,由此可見,中外男子對女子腰部的看法是比較一致的,細腰女可比小腳女強得多了。”
或許是看到柏文蔚賣弄學識,跟他身邊的潘康時忍不住也賣弄了一下,由於說得比較風趣,引起了女學生們的一陣嬉笑。
跟後頭的張立誠不由苦笑,正琢磨著如何將話題扯回刨滿清的皇陵上頭時,突然聽見路邊有人喊他的名字。
“立誠!立誠!”
張立誠扭頭望去,見路邊一座茶攤邊站著一人,一身長杉打扮,頭上戴著頂西式禮帽,不是別人,卻正是鄧剛。
與鄧剛一樣,張立誠也是“群治學社”的成員,而且入社較早,隻不過,群治學社去河南發展的時候,張立誠沒有跟過去,這之後,張立誠就與群治學社基本上斷絕了關係,與鄧剛的私人聯係也基本上中斷了,此次邂逅還是兩人分別之後的第一次麵對麵。
其實,嚴格的說起來的話,張立誠與鄧剛的關係很一般,張立誠是湖北人,鄧剛是廣東人,張立誠文化不高,而且有會黨背景,而鄧剛不僅念過書,而且還是廣東陸軍小學堂的畢業生,兩人之間的鴻溝是比較寬的,平時沒有什麽共同語言,何況,鄧剛實際上是張立誠的上級,而張立誠隻是當年湖北軍裏的一名司號兵,根本很難與鄧剛有說話的機會。
鄧剛居然還記得張立誠的名字,這讓張師長有些驚訝,因為他居然記不起鄧剛的字了。
雖然兩人早就分道揚鑣,可是既然這裏碰了麵,自然也不好就這麽仰著脖子往前走,張立誠向同伴們告了個罪,便跳下駱駝,站路邊與鄧剛攀談起來。
“鄧兄,別來無恙啊。如今何處高就?”張立誠拱了拱手。
鄧剛歎了口氣,說道:“高就是說不上,也就跟著楊王兄混口飯吃而已,現楊王兄是國會議員,又兼著高級參議,幫我洋行裏謀個差事是沒什麽問題的,我如今就英國怡和洋行做跑街,這不,今天去跟豬鬃行談生意,這路上就看見了你。”
見鄧剛說起楊王鵬,張立誠隻是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麽。當初楊王鵬拉著群治學社去河南發展,後來又組建了奮進會,這些行動雖然得到了趙北的默許,可是對於趙北而言,楊王鵬和奮進會畢竟是他潛的對手,後來奮進會加入聯合陣線,這隻是奮進會迫不得已的舉動,奮進會和楊王鵬從來就沒有真正服從過趙北,因此,當趙北以雷霆手段解決了奮進會之後,楊王鵬就被當作一個革命偶像放了聯合陣線黨務委員裏頭,連個庶務委員都沒資格當,這也可以看出趙北有意讓楊王鵬淡出權力圈的用意。
雖然聯合陣線入主中樞之後,楊王鵬和幾名原奮進會的高級幹部也做了國會議員或者政府官員,可是誰都能夠看出,真正的權力圈中,已經沒有奮進會的位置了,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鄧剛為什麽隻能去洋行做跑街了,奮進會,早已煙消雲散,剩下的不過是一些念念不忘革命混亂時期手中權力的遺老遺少了。
“立誠,你什麽時候到京的?若我沒有眼花,剛才走你前頭的那位是潘恰如吧?”
或許是發現張立誠並沒有注意“楊王”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鄧剛心中有些感慨,奮進會確實早就解散了,許多原奮進會或者群治學社的成員紛紛改換門庭,像張立誠這樣投靠趙北的人是大把,對於楊王鵬的敬意也早就消失了,不過鄧剛不是個輕易妥協的人,他決定繼續與張立誠套交情。
“沒錯,就是潘恰如。我跟他一樣,都是昨天剛到京,這兩天我們放假,我後天就回四川,然後再回部隊。”
張立誠說得很含混,129師師部什麽地方,這屬於軍事機密,雖然這個軍事機密對於英國人而言或許早已不是機密,但是這保密原則卻也不能動搖,尤其當談話的對象是個洋行跑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