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忘戰必危


    自從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載人動力飛行器騰空而起,到1914年,這十一年的時間,飛機這種式機器的發展很短的時間裏就取得了讓人驚訝的成就,這其中,趙北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沒有他對飛機的重視,各軍事強國與工業強國也絕不會對這種式機器投入如此巨大的關注,到了現,各工業強國的飛機製造業正蓬勃發展,其中尤以德國飛機製造業為興盛。


    考慮到中國工業與技術的落後,趙北特意挑選出一批品學兼優的青年留學德國,專攻飛機製造,其中又以航空發動機製造為重點,為了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完成人才培訓計劃,這種留學生涯是填鴨式的,學期不過短短一年時間,而現,這批留學生已經歸國效力,陸軍航空兵準將孟飛實際上就是跟著這批留學生一起回國的。


    今天,當孟飛總統府接受軍銜晉升的時候,那批飛機製造業的留學生已經坐上了火車,趕往武漢的路上了,孟飛毫不懷疑,當這批青年進入飛機製造廠之後,中國的航空工業將取得讓人欽佩的成就。


    當然,孟飛現關心的倒不是飛機製造廠以後能為航空兵部隊提供什麽樣的先進飛機,他現關心的是目前能用上什麽樣的飛機。


    此次中樞派給他的任務是對遼東半島、朝鮮北部地區進行空中戰略偵察,這離不開性能優良的偵察機,以前,陸軍航空兵部隊執行這種空中偵察任務一般是使用戰鬥機,但是現,總統告訴他,就今年年初的時候,武漢的那家飛機製造廠已經製造出一種專用的輕型遠程偵察機,由於使用了德國提供的先進航空發動機,這種偵察機不僅速度快,而且飛行高度也超過戰鬥機,至於航程,也能夠保證執行此次戰略偵察任務。


    由於剛剛回國,孟飛還沒見過那種專用偵察機,所以,他已決定,授銜儀式結束之後立即去一趟武漢,接收那批工廠移交的偵察機,並順便看看飛機製造廠如今是個什麽模樣,畢竟,已是半年多沒去過工廠了,孟飛很好奇,因為德國“留學”的時候,德國教官曾經向他抱怨過,說中國的飛機製造廠遠比德國先進,德國的飛機製造業多由一些中小型的私人工廠包攬,而中國的飛機製造業目前基本上都由武漢的那家工廠壟斷,而且由國家經營,也正因此,中國的飛機製造業可以集中資金和技術發展先進的飛機,而且製造出來的飛機相當的“標準化”,不像德國飛機,型號過多,對於後勤是一個考驗。


    不過當孟飛就此情況向總統谘詢之後,總統卻告訴他,武漢的飛機製造廠隻是一個原型工廠,不久的將來,幾座的飛機製造廠將全國各地建成,每一座工廠都將擁有**的設計部門,這些工廠之間將進行低強度的設計競賽,誰的飛機性能好,空軍部隊就使用誰的飛機,這叫“良性競爭”,有利於發展航空工業,總統看來,如果隻建立一家飛機製造企業的話,由於缺少競爭者,這家企業後隻能變得不思進取,抱殘守缺,終導致中國航空製造業的逐漸衰落,好的航空工業模式應該是私營工廠與國營工廠並駕齊驅,設計所與製造廠相互配合。


    雖然對於總統的這個構想比較讚同,不過孟飛現確實很難想象以後航空工業的發展情況,他隻知道,就目前而言,整個遠東地區,中國的航空製造業是一流水平,而相配套的航空人才的培訓,是讓人驚訝,如果從1910年算起的話,四年的時間裏,中國的陸軍航空兵部隊已擁有了近萬名素質優良的後備飛行員,而且,這些飛行後備人才一直堅持輪流駕駛飛機強化訓練,一旦爆發大規模的全麵戰爭,這些航空人才隨時都可以投入“空中戰爭”。


    可惜現飛機數量不足,雖然戰鬥機、轟炸機總數遠超日本,但是孟飛看來,現代戰爭講究的就是一個火力,飛機越多,則我方的空中火力就越強大,講得加直白一點,那就是,未來的軍事衝突中,軍事專家們將再一次看到優勢裝備所帶來的優勢戰略。


    孟飛很希望中樞進一步加強對航空兵建設的投入,但是關於中樞的軍用飛機采購計劃,這是高度機密,他猶豫了一下,終還是忍住了沒問,他相信總統的戰略眼光,當初總統就對航空兵建設非常重視,現既然總統已決意對日采取軍事行動,那麽,他自然不會放鬆對航空兵建設的關注。


    這份戰略偵察方案製訂的非常詳,孟飛不可能這麽短的時間裏將其完全掌握,好總統又給了他一份任務簡報,這雖然也是機密文件,不過孟飛可以將之帶回去仔細研究。


    本來,孟飛還打算就這個總統選舉問題與總統探討一下的,但是沒等他來得及詢問,那辦公桌上的鬧鍾已響了起來,正是上午九點半鍾,距離授銜儀式隻有五分鍾了。


    提上公文包,跟著總統離開了辦公室,孟飛一臉神氣的坐上那輛總統府轎車,不多時,副官將等會客室的張廣洋和那幫海軍軍官也叫上了車,張廣洋就孟飛身邊坐下,手裏也提著一隻公文包,看那式樣,隻怕也是剛才副官交給他的,用來裝機密文件。


    雖然明知這有可能涉及軍事機密,但是孟飛的好奇心很是強烈,再加上張廣洋是他朋友,於是汽車發動之後,他張廣洋的耳朵邊問了一聲。


    “廣洋啊,你是不是也分到了軍事任務?我不問多的,就問是不是,你點頭就表示‘是’,搖頭就表示‘不是’。”


    哪知張廣洋既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隻是板著臉回了一句。


    “你說什麽?我什麽都沒聽見。”


    孟飛嬉皮笑臉的咕噥道:“你沒聽見?那太好了,反正我什麽也沒問。”


    說雖如此說,不過孟飛的好奇心強烈了,他們空軍執行戰略偵察任務,那麽海軍執行什麽任務呢?張廣洋是開潛水艇的,難不成,用潛水艇去偵察日本的軍港?


    副官駕駛這輛總統府敞篷轎車,跟著前頭那輛總統專車,載著孟飛和張廣洋趕到了禮堂前,由於禮堂距離統帥堂那棟辦公樓不遠,這路上隻用了兩分鍾,當總統帶著孟飛和張廣洋走進禮堂的時候,距離授銜儀式正式舉行還有一分鍾,這時間卡得是非常準確。


    此時,禮堂裏已是滿滿當當坐著二百多號人,個個軍裝筆挺,皮鞋鋥亮,武裝帶紮得精神,總統一隻腳剛跨進禮堂,隻聽一聲口令,禮堂裏的所有軍官都起立立正,目不斜視,直視前方,等總統走上講台,眾人才跟著口令敬禮,總統回禮,然後眾人這才坐了回去,並順手取下軍帽,個個坐的筆直。


    “今天,我們這裏,不是為了升官,也不是為了發財,晉升軍銜,對於一個革命軍人來講,並不僅僅是軍階的變化,是責任與榮譽的升華!作為一名革命軍人,一名國防軍部隊的軍官,諸位都有一份軍人的天職,軍銜愈高,責任愈大,職務愈高,肩上的擔子也愈重,如果隻是為了升官發財坐這裏,那麽,我請他現就離開這裏。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對於中國而言,國家的前途就掌握我們手中。現世界局勢紛亂,各軍事強國無一不枕戈待旦,作為中國的一名職業軍人,我與諸位一樣,都有一份強國之心,作為軍人,我們理應做國民之楷模,哪裏需要我們,我們便去哪裏,今天,我們的汗水灑訓練場上,明天,或許我們的熱血就會灑戰場上,‘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不是我們好戰,而是這個時代使我們不得不戰,為了這個國家,我們隨時都可能走上戰場。”


    像往常一樣,趙北的開篇辭非常直白,他並不諱言戰爭,實際上他總是強調戰爭,雖然外國客人麵前,這位總統先生通常表現的非常熱愛和平,但是國防軍的高級將領麵前,他卻從來不掩飾對戰爭的渴望,因為他知道,中國與列強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能通過和平手段化解的,沒有戰爭就沒有和平。


    ……


    授銜儀式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為軍官們頒發了軍銜以及配劍之後,趙北就離開了禮堂,並將張廣洋叫上了專車,與他一同前往統帥堂。


    望著那輛載著張廣洋的轎車消失統帥堂警戒區拐角,孟飛抬起手抓了抓臉,他現的好奇心重了,他確實猜想不透總統交給張廣洋的任務是什麽。


    帶著滿腦子的問號,孟飛返回了他的那輛轎車邊,但沒等他上車,就聽見一陣“突突突,突突突”的發動機轟鳴聲,回頭望去,看見一輛偏三輪摩托正向這邊駛來。


    這種偏三輪摩托車也是武漢汽車製造廠的產品,目前也已批量生產,不過隻供應給部隊使用,普通人想買到非常不容易,這種摩托車孟飛隻是聽說過,回國之後還是第一次見到實物。


    那騎摩托的人的腦袋上戴著頂飛行員用的皮帽,眼罩風鏡,上身穿了件飛行甲克,脖子上居然還跟飛行員一樣係了條白色的絲製圍脖,而且一部分還搭起來,正像麵罩一樣蒙住了臉,這打扮讓人一看就忘不了。


    “乖乖,這誰啊?這打扮,再配那車,拉風啊,整個一陸地飛行員啊。”


    孟飛一見之下,頓時腦子裏一片空白,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摩托和那駕駛摩托的人的打扮讓他想起了飛行員,突然之間,孟飛覺得自己不該買轎車的,他應該也去想辦法弄一輛這種偏三輪摩托。


    (勘誤兼資料:第581章《公元1914年》中,關於德國鋼鐵產量,出現了一點錯誤,1913年,德國全國鋼材產量是1300萬噸,不是150萬噸,抄資料的時候抄錯了,150萬噸的鋼材年產量是德國1870年的全國鋼材產量。多謝書友指正。


    作為對比,真實的曆史中,中國漢冶萍公司1911年的鋼產量為38000噸,生鐵產量稍多一些,而日本的八幡製鐵所當時的生鐵產量已是漢冶萍的一倍半,鋼產量是漢冶萍的三倍,值得一提的是,根據1913年漢冶萍與日本簽訂的借款合同,漢冶萍必須四十年的時間裏向日本鋼鐵企業低價輸出三千萬噸鐵礦石,而漢冶萍大冶所實際擁有的鐵礦蘊藏量不過隻有兩千萬噸,1911年出產鐵礦石36萬噸。


    至於本書中所虛構的漢冶萍1913年的鋼材產量,是參考了日本八幡製鐵所1911年的鋼產量,約20萬噸鋼。


    另外,作為必要的比較,現將德國一戰前後的一些重工業數據列出,方便書友閱讀時有一個直觀的印象:1913年,德國生鐵產量1400萬噸,鋼產量1300萬噸,德國商船總噸位320萬噸,德國化工產品銷售額24億馬克,其中合成染料占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九十。


    順便提一下一戰初期1915年時歐洲各強**火年產量:


    步槍,德國115萬杆,法國80萬杆,英國60萬杆,俄國70萬杆。


    飛機,德國4500架,法國4400架,英國4500架,俄國870架。


    機槍,德國8000挺,法國6000挺,英國6000挺,俄國4000挺。


    一戰的後一年,德國兵工廠每個月可製造機槍近一萬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08遠東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丹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丹丘並收藏1908遠東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