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總統的充實生活
海軍的事情自有海軍部去辦,總統不過就是督促一下,指點一下,製訂了政策,剩下的就是交給劉冠雄這樣的部下去辦,關於去美國接收軍艦的事情,本來也不是太複雜的事情,劉冠雄統帥堂隻呆了半個小時,就奉命回海軍部去了,倒是先他而到的劉慶恩仍舊留總統先生的一號辦公室裏,與總統商量兵工業的事情。
經過四年整頓,中國的兵工製造業已完全擺脫了以前那種落後的生產狀態,德國的幫助下,那些由清廷建立起來的兵工廠都進行了徹底的整頓和擴充,隴海鐵路建成通車之後,中樞又河南鄭州建設了一座大型兵工廠,規模直追漢陽兵工廠,再加上各地興建的小型兵工企業,現的中國,已是兵工製造業的後起之秀,過去,這些兵工廠隻能製造輕型武器,但是自從一年前德國開始加大對華援助力度之後,德國的克虜伯、艾哈德等兵工企業開始向中方有償轉讓先進的重型武器製造技術,榴彈炮、要塞炮、潛水艇、船用蒸汽機……這些先進的武器裝備技術已不再是列強的專利,中國的兵工廠已能進行仿製。
與此同時,中國兵工企業的一些特色產品也開始進入國際軍火市場,“中國造衝鋒槍”,“中國造手雷”,“中國造迫擊炮”,“中國造降落傘”……這些性能突出的中國兵工產品已得到外國同行的認可,而且,經過1912年至1913年的那兩次“巴爾幹戰爭”,中國製造的輕武器確實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戰術價值,尤其是衝鋒槍和迫擊炮,由於陣地戰中的出色表現,現已成為各軍事強國爭相仿製的對象,而且,由於中國也是“巴黎公約”成員國,一切工業產品都享有專利保護,因此,這些輕型武器的國際專利授權也為中國中樞財政做出了一些貢獻,而這些資金也再次被毫不猶豫的投入到兵工事業中去,使得中國的兵工事業以非常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
當然,要想追上列強的腳步,中國的兵工部門必須繼續努力,至少,應該達到“四年工業發展計劃”的預期目標,而這個預期目標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步槍產量。
根據“四年工業發展計劃”的相關指令,到1914年的時候,中國所有兵工企業的步槍年產量必須達到四十萬杆,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任務,就連當初製訂這個計劃的趙北本人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保證完成這個任務。
但是現,劉慶恩帶給趙北的消息讓他渾身輕鬆,就劉冠雄趕到辦公室之前,劉署長親口告訴趙總統,就前天,兵工署已完成了第一季度的全**火產量報表,雖然受製於資金短缺,但是兵工企業已經第一季度製造出了十萬杆步槍,以此推算,今年全國步槍產量將超過四十萬杆。
差不多了,這已經足夠使用了,曆年從德國進口的步槍,再加上以前的庫存,現的中國兵工企業已能滿足國防軍對步槍的需求,而且,這個產量還是和平時期取得的,如果戰爭到來,根據劉慶恩的估計,如果原料充足的話,每個季度的步槍產量還將增加五萬杆。
當然,這種集中力量製造軍火的工業安排確實也帶來了一些負麵影響,重工業部和工商部不止一次的就此問題提出抗議,由於兵工企業集中了太多的技術人才,這影響了其它工業部門對人才的利用,尤其是對於民生事業非常重要的輕工業建設,雖然工商部與教育部加大了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但是這需要時間,至少今年,工業部門的人才短缺現象仍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對於輕工業部門的抗議,趙北目前也隻能進行敷衍,他很清楚,如果他對曆史的幹擾不是那麽徹底的話,第一次世界大戰將今年的某個時候爆發,而且按照他的計劃,也今年,中國將與日本進行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局部戰爭,對於中國而言,1914年是一次機遇,但也是一次挑戰,是一次賭博,為了贏得這場賭局的巨大勝利,趙北必須增加自己手裏的籌碼,而軍火就是這個籌碼,沒有足夠的軍火物資儲備,中國是不可能支撐長期戰爭的,雖然趙北堅決避免將這場中日之戰變成曠日持久的持久戰和全麵戰爭,但是他的手裏並非全是王牌,他必須做好壞的打算,一旦戰爭長期化、全麵化,他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資本支撐到拖垮敵人的那一天。
理想狀態下,中國與日本的戰爭隻關係到這兩個國家,但是趙北知道,他麵對的絕對不是什麽理想狀態,他麵對的不僅有國外的敵人,也有國內的敵人,他麵對的形勢異常複雜,必須把握住每一個細節,隻要他犯的錯誤比敵人少,那麽,他就能贏得後的勝利。
其實早四年前趙北就開始為這場即將到來的中日戰爭做準備了,一方麵,兵工事業是他關注的重點方向,另一方麵,四川、陝西、山西、安徽的深山老林裏,江蘇、山東、河北、福建的沿海地區,那些不為人知的國防工程仍緊鑼密鼓的進行著,戰備倉庫、戰備油庫、永備工事、築壘地域……隻要敵人敢深入這個國家的領土縱深,他們就將發現自己已經落進了一個戰略陷阱。
雖然這些戰略準備耗費了大量經費,但是對於這個國家來講,這是一筆劃算的投資,隻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趙北就將利用這些國防設施為這個國家爭取扭轉乾坤的機會,這個機會稍縱即逝,趙北必須抓住,中國也必須抓住。
當然,這個時代的中國,就如同一座到處透風的房子,要想完全的保守機密是很困難的,中國的擴軍與備戰已經不是秘密,英國人知道,德國人知道,日本人、美國人也知道,對此,德國人興高采烈,美國人沉默不語,英國人憂心忡忡,日本人上躥下跳必須承認,這個時代的中國確實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了,國際戰略格局中,中國已成了一顆不容忽視的棋子,而下棋的人就是趙北。
現,趙北正躊躇滿誌的舉著手裏的棋子,看著對手手裏的那顆棋子將落到哪裏,如果對手遲遲不肯落子,那麽,趙北並不介意伸出手去,拍落對手手裏的那顆棋子,隻要那顆棋子落了這遠東的戰略棋盤上,那麽,就該趙北出手了。
這一出手必定是一記殺招,未來的遠東格局很可能因為趙北的這顆棋子而發生徹底的改變。
劉慶恩就是負責鑄造這顆棋子的關鍵人物之一,沒有他的幫助,趙北不會有如此信心去跟對手進行殊死較量,對於劉慶恩,趙北是非常感激的,他知道,這個時代的中國,像劉慶恩這樣做著實業強國夢的人不少數,而他,作為這個國家的高領袖,他的職責就是用手中的權力幫助這些人實現這個強國夢,許多時候,隻有權力才能實現夢想。
當然,現劉慶恩坐總統的辦公室裏,並沒有考慮以後的強國夢的問題,而是與總統一樣,全神貫注於一張設計圖紙,並及時的將總統的建議記筆記本上。
“這裏,觀察縫寬了些,我個人認為五毫米似乎就足夠了,當然,具體的寬度還是你們自己拿主意;還有這裏,考慮到車內容積有限,暫時不可能安裝電台,因此,我看來,似乎可以開一扇小窗,用來跟通訊兵聯絡,當然,如果影響防彈性能的話,可以不開小窗,也開一條觀察縫,必要時可以往裏頭塞紙條。……”
趙北非常認真的研究著那張設計圖,並不諱言自己是個外行,確實,作為一名曆史的穿越者,讓他畫張草圖沒問題,但是如果涉及到具體的細節問題的話,他就有些吃不準了,畢竟,他是一名偽軍事迷,本身的軍事理論修養很一般,雖然某些方麵高於這個時代的人,但是術業有專攻,劉慶恩這個機械專家麵前,他隻是一個喜歡指手畫腳的外行罷了。
劉慶恩雖然不太喜歡總統對專家的指手畫腳,不過這幾年的時間裏他確實對總統先生的“戰略眼光”或者說“直覺”非常了解,有了衝鋒槍和迫擊炮的成功例子前,劉署長完全相信總統的“直覺”,尤其是對於武器裝備的,何況,作為總統先生的長輩,他有必要容忍這位晚輩的輕佻。
趙北的妻子是劉慶恩的外甥女,論輩分,趙北得喊他一聲“老舅”,當然,有外人場的時候,這“老舅”卻也是不能隨便喊的。
外甥女婿對老舅的工作指點完畢之後,便恭恭敬敬的將這位長輩送下了樓,但是並沒有送他離開總統府,到底是長輩,這頓便飯還是要請的。
趙北就住南海邊的一座僻靜小院裏,距離統帥堂不遠,直線距離不過五十米,抬腳就到,還沒等進小院,劉慶恩就聽見一陣嬰兒的啼哭,那張原本板著的臉居然露出了絲笑容。
“振華,小牛子快滿一歲了吧?”劉慶恩問趙北。
趙北咧嘴一笑,點了點頭,說道:“還差半個月就一歲整了。翠旖說了,這周歲酒要辦得熱熱鬧鬧的,賓客要多請,考慮到總統府不方便,翠旖想外頭找酒店,我卻說,不必那麽麻煩,就花園胡同擺幾桌,請幾位長輩過來熱鬧熱鬧就行了。”
“那可不行!”
劉慶恩將眼一翻,很不客氣的教訓了總統幾句。
“過周歲可不能馬虎,照翠旖家鄉的規矩,那是要抓周的,你這個當爹的怎麽如此不上心?對了,孫兒過生日,你那遠南洋的爹娘總該回來一趟了吧?”
“唉。別提了,我專門派人去了一趟南洋,可是找不到二老,他們都是閑不住的人,知道我做了總統,就放心的去南洋各地考察當地的巫術去了,至於他們如今哪裏逍遙,我卻是不清楚了。”
趙北一臉愁容,這確實不是裝的,他當初偽造的那個“海歸”身份有瑕疵,所以,現他隻好說他的老爹老娘都是書香門第出身的知識分子,早年離開家鄉去了香港,如今正南洋研究當地的傳統巫術。
公公婆婆不來見兒媳婦,也不來見孫兒,說起來,翠旖的幾位長輩對此非常有意見,不過趙北倒不擔心旁人的看法,隻要翠旖不介意就行了,二人世界,反倒美,當然,那是以前的悠閑日子了,現,二人世界已因小牛子的到來而變得不那麽愜意了,作為一名合格的父親,趙北必須承擔起部分父親的義務,比如說為兒子請幾位合格的保姆,並兒子哭鬧不止的時候拿出父親的威嚴,那屁股蛋兒上輕輕拍上幾下,當然,這基本上是做無用功。
一邊是國事,一邊是家事,這就是這位總統現的充實生活。
海軍的事情自有海軍部去辦,總統不過就是督促一下,指點一下,製訂了政策,剩下的就是交給劉冠雄這樣的部下去辦,關於去美國接收軍艦的事情,本來也不是太複雜的事情,劉冠雄統帥堂隻呆了半個小時,就奉命回海軍部去了,倒是先他而到的劉慶恩仍舊留總統先生的一號辦公室裏,與總統商量兵工業的事情。
經過四年整頓,中國的兵工製造業已完全擺脫了以前那種落後的生產狀態,德國的幫助下,那些由清廷建立起來的兵工廠都進行了徹底的整頓和擴充,隴海鐵路建成通車之後,中樞又河南鄭州建設了一座大型兵工廠,規模直追漢陽兵工廠,再加上各地興建的小型兵工企業,現的中國,已是兵工製造業的後起之秀,過去,這些兵工廠隻能製造輕型武器,但是自從一年前德國開始加大對華援助力度之後,德國的克虜伯、艾哈德等兵工企業開始向中方有償轉讓先進的重型武器製造技術,榴彈炮、要塞炮、潛水艇、船用蒸汽機……這些先進的武器裝備技術已不再是列強的專利,中國的兵工廠已能進行仿製。
與此同時,中國兵工企業的一些特色產品也開始進入國際軍火市場,“中國造衝鋒槍”,“中國造手雷”,“中國造迫擊炮”,“中國造降落傘”……這些性能突出的中國兵工產品已得到外國同行的認可,而且,經過1912年至1913年的那兩次“巴爾幹戰爭”,中國製造的輕武器確實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戰術價值,尤其是衝鋒槍和迫擊炮,由於陣地戰中的出色表現,現已成為各軍事強國爭相仿製的對象,而且,由於中國也是“巴黎公約”成員國,一切工業產品都享有專利保護,因此,這些輕型武器的國際專利授權也為中國中樞財政做出了一些貢獻,而這些資金也再次被毫不猶豫的投入到兵工事業中去,使得中國的兵工事業以非常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
當然,要想追上列強的腳步,中國的兵工部門必須繼續努力,至少,應該達到“四年工業發展計劃”的預期目標,而這個預期目標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步槍產量。
根據“四年工業發展計劃”的相關指令,到1914年的時候,中國所有兵工企業的步槍年產量必須達到四十萬杆,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任務,就連當初製訂這個計劃的趙北本人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保證完成這個任務。
但是現,劉慶恩帶給趙北的消息讓他渾身輕鬆,就劉冠雄趕到辦公室之前,劉署長親口告訴趙總統,就前天,兵工署已完成了第一季度的全**火產量報表,雖然受製於資金短缺,但是兵工企業已經第一季度製造出了十萬杆步槍,以此推算,今年全國步槍產量將超過四十萬杆。
差不多了,這已經足夠使用了,曆年從德國進口的步槍,再加上以前的庫存,現的中國兵工企業已能滿足國防軍對步槍的需求,而且,這個產量還是和平時期取得的,如果戰爭到來,根據劉慶恩的估計,如果原料充足的話,每個季度的步槍產量還將增加五萬杆。
當然,這種集中力量製造軍火的工業安排確實也帶來了一些負麵影響,重工業部和工商部不止一次的就此問題提出抗議,由於兵工企業集中了太多的技術人才,這影響了其它工業部門對人才的利用,尤其是對於民生事業非常重要的輕工業建設,雖然工商部與教育部加大了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但是這需要時間,至少今年,工業部門的人才短缺現象仍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對於輕工業部門的抗議,趙北目前也隻能進行敷衍,他很清楚,如果他對曆史的幹擾不是那麽徹底的話,第一次世界大戰將今年的某個時候爆發,而且按照他的計劃,也今年,中國將與日本進行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局部戰爭,對於中國而言,1914年是一次機遇,但也是一次挑戰,是一次賭博,為了贏得這場賭局的巨大勝利,趙北必須增加自己手裏的籌碼,而軍火就是這個籌碼,沒有足夠的軍火物資儲備,中國是不可能支撐長期戰爭的,雖然趙北堅決避免將這場中日之戰變成曠日持久的持久戰和全麵戰爭,但是他的手裏並非全是王牌,他必須做好壞的打算,一旦戰爭長期化、全麵化,他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資本支撐到拖垮敵人的那一天。
理想狀態下,中國與日本的戰爭隻關係到這兩個國家,但是趙北知道,他麵對的絕對不是什麽理想狀態,他麵對的不僅有國外的敵人,也有國內的敵人,他麵對的形勢異常複雜,必須把握住每一個細節,隻要他犯的錯誤比敵人少,那麽,他就能贏得後的勝利。
其實早四年前趙北就開始為這場即將到來的中日戰爭做準備了,一方麵,兵工事業是他關注的重點方向,另一方麵,四川、陝西、山西、安徽的深山老林裏,江蘇、山東、河北、福建的沿海地區,那些不為人知的國防工程仍緊鑼密鼓的進行著,戰備倉庫、戰備油庫、永備工事、築壘地域……隻要敵人敢深入這個國家的領土縱深,他們就將發現自己已經落進了一個戰略陷阱。
雖然這些戰略準備耗費了大量經費,但是對於這個國家來講,這是一筆劃算的投資,隻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趙北就將利用這些國防設施為這個國家爭取扭轉乾坤的機會,這個機會稍縱即逝,趙北必須抓住,中國也必須抓住。
當然,這個時代的中國,就如同一座到處透風的房子,要想完全的保守機密是很困難的,中國的擴軍與備戰已經不是秘密,英國人知道,德國人知道,日本人、美國人也知道,對此,德國人興高采烈,美國人沉默不語,英國人憂心忡忡,日本人上躥下跳必須承認,這個時代的中國確實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了,國際戰略格局中,中國已成了一顆不容忽視的棋子,而下棋的人就是趙北。
現,趙北正躊躇滿誌的舉著手裏的棋子,看著對手手裏的那顆棋子將落到哪裏,如果對手遲遲不肯落子,那麽,趙北並不介意伸出手去,拍落對手手裏的那顆棋子,隻要那顆棋子落了這遠東的戰略棋盤上,那麽,就該趙北出手了。
這一出手必定是一記殺招,未來的遠東格局很可能因為趙北的這顆棋子而發生徹底的改變。
劉慶恩就是負責鑄造這顆棋子的關鍵人物之一,沒有他的幫助,趙北不會有如此信心去跟對手進行殊死較量,對於劉慶恩,趙北是非常感激的,他知道,這個時代的中國,像劉慶恩這樣做著實業強國夢的人不少數,而他,作為這個國家的高領袖,他的職責就是用手中的權力幫助這些人實現這個強國夢,許多時候,隻有權力才能實現夢想。
當然,現劉慶恩坐總統的辦公室裏,並沒有考慮以後的強國夢的問題,而是與總統一樣,全神貫注於一張設計圖紙,並及時的將總統的建議記筆記本上。
“這裏,觀察縫寬了些,我個人認為五毫米似乎就足夠了,當然,具體的寬度還是你們自己拿主意;還有這裏,考慮到車內容積有限,暫時不可能安裝電台,因此,我看來,似乎可以開一扇小窗,用來跟通訊兵聯絡,當然,如果影響防彈性能的話,可以不開小窗,也開一條觀察縫,必要時可以往裏頭塞紙條。……”
趙北非常認真的研究著那張設計圖,並不諱言自己是個外行,確實,作為一名曆史的穿越者,讓他畫張草圖沒問題,但是如果涉及到具體的細節問題的話,他就有些吃不準了,畢竟,他是一名偽軍事迷,本身的軍事理論修養很一般,雖然某些方麵高於這個時代的人,但是術業有專攻,劉慶恩這個機械專家麵前,他隻是一個喜歡指手畫腳的外行罷了。
劉慶恩雖然不太喜歡總統對專家的指手畫腳,不過這幾年的時間裏他確實對總統先生的“戰略眼光”或者說“直覺”非常了解,有了衝鋒槍和迫擊炮的成功例子前,劉署長完全相信總統的“直覺”,尤其是對於武器裝備的,何況,作為總統先生的長輩,他有必要容忍這位晚輩的輕佻。
趙北的妻子是劉慶恩的外甥女,論輩分,趙北得喊他一聲“老舅”,當然,有外人場的時候,這“老舅”卻也是不能隨便喊的。
外甥女婿對老舅的工作指點完畢之後,便恭恭敬敬的將這位長輩送下了樓,但是並沒有送他離開總統府,到底是長輩,這頓便飯還是要請的。
趙北就住南海邊的一座僻靜小院裏,距離統帥堂不遠,直線距離不過五十米,抬腳就到,還沒等進小院,劉慶恩就聽見一陣嬰兒的啼哭,那張原本板著的臉居然露出了絲笑容。
“振華,小牛子快滿一歲了吧?”劉慶恩問趙北。
趙北咧嘴一笑,點了點頭,說道:“還差半個月就一歲整了。翠旖說了,這周歲酒要辦得熱熱鬧鬧的,賓客要多請,考慮到總統府不方便,翠旖想外頭找酒店,我卻說,不必那麽麻煩,就花園胡同擺幾桌,請幾位長輩過來熱鬧熱鬧就行了。”
“那可不行!”
劉慶恩將眼一翻,很不客氣的教訓了總統幾句。
“過周歲可不能馬虎,照翠旖家鄉的規矩,那是要抓周的,你這個當爹的怎麽如此不上心?對了,孫兒過生日,你那遠南洋的爹娘總該回來一趟了吧?”
“唉。別提了,我專門派人去了一趟南洋,可是找不到二老,他們都是閑不住的人,知道我做了總統,就放心的去南洋各地考察當地的巫術去了,至於他們如今哪裏逍遙,我卻是不清楚了。”
趙北一臉愁容,這確實不是裝的,他當初偽造的那個“海歸”身份有瑕疵,所以,現他隻好說他的老爹老娘都是書香門第出身的知識分子,早年離開家鄉去了香港,如今正南洋研究當地的傳統巫術。
公公婆婆不來見兒媳婦,也不來見孫兒,說起來,翠旖的幾位長輩對此非常有意見,不過趙北倒不擔心旁人的看法,隻要翠旖不介意就行了,二人世界,反倒美,當然,那是以前的悠閑日子了,現,二人世界已因小牛子的到來而變得不那麽愜意了,作為一名合格的父親,趙北必須承擔起部分父親的義務,比如說為兒子請幾位合格的保姆,並兒子哭鬧不止的時候拿出父親的威嚴,那屁股蛋兒上輕輕拍上幾下,當然,這基本上是做無用功。
一邊是國事,一邊是家事,這就是這位總統現的充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