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田台莊(上)
夜色沉沉,冷月森森,海風輕柔,城市沉浸靜謐之中。
這裏是營口,遼寧中部地區的一座海岸城市,由於緊挨著渤海北部遼東灣,這座城市實際上也是目前遼寧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
營口,又稱營子口,由於位於遼河南岸,可以沿著遼河深入內陸,具有成為商業港口的潛力,但是營口真正成為商埠,則要遲至1858年,當年清廷迫於炮艦威脅,與英國、法國簽訂《天津條約》,規定開放遼寧牛莊為商港,但是後來因為牛莊交通不便,遂又改設營口為通商口岸,也正是從那時起,營口才真正成為遼寧的商埠,並逐漸發展為遼中地區重要的商業城市。
雖然英國和法國視營口為重要商業利益所,而且此設有公共租界,但是這並不能使營口避免戰火的侵擾,中日甲午戰爭中,營口就成為戰場,雖然清軍曾經營口憑借要塞防守,但是軍無鬥誌,將無戰心,終,日軍僅以少量傷亡就占領了營口,而且日本立即就看中了營口的重要性,於是與清廷簽訂的《馬關條約》中,日本政府明確將營口劃入割讓地區,如果不是後來的“三國幹涉還遼”,或許營口早就與台灣島一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了。
甲午戰爭之後,東北形勢混亂,營口的商業也隨之衰落了幾年,直到日俄戰爭前夕,才逐漸恢複了繁榮,隨著“闖關東”的關內百姓日益增多,營口也成為“闖關東”的中轉站,憑借著地理上的優勢,與天津建立起便捷的海上航線,從營口登陸,移民們可以方便的前往東北。
日俄戰爭之後,南滿地區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營口因為與旅順、大連同為海岸商港,一度遭到日本壓製,商業優勢逐漸被大連取代,直到共和建立之後,營口才再次被中國中樞政府重視,這裏的港口設施得到了修繕,而且商港以北的遼河口附近建立起一座小型軍港,為中國海軍艦隊的中小型艦艇提供後勤補給。
這座軍港因為靠近田台莊,因此被稱為田台莊軍港。
現,就這座田台莊軍港,一艘小型炮艦正由防波堤以南向北航行,炮艦上的乘客們都是高級軍官,其中以前敵總指揮吳祿貞的身份為尊貴。
吳祿貞是從營口商港趕到田台莊軍港的,跟著他一起過來的,也基本上都是前敵指揮部的高級軍官和參謀,他們之所以夤夜趕到田台莊,主要是為了迎接一位貴客。
這位貴客不是別人,正是中國的總統先生,就今晚,總統先生即將帶著一幫“前線慰問團”趕到田台莊,而組成這支“前線慰問團”的成員也都不是普通人,不是中樞政府的高級官員,便是總參謀部、陸軍參謀部的高級軍官,級別很高,也正因此,保衛任務也顯得非常重要。
為了確保總統先生的安全,吳祿貞下午就已經下達了命令,田台莊進入戒備狀態,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均不得進入軍港,隻要天沒黑,戰鬥機就必須空中執行戰鬥巡邏任務,哪怕天氣再差,空軍的飛機也必須起飛。
現已是晚上九點整,天空中已經沒有戰鬥機巡邏,但是海麵之上卻仍是戒備森嚴,幾艘大小炮艦就田台莊軍港外的海麵上遊弋,當發現吳祿貞乘坐的這艘炮艦從南邊過來之後,便迎上去,確認身份之後,才將炮艦放行,吳祿貞率領部下登陸,隨即進駐田台莊警備司令部。
田台莊警備司令部就設軍港裏,距離碼頭很近,吳祿貞一下船,徑直走進警備司令部,詢問總統船隊目前的行蹤,但卻被告之,總統的船隊目前仍海上,抵達田台莊還要一個多小時,出於保密的需要,目前警備司令部也並不清楚總統船隊的具體位置,吳祿貞所能做的也隻有等待。
雖然距離總統抵達軍港還有一段時間,但是吳祿貞卻坐不住,他不停的警備司令部裏走來走去,並經常性的駐足於那幅地圖前,看著地圖,心中不免有些焦慮。
總統率領“前線慰問團”從北京出發,先趕到遼西走廊錦州,那裏會見了陸軍參謀部的全體高級軍官,然後再由錦州以北的大淩河登船,先行至河口,再由西往東橫穿遼東灣,這段航程雖然不是很遠,但是仍有些風險。
雖然空中偵察表明,日本海軍的聯合艦隊此刻仍遼東半島以東的黃海之上遊弋,並沒有進入渤海的意圖,但是出於謹慎,總統還是決定對他的行程保密,直到船隊離開大淩河口,才正式拍發電報,告訴吳祿貞,總統將乘坐魚雷艇前往田台莊。
說句實話,接到總統的這封電報之後,吳祿貞確實嚇了一跳,他原本以為總統會坐火車由錦州前往沈陽,然後再由沈陽南下,經遼陽抵達營口的,這條線路雖然遠了點,但是畢竟安全一些,可是現,總統卻突然改變了行程,決定由海路直撲田台莊,這多少讓吳祿貞有些手忙腳亂,不得不改變迎接計劃。
總統現突然視察前線,這確實也大出吳祿貞預料,不過既然總統已經過來了,那麽他也不能視而不見,所以,得知總統即將到遼東前線視察的消息之後,吳祿貞立刻從蓋平前線趕到營口,而現,又從營口趕到了田台莊。
總統選擇這個時候跑到前線視察,確實拿捏得很有分寸,這個時候,前線部隊剛剛結束了蓋平戰役,正轉入休整狀態,現過來,不會對部隊的展開造成嚴重影響,不過吳祿貞還是有些擔心,他擔心總統是不是過來“禦駕親征”的?
當初總統承諾過,絕不幹涉吳祿貞的一線指揮,但是現,吳祿貞確實有些擔心總統是否準備越俎代庖,他不是不相信總統的戰略眼光,但是論起戰術來,說句犯上的話,總統恐怕隻能做他吳總指揮的學生,何況前線的戰況隻有吳祿貞清楚,就連藍天蔚也沒有幹涉的借口。
所以,警備司令部等待總統禦駕的時候,吳祿貞心中是有些惴惴的,一方麵是擔心總統的安全,畢竟是夜航,而且坐得是魚雷艇,不如大型軍艦安全舒適,另一方麵則是擔心總統是否是來搶奪前線指揮權的,如果是,吳祿貞並不介意犯顏直諫,他不是為自己搶功,他是承擔前線高指揮官的責任,現戰局發展順利,正是整個遼東局勢關鍵的時候,這個時候,任何一點小小的幹擾都可能造成前線戰局的劇烈變化,吳祿貞不敢冒這個險,他必須提醒總統謹慎行事。
就吳祿貞站田台莊警備司令部裏彷徨的時候,一名參謀匆匆從電報室趕來,拿給吳祿貞一份剛剛收到的前線電報。
“報告總指揮,東路縱隊已調整好部署,可以隨時投入攻擊。近幾天,東部地區天氣仍然惡劣,空軍無法起飛執行空中偵察任務,東路縱隊隻能依靠地麵偵察,因此,周司令希望能夠調整總攻時間,以待東路縱隊完成詳細的偵察,探明日軍主力虛實。”
參謀將電報抄稿呈了上去,並簡單的將電報內容介紹一番。
“知道了,你馬上回電周道剛,叫他務必謹慎從事,我不希望再看到有什麽重大損失,尤其是裝甲部隊,總統和總參謀部可以說他周道剛麾下有一支鐵軍,可是我卻不會這麽說,我看來,那支裝甲偵察分隊的損失本來是可以避免的,這件事我現不跟他周道剛計較,但是我也不希望以後再聽到什麽‘孤軍奮戰’的說法。”
吳祿貞的回電很不客氣,這倒不怪他刻薄,他看來,周道剛前幾天製訂的那個前出偵察計劃太過冒進,將裝甲偵察分隊置於孤軍奮戰境地,未免太不象話,而這一切,似乎都是出於周道剛的搶功心理,偏偏現沒人想跟他周司令搶功,周道剛這麽做,未免有些山頭主義傾向,正是總統極其討厭的。
參謀匆匆趕去電報室,吳祿貞繼續警備司令部裏走來走去,所思考的主要問題已集中到了下一步的進攻方案上,現大孤山的那支日軍精銳部隊已被調動,正是一鼓作氣將其消滅的好機會,就看吳祿貞怎樣布置進攻了,雖然戰前總參謀部和陸軍參謀部就已經製訂了相應的作戰方案,但是那隻是一個梗概,具體這仗該怎麽打,還是得看形勢發展,還是得由吳祿貞決定,這也正是他這個前敵總指揮存的意義。
吳祿貞拿著筆,地圖上標了幾個方位,然後叫來參謀,對照前幾天的那些電報,地圖上仔細研究起來,很快就將總統視察前線的事情給忘得一幹二淨。
一個小時後,正當吳祿貞和參謀們忙得忘了時間的時候,一名海軍軍官走進了警備司令部。
“吳總指揮,快些去碼頭,你等的那支船隊過來了!”
吳祿貞抬頭望去,那軍官是軍港司令。
吳祿貞登陸之後,就叮囑過軍港方麵,一旦船隊抵達軍港,就通知他去迎接,不過他當時並沒有告訴軍港司令船隊的乘客都是些什麽人。
總統的行蹤是機密,隻有少數人知道,吳祿貞沒說船隊裏坐的那位“貴客”是什麽人,那麽軍港司令自然也就不清楚船隊的底細,他還以為是運送軍火物資的船隊呢。
夜色沉沉,冷月森森,海風輕柔,城市沉浸靜謐之中。
這裏是營口,遼寧中部地區的一座海岸城市,由於緊挨著渤海北部遼東灣,這座城市實際上也是目前遼寧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
營口,又稱營子口,由於位於遼河南岸,可以沿著遼河深入內陸,具有成為商業港口的潛力,但是營口真正成為商埠,則要遲至1858年,當年清廷迫於炮艦威脅,與英國、法國簽訂《天津條約》,規定開放遼寧牛莊為商港,但是後來因為牛莊交通不便,遂又改設營口為通商口岸,也正是從那時起,營口才真正成為遼寧的商埠,並逐漸發展為遼中地區重要的商業城市。
雖然英國和法國視營口為重要商業利益所,而且此設有公共租界,但是這並不能使營口避免戰火的侵擾,中日甲午戰爭中,營口就成為戰場,雖然清軍曾經營口憑借要塞防守,但是軍無鬥誌,將無戰心,終,日軍僅以少量傷亡就占領了營口,而且日本立即就看中了營口的重要性,於是與清廷簽訂的《馬關條約》中,日本政府明確將營口劃入割讓地區,如果不是後來的“三國幹涉還遼”,或許營口早就與台灣島一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了。
甲午戰爭之後,東北形勢混亂,營口的商業也隨之衰落了幾年,直到日俄戰爭前夕,才逐漸恢複了繁榮,隨著“闖關東”的關內百姓日益增多,營口也成為“闖關東”的中轉站,憑借著地理上的優勢,與天津建立起便捷的海上航線,從營口登陸,移民們可以方便的前往東北。
日俄戰爭之後,南滿地區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營口因為與旅順、大連同為海岸商港,一度遭到日本壓製,商業優勢逐漸被大連取代,直到共和建立之後,營口才再次被中國中樞政府重視,這裏的港口設施得到了修繕,而且商港以北的遼河口附近建立起一座小型軍港,為中國海軍艦隊的中小型艦艇提供後勤補給。
這座軍港因為靠近田台莊,因此被稱為田台莊軍港。
現,就這座田台莊軍港,一艘小型炮艦正由防波堤以南向北航行,炮艦上的乘客們都是高級軍官,其中以前敵總指揮吳祿貞的身份為尊貴。
吳祿貞是從營口商港趕到田台莊軍港的,跟著他一起過來的,也基本上都是前敵指揮部的高級軍官和參謀,他們之所以夤夜趕到田台莊,主要是為了迎接一位貴客。
這位貴客不是別人,正是中國的總統先生,就今晚,總統先生即將帶著一幫“前線慰問團”趕到田台莊,而組成這支“前線慰問團”的成員也都不是普通人,不是中樞政府的高級官員,便是總參謀部、陸軍參謀部的高級軍官,級別很高,也正因此,保衛任務也顯得非常重要。
為了確保總統先生的安全,吳祿貞下午就已經下達了命令,田台莊進入戒備狀態,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均不得進入軍港,隻要天沒黑,戰鬥機就必須空中執行戰鬥巡邏任務,哪怕天氣再差,空軍的飛機也必須起飛。
現已是晚上九點整,天空中已經沒有戰鬥機巡邏,但是海麵之上卻仍是戒備森嚴,幾艘大小炮艦就田台莊軍港外的海麵上遊弋,當發現吳祿貞乘坐的這艘炮艦從南邊過來之後,便迎上去,確認身份之後,才將炮艦放行,吳祿貞率領部下登陸,隨即進駐田台莊警備司令部。
田台莊警備司令部就設軍港裏,距離碼頭很近,吳祿貞一下船,徑直走進警備司令部,詢問總統船隊目前的行蹤,但卻被告之,總統的船隊目前仍海上,抵達田台莊還要一個多小時,出於保密的需要,目前警備司令部也並不清楚總統船隊的具體位置,吳祿貞所能做的也隻有等待。
雖然距離總統抵達軍港還有一段時間,但是吳祿貞卻坐不住,他不停的警備司令部裏走來走去,並經常性的駐足於那幅地圖前,看著地圖,心中不免有些焦慮。
總統率領“前線慰問團”從北京出發,先趕到遼西走廊錦州,那裏會見了陸軍參謀部的全體高級軍官,然後再由錦州以北的大淩河登船,先行至河口,再由西往東橫穿遼東灣,這段航程雖然不是很遠,但是仍有些風險。
雖然空中偵察表明,日本海軍的聯合艦隊此刻仍遼東半島以東的黃海之上遊弋,並沒有進入渤海的意圖,但是出於謹慎,總統還是決定對他的行程保密,直到船隊離開大淩河口,才正式拍發電報,告訴吳祿貞,總統將乘坐魚雷艇前往田台莊。
說句實話,接到總統的這封電報之後,吳祿貞確實嚇了一跳,他原本以為總統會坐火車由錦州前往沈陽,然後再由沈陽南下,經遼陽抵達營口的,這條線路雖然遠了點,但是畢竟安全一些,可是現,總統卻突然改變了行程,決定由海路直撲田台莊,這多少讓吳祿貞有些手忙腳亂,不得不改變迎接計劃。
總統現突然視察前線,這確實也大出吳祿貞預料,不過既然總統已經過來了,那麽他也不能視而不見,所以,得知總統即將到遼東前線視察的消息之後,吳祿貞立刻從蓋平前線趕到營口,而現,又從營口趕到了田台莊。
總統選擇這個時候跑到前線視察,確實拿捏得很有分寸,這個時候,前線部隊剛剛結束了蓋平戰役,正轉入休整狀態,現過來,不會對部隊的展開造成嚴重影響,不過吳祿貞還是有些擔心,他擔心總統是不是過來“禦駕親征”的?
當初總統承諾過,絕不幹涉吳祿貞的一線指揮,但是現,吳祿貞確實有些擔心總統是否準備越俎代庖,他不是不相信總統的戰略眼光,但是論起戰術來,說句犯上的話,總統恐怕隻能做他吳總指揮的學生,何況前線的戰況隻有吳祿貞清楚,就連藍天蔚也沒有幹涉的借口。
所以,警備司令部等待總統禦駕的時候,吳祿貞心中是有些惴惴的,一方麵是擔心總統的安全,畢竟是夜航,而且坐得是魚雷艇,不如大型軍艦安全舒適,另一方麵則是擔心總統是否是來搶奪前線指揮權的,如果是,吳祿貞並不介意犯顏直諫,他不是為自己搶功,他是承擔前線高指揮官的責任,現戰局發展順利,正是整個遼東局勢關鍵的時候,這個時候,任何一點小小的幹擾都可能造成前線戰局的劇烈變化,吳祿貞不敢冒這個險,他必須提醒總統謹慎行事。
就吳祿貞站田台莊警備司令部裏彷徨的時候,一名參謀匆匆從電報室趕來,拿給吳祿貞一份剛剛收到的前線電報。
“報告總指揮,東路縱隊已調整好部署,可以隨時投入攻擊。近幾天,東部地區天氣仍然惡劣,空軍無法起飛執行空中偵察任務,東路縱隊隻能依靠地麵偵察,因此,周司令希望能夠調整總攻時間,以待東路縱隊完成詳細的偵察,探明日軍主力虛實。”
參謀將電報抄稿呈了上去,並簡單的將電報內容介紹一番。
“知道了,你馬上回電周道剛,叫他務必謹慎從事,我不希望再看到有什麽重大損失,尤其是裝甲部隊,總統和總參謀部可以說他周道剛麾下有一支鐵軍,可是我卻不會這麽說,我看來,那支裝甲偵察分隊的損失本來是可以避免的,這件事我現不跟他周道剛計較,但是我也不希望以後再聽到什麽‘孤軍奮戰’的說法。”
吳祿貞的回電很不客氣,這倒不怪他刻薄,他看來,周道剛前幾天製訂的那個前出偵察計劃太過冒進,將裝甲偵察分隊置於孤軍奮戰境地,未免太不象話,而這一切,似乎都是出於周道剛的搶功心理,偏偏現沒人想跟他周司令搶功,周道剛這麽做,未免有些山頭主義傾向,正是總統極其討厭的。
參謀匆匆趕去電報室,吳祿貞繼續警備司令部裏走來走去,所思考的主要問題已集中到了下一步的進攻方案上,現大孤山的那支日軍精銳部隊已被調動,正是一鼓作氣將其消滅的好機會,就看吳祿貞怎樣布置進攻了,雖然戰前總參謀部和陸軍參謀部就已經製訂了相應的作戰方案,但是那隻是一個梗概,具體這仗該怎麽打,還是得看形勢發展,還是得由吳祿貞決定,這也正是他這個前敵總指揮存的意義。
吳祿貞拿著筆,地圖上標了幾個方位,然後叫來參謀,對照前幾天的那些電報,地圖上仔細研究起來,很快就將總統視察前線的事情給忘得一幹二淨。
一個小時後,正當吳祿貞和參謀們忙得忘了時間的時候,一名海軍軍官走進了警備司令部。
“吳總指揮,快些去碼頭,你等的那支船隊過來了!”
吳祿貞抬頭望去,那軍官是軍港司令。
吳祿貞登陸之後,就叮囑過軍港方麵,一旦船隊抵達軍港,就通知他去迎接,不過他當時並沒有告訴軍港司令船隊的乘客都是些什麽人。
總統的行蹤是機密,隻有少數人知道,吳祿貞沒說船隊裏坐的那位“貴客”是什麽人,那麽軍港司令自然也就不清楚船隊的底細,他還以為是運送軍火物資的船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