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鴨綠江方向


    烈日當空,汗流浹背,正是正午時分,眼看著就快到午飯鍾點。


    一聲哨響,正修築野戰工事的士兵們立刻放下手裏的工具,軍官的帶領下走向炊事班,領取他們的午飯。


    午飯很簡單,就是高粱米飯、豬肉燉菜,無論是飯還是菜,都是拿大行軍鍋煮的,雖然調料簡單,但是經過重體力勞動之後,所有的人都吃得很香。


    與其他人一樣,蔣翊武也吃得很香,雖然米飯不是他愛吃的大米,但是就著那碗香噴噴的豬肉菜湯,這胃口也是不錯,而且還分了一小勺辣椒油,往湯裏一拌,直吃得渾身是汗,不停的舉起水壺,往喉嚨裏灌著涼開水,而且與其他人一樣,也是赤膊上陣。


    這裏是鎮江堡,正當麵就是汲河,渡過汲河,再往東北方向走上幾十裏地,就是鴨綠江了,鎮江堡距離國境線的直線距離也就那麽幾十裏地,毫不誇張的說,這裏就是國防第一線,也是整個鴨綠江防線的南端。


    之所以不緊挨著鴨綠江布置防線,主要是為了躲避日本海軍的炮火,雖然鴨綠江上有一支中國海軍的分遣艦隊“野鴨部隊”,但是相比強大的日軍海軍,那支艦隊的實力太弱小了,一旦日軍派遣軍艦進入鴨綠江,那麽中國的陸軍部隊就可能鴨綠江邊遭到炮火轟擊,所以,幹脆主動將防線後撤幾十裏,此舉未必沒有當年春秋時代晉文公“退避三舍”的用意,其目的是使敵軍失去戰術上的某些優勢。


    至於防線以東的中國平民,也都被疏散到了防線後方,國戰麵前,家園是顧不上了,而且為了疲敝敵軍,防線以東地區也實行了“焦土政策”,絕不留一間房屋、一口水井、一棵樹木、一條道路給日本軍隊使用。


    蔣翊武和他的戰友們現正修築的野戰工事正是國防工事,隻不過這支部隊的多數官兵並不是中**人,而是來自於朝鮮半島的朝鮮人,這支部隊就是那支所謂的“大田部隊”,“高麗**軍”的下屬支隊,高指揮官是朝鮮人趙七,蔣翊武隻不過是部隊裏為數不多的中方軍事顧問之一。


    “大田部隊”安州戰役中損失很大,原本是打算分散突圍到朝鮮半島南部地區打遊擊的,但是就突圍命令下達前的一刻,一支中國國防軍的騎兵部隊突然衝破日軍防線,將大田部隊從安州包圍圈中救了出來,然後帶往鴨綠江畔,並隨後隨同中**隊主動撤退到鴨綠江右岸,進入了休整時期。


    利用這個休整時期,大田部隊一邊補充兵員、物資,一邊奉命進抵鎮江堡,開始修築鎮江堡以東地區的野戰工事,為迎擊日軍進攻做準備。


    鎮江堡野戰工事並不是一線正麵工事,這處工事群隻是作為側翼陣地所,真正的主陣地還是北邊的山區,自從兩年前,中國中樞政府開始實施國防工程計劃之後,那裏就逐漸修築起了兩處築壘地域,配合山區的那些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坑道群、坑道網,一條堅固的國防線就這麽建立起來了,但是僅靠正麵陣地還不夠,所以,現鎮江堡與其他邊境城鎮一樣,都忙著修築野戰工事,日軍一旦越過鴨綠江,就將這條國防線上遭遇頑強抵抗,至於中**隊,那些儲備充足的物資足以支撐長期作戰。


    其實早大田部隊還安州城與日軍作戰的時候,鎮江堡的地方政府就已經按照中樞命令開始召集居民城外挖掘戰壕了,但是由於缺乏經驗,挖掘出來的戰壕是一條一條的直線,這不符合軍事作戰要求,因此,當大田部隊進駐之後,就開始對這些不合格的戰壕進行修整,而且增加了交通壕和防炮掩體,並且弄來了帶刺鐵絲網。


    正對鎮江堡的鴨綠江對麵就是義州,那條從朝鮮半島南部地區直通沈陽的國際鐵路就從鎮江堡經過,自從中國國防軍主力撤出朝鮮之後,大田部隊就奉命用炸藥摧毀了江邊兩岸的鐵路和橋梁,日軍如果渡過鴨綠江,就必須徒步前進。


    但是鎮江堡側後方向的鐵路和橋梁仍舊可以通車,援軍和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從後方的鳳凰城輸送到前線,這對於防守方非常有利,而且,就鎮江堡火車站,兩列裝甲列車就那裏休整,一旦戰鬥開始,裝甲列車隨時可以投入戰鬥,為前線部隊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也正因此,大田部隊的所有官兵都對即將到來的防禦作戰信心十足,不像安州那樣,隨時都會陷入後勤斷絕的恐慌,目前的主要麻煩於兵員補充,到鎮江堡休整已經兩天時間,但是補充到部隊裏的兵隻有兩千多人,其中還有不少是中國的革命衛隊,對於這種情況,司令趙七很不滿意,他不希望這支部隊的“朝鮮色彩”被衝淡,因此,他已經親自帶著人趕去圖們江畔,準備那裏召集朝鮮僑民參軍,至於大田部隊的指揮權,目前實際上是由副司令孫嶽掌握。


    孫嶽本來是“高麗**軍”副司令,但是他並沒有隨同部隊開進朝鮮,部隊渡過鴨綠江之前,孫嶽就留了鳳凰城,專門負責為“高麗**軍”提供後勤保障,當安州陷入日軍包圍中時,孫嶽就奉命移駐鎮江堡,當大田部隊趕到這裏之後,他就被任命為大田部隊的副司令,以取代原來那位重傷後送的朝鮮副司令。


    但是孫嶽威望不足,隻能依靠朝鮮軍官團控製部隊,為了督促部隊,孫嶽隻好將中**事顧問派到一線陣地,蔣翊武也就這麽趕到了一線陣地,並且直接參加了野戰工事的施工,算是以身作則。


    說句實話,蔣翊武對孫嶽的“官僚作風”有些意見,他看來,僅靠坐鎮司令部是不可能提高個人威望的,隻有參加一線行動,才能真正掌握部隊,縱然士兵以朝鮮人居多,但這並不是孫嶽躲司令部的借口,中國人、朝鮮人,現都是日本的敵人,現講究的是團結,而不是刻意的強調兩**人國籍上的區別。


    蔣翊武與孫嶽不同,他大田部隊裏威望很高,這一方麵是因為他的朝鮮話說得已是很不錯,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他曾安州與部下浴血奮戰,對於這位中**事顧問,部隊裏的朝鮮官兵都對他很佩服。


    也正因為佩服,所以現吃午飯的時候,一幫朝鮮軍官特意拿出珍藏的泡菜,請蔣翊武長官一同品嚐,菜雖不多,不過一片心意,蔣翊武倒也沒有客氣。


    午飯很快就結束了,蔣翊武決定讓官兵們多休息半個小時,趁著這工夫,他帶上幾名中**官,趕去鎮江堡司令部,向副司令孫嶽匯報部隊的情況,並順便看看鳳凰城那邊的野戰炮送過來沒有。


    蔣翊武小腿有傷,不能長距離走路,隻能騎馬。


    到了司令部,孫嶽仍與參謀們吃飯,飯菜說不上豐盛,不過比陣地上好一些,四菜一湯,還有留聲機播放音樂,倒也是苦中有樂。


    從衛兵那裏得知副司令正吃午飯,蔣翊武也沒有去打攪,就與那幾名中**事顧問司令部旁邊的火車站裏轉悠,向調度室打聽什麽時候還有軍火送過來。


    巧得很,就五分鍾後,一列軍列就進了火車站,隨車送過來的不僅有軍火輜重,還有一批從後方調過來的見習軍官,他們都是剛剛從各個軍事院校畢業的下級軍官,到鎮江堡來,就是來入隊實習的,而且領著他們下部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張國平。


    張國平現不僅是**騎兵師的師長,而且也是鴨綠江戰區的高軍事長官,司令部設鎮江堡北邊的土城子,不過這次他過來鎮江堡卻不是從土城子過來的,而是從鳳凰城那邊過來的,他去鳳凰城,一則是將麾下的騎兵部隊帶去鳳凰城,準備投入遼東半島決戰,二則卻是奉命接應一批見習軍官,也正是他現領到鎮江堡的這批實習軍官。


    張國平下了火車,看見蔣翊武正與幾名軍官火車站上晃悠,蔣翊武也看見了他,於是急忙上前打招呼。


    問明蔣翊武來意,張國平抬起手,指了指火車,說道:“這批軍火倒不是全都運給你們的,土城子那邊也需要軍火支援,不過你們需要的野戰炮倒是可以優先交給你們。對了,這些見習軍官就交給你們了,他們軍校的時候,主攻的是政治與宣傳,你們可以將他們編入部隊中,專門從事宣傳工作,上陣打仗用不著他們。”


    “宣傳?這可是朝鮮部隊,會說中國話的官兵可是鳳毛麟角。”


    蔣翊武嘴角一挑,笑了起來,有的時候,總參謀部也是會幹些不著調的事情,現大田部隊需要的不是宣傳幹部,而是一線指揮官,安州作戰的時候,部隊的基層指揮官損失很大,許多排、連現都是提拔老兵做排長、連長。


    張國平也是一笑,說道:“你想得到這一點,難道總參謀部就想不到這一點?告訴你吧,這些見習軍官都是居住延邊的朝鮮族人,從前清同治年間起,他們住中國境內已有幾代人的時間,他們的朝鮮話說得比你可流利多了,早幾年前,中樞就謀劃好了,專門招募了一批朝鮮族軍官,送去軍校深造,現他們畢業,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蔣翊武這才明白中樞和總參謀部想得比他深遠,於是嗬嗬一笑,用朝鮮話與那幫朝鮮族見習軍官打招呼,見蔣翊武居然會講朝鮮話,那幫見習軍官對他的好感頓時提升了起來。


    蔣翊武前頭領路,帶著那幫見習軍官趕去司令部麵見副司令孫嶽,至於張國平,則不慌不忙的火車站拍發電報,詢問土城子那邊的戰備情況,現鴨綠江戰雲密布,他的這個戰區高軍事長官確實是忙得四腳朝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08遠東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丹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丹丘並收藏1908遠東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