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鐵石心腸
入夜之後,槍聲稀疏下來,夜幕中望去,整個城市籠罩火光之中,攻守雙方所發動的火攻戰幾乎摧毀了一切木製建築。
英國人的決心很大,他們決定不計任何代價控製住加坡,為了這個目的,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親自下達了火攻命令,以將那些巷戰中藏身於各種建築中的朝鮮人趕出去,並予以殲滅。
朝鮮人的決心同樣很大,但是他們與英國人不同,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控製住加坡,而是將這座港口城市完全摧毀,以達到削弱英國遠東控製力的目的,根據許多朝鮮人的想法,正是因為英國給日本撐腰,所以朝鮮的地位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隻要削弱了英國對遠東的控製力,那麽,日本將不得不中國的軍事壓力與外交壓力下給予朝鮮**的國際地位。
由於交戰雙方都帶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因此,這場加坡之戰就顯得格外的慘烈,無論是英國人還是朝鮮人,都沒有給對方留下絲毫轉圜的餘地。
但是英國人的力量強大,英國不僅擁有世界一流的海軍力量,而且陸軍實力也不容小覷,雖然目前英國陸軍的主要力量都投放歐洲戰場,但是亞洲和非洲地區,英國還控製著廣闊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不僅可以向英國提供廉價的工業原料和勞動力,而且還同時為英國提供廉價的兵源,英屬東非、英屬印度,這些地區的兵源或許不是有戰鬥力的,但是卻顯然是廉價的,英國政府可以很方便的從這些殖民地征召炮灰,用於殖民戰爭。
當英國殖民當局得到從印度增援的部隊之後,戰爭的天平立刻就向英國傾斜過去了,就憑據守加坡港的那數千名朝鮮武裝僑民,無論如何是抵擋不住英印軍隊的瘋狂進攻的。
實際上,下午的時候,加坡城的攻防戰就已經接近尾聲了,雖然槍聲直到晚上才真正稀疏起來,但是天黑之前,朝鮮人有組織的抵抗就已經瓦解了,剩下的不過是少數武裝人員憑借血氣之勇而做的榮譽之戰而已,目的並不僅僅隻是為了表現朝鮮人的戰鬥勇氣,而且是為了引起國際關注,用一場悲壯的表演為這場莫名其妙的戰爭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場戰爭確實有些莫名其妙,朝鮮人想讓祖國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出來,可是他們卻跟與朝鮮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英**隊作戰,說句實話,就連朝鮮人自己也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覺,回想一下這場戰爭爆發的直接導火線,似乎與英**隊捕日本商船爆炸案嫌疑分子有關,可是那幾艘日本商船到底是被誰炸沉的,目前似乎並沒有過硬的證據,雖然現場發現了許多朝鮮**分子散發的傳單,但是既然是傳單,那麽誰都可以印刷,甚至是日本人,也可以偽裝成朝鮮人。
這種莫名其妙的狀況不僅引起了聞記者們的極大興趣,而且也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高度警惕,一切細節似乎都提醒英國政客:遠東,有一隻黑手操縱一切。
那麽到底是誰操縱這一切呢?是德國的那位神經質的皇帝麽?還是中國的那位讓人捉摸不透的“狂人總統”?或者,幹脆就是美國人搗得鬼?
越是形勢危急的時候,人的疑心病也就越重,英國政客們也不例外,現歐洲戰爭已經打響,歐洲列強已無法顧及遠東利益,這種時候,歐洲列強擔心的就是有人試圖渾水摸魚,奪取他們的遠東利益,而有嫌疑的就是那些還沒有直接卷入歐洲戰爭的國家。
也正是這種心態的驅使下,英國政客們終決心用血腥的武力鎮壓來顯示英國政府維護遠東利益的堅強決心,當年南非,為了顯示這種維護英國殖民利益的堅強決心,英國政客發明了集中營,那麽現,英國政客也不忌諱故計重施,他們決心讓遠東的那些國家和那些民族看清楚英國的實力。
事實證明,英國的力量確實不可小覷,英印軍隊的攻擊下,朝鮮人的抵抗已經基本上瓦解了,剩下的就是善後問題了,不過那位英國海峽殖民地的總督先生顯然打算繼續用鐵血手段進行善後,而下令英印軍隊縱火攻擊正是總督先生意誌的體現。
被英印軍隊縱火攻擊的居民區多數都是華人社區,隔著海峽眺望那烈火中的港口,許多華人難民痛苦失聲,對於這些難民中的許多人而言,那烈火與濃煙中化為灰燼的是幾輩人辛勤勞作換來的財富,可是現,已經隨著那位英國總督一句輕飄飄的命令而化為烏有了。
站高地上,眺望那火光中的城市,黃承善是麵色黯淡。
撤離城市之前,黃家經營的福州國藥鋪實際上就已經毀於戰火了,雖然黃承善對於這種局麵早有準備,可是當他回首眺望第二故鄉的時候,這心中的悲憤卻也是實實的。
“這就是寄人籬下的悲哀啊,別人什麽時候叫你滾蛋,你什麽時候就得滾蛋。”
不知是誰黃承善身後哀歎了一聲,這引起了一陣共鳴。
“西洋人也是外來戶,為什麽他們可以這裏立足,我們唐人就不能這裏立足呢?說到底,這還是一個弱肉強食的道理。要想不被人吃掉,就必須學會做強者!”
黃承善淒然一笑,他的這幾句話立刻使現場的所有人沉默下去。
黃承善並沒有多解釋他的這幾句話,而是仰天長嘯一聲之後,轉身走下高地,身後跟著他的幾名手下,眾人雖然都是一副難民的打扮,但是那目光中的堅毅卻表明了他們內心的堅強。
做強者的先決條件就是內心堅強,甚至必須做一個鐵石心腸的人。
普通人很難做到真正的鐵石心腸,但是黃承善卻打算試一試,而他目前的表現已很不錯,至少,他親手點燃了福州國藥鋪的那把烈火,用這烈火將自己錘煉成鋼鐵般的冷血動物。
黃承善是昨天撤離加坡的,而且一離開加坡,就趕上了英國總督下達“逐客令”,勒令所有聚集加坡附近的華人和華僑立即疏散,雖然黃承善也被驅逐之列,但是他還是想辦法將驅逐日期推後了一天。
現,眼看著就到逐客令規定的疏散時間了,黃承善必須天亮之前離開柔佛,前往檳榔嶼,而去檳榔嶼之前,他已經通過特殊渠道得知了他的父親黃秋元正滿世界尋找他的消息,此去檳榔嶼,一方麵是接受的任務,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去與親人團聚,現,不僅黃秋元檳榔嶼,黃承善的家人也多半都檳榔嶼,家族成員中,像黃承善這樣“下落不明”的人也隻有他一個。
離開高地之後,黃承善就帶著幾名手下趕去火車站,並搭乘一列火車前往北部的檳榔嶼。
檳榔嶼位於馬來半島中部地區,是一座海港城市,屬英國海峽殖民地管轄,與加坡類似,檳榔嶼的人口構成中,華人與華僑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當地甚至有公開發行的中文報紙,當年反清革命黨之所以選擇檳榔嶼作為重要的海外根據地,就是因為當地的“中國色彩”,中國的近代史上,不少名人都曾與檳榔嶼有過不解之緣,其中既有革命派也有改良派,當然,保守派數量也是不少,近代中國境內所發生過的文化與政治理念的衝突,檳榔嶼也有所體現,由此也可看出檳榔嶼與中國文化聯係之深。
可是統治檳榔嶼的畢竟是英國人,英國殖民當局不反對輸入華工,但是卻對華工所帶來的中國文化持蔑視立場,尤其是當滿清王朝覆滅之後,隨著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抬頭,英國殖民當局決定壓製中國文化,不僅取締了當地的多數中文報紙,而且也解散了中文學校。
但是英國現所麵對的並不是當年的那個“東亞病夫”,英國現所麵對的不僅是一個正向工業國邁進的共和中國,而且英國人也必須直麵那位“狂人總統”的影響力,隨著中日戰爭進入尾聲,那位“狂人總統”的威望越來越高,不僅國內擁有一大批狂熱的追隨者,就連檳榔嶼,印著“狂人總統”頭像的明信片也是搶手貨,沒有人比漂泊外的華僑和華人清楚“祖國”的意義,隻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才能真正保護海外遊子的利益。
現,隨著這場“馬來亞危機”的爆發,民族主義終於全麵取代了其它的思想,檳榔嶼的華人與華僑也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狂人總統”的狂熱信徒也成為了華人社團中的主力。
黃承善就是這種狂熱信徒,通過加坡之戰,他已經完全拜倒這麵民族主義的旗幟之下了,他決心投身於這場運動,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將這南洋的渾水攪得渾。
也正因此,黃承善才會趕去檳榔嶼,現加坡已經被戰爭破壞得麵目全非,短時間內不可能恢複生機,那麽就有必要另外選擇一個南洋華人的政治中心,檳榔嶼現比較合適。
不過趕到檳榔嶼之後,黃承善突然發現,他必須先解決一個麻煩,這個麻煩不比英國殖民軍小,如果處理不當的話,恐怕會造成華人和華僑社團的分裂。
於是,趕到檳榔嶼,並且弄清楚狀況之後,黃承善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與父親會麵,而是去聯絡先期抵達檳榔嶼的龔春台,相比龔春台的老練,黃承善具體的行動上確實還嫩了點。
入夜之後,槍聲稀疏下來,夜幕中望去,整個城市籠罩火光之中,攻守雙方所發動的火攻戰幾乎摧毀了一切木製建築。
英國人的決心很大,他們決定不計任何代價控製住加坡,為了這個目的,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親自下達了火攻命令,以將那些巷戰中藏身於各種建築中的朝鮮人趕出去,並予以殲滅。
朝鮮人的決心同樣很大,但是他們與英國人不同,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控製住加坡,而是將這座港口城市完全摧毀,以達到削弱英國遠東控製力的目的,根據許多朝鮮人的想法,正是因為英國給日本撐腰,所以朝鮮的地位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隻要削弱了英國對遠東的控製力,那麽,日本將不得不中國的軍事壓力與外交壓力下給予朝鮮**的國際地位。
由於交戰雙方都帶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因此,這場加坡之戰就顯得格外的慘烈,無論是英國人還是朝鮮人,都沒有給對方留下絲毫轉圜的餘地。
但是英國人的力量強大,英國不僅擁有世界一流的海軍力量,而且陸軍實力也不容小覷,雖然目前英國陸軍的主要力量都投放歐洲戰場,但是亞洲和非洲地區,英國還控製著廣闊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不僅可以向英國提供廉價的工業原料和勞動力,而且還同時為英國提供廉價的兵源,英屬東非、英屬印度,這些地區的兵源或許不是有戰鬥力的,但是卻顯然是廉價的,英國政府可以很方便的從這些殖民地征召炮灰,用於殖民戰爭。
當英國殖民當局得到從印度增援的部隊之後,戰爭的天平立刻就向英國傾斜過去了,就憑據守加坡港的那數千名朝鮮武裝僑民,無論如何是抵擋不住英印軍隊的瘋狂進攻的。
實際上,下午的時候,加坡城的攻防戰就已經接近尾聲了,雖然槍聲直到晚上才真正稀疏起來,但是天黑之前,朝鮮人有組織的抵抗就已經瓦解了,剩下的不過是少數武裝人員憑借血氣之勇而做的榮譽之戰而已,目的並不僅僅隻是為了表現朝鮮人的戰鬥勇氣,而且是為了引起國際關注,用一場悲壯的表演為這場莫名其妙的戰爭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場戰爭確實有些莫名其妙,朝鮮人想讓祖國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出來,可是他們卻跟與朝鮮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英**隊作戰,說句實話,就連朝鮮人自己也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覺,回想一下這場戰爭爆發的直接導火線,似乎與英**隊捕日本商船爆炸案嫌疑分子有關,可是那幾艘日本商船到底是被誰炸沉的,目前似乎並沒有過硬的證據,雖然現場發現了許多朝鮮**分子散發的傳單,但是既然是傳單,那麽誰都可以印刷,甚至是日本人,也可以偽裝成朝鮮人。
這種莫名其妙的狀況不僅引起了聞記者們的極大興趣,而且也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高度警惕,一切細節似乎都提醒英國政客:遠東,有一隻黑手操縱一切。
那麽到底是誰操縱這一切呢?是德國的那位神經質的皇帝麽?還是中國的那位讓人捉摸不透的“狂人總統”?或者,幹脆就是美國人搗得鬼?
越是形勢危急的時候,人的疑心病也就越重,英國政客們也不例外,現歐洲戰爭已經打響,歐洲列強已無法顧及遠東利益,這種時候,歐洲列強擔心的就是有人試圖渾水摸魚,奪取他們的遠東利益,而有嫌疑的就是那些還沒有直接卷入歐洲戰爭的國家。
也正是這種心態的驅使下,英國政客們終決心用血腥的武力鎮壓來顯示英國政府維護遠東利益的堅強決心,當年南非,為了顯示這種維護英國殖民利益的堅強決心,英國政客發明了集中營,那麽現,英國政客也不忌諱故計重施,他們決心讓遠東的那些國家和那些民族看清楚英國的實力。
事實證明,英國的力量確實不可小覷,英印軍隊的攻擊下,朝鮮人的抵抗已經基本上瓦解了,剩下的就是善後問題了,不過那位英國海峽殖民地的總督先生顯然打算繼續用鐵血手段進行善後,而下令英印軍隊縱火攻擊正是總督先生意誌的體現。
被英印軍隊縱火攻擊的居民區多數都是華人社區,隔著海峽眺望那烈火中的港口,許多華人難民痛苦失聲,對於這些難民中的許多人而言,那烈火與濃煙中化為灰燼的是幾輩人辛勤勞作換來的財富,可是現,已經隨著那位英國總督一句輕飄飄的命令而化為烏有了。
站高地上,眺望那火光中的城市,黃承善是麵色黯淡。
撤離城市之前,黃家經營的福州國藥鋪實際上就已經毀於戰火了,雖然黃承善對於這種局麵早有準備,可是當他回首眺望第二故鄉的時候,這心中的悲憤卻也是實實的。
“這就是寄人籬下的悲哀啊,別人什麽時候叫你滾蛋,你什麽時候就得滾蛋。”
不知是誰黃承善身後哀歎了一聲,這引起了一陣共鳴。
“西洋人也是外來戶,為什麽他們可以這裏立足,我們唐人就不能這裏立足呢?說到底,這還是一個弱肉強食的道理。要想不被人吃掉,就必須學會做強者!”
黃承善淒然一笑,他的這幾句話立刻使現場的所有人沉默下去。
黃承善並沒有多解釋他的這幾句話,而是仰天長嘯一聲之後,轉身走下高地,身後跟著他的幾名手下,眾人雖然都是一副難民的打扮,但是那目光中的堅毅卻表明了他們內心的堅強。
做強者的先決條件就是內心堅強,甚至必須做一個鐵石心腸的人。
普通人很難做到真正的鐵石心腸,但是黃承善卻打算試一試,而他目前的表現已很不錯,至少,他親手點燃了福州國藥鋪的那把烈火,用這烈火將自己錘煉成鋼鐵般的冷血動物。
黃承善是昨天撤離加坡的,而且一離開加坡,就趕上了英國總督下達“逐客令”,勒令所有聚集加坡附近的華人和華僑立即疏散,雖然黃承善也被驅逐之列,但是他還是想辦法將驅逐日期推後了一天。
現,眼看著就到逐客令規定的疏散時間了,黃承善必須天亮之前離開柔佛,前往檳榔嶼,而去檳榔嶼之前,他已經通過特殊渠道得知了他的父親黃秋元正滿世界尋找他的消息,此去檳榔嶼,一方麵是接受的任務,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去與親人團聚,現,不僅黃秋元檳榔嶼,黃承善的家人也多半都檳榔嶼,家族成員中,像黃承善這樣“下落不明”的人也隻有他一個。
離開高地之後,黃承善就帶著幾名手下趕去火車站,並搭乘一列火車前往北部的檳榔嶼。
檳榔嶼位於馬來半島中部地區,是一座海港城市,屬英國海峽殖民地管轄,與加坡類似,檳榔嶼的人口構成中,華人與華僑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當地甚至有公開發行的中文報紙,當年反清革命黨之所以選擇檳榔嶼作為重要的海外根據地,就是因為當地的“中國色彩”,中國的近代史上,不少名人都曾與檳榔嶼有過不解之緣,其中既有革命派也有改良派,當然,保守派數量也是不少,近代中國境內所發生過的文化與政治理念的衝突,檳榔嶼也有所體現,由此也可看出檳榔嶼與中國文化聯係之深。
可是統治檳榔嶼的畢竟是英國人,英國殖民當局不反對輸入華工,但是卻對華工所帶來的中國文化持蔑視立場,尤其是當滿清王朝覆滅之後,隨著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抬頭,英國殖民當局決定壓製中國文化,不僅取締了當地的多數中文報紙,而且也解散了中文學校。
但是英國現所麵對的並不是當年的那個“東亞病夫”,英國現所麵對的不僅是一個正向工業國邁進的共和中國,而且英國人也必須直麵那位“狂人總統”的影響力,隨著中日戰爭進入尾聲,那位“狂人總統”的威望越來越高,不僅國內擁有一大批狂熱的追隨者,就連檳榔嶼,印著“狂人總統”頭像的明信片也是搶手貨,沒有人比漂泊外的華僑和華人清楚“祖國”的意義,隻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才能真正保護海外遊子的利益。
現,隨著這場“馬來亞危機”的爆發,民族主義終於全麵取代了其它的思想,檳榔嶼的華人與華僑也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狂人總統”的狂熱信徒也成為了華人社團中的主力。
黃承善就是這種狂熱信徒,通過加坡之戰,他已經完全拜倒這麵民族主義的旗幟之下了,他決心投身於這場運動,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將這南洋的渾水攪得渾。
也正因此,黃承善才會趕去檳榔嶼,現加坡已經被戰爭破壞得麵目全非,短時間內不可能恢複生機,那麽就有必要另外選擇一個南洋華人的政治中心,檳榔嶼現比較合適。
不過趕到檳榔嶼之後,黃承善突然發現,他必須先解決一個麻煩,這個麻煩不比英國殖民軍小,如果處理不當的話,恐怕會造成華人和華僑社團的分裂。
於是,趕到檳榔嶼,並且弄清楚狀況之後,黃承善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與父親會麵,而是去聯絡先期抵達檳榔嶼的龔春台,相比龔春台的老練,黃承善具體的行動上確實還嫩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