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金鷹
蔚藍的天空,連綿的群山,雪山與冰川反射著陽光,仿佛指引航向的燈塔,即使很遠的地方也能望見那閃動的光芒。
天空中,十八架灰藍色的雙翼單座戰鬥機分成左中右三組,由東向西飛行,高度四千五百公尺,機翼下和機身側麵都繪製著中國空軍的金鷹軍徽,而那垂尾的側麵則繪製著具體部隊的番號與飛機的編號,從番號和編號來看,這十八架戰鬥機來自空軍第一戰鬥機聯隊第一飛行大隊。
這支飛行中隊隻是一支臨時拚湊而成的飛行中隊,代號“金鷹”,飛行中隊的飛行員和飛機來自不同的中隊,而指揮這支飛行中隊的指揮官就是空軍副司令孟飛,軍銜少將。
作為一名空軍少將,孟飛並不喜歡坐辦公室或者指揮室裏對著地圖指指點點,他喜歡藍天,癡迷於飛行,也正因此,當從總參謀部領到這次轉場任務之後,孟飛就親自指揮這支飛行中隊過來了。
這裏是天山山脈的支脈塔勒奇山,又稱婆羅科努山,此刻那機翼下的連綿群山就是婆羅科努山的縱深地區,山脈高處接近雪線,這種空域飛行,對於飛行員而言,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高寒缺氧,而且山風劇烈,如果飛機這裏發生故障,救援的難度可想而知。
值得慶幸的是,這十八架戰鬥機都是式的全金屬結構戰鬥機,機翼與機身蒙皮都是硬鋁合金製造,連接上下機翼的撐杆也是同樣的鋁合金材料,再加上那五百馬力的液冷發動機提供的強大動力,足以保證飛行安全。
這種戰鬥機就是中國航空工業的驕傲:“超級黃蜂”式戰鬥機。
雖然“超級黃蜂”式戰鬥機確實是用來取代“黃蜂”式戰鬥機的主力機種,而且兩者從代號來看似乎也很相似,但是實際上,“超級黃蜂”與“黃蜂”之間並無太大關係,“超級黃蜂”是一種全設計、全概念的戰鬥機,無論是設計理念上,還是性能上,“超級黃蜂”都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所有戰鬥機。
“超級黃蜂”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15年初,其實早1916年的年初就完成了第一架原型機的測試與試飛,但是終的定型生產卻推遲到了1916年的年底,因此,目前製造的數量並不多,不過一百餘架,而且受製於無線通訊設備研製進度的遲緩,本應裝上機載電台的戰鬥機現仍舊無法空中進行無線電聯絡,也正因此,原型機上的翻起式艙蓋被取消,飛行員坐艙仍舊采用敞開式坐艙,以方便飛行員以肢體動作進行相互之間的聯絡。
由於動力強勁,“超級黃蜂”的火力也得到了加強,機頭周圍共安裝七點九毫米航空機槍四挺,並采用彈鏈供彈,總共備彈一千顆,除此之外,機翼和機腹下還可以掛載輕型航空炸彈,進行對地轟炸,或者掛上一具同樣由鋁合金製造的副油箱,以增加航程。
除了火力強悍之外,“超級黃蜂”式戰鬥機的飛行速度也相當驚人,得益於動力強勁的發動機和前起落架上的整流罩,“超級黃蜂”的高時速達三百公裏,比目前其它國家裝備的所有飛機都快,而且其升限已突破七千五百公尺,因此,飛機上配備氧氣供應係統就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
自從設計定型並進行批量生產之後,“超級黃蜂”就一直是中國空軍部隊的絕對機密,即使是空軍的高級軍官,親眼見過這種式飛機的人也不多,而且自從進入部隊列裝之後,“超級黃蜂”式戰鬥機就一直優先配屬給駐東北地區的空軍部隊使用。
此次“超級黃蜂”飛越婆羅科努山,是這種式戰鬥機第一次靠近中國西北邊疆地區進行實戰部署,孟飛當然有足夠的理由直接帶隊飛行,現的中國空軍裏,確實沒有人比他有資格指揮中隊飛越婆羅科努山。
為了此次轉場任務,孟飛和他的隊員們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從行動之前飛行計劃的製訂到此次飛行所需油料、彈藥和地勤人員的挑選,孟飛都親自過問,不敢有絲毫馬虎,尤其是油料,普通汽油無法提供足夠的動力,因此,“超級黃蜂”使用的是一種混合燃料,由於添加了苯,這種燃料無法長期儲存,隻能使用之前臨時配製,孟飛也親自指導了這種混合燃料的配製。
孟飛率領飛行中隊從迪化起飛,向西直飛目的地伊犁,為了保證航程,飛機隻裝備航空機槍,除此之外飛機沒有裝備任何武備,隻加掛了一具副油箱。
由於氧氣有限,不可能一直高空飛行,因此當飛行中隊飛到低海拔地區的時候,孟飛就會率領飛行員們躥到低空,取下氧氣罩,呼吸那幹冷的山風。
此次轉場伊犁,除了執行戰備任務之外,飛行中隊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向伊犁的地方政府部門運送過去一批電子管收音機,現伊犁的一座小型水電站已經建設完工,可以為電子管收音機提供足夠的電力了,一旦這批電子管收音機送到目的地,那麽伊犁地區不通無線廣播的曆史就算是結束了。
現,孟飛雙腿的正下方就擺著一台嶄的電子管收音機,由於體積巨大,占據了大半個機艙,這多少妨礙了他的腿部動作,蹬舵的時候也必須謹慎。
看了眼氣壓高度表,已經是三千公尺的高度,可以取下氧氣罩了。
孟飛抬起手,將氧氣罩取了下來,並關閉了氧氣閥門,然後將頭探出坐艙,向地麵望去。
畢竟是山區,氣溫比平原地區低,現又是剛開春沒多久,那山頭與山坡上的積雪還很厚,反射著陽光,地麵上白晃晃一片,看不見多少其它的顏色。
孟飛很快收回了目光,看了眼儀表板上的羅盤,然後又看了看時間,估算著距離和方位,隨後從飛行甲克的口袋裏摸出一本地圖冊,用膝蓋夾住,仔細的翻閱了片刻,試圖找出現的準確方位。
伊犁不比迪化,迪化有一座無線廣播信號發射塔,那同時也可以用作無線電導航台,利用飛機上的無線電導航儀,飛行員可以很輕鬆的向迪化直線飛行,但是伊犁沒有無線電導航台,隻能依靠羅盤飛行,航線誤差較大,雖然工程部隊確實天山的某些地區修建了一些可以用作導航用途的地標建築,但是從迪化一路飛過來,孟飛還沒有看見任何一座由工程部隊修建的地標建築,隻看見了一些散落山穀坡地上的居民點,但是這些居民點是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的,無法用來準確的判斷方位。
現沿途的地麵景物又都是茫茫雪山,這進一步使判斷目前所處方位的難度加大,即使孟飛經驗豐富,他現也不能非常肯定自己所處的具體方位。
“如果飛機裝備了無線電台就好辦多了,至少可以群策群力,召集飛行員們商議商議。”
帶著這個念頭,孟飛將那本航空地圖冊收回了飛行甲克的口袋,然後抬起手,用力拍了拍胸口,這高空溫度很低,呼吸這種溫度的空氣,這肺部當然不可能舒服,而且冷風順著衣服的縫隙往裏頭灌,這人就是暖和不起來。
就孟飛抱怨兵工署沒能按時將無線電聯絡設備交付空軍使用的時候,那前方的地麵上突然出現了一條細細的白線,那顯然是一條河流,而且向西延伸。
孟飛立即決定沿著這條河向前飛行,於是飛行中隊很快就調整了航向。
半個小時之後,那條河流一座湖泊中消失了,而且孟飛湖泊的岸邊看見了幾座建造規範的木頭建築,那些建築不僅排列整齊,而且附近還有一處操場,操場上豎著旗杆,旗杆上飄揚著國旗,顯然,那是一座兵營,而從兵營附近堆放的那些鐵軌、枕木來判斷,那應該是參與伊迪鐵路工程的工程兵部隊的兵營。
孟飛很快判明方位,這裏就是被稱為“布勒哈奇池”的那座湖泊,從地圖上判斷,位於伊犁的東北方向,距離伊犁已是不遠。
而此時,飛機的油量表指針已指向了“低油”狀態,孟飛決定降低飛行速度,以降低燃料消耗。
又飛行了十多分鍾,伊犁城已經出現飛行員們的視野中。
伊犁機場就城北二十公裏外,是一片河邊的草灘,設施比較簡陋,就連航空指揮塔也是用木頭搭建而成,望見從高空下降的那十八架灰藍色的戰鬥機,機場觀察員迅速發出了信號,判斷對方是友機之後,立刻通知了航空管製員,機場跑道被迅速清理,信號員則按照命令停機坪上用信號布擺出了“準許降落”的信號。
孟飛的戰鬥機第一個降落了機場跑道上,並按照地勤人員的引導將戰鬥機停了指定的停機坪上。
隻用了幾分鍾的時間,十八架“超級黃蜂”全部機場降落,看著這些全金屬結構的飛機,那些隻能駕駛老式“黃蜂”式戰鬥機的飛行員們都非常羨慕,不等所有飛機降落,他們就已經擁上去研究“超級黃蜂”了。
孟飛跳下飛機,吩咐一名飛行員將坐艙裏的那台電子管收音機搬下來,而他本人則信步走向航空指揮塔。
沒等跨進航空指揮塔,就聽見天空中傳來發動機的轟鳴,孟飛抬頭望去,看見一架大型飛機正從北方過來。
那架飛機顯然是一架轟炸機,而且與孟飛航空署模型室看見的那種正研製的型戰鬥機一樣都是單翼飛機。
蔚藍的天空,連綿的群山,雪山與冰川反射著陽光,仿佛指引航向的燈塔,即使很遠的地方也能望見那閃動的光芒。
天空中,十八架灰藍色的雙翼單座戰鬥機分成左中右三組,由東向西飛行,高度四千五百公尺,機翼下和機身側麵都繪製著中國空軍的金鷹軍徽,而那垂尾的側麵則繪製著具體部隊的番號與飛機的編號,從番號和編號來看,這十八架戰鬥機來自空軍第一戰鬥機聯隊第一飛行大隊。
這支飛行中隊隻是一支臨時拚湊而成的飛行中隊,代號“金鷹”,飛行中隊的飛行員和飛機來自不同的中隊,而指揮這支飛行中隊的指揮官就是空軍副司令孟飛,軍銜少將。
作為一名空軍少將,孟飛並不喜歡坐辦公室或者指揮室裏對著地圖指指點點,他喜歡藍天,癡迷於飛行,也正因此,當從總參謀部領到這次轉場任務之後,孟飛就親自指揮這支飛行中隊過來了。
這裏是天山山脈的支脈塔勒奇山,又稱婆羅科努山,此刻那機翼下的連綿群山就是婆羅科努山的縱深地區,山脈高處接近雪線,這種空域飛行,對於飛行員而言,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高寒缺氧,而且山風劇烈,如果飛機這裏發生故障,救援的難度可想而知。
值得慶幸的是,這十八架戰鬥機都是式的全金屬結構戰鬥機,機翼與機身蒙皮都是硬鋁合金製造,連接上下機翼的撐杆也是同樣的鋁合金材料,再加上那五百馬力的液冷發動機提供的強大動力,足以保證飛行安全。
這種戰鬥機就是中國航空工業的驕傲:“超級黃蜂”式戰鬥機。
雖然“超級黃蜂”式戰鬥機確實是用來取代“黃蜂”式戰鬥機的主力機種,而且兩者從代號來看似乎也很相似,但是實際上,“超級黃蜂”與“黃蜂”之間並無太大關係,“超級黃蜂”是一種全設計、全概念的戰鬥機,無論是設計理念上,還是性能上,“超級黃蜂”都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所有戰鬥機。
“超級黃蜂”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15年初,其實早1916年的年初就完成了第一架原型機的測試與試飛,但是終的定型生產卻推遲到了1916年的年底,因此,目前製造的數量並不多,不過一百餘架,而且受製於無線通訊設備研製進度的遲緩,本應裝上機載電台的戰鬥機現仍舊無法空中進行無線電聯絡,也正因此,原型機上的翻起式艙蓋被取消,飛行員坐艙仍舊采用敞開式坐艙,以方便飛行員以肢體動作進行相互之間的聯絡。
由於動力強勁,“超級黃蜂”的火力也得到了加強,機頭周圍共安裝七點九毫米航空機槍四挺,並采用彈鏈供彈,總共備彈一千顆,除此之外,機翼和機腹下還可以掛載輕型航空炸彈,進行對地轟炸,或者掛上一具同樣由鋁合金製造的副油箱,以增加航程。
除了火力強悍之外,“超級黃蜂”式戰鬥機的飛行速度也相當驚人,得益於動力強勁的發動機和前起落架上的整流罩,“超級黃蜂”的高時速達三百公裏,比目前其它國家裝備的所有飛機都快,而且其升限已突破七千五百公尺,因此,飛機上配備氧氣供應係統就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
自從設計定型並進行批量生產之後,“超級黃蜂”就一直是中國空軍部隊的絕對機密,即使是空軍的高級軍官,親眼見過這種式飛機的人也不多,而且自從進入部隊列裝之後,“超級黃蜂”式戰鬥機就一直優先配屬給駐東北地區的空軍部隊使用。
此次“超級黃蜂”飛越婆羅科努山,是這種式戰鬥機第一次靠近中國西北邊疆地區進行實戰部署,孟飛當然有足夠的理由直接帶隊飛行,現的中國空軍裏,確實沒有人比他有資格指揮中隊飛越婆羅科努山。
為了此次轉場任務,孟飛和他的隊員們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從行動之前飛行計劃的製訂到此次飛行所需油料、彈藥和地勤人員的挑選,孟飛都親自過問,不敢有絲毫馬虎,尤其是油料,普通汽油無法提供足夠的動力,因此,“超級黃蜂”使用的是一種混合燃料,由於添加了苯,這種燃料無法長期儲存,隻能使用之前臨時配製,孟飛也親自指導了這種混合燃料的配製。
孟飛率領飛行中隊從迪化起飛,向西直飛目的地伊犁,為了保證航程,飛機隻裝備航空機槍,除此之外飛機沒有裝備任何武備,隻加掛了一具副油箱。
由於氧氣有限,不可能一直高空飛行,因此當飛行中隊飛到低海拔地區的時候,孟飛就會率領飛行員們躥到低空,取下氧氣罩,呼吸那幹冷的山風。
此次轉場伊犁,除了執行戰備任務之外,飛行中隊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向伊犁的地方政府部門運送過去一批電子管收音機,現伊犁的一座小型水電站已經建設完工,可以為電子管收音機提供足夠的電力了,一旦這批電子管收音機送到目的地,那麽伊犁地區不通無線廣播的曆史就算是結束了。
現,孟飛雙腿的正下方就擺著一台嶄的電子管收音機,由於體積巨大,占據了大半個機艙,這多少妨礙了他的腿部動作,蹬舵的時候也必須謹慎。
看了眼氣壓高度表,已經是三千公尺的高度,可以取下氧氣罩了。
孟飛抬起手,將氧氣罩取了下來,並關閉了氧氣閥門,然後將頭探出坐艙,向地麵望去。
畢竟是山區,氣溫比平原地區低,現又是剛開春沒多久,那山頭與山坡上的積雪還很厚,反射著陽光,地麵上白晃晃一片,看不見多少其它的顏色。
孟飛很快收回了目光,看了眼儀表板上的羅盤,然後又看了看時間,估算著距離和方位,隨後從飛行甲克的口袋裏摸出一本地圖冊,用膝蓋夾住,仔細的翻閱了片刻,試圖找出現的準確方位。
伊犁不比迪化,迪化有一座無線廣播信號發射塔,那同時也可以用作無線電導航台,利用飛機上的無線電導航儀,飛行員可以很輕鬆的向迪化直線飛行,但是伊犁沒有無線電導航台,隻能依靠羅盤飛行,航線誤差較大,雖然工程部隊確實天山的某些地區修建了一些可以用作導航用途的地標建築,但是從迪化一路飛過來,孟飛還沒有看見任何一座由工程部隊修建的地標建築,隻看見了一些散落山穀坡地上的居民點,但是這些居民點是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的,無法用來準確的判斷方位。
現沿途的地麵景物又都是茫茫雪山,這進一步使判斷目前所處方位的難度加大,即使孟飛經驗豐富,他現也不能非常肯定自己所處的具體方位。
“如果飛機裝備了無線電台就好辦多了,至少可以群策群力,召集飛行員們商議商議。”
帶著這個念頭,孟飛將那本航空地圖冊收回了飛行甲克的口袋,然後抬起手,用力拍了拍胸口,這高空溫度很低,呼吸這種溫度的空氣,這肺部當然不可能舒服,而且冷風順著衣服的縫隙往裏頭灌,這人就是暖和不起來。
就孟飛抱怨兵工署沒能按時將無線電聯絡設備交付空軍使用的時候,那前方的地麵上突然出現了一條細細的白線,那顯然是一條河流,而且向西延伸。
孟飛立即決定沿著這條河向前飛行,於是飛行中隊很快就調整了航向。
半個小時之後,那條河流一座湖泊中消失了,而且孟飛湖泊的岸邊看見了幾座建造規範的木頭建築,那些建築不僅排列整齊,而且附近還有一處操場,操場上豎著旗杆,旗杆上飄揚著國旗,顯然,那是一座兵營,而從兵營附近堆放的那些鐵軌、枕木來判斷,那應該是參與伊迪鐵路工程的工程兵部隊的兵營。
孟飛很快判明方位,這裏就是被稱為“布勒哈奇池”的那座湖泊,從地圖上判斷,位於伊犁的東北方向,距離伊犁已是不遠。
而此時,飛機的油量表指針已指向了“低油”狀態,孟飛決定降低飛行速度,以降低燃料消耗。
又飛行了十多分鍾,伊犁城已經出現飛行員們的視野中。
伊犁機場就城北二十公裏外,是一片河邊的草灘,設施比較簡陋,就連航空指揮塔也是用木頭搭建而成,望見從高空下降的那十八架灰藍色的戰鬥機,機場觀察員迅速發出了信號,判斷對方是友機之後,立刻通知了航空管製員,機場跑道被迅速清理,信號員則按照命令停機坪上用信號布擺出了“準許降落”的信號。
孟飛的戰鬥機第一個降落了機場跑道上,並按照地勤人員的引導將戰鬥機停了指定的停機坪上。
隻用了幾分鍾的時間,十八架“超級黃蜂”全部機場降落,看著這些全金屬結構的飛機,那些隻能駕駛老式“黃蜂”式戰鬥機的飛行員們都非常羨慕,不等所有飛機降落,他們就已經擁上去研究“超級黃蜂”了。
孟飛跳下飛機,吩咐一名飛行員將坐艙裏的那台電子管收音機搬下來,而他本人則信步走向航空指揮塔。
沒等跨進航空指揮塔,就聽見天空中傳來發動機的轟鳴,孟飛抬頭望去,看見一架大型飛機正從北方過來。
那架飛機顯然是一架轟炸機,而且與孟飛航空署模型室看見的那種正研製的型戰鬥機一樣都是單翼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