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誰也不沾
此刻,龔春台就站不起眼的角落裏,一臉鐵青的瞪著那幾名試圖阻止那名自治局委員發言的同盟會幹部。
“你是誰?也敢對我們咋呼?”一名同盟會的年輕幹部嗬斥龔春台,他顯然不認識龔春台。
“我是誰?你回頭問問你身邊的那幾位嘴上長著毛的同盟會員,說起來,當年,我或許還與他們中的某些人一同湖南跟清兵幹過仗呢!”
龔春台吹胡子瞪眼,這氣勢確實嚇住了那幾名根本不清楚他的來曆的年輕同盟會幹部,而且他們也不知道這位看上去有些像教書先生的漢子為什麽這麽生氣。
楊王鵬卻是能夠多少猜出龔春台生氣的原因,當年,龔春台還湖南做會黨首領的時候,就曾與同盟會密切合作,發動過著名的萍瀏醴反清起義,雖然那次起義終失敗,但是龔春台正是通過那次起義對同盟會有了直觀的印象。
當年的同盟會,雖然也有不少輕視行動的“鼓動派”,但是畢竟還有不少敢於深入戰場一線與敵軍作戰的革命者,有的人甚至戰死沙場,或者與龔春台的門徒一起義無返顧的走上滿清朝廷的刑場,說句實話,龔春台雖然早已加入聯合陣線,斷絕了與同盟會的一切聯係,但是他還是很乎“同盟會”這三個字的,他看來,這三個字也是用血染出來的。
但是現的這個“同盟會”似乎已完全沒有了當年反清革命時的豪邁氣質,反倒看上去像是一個陰謀團夥,政治投機集團,不會挑動曆史大勢,隻會跟著別人後頭渾水摸魚,十足上不了台麵。
其實,龔春台開會之前就坐會場裏了,剛才鄧剛那幫人衝進會場的時候他也一直盯著,隻是沒有出麵製止,畢竟,他的身份很特殊,作為軍情局的一員,他很清楚蘇門達臘事變的前因後果,他也知道,自治局之所以這麽急著動手,就是因為自治局裏混進了同盟會的探子,正是他們中國海軍遠洋艦隊抵達的當天晚上煽動了事變,而按照軍情局的計劃,這場事變應該幾天之後才會發生。
正是同盟會打亂了軍情局的部署,所以,中樞政府才會對蘇門達臘這邊的事變一直保持冷靜立場,沒有立即進行政治上的斡旋,僅僅隻是命令海軍艦隊“便宜行事”。
說起來,當年主持馬來亞情報分站的黃承善就提醒過軍情局,催促軍情局快解決同盟會問題,本來軍情局局長田勁夫也是打算采取“非常手段”解決同盟會的,但是由於趙北的反對,行動終沒有實施,軍情局隻是攙了些沙子到同盟會裏去,但是一直沒能混進同盟會核心組織,因此才事變發生時有些被動,就連龔春台當時的行動也是隨大溜,因為他不行動的話,軍事領導權肯定會落入同盟會手裏。
龔春台不清楚兩年前趙北為什麽反對軍情局將南洋地區的同盟會殘餘勢力連根鏟除,不過他當時倒是多少鬆了口氣,雖然同盟會上不了台麵,可是畢竟過去龔春台與同盟會合作過,這感情也是有一些的,他不願意看到同盟會孑遺被聯合陣線政府消滅,畢竟,聯合陣線中的不少人過去也是同盟會員,就連龔春台當年也是入過盟的,作為江湖人物,講究的就是一個義氣,講究義氣的人是不能自相殘殺的。
可是龔春台想跟同盟會講義氣,但是同盟會卻不跟他講義氣。
現,眼看著那幾名同盟會的愣頭青打算以力服人,龔春台就坐不住了,於是站起身,嗬止了那幾名準備拖走那名自治局委員的同盟會員。
“我叫龔春台!原名謝醉英!湖南瀏陽人氏!早年加入哥老會。當年,唐才常先生組織的自立軍,我參加過,後來,原先的那個同盟會協助我將哥老會改組成六龍山洪江會,我做會首,那次轟轟烈烈的萍瀏醴反清大起義就是我發動的!老子造反的時候,你們這幫小子還玩尿泥呢!”
見同盟會那幫人半天沒認出自己是誰,龔春台隻好自報名號,這名頭一喊,底下那幫正發愣的愣頭青頓時個個目瞪口呆。
雖然他們沒有參加過龔春台領導的反清起義,但是龔春台的名字他們倒是如雷灌耳,畢竟,同盟會也一向將萍瀏醴起義當作是同盟會直接策動的反清起義,具體的前線指揮官是誰,同盟會員當然知道。
見龔春台怒發衝冠,胡漢民急忙走上前道歉,其實他與龔春台也沒什麽交情,不過卻很清楚此人蘇門達臘當地的影響力,剛才鄧剛那幫人鬧事的時候,他就一直到處尋找龔春台的蹤影,隻是沒有發現龔春台戴著帽子坐角落裏,所以現龔春台一喊,他立刻緊張起來。
同盟會知道南洋華人同鄉會內部存矛盾,平時就靠一些有威望的人維持團結,此次他們是打算先聲奪人,氣勢上震懾住同鄉會,也正因此,他們擔心的就是那些有威望的人出來說話,而龔春台正是這樣一位有威望的人。
“龔大哥息怒,這些同誌過於鹵莽了,我叫他們立刻退下。”
胡漢民一邊嗬斥那些同盟會員退下,一邊向龔春台道歉,解釋雙方的“誤會”。
“誤會?你倒是說得好聽。現蘇門達臘局勢如此混亂,豈是一句‘誤會’可以了結的?你告訴我,以前的那個同盟會哪裏去了?別說是被聯合陣線吞並了,如果聯合陣線吞並了同盟會,那麽你們現又是什麽組織?”
龔春台很是憤怒,質問胡漢民,但是對方支支吾吾,卻是無法回答。
“我們是革命組織!”鄧剛站了出來,替胡漢民回答了龔春台的問題。
“革命組織?你們到我們這自治會來革命?你們是想革誰的命?”
龔春台質問,問題刁鑽之極,鄧剛根本無法回答,不過很快,主席台上的那位孫先生就給了龔春台答案。
“南洋是革命黨的根據地,過去,反抗滿清統治的時候,這裏是我們革命黨人的根據地,正是南洋華僑的鼎力支持,我們革命黨人才能夠國內接連發動反清起義,沒有南洋的華僑,滿清王朝就不會那麽快的覆滅,共和政體也不會那麽快的建立。現,共和雖然已經建立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革命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南洋繼續發揚革命精神,漸次實現革命目標,為中華之大革命而奮鬥!”
孫先生慷慨激昂,他的話引起了一陣掌聲,都是同盟會員與自治局委員中那些傾向同盟會政治主張的人鼓掌,但是會場裏的多數委員則交頭接耳,既然龔春台都站出來質疑同盟會的目的了,那麽,眾人確實也需要仔細琢磨琢磨。
革命沒問題,但是如果對方想革自己的命,那麽眾人就必須好好琢磨琢磨了。
“列位,列位。都不必爭吵,有理不嗓門大,光喊口號也不能保障南洋華人的利益,今日我們這裏選舉局長,並磋商事變善後事宜,我們到這裏來,不是來吵架的,而是來履行委員職能的。孫先生,你也主張憲政,現蘇門達臘雖然不是一個政權實體,但是這自治局實際上就充當著政府的角色,自治局委員們選舉局長,正是實現民權之實踐,那麽,同盟會為什麽要這裏大吵大叫呢?你們這裏搗亂,局長人選遲遲不能確定下來,那麽,以後若是發生不測之事件,你們同盟會擔待得起麽?你們口口聲聲‘革命’,可是你們現是革誰的命呢?難道你們看來,座諸位委員都是你們同盟會革命的對象麽?”
就眾人東張西望的時候,那位一直坐著沒有怎麽發言的自治局局長秦先生卻突然站了起來,一番話說得是義正詞嚴,立刻引起不少委員的共鳴,於是,這掌聲又響了起來,比剛才為孫先生的喝彩熱烈,而且不少委員甚至站了起來,以示對秦局長的支持。
直到這時,同盟會一幫人才意識到了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他們一直以來嚴重低估了這位深藏不露的秦局長,這位南洋華人世家出身的商人絕對不是看上去那麽憨厚,這從他剛才的那番話裏就可以得到證明,這個人,顛倒黑白的本事不一般,並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政敵。
看到那位秦局長得意洋洋的表情,鄧剛非常憤慨,暗自琢磨:“若是當初聽我的話,先幹掉這個姓秦的,現也不會這麽被動了。”
想到這裏,鄧剛看了眼站一邊的胡漢民,當初正是胡漢民強烈反對進行暗殺行動,所以,此刻,對於胡漢民這個心慈手軟的人,鄧剛是非常鄙視的,他很清楚,聯合陣線的那位趙委員長之所以能夠掌握中樞權力,就是因為行事果決,從不拘泥於手段,不然的話,他們奮進會就不會解散了,而他與楊王鵬也不致於落魄到流落南洋的地步。
鄧剛抬頭張望,試圖尋找楊王鵬,但是卻沒看見楊王鵬的影子,正奇怪時,一名委員走了過去,將一張紙條遞給了鄧剛,並嘀咕了一聲。
“這是楊王先生叫我拿給你的,你看看。”
那委員說完,便調頭走到一邊,鄧剛將紙條展開,卻發現那上頭寫著幾行字,看筆跡正是楊王鵬的。
“君毅,有人相邀,我先走一步。加入同盟會一事,從長計議。若有事找我,便去我的住處,暫時我還不會離開蘇門達臘。”
看完紙條,鄧剛有些奇怪,剛才楊王鵬已將他應邀趕來自治局列席會議的原因告訴了鄧剛,可是現,局長尚未選舉,善後會議也未開始,這個時候楊王鵬匆匆離去,確實叫人琢磨不透。
“有人相邀?哼,借口而已。看起來,他的處事也是越來越圓滑了。”
鄧剛歎了口氣,將紙條撕碎,扔腳下,不再去管楊王鵬的事情,先將這自治局的事情辦妥再說別的。
鄧剛猜得不錯,楊王鵬匆匆離開自治局,並不是“有人相邀”,而是想避免被卷入自治局的政治鬥爭當中,他畢竟是中樞政府的高級顧問,身份特殊,如果到時候同盟會拉他出來撐門麵,將會使他陷入兩難的抉擇之中,所以,當他看到熊成基也趕到會場之後,幹脆一走了之,至於自治局的邀請,卻也是顧不上了。
楊王鵬選擇離開自治局,就是打著誰也不沾的主意,繼續以中立者的身份靜觀時局,一旦中樞立場明確,那才是他出場的時候。
離開自治局之後,楊王鵬原本打算立即趕回住處的,但是轉念一想,又去了電報局,給中國外務部拍了封明碼電報,將發生自治局的一幕向唐紹儀報告,電報沒用真名,而是用了一個化名,而這個化名隻有唐紹儀知道。
拍完了電報,楊王鵬才趕回住處,而這時,已是快中午了,吃過午飯之後,楊王鵬就得到消息,自治局的善後會議已經結束,但是局長的選舉卻被迫推遲,顯然,這個問題才是同盟會與南洋華人同鄉會的根本分歧所,楊王鵬也相信,雙方圍繞著這個問題必將展開一番的較量。
此刻,龔春台就站不起眼的角落裏,一臉鐵青的瞪著那幾名試圖阻止那名自治局委員發言的同盟會幹部。
“你是誰?也敢對我們咋呼?”一名同盟會的年輕幹部嗬斥龔春台,他顯然不認識龔春台。
“我是誰?你回頭問問你身邊的那幾位嘴上長著毛的同盟會員,說起來,當年,我或許還與他們中的某些人一同湖南跟清兵幹過仗呢!”
龔春台吹胡子瞪眼,這氣勢確實嚇住了那幾名根本不清楚他的來曆的年輕同盟會幹部,而且他們也不知道這位看上去有些像教書先生的漢子為什麽這麽生氣。
楊王鵬卻是能夠多少猜出龔春台生氣的原因,當年,龔春台還湖南做會黨首領的時候,就曾與同盟會密切合作,發動過著名的萍瀏醴反清起義,雖然那次起義終失敗,但是龔春台正是通過那次起義對同盟會有了直觀的印象。
當年的同盟會,雖然也有不少輕視行動的“鼓動派”,但是畢竟還有不少敢於深入戰場一線與敵軍作戰的革命者,有的人甚至戰死沙場,或者與龔春台的門徒一起義無返顧的走上滿清朝廷的刑場,說句實話,龔春台雖然早已加入聯合陣線,斷絕了與同盟會的一切聯係,但是他還是很乎“同盟會”這三個字的,他看來,這三個字也是用血染出來的。
但是現的這個“同盟會”似乎已完全沒有了當年反清革命時的豪邁氣質,反倒看上去像是一個陰謀團夥,政治投機集團,不會挑動曆史大勢,隻會跟著別人後頭渾水摸魚,十足上不了台麵。
其實,龔春台開會之前就坐會場裏了,剛才鄧剛那幫人衝進會場的時候他也一直盯著,隻是沒有出麵製止,畢竟,他的身份很特殊,作為軍情局的一員,他很清楚蘇門達臘事變的前因後果,他也知道,自治局之所以這麽急著動手,就是因為自治局裏混進了同盟會的探子,正是他們中國海軍遠洋艦隊抵達的當天晚上煽動了事變,而按照軍情局的計劃,這場事變應該幾天之後才會發生。
正是同盟會打亂了軍情局的部署,所以,中樞政府才會對蘇門達臘這邊的事變一直保持冷靜立場,沒有立即進行政治上的斡旋,僅僅隻是命令海軍艦隊“便宜行事”。
說起來,當年主持馬來亞情報分站的黃承善就提醒過軍情局,催促軍情局快解決同盟會問題,本來軍情局局長田勁夫也是打算采取“非常手段”解決同盟會的,但是由於趙北的反對,行動終沒有實施,軍情局隻是攙了些沙子到同盟會裏去,但是一直沒能混進同盟會核心組織,因此才事變發生時有些被動,就連龔春台當時的行動也是隨大溜,因為他不行動的話,軍事領導權肯定會落入同盟會手裏。
龔春台不清楚兩年前趙北為什麽反對軍情局將南洋地區的同盟會殘餘勢力連根鏟除,不過他當時倒是多少鬆了口氣,雖然同盟會上不了台麵,可是畢竟過去龔春台與同盟會合作過,這感情也是有一些的,他不願意看到同盟會孑遺被聯合陣線政府消滅,畢竟,聯合陣線中的不少人過去也是同盟會員,就連龔春台當年也是入過盟的,作為江湖人物,講究的就是一個義氣,講究義氣的人是不能自相殘殺的。
可是龔春台想跟同盟會講義氣,但是同盟會卻不跟他講義氣。
現,眼看著那幾名同盟會的愣頭青打算以力服人,龔春台就坐不住了,於是站起身,嗬止了那幾名準備拖走那名自治局委員的同盟會員。
“我叫龔春台!原名謝醉英!湖南瀏陽人氏!早年加入哥老會。當年,唐才常先生組織的自立軍,我參加過,後來,原先的那個同盟會協助我將哥老會改組成六龍山洪江會,我做會首,那次轟轟烈烈的萍瀏醴反清大起義就是我發動的!老子造反的時候,你們這幫小子還玩尿泥呢!”
見同盟會那幫人半天沒認出自己是誰,龔春台隻好自報名號,這名頭一喊,底下那幫正發愣的愣頭青頓時個個目瞪口呆。
雖然他們沒有參加過龔春台領導的反清起義,但是龔春台的名字他們倒是如雷灌耳,畢竟,同盟會也一向將萍瀏醴起義當作是同盟會直接策動的反清起義,具體的前線指揮官是誰,同盟會員當然知道。
見龔春台怒發衝冠,胡漢民急忙走上前道歉,其實他與龔春台也沒什麽交情,不過卻很清楚此人蘇門達臘當地的影響力,剛才鄧剛那幫人鬧事的時候,他就一直到處尋找龔春台的蹤影,隻是沒有發現龔春台戴著帽子坐角落裏,所以現龔春台一喊,他立刻緊張起來。
同盟會知道南洋華人同鄉會內部存矛盾,平時就靠一些有威望的人維持團結,此次他們是打算先聲奪人,氣勢上震懾住同鄉會,也正因此,他們擔心的就是那些有威望的人出來說話,而龔春台正是這樣一位有威望的人。
“龔大哥息怒,這些同誌過於鹵莽了,我叫他們立刻退下。”
胡漢民一邊嗬斥那些同盟會員退下,一邊向龔春台道歉,解釋雙方的“誤會”。
“誤會?你倒是說得好聽。現蘇門達臘局勢如此混亂,豈是一句‘誤會’可以了結的?你告訴我,以前的那個同盟會哪裏去了?別說是被聯合陣線吞並了,如果聯合陣線吞並了同盟會,那麽你們現又是什麽組織?”
龔春台很是憤怒,質問胡漢民,但是對方支支吾吾,卻是無法回答。
“我們是革命組織!”鄧剛站了出來,替胡漢民回答了龔春台的問題。
“革命組織?你們到我們這自治會來革命?你們是想革誰的命?”
龔春台質問,問題刁鑽之極,鄧剛根本無法回答,不過很快,主席台上的那位孫先生就給了龔春台答案。
“南洋是革命黨的根據地,過去,反抗滿清統治的時候,這裏是我們革命黨人的根據地,正是南洋華僑的鼎力支持,我們革命黨人才能夠國內接連發動反清起義,沒有南洋的華僑,滿清王朝就不會那麽快的覆滅,共和政體也不會那麽快的建立。現,共和雖然已經建立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革命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南洋繼續發揚革命精神,漸次實現革命目標,為中華之大革命而奮鬥!”
孫先生慷慨激昂,他的話引起了一陣掌聲,都是同盟會員與自治局委員中那些傾向同盟會政治主張的人鼓掌,但是會場裏的多數委員則交頭接耳,既然龔春台都站出來質疑同盟會的目的了,那麽,眾人確實也需要仔細琢磨琢磨。
革命沒問題,但是如果對方想革自己的命,那麽眾人就必須好好琢磨琢磨了。
“列位,列位。都不必爭吵,有理不嗓門大,光喊口號也不能保障南洋華人的利益,今日我們這裏選舉局長,並磋商事變善後事宜,我們到這裏來,不是來吵架的,而是來履行委員職能的。孫先生,你也主張憲政,現蘇門達臘雖然不是一個政權實體,但是這自治局實際上就充當著政府的角色,自治局委員們選舉局長,正是實現民權之實踐,那麽,同盟會為什麽要這裏大吵大叫呢?你們這裏搗亂,局長人選遲遲不能確定下來,那麽,以後若是發生不測之事件,你們同盟會擔待得起麽?你們口口聲聲‘革命’,可是你們現是革誰的命呢?難道你們看來,座諸位委員都是你們同盟會革命的對象麽?”
就眾人東張西望的時候,那位一直坐著沒有怎麽發言的自治局局長秦先生卻突然站了起來,一番話說得是義正詞嚴,立刻引起不少委員的共鳴,於是,這掌聲又響了起來,比剛才為孫先生的喝彩熱烈,而且不少委員甚至站了起來,以示對秦局長的支持。
直到這時,同盟會一幫人才意識到了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他們一直以來嚴重低估了這位深藏不露的秦局長,這位南洋華人世家出身的商人絕對不是看上去那麽憨厚,這從他剛才的那番話裏就可以得到證明,這個人,顛倒黑白的本事不一般,並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政敵。
看到那位秦局長得意洋洋的表情,鄧剛非常憤慨,暗自琢磨:“若是當初聽我的話,先幹掉這個姓秦的,現也不會這麽被動了。”
想到這裏,鄧剛看了眼站一邊的胡漢民,當初正是胡漢民強烈反對進行暗殺行動,所以,此刻,對於胡漢民這個心慈手軟的人,鄧剛是非常鄙視的,他很清楚,聯合陣線的那位趙委員長之所以能夠掌握中樞權力,就是因為行事果決,從不拘泥於手段,不然的話,他們奮進會就不會解散了,而他與楊王鵬也不致於落魄到流落南洋的地步。
鄧剛抬頭張望,試圖尋找楊王鵬,但是卻沒看見楊王鵬的影子,正奇怪時,一名委員走了過去,將一張紙條遞給了鄧剛,並嘀咕了一聲。
“這是楊王先生叫我拿給你的,你看看。”
那委員說完,便調頭走到一邊,鄧剛將紙條展開,卻發現那上頭寫著幾行字,看筆跡正是楊王鵬的。
“君毅,有人相邀,我先走一步。加入同盟會一事,從長計議。若有事找我,便去我的住處,暫時我還不會離開蘇門達臘。”
看完紙條,鄧剛有些奇怪,剛才楊王鵬已將他應邀趕來自治局列席會議的原因告訴了鄧剛,可是現,局長尚未選舉,善後會議也未開始,這個時候楊王鵬匆匆離去,確實叫人琢磨不透。
“有人相邀?哼,借口而已。看起來,他的處事也是越來越圓滑了。”
鄧剛歎了口氣,將紙條撕碎,扔腳下,不再去管楊王鵬的事情,先將這自治局的事情辦妥再說別的。
鄧剛猜得不錯,楊王鵬匆匆離開自治局,並不是“有人相邀”,而是想避免被卷入自治局的政治鬥爭當中,他畢竟是中樞政府的高級顧問,身份特殊,如果到時候同盟會拉他出來撐門麵,將會使他陷入兩難的抉擇之中,所以,當他看到熊成基也趕到會場之後,幹脆一走了之,至於自治局的邀請,卻也是顧不上了。
楊王鵬選擇離開自治局,就是打著誰也不沾的主意,繼續以中立者的身份靜觀時局,一旦中樞立場明確,那才是他出場的時候。
離開自治局之後,楊王鵬原本打算立即趕回住處的,但是轉念一想,又去了電報局,給中國外務部拍了封明碼電報,將發生自治局的一幕向唐紹儀報告,電報沒用真名,而是用了一個化名,而這個化名隻有唐紹儀知道。
拍完了電報,楊王鵬才趕回住處,而這時,已是快中午了,吃過午飯之後,楊王鵬就得到消息,自治局的善後會議已經結束,但是局長的選舉卻被迫推遲,顯然,這個問題才是同盟會與南洋華人同鄉會的根本分歧所,楊王鵬也相信,雙方圍繞著這個問題必將展開一番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