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贏者通吃(下)
對於記者而言,公元1933年的9月是一個“聞季節”,這段日子裏,各種突發聞事件讓人目不暇接,這是一段動蕩的日子,但是同時也是聞記者們的黃金季節。
自從退伍軍人大進軍行動開始之後,全國各地的記者蜂擁入京,短短幾天時間,京畿周遍的各縣各鎮都是隨處可見記者們忙碌的身影,從縣長、鎮長,到鄉農、保長,各式各樣的國民都是記者們采訪的對象,這段日子以來,就連那些幾乎從來就不出遠門的老農也見識到了那些式的采訪機器,什麽照相機、攝影機、錄音機、短波通信轉播機……記者們花樣百出的京畿周遍躥來躥去,這讓各地的政府官員非常頭疼,但是普通國民卻是著實開了回眼界,原來這聞采訪的自由竟能達到這種程度,難怪那些縉紳耆老都喜歡記者們麵前賣弄了,原來是通過這種手段增加知名度,以方便未來的地方議員選舉,這年頭,議員們混的就是一個臉熟,誰名氣大,誰當選議員的可能性就高,當然,候選人財產狀況也是重要的前提條件。
由於退伍軍人們分散京畿周遍各縣就食,記者們也多半集中京畿周遍各縣,除了要采訪這些退伍軍人之外,許多記者也打算采訪一下西山宅廬的那位處於“半隱居”狀態的民國前任總統趙振華,並試圖參加那場據說非常特別的壽宴聚會,但是遺憾的是,趙參議員通過發言人轉告記者,國會和總統正式就退伍軍人請願書作出正式答複之前,他不會再接受任何公開的采訪,至於壽宴之事,“純粹私人聚會”,因此也謝絕了多數記者的采訪要求,隻邀請了二十幾位著名聞人作為貴客前往拜壽,所以,到現為止,對於西山宅廬壽宴時的盛況,報紙上的報道隻是隻言片語,照片也不多,尤其沒有全景式的照片,據說現場采訪受到了嚴格限製。
越是限製采訪,記者們的好奇心也就越強烈,於是便各顯神通,試圖一窺西山宅廬盛況,一名來自南洋的記者甚至膽大包天,壽宴舉辦當天,私人航空俱樂部包租了一架教練機,讓飛行員拉著他飛上天空,前往西山進行空中拍攝,此舉明顯違反了目前的軍事管製令,這京畿周遍的空域目前仍處於空軍密切監視之下,因此,那架民用教練機升空不久,就西山上空遭遇到了兩架執行巡邏任務的戰鬥機,隨後就被戰鬥機給押回了機場,飛行員被扣留,記者也被扣留,據說連軍事情報部門也插手了隨後的審訊工作,以弄清楚這個記者的真正目的。
記者包機禁飛區橫衝直撞,目中無人,這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聞,不過相比現的這件具有聞價值的聞,這件記者硬闖禁飛區案就顯得不值一提了,今天天不亮,駐紮京畿周遍各縣的記者就蜂擁前往首都,采訪一件的聞。
這件聞就是民國副總統張謇葬禮移靈的聞,前天,這位已是八十歲的老人的去世就像一口本就不平靜的池塘裏扔了一顆炸彈,這掀起的波瀾可與退伍軍人的請願行動比肩,畢竟,張副總統是任上去世的,而且去世的原因也非常的特殊,他是被人“氣死”的。
“氣死”,這是張副總統治喪委員會一名委員的原話,而那位委員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國會參議員周學熙,他是張氏治喪委員會的重要成員,而這個治喪委員會的委員也都不是普通人,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政務總理唐紹儀、金融钜子鄒廷弼、前任總統徐世昌、外務總長顧維鈞、國會參議長湯化龍、財政總長王永江、前任總統趙振華、國防總長陸錦、國學大師章太炎、蘭芳第二共和國憲政黨黨魁熊成基、國會參議員楊度……這是一份很長的名單,其中政治人物占了一多半,商界名流瓜分了剩下的名額,張謇生前地位顯赫,死後也是哀榮至極。
周學熙沒說是誰“氣死”了張副總統,人們也隻能猜測,有人說是楊度氣死的,因為楊度西山宅廬壽宴上跟章太炎起了肢體衝突,而楊度卻是國會參議員,此舉實有失斯文,而病榻上的張副總統不知從誰哪裏得知了這件事,大叫了幾聲“政界敗類”之後便駕鶴西去。
也有人說張副總統是被黎元洪這個正牌的民國大總統給氣死的,因為張副總統反對黎大總統調遣國防軍部隊進京維持秩序,他認為僅靠內務部的部隊就足以控製局勢,雖然請願者燒了張副總統的專車,可是張副總統始終還是認為雙方應該采取和平手段解決矛盾,而不是訴諸武力,退伍軍人們不能使用武力,同樣的,政府也不能使用武力,所以,黎元洪調遣國防軍部隊進京的命令是張副總統病重致死的主要原因。
考慮到張副總統的專車被退伍軍人搶去,並付之一炬,那麽,傳聞說張副總統是被退伍軍人氣死的,這個說法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過,多的猜測是關於張副總統之死與趙振華參議員國會的演講之間的關係的,許多人堅持認為,張副總統是因為那通演講才重病入院的,換句話說,是這民國的前任總統氣死了現任副總統,而不是現任總統的責任。
後這種猜測似乎很有道理,因為趙參議員國會裏的演講內容中,引人注目的就是關於遺產稅的提案了,他國會裏當著電台轉播的話筒明確表示過,一旦他當選下任總統,他將全力以赴的推動相關法律的修改和製訂,將對那些富可敵國的財閥征收高額遺產稅,並利用這個的稅源提高多數國民的福利,加大對貧困國民的救助力度,這不僅僅是對遺產征稅,而且也是對財產贈與行為進行征稅,以大限度的堵住法律上的漏洞。
張副總統就是一個財閥,而且是這個國家現屈指可數的少數大財閥之一,他不僅掌握著名下眾多產業的財產控製權,同時也掌握著那個足以影響東亞經濟形勢的東南財團的政策決定權,雖然他近幾年由於年事已高,實際上已不直接管理企業和財團的事務,但是沒人能夠否認他對東南財團的巨大影響力,這樣一個人物,一旦死去,將會留下一筆驚人的財產。
所以,現民間也流傳著一個頗為戲謔的說法,那就是,張副總統的突然去世為他的家人省下了一大筆遺產稅,畢竟,現遺產稅還隻是一個概念,尚未正式通過立法程序。
無論現民間怎麽說,事實就是,張謇這位清末著名的狀元實業家去世了,而張副總統治喪委員會裏的幾名委員偏偏就是傳聞有可能氣死張副總統的嫌疑人,雖然多少有些黑色幽默,但是人們卻笑不起來,畢竟,現的局勢實是太複雜了,京畿一帶表麵上是風平浪靜,可是那平靜的表麵之下卻是暗流湧動,國民多少有些擔心,這從京裏的米價走勢就可以看出來,這幾天裏,米價已上漲了兩成,這顯然是目前局勢的直觀的印象。
治喪委員會辦公地點就張府,張副總統的靈柩也暫時停放那裏,按照治喪委員會的建議,張家人決定今天將靈柩送往城郊寺院,等局勢穩定下來,再由張家人扶棺南下,回江蘇原籍安葬,黎元洪大總統也說了,這算是國葬,他要親筆為張副總統的碑文題字,讓張副總統的事跡流傳後世。
今天就是張副總統靈柩移靈之日,許多記者趕去城裏,就是為了采訪此事,為了確保城裏的治安與秩序,部分街區再次實施交通管製,馬路上禁止行駛任何車輛,記者們隻能站路邊,扛著照相機,等著移靈的隊伍走過。
上午九點整,鞭炮與鼓樂聲中,張府開了正門,管家一聲“老爺上路了”,然後,那浩浩蕩蕩的移靈隊伍就正式出了門,沿著道路緩緩前行,拉棺材的是一輛加長型豪華防彈轎車,這本是大總統黎元洪的專車,現充當靈車的牽引車使用,前後各有數十輛各式汽車護送,有的裝著僧道,有的裝著樂隊,至於治喪委員會的委員們,也都坐那些各式豪華轎車裏,神情肅穆,臂戴黑紗,而張府人等無不披麻戴孝,神情是淒涼。
這陣勢,趕得上當年袁世凱出殯了,當年袁世凱也是先將靈柩移往寺院,後來才送回項城老家,不過相比當年,張副總統的移靈儀式就“氣派”多了,光是那一串豪華國產轎車就足以讓人瞠目結舌,畢竟,這個國家的工業早已今非昔比,隻是這民間的習俗變化卻是不大,而且凡事都講究一個排場。
路邊的人群黑壓壓的,記者們也忙著拍照,他們隻注意到了那豪華的陣勢,但是卻不能理解那些治喪委員們肅穆神情之後的東西,實際上,這場政治鬥爭已經隨著張謇的去世而達到了白熱化階段,明爭暗鬥的雙方都摩拳擦掌,等待著後的決戰。
這場決戰恐怕已很難再用和平手段進行了,暴力終究是解決問題的簡單方式,剩下的就看哪一方的暴力狂暴了,這場政治遊戲,贏者通吃,敗者將完全退出曆史舞台。
對於記者而言,公元1933年的9月是一個“聞季節”,這段日子裏,各種突發聞事件讓人目不暇接,這是一段動蕩的日子,但是同時也是聞記者們的黃金季節。
自從退伍軍人大進軍行動開始之後,全國各地的記者蜂擁入京,短短幾天時間,京畿周遍的各縣各鎮都是隨處可見記者們忙碌的身影,從縣長、鎮長,到鄉農、保長,各式各樣的國民都是記者們采訪的對象,這段日子以來,就連那些幾乎從來就不出遠門的老農也見識到了那些式的采訪機器,什麽照相機、攝影機、錄音機、短波通信轉播機……記者們花樣百出的京畿周遍躥來躥去,這讓各地的政府官員非常頭疼,但是普通國民卻是著實開了回眼界,原來這聞采訪的自由竟能達到這種程度,難怪那些縉紳耆老都喜歡記者們麵前賣弄了,原來是通過這種手段增加知名度,以方便未來的地方議員選舉,這年頭,議員們混的就是一個臉熟,誰名氣大,誰當選議員的可能性就高,當然,候選人財產狀況也是重要的前提條件。
由於退伍軍人們分散京畿周遍各縣就食,記者們也多半集中京畿周遍各縣,除了要采訪這些退伍軍人之外,許多記者也打算采訪一下西山宅廬的那位處於“半隱居”狀態的民國前任總統趙振華,並試圖參加那場據說非常特別的壽宴聚會,但是遺憾的是,趙參議員通過發言人轉告記者,國會和總統正式就退伍軍人請願書作出正式答複之前,他不會再接受任何公開的采訪,至於壽宴之事,“純粹私人聚會”,因此也謝絕了多數記者的采訪要求,隻邀請了二十幾位著名聞人作為貴客前往拜壽,所以,到現為止,對於西山宅廬壽宴時的盛況,報紙上的報道隻是隻言片語,照片也不多,尤其沒有全景式的照片,據說現場采訪受到了嚴格限製。
越是限製采訪,記者們的好奇心也就越強烈,於是便各顯神通,試圖一窺西山宅廬盛況,一名來自南洋的記者甚至膽大包天,壽宴舉辦當天,私人航空俱樂部包租了一架教練機,讓飛行員拉著他飛上天空,前往西山進行空中拍攝,此舉明顯違反了目前的軍事管製令,這京畿周遍的空域目前仍處於空軍密切監視之下,因此,那架民用教練機升空不久,就西山上空遭遇到了兩架執行巡邏任務的戰鬥機,隨後就被戰鬥機給押回了機場,飛行員被扣留,記者也被扣留,據說連軍事情報部門也插手了隨後的審訊工作,以弄清楚這個記者的真正目的。
記者包機禁飛區橫衝直撞,目中無人,這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聞,不過相比現的這件具有聞價值的聞,這件記者硬闖禁飛區案就顯得不值一提了,今天天不亮,駐紮京畿周遍各縣的記者就蜂擁前往首都,采訪一件的聞。
這件聞就是民國副總統張謇葬禮移靈的聞,前天,這位已是八十歲的老人的去世就像一口本就不平靜的池塘裏扔了一顆炸彈,這掀起的波瀾可與退伍軍人的請願行動比肩,畢竟,張副總統是任上去世的,而且去世的原因也非常的特殊,他是被人“氣死”的。
“氣死”,這是張副總統治喪委員會一名委員的原話,而那位委員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國會參議員周學熙,他是張氏治喪委員會的重要成員,而這個治喪委員會的委員也都不是普通人,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政務總理唐紹儀、金融钜子鄒廷弼、前任總統徐世昌、外務總長顧維鈞、國會參議長湯化龍、財政總長王永江、前任總統趙振華、國防總長陸錦、國學大師章太炎、蘭芳第二共和國憲政黨黨魁熊成基、國會參議員楊度……這是一份很長的名單,其中政治人物占了一多半,商界名流瓜分了剩下的名額,張謇生前地位顯赫,死後也是哀榮至極。
周學熙沒說是誰“氣死”了張副總統,人們也隻能猜測,有人說是楊度氣死的,因為楊度西山宅廬壽宴上跟章太炎起了肢體衝突,而楊度卻是國會參議員,此舉實有失斯文,而病榻上的張副總統不知從誰哪裏得知了這件事,大叫了幾聲“政界敗類”之後便駕鶴西去。
也有人說張副總統是被黎元洪這個正牌的民國大總統給氣死的,因為張副總統反對黎大總統調遣國防軍部隊進京維持秩序,他認為僅靠內務部的部隊就足以控製局勢,雖然請願者燒了張副總統的專車,可是張副總統始終還是認為雙方應該采取和平手段解決矛盾,而不是訴諸武力,退伍軍人們不能使用武力,同樣的,政府也不能使用武力,所以,黎元洪調遣國防軍部隊進京的命令是張副總統病重致死的主要原因。
考慮到張副總統的專車被退伍軍人搶去,並付之一炬,那麽,傳聞說張副總統是被退伍軍人氣死的,這個說法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過,多的猜測是關於張副總統之死與趙振華參議員國會的演講之間的關係的,許多人堅持認為,張副總統是因為那通演講才重病入院的,換句話說,是這民國的前任總統氣死了現任副總統,而不是現任總統的責任。
後這種猜測似乎很有道理,因為趙參議員國會裏的演講內容中,引人注目的就是關於遺產稅的提案了,他國會裏當著電台轉播的話筒明確表示過,一旦他當選下任總統,他將全力以赴的推動相關法律的修改和製訂,將對那些富可敵國的財閥征收高額遺產稅,並利用這個的稅源提高多數國民的福利,加大對貧困國民的救助力度,這不僅僅是對遺產征稅,而且也是對財產贈與行為進行征稅,以大限度的堵住法律上的漏洞。
張副總統就是一個財閥,而且是這個國家現屈指可數的少數大財閥之一,他不僅掌握著名下眾多產業的財產控製權,同時也掌握著那個足以影響東亞經濟形勢的東南財團的政策決定權,雖然他近幾年由於年事已高,實際上已不直接管理企業和財團的事務,但是沒人能夠否認他對東南財團的巨大影響力,這樣一個人物,一旦死去,將會留下一筆驚人的財產。
所以,現民間也流傳著一個頗為戲謔的說法,那就是,張副總統的突然去世為他的家人省下了一大筆遺產稅,畢竟,現遺產稅還隻是一個概念,尚未正式通過立法程序。
無論現民間怎麽說,事實就是,張謇這位清末著名的狀元實業家去世了,而張副總統治喪委員會裏的幾名委員偏偏就是傳聞有可能氣死張副總統的嫌疑人,雖然多少有些黑色幽默,但是人們卻笑不起來,畢竟,現的局勢實是太複雜了,京畿一帶表麵上是風平浪靜,可是那平靜的表麵之下卻是暗流湧動,國民多少有些擔心,這從京裏的米價走勢就可以看出來,這幾天裏,米價已上漲了兩成,這顯然是目前局勢的直觀的印象。
治喪委員會辦公地點就張府,張副總統的靈柩也暫時停放那裏,按照治喪委員會的建議,張家人決定今天將靈柩送往城郊寺院,等局勢穩定下來,再由張家人扶棺南下,回江蘇原籍安葬,黎元洪大總統也說了,這算是國葬,他要親筆為張副總統的碑文題字,讓張副總統的事跡流傳後世。
今天就是張副總統靈柩移靈之日,許多記者趕去城裏,就是為了采訪此事,為了確保城裏的治安與秩序,部分街區再次實施交通管製,馬路上禁止行駛任何車輛,記者們隻能站路邊,扛著照相機,等著移靈的隊伍走過。
上午九點整,鞭炮與鼓樂聲中,張府開了正門,管家一聲“老爺上路了”,然後,那浩浩蕩蕩的移靈隊伍就正式出了門,沿著道路緩緩前行,拉棺材的是一輛加長型豪華防彈轎車,這本是大總統黎元洪的專車,現充當靈車的牽引車使用,前後各有數十輛各式汽車護送,有的裝著僧道,有的裝著樂隊,至於治喪委員會的委員們,也都坐那些各式豪華轎車裏,神情肅穆,臂戴黑紗,而張府人等無不披麻戴孝,神情是淒涼。
這陣勢,趕得上當年袁世凱出殯了,當年袁世凱也是先將靈柩移往寺院,後來才送回項城老家,不過相比當年,張副總統的移靈儀式就“氣派”多了,光是那一串豪華國產轎車就足以讓人瞠目結舌,畢竟,這個國家的工業早已今非昔比,隻是這民間的習俗變化卻是不大,而且凡事都講究一個排場。
路邊的人群黑壓壓的,記者們也忙著拍照,他們隻注意到了那豪華的陣勢,但是卻不能理解那些治喪委員們肅穆神情之後的東西,實際上,這場政治鬥爭已經隨著張謇的去世而達到了白熱化階段,明爭暗鬥的雙方都摩拳擦掌,等待著後的決戰。
這場決戰恐怕已很難再用和平手段進行了,暴力終究是解決問題的簡單方式,剩下的就看哪一方的暴力狂暴了,這場政治遊戲,贏者通吃,敗者將完全退出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