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基地(下)
近代以來,歐洲一直走人類科學進步的前方,而對原子的研究也是歐洲人開啟的局麵,早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的一些物理學家就通過研究發現原子可能是由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構成,同時也意識到,自然界的一些重元素,如鐳,可以自發放出射線,而蛻變為其它元素,於是,一些物理學家自然而然的想到,能不能通過對輕元素施加外力作用,而使其蛻變為其它元素呢?
首先將這一設想付諸行動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1919年,盧瑟福就與助手用鐳的射線作為“炮彈”,去轟擊氮原子核,迫使氮原子釋放出了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質子,於是,盧瑟福教授就得到了氧原子。
盧瑟福教授的實驗是人類曆史上首次人工核反應,他成功的用人工的方法將一種元素轉變為了另一種元素,值得一提的是,盧瑟福教授完成的這次核反應實驗是一次能量的吸收過程,這一反應中沒有能量被釋放出來,因此不能用於核能開發,人們也就沒有關注,但是盧瑟福教授卻依舊繼續著他的實驗,而接下去的一係列實驗也使盧瑟福教授對原子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預言,原子核內部可能存質量與質子相同的中性粒子,也就是他猜想的“中子”,他也希望通過進一步的實驗證明他的猜想,但是盧瑟福教授並沒有完成他的實驗,這個實驗歐洲是由居裏夫婦完成的,不過當時,他們並未注意到盧瑟福教授當年的推測,他們誤以為他們找到的粒子是“光子”,而這個錯誤很快被一名盧瑟福教授的學生糾正過來,這個人名叫查德威克,他也是一名英國物理學家。
1932年,查德威克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將盧瑟福當年的預言與居裏夫婦的實驗聯係起來,至此,人類終於認識到,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這一發現為人類利用核能開啟了一扇窗口,但是這扇窗口太小,多數人都看不清那窗口之外到底是什麽。
同一年,盧瑟福教授的指導下,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建立了一架巨型機器,並將之命名為“當代煉金術”,實驗人員用超高電壓加速質子,並用高速質子轟擊金屬鋰,成功的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多餘的能量,這是人類首次實驗室裏看到核能運用的前景。
但是這一前景許多物理學家看來卻是相當黯淡的,其中就包括盧瑟福、玻爾等一大批走核物理研究前列的科學家,因為他們看來,這個實驗中,原子核釋放的能量實是“微不足道”,而且“效率極低”,人類或許永遠也不能利用原子的能量。
這一悲觀認識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當時的物理學家尚未發現核裂變現象,而核裂變現象對於一位時空穿越者而言,卻是再也普通不過的概念了。
當歐洲的物理學家們正忙著尋找人工產生放射性元素的有效方法時,趙北就已經通過書麵文件的形式向他麾下的核物理研究小組下達了“尋找安全可靠的鏈式反應途徑方法”的命令。
趙北是個偽軍事迷,對許多與軍事、武器有關的知識隻是知道一些皮毛,原理、結構對他而言統統都是迷,他知道原子彈,知道氫彈,但是原子彈是怎麽從放射性元素變成威力強大的毀滅性武器的,這本身對趙北而言也是一個難解的迷,他隻知道,沒有原子彈就沒有氫彈,而沒有鈾和鈈,就沒有原子彈,他也知道,引爆原子彈的方法有兩個,一個叫“內爆法”,另一個叫“槍式法”,美國丟日本的那兩顆原子彈就是這麽引爆的,而且趙北知道,美國為了研製原子彈,花費相當巨大,而且是集中了大半個歐洲核物理學精英的前提下開展研製工作的,不是富得冒油的國家,要想研製原子彈,那是要抱著當褲子的決心的。
為了這個國家的前途,就算是當了褲子,趙北也是要研製原子彈的,所以,他早1927年就撥出專款,利用一批旅歐留學生組建了他的第一個核能研究小組,開展基礎研究項目,其實,早英國的那架“當代煉金術機器”被製造出來之前,這個中國人領導的核能研究小組就已經完成了類似的實驗,並且取得了與英國物理學家一樣的結論,隻不過不像英國人那樣張揚,這個實驗本身就是一個絕密項目,從來沒有公開過,即使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也找不到這個“影子小組”的蹤影,黎元洪當政時期,政府也根本不知道那個“玩火箭的地方”居然還存著一個不需要任何政府撥款的項目研究小組,這個小組的全部研究經費,除了當年趙北秘密從中樞財政開支項目中挪走的經費之外,其它的經費,1929年到1933年之間一直是由趙北私人掏腰包,不過那幾年裏,研究小組也一直開展基礎性的研究,並國內尋找可利用的鈾礦,並未展開大規模的實驗。
直到趙北重做了總統,核能研究小組才加快了工作進度,目前雖然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是這個研究小組幾年前已經利用水池驗證了“慢中子效應”,而且比意大利物理學家費米的研究進度快,同樣的,這個實驗結論被隱藏到了保險櫃裏,而沒有發表到雜誌上,也正因此,這些核能研究小組成員無緣諾貝爾物理學獎。
低調,再低調,這就是趙北對核能研究的基本立場,實際上,目前進行的所有式武器裝備的研究中,核能的研究是機密的項目,項目主管直接對趙北負責,就連副總統、政務總理也完全不知道中國現已經開展核能研究,而且已取得相當成果,唯一對此有所察覺的是財政部,因為核能研究項目需要動用的資金相當驚人,不是私人企業可以承擔得起的,隻能通過中樞財政支持,而財政部總會發現每年的中樞財政撥款中會出現驚人的“倒帳”,財政總長不得不就此問題向總統交涉,但是總統卻總參謀部的秘密會議室裏鄭重其事的告訴他,“事關重大,務必保密。”。
驚出一身冷汗的財政總長不得不費心思為中樞政府“抹平”帳目,於是,中樞政府的財政報告中經常出現各種莫名其妙的“計劃外開支”也就不足為奇了,好國會基本上由軍方通過退伍軍人議員控製,所以,每次的財政審議總是有驚無險,而財政總長也總是會被總統包庇下來,不必參加國會的聽證會。
這就是目前核能研究進展的整體情況,八個字概括:資金充裕,進展順利。
作為中國的核能研究總策劃者,趙北很清楚目前的研究進度,而根據前不久剛剛到手的一份秘密報告的內容來看,現,核能研究小組的技術專家們正著手建造第一座核反應堆,目前堆體已開始設計,相信不久之後,這座可以實現自持式可控核裂變鏈式反應的核反應堆就能正式開工建造了。
不過目前為止,這座核能研製基地並沒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放射性元素,隻有很少量的用於實驗目的而儲存的鐳,以及一些從世界各地采購的鈾礦石,包括國內找到的鈾礦標本,實際上,行走這座核能實驗基地裏,隻要不去那些貼著警告標簽的地方,基本上就不用擔心遭到放射線的殺傷。
即便如此,趙北走進實驗工廠之前還是按照要求換上了一身白色的工作服,作為必要的防護,至於那件鉛防護衣,他卻拒絕了,不過一名核物理學院實習生還是手持計數器時刻行走總統先生身邊,一旦計數器讀數異常,總統就必須立即撤退。
其實也沒什麽好參觀的,現的核基地仍然處於基礎設施全麵施工前期,不要說是核反應堆了,便是電力供應和淡水供應也很緊張,而這兩樣東西恰恰是研製原子彈過程中需要保證的基礎原料,尤其是當實驗基地位於沙漠深處的時候,電力的供應和淡水的供應就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所以,趙北辦公室裏接見項目主管和相關技術骨幹之後,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電力和淡水的供應問題。
“現,中樞政府已經決定,將黃河上遊的兩座水電站完全交由基地方麵掌握,電力歸基地調配,至於淡水問題,目前軍方工程部隊正加緊施工,年底之前,一條地下輸水管道將由甘肅通到基地,以解決基地的淡水供應問題,而此之前,火車將加大淡水運輸力度,車皮保證供應,火車頭也增加幾台,而且基地的機車修理廠也將擴建。”
趙北代表中樞政府做出承諾,然後問到了他很關心的問題。
“根據你們的研究和計算,這個核反應堆到底需要多少高純度石墨磚?目前國內尚無企業具備生產這種高純度石墨磚的能力,中樞政府打算通過蘭芳的民間企業向美國進口,而且你們說的鎘棒,目前國內的私人企業也不可能提供,隻能你們自己想辦法。關鍵還是一個資金問題,你們說提煉純鈾需要的技術很複雜,你們也不能保證哪種提煉技術可靠,所以你們希望同時上三種方法,一種是電磁分離法,一種是氣體擴散法,一種是熱擴散法,可是以目前中樞政府的財力,無法同時支持這三種鈾提純法同時進行實驗,所以,我認為選擇其中一種就可以了,具體哪一種好,你們還是要仔細挑選,要選擇那些適合我國工業技術發展情況的,中樞政府不希望過多的依靠外國公司提供原材料。”
“核反應堆從來沒人搞過,所以我們隻能是估算,而根據我們保守的估算,至少需要一千噸的高純度石墨磚才能建造起一座可以使用的核反應堆。至於鈾的提純,我們認為電磁分離法好,適合目前我國的工業技術,我國電子工業領先世界各國,需要的設備國內企業就能提供,不過這種提純方法對電力供應要求很高,屆時,或許還需要中樞再從其它電站調一些電力到基地這裏,相應的高壓輸電線路也必須快完工。”
回答趙北問題的是何平,他也是該項目的主管,他的夫人是項目工程的副主管,名叫袁紫,這一對夫妻搭檔都師出名門,他們都是歐洲理論物理大師玻爾的學生,曾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長期擔任研究員和玻爾的助手,算是中國核物理界的先驅,可以說,從一開始,中國的核能研究就具備一個較高的起點。
近代以來,歐洲一直走人類科學進步的前方,而對原子的研究也是歐洲人開啟的局麵,早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的一些物理學家就通過研究發現原子可能是由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構成,同時也意識到,自然界的一些重元素,如鐳,可以自發放出射線,而蛻變為其它元素,於是,一些物理學家自然而然的想到,能不能通過對輕元素施加外力作用,而使其蛻變為其它元素呢?
首先將這一設想付諸行動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1919年,盧瑟福就與助手用鐳的射線作為“炮彈”,去轟擊氮原子核,迫使氮原子釋放出了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質子,於是,盧瑟福教授就得到了氧原子。
盧瑟福教授的實驗是人類曆史上首次人工核反應,他成功的用人工的方法將一種元素轉變為了另一種元素,值得一提的是,盧瑟福教授完成的這次核反應實驗是一次能量的吸收過程,這一反應中沒有能量被釋放出來,因此不能用於核能開發,人們也就沒有關注,但是盧瑟福教授卻依舊繼續著他的實驗,而接下去的一係列實驗也使盧瑟福教授對原子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預言,原子核內部可能存質量與質子相同的中性粒子,也就是他猜想的“中子”,他也希望通過進一步的實驗證明他的猜想,但是盧瑟福教授並沒有完成他的實驗,這個實驗歐洲是由居裏夫婦完成的,不過當時,他們並未注意到盧瑟福教授當年的推測,他們誤以為他們找到的粒子是“光子”,而這個錯誤很快被一名盧瑟福教授的學生糾正過來,這個人名叫查德威克,他也是一名英國物理學家。
1932年,查德威克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將盧瑟福當年的預言與居裏夫婦的實驗聯係起來,至此,人類終於認識到,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這一發現為人類利用核能開啟了一扇窗口,但是這扇窗口太小,多數人都看不清那窗口之外到底是什麽。
同一年,盧瑟福教授的指導下,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建立了一架巨型機器,並將之命名為“當代煉金術”,實驗人員用超高電壓加速質子,並用高速質子轟擊金屬鋰,成功的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多餘的能量,這是人類首次實驗室裏看到核能運用的前景。
但是這一前景許多物理學家看來卻是相當黯淡的,其中就包括盧瑟福、玻爾等一大批走核物理研究前列的科學家,因為他們看來,這個實驗中,原子核釋放的能量實是“微不足道”,而且“效率極低”,人類或許永遠也不能利用原子的能量。
這一悲觀認識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當時的物理學家尚未發現核裂變現象,而核裂變現象對於一位時空穿越者而言,卻是再也普通不過的概念了。
當歐洲的物理學家們正忙著尋找人工產生放射性元素的有效方法時,趙北就已經通過書麵文件的形式向他麾下的核物理研究小組下達了“尋找安全可靠的鏈式反應途徑方法”的命令。
趙北是個偽軍事迷,對許多與軍事、武器有關的知識隻是知道一些皮毛,原理、結構對他而言統統都是迷,他知道原子彈,知道氫彈,但是原子彈是怎麽從放射性元素變成威力強大的毀滅性武器的,這本身對趙北而言也是一個難解的迷,他隻知道,沒有原子彈就沒有氫彈,而沒有鈾和鈈,就沒有原子彈,他也知道,引爆原子彈的方法有兩個,一個叫“內爆法”,另一個叫“槍式法”,美國丟日本的那兩顆原子彈就是這麽引爆的,而且趙北知道,美國為了研製原子彈,花費相當巨大,而且是集中了大半個歐洲核物理學精英的前提下開展研製工作的,不是富得冒油的國家,要想研製原子彈,那是要抱著當褲子的決心的。
為了這個國家的前途,就算是當了褲子,趙北也是要研製原子彈的,所以,他早1927年就撥出專款,利用一批旅歐留學生組建了他的第一個核能研究小組,開展基礎研究項目,其實,早英國的那架“當代煉金術機器”被製造出來之前,這個中國人領導的核能研究小組就已經完成了類似的實驗,並且取得了與英國物理學家一樣的結論,隻不過不像英國人那樣張揚,這個實驗本身就是一個絕密項目,從來沒有公開過,即使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也找不到這個“影子小組”的蹤影,黎元洪當政時期,政府也根本不知道那個“玩火箭的地方”居然還存著一個不需要任何政府撥款的項目研究小組,這個小組的全部研究經費,除了當年趙北秘密從中樞財政開支項目中挪走的經費之外,其它的經費,1929年到1933年之間一直是由趙北私人掏腰包,不過那幾年裏,研究小組也一直開展基礎性的研究,並國內尋找可利用的鈾礦,並未展開大規模的實驗。
直到趙北重做了總統,核能研究小組才加快了工作進度,目前雖然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是這個研究小組幾年前已經利用水池驗證了“慢中子效應”,而且比意大利物理學家費米的研究進度快,同樣的,這個實驗結論被隱藏到了保險櫃裏,而沒有發表到雜誌上,也正因此,這些核能研究小組成員無緣諾貝爾物理學獎。
低調,再低調,這就是趙北對核能研究的基本立場,實際上,目前進行的所有式武器裝備的研究中,核能的研究是機密的項目,項目主管直接對趙北負責,就連副總統、政務總理也完全不知道中國現已經開展核能研究,而且已取得相當成果,唯一對此有所察覺的是財政部,因為核能研究項目需要動用的資金相當驚人,不是私人企業可以承擔得起的,隻能通過中樞財政支持,而財政部總會發現每年的中樞財政撥款中會出現驚人的“倒帳”,財政總長不得不就此問題向總統交涉,但是總統卻總參謀部的秘密會議室裏鄭重其事的告訴他,“事關重大,務必保密。”。
驚出一身冷汗的財政總長不得不費心思為中樞政府“抹平”帳目,於是,中樞政府的財政報告中經常出現各種莫名其妙的“計劃外開支”也就不足為奇了,好國會基本上由軍方通過退伍軍人議員控製,所以,每次的財政審議總是有驚無險,而財政總長也總是會被總統包庇下來,不必參加國會的聽證會。
這就是目前核能研究進展的整體情況,八個字概括:資金充裕,進展順利。
作為中國的核能研究總策劃者,趙北很清楚目前的研究進度,而根據前不久剛剛到手的一份秘密報告的內容來看,現,核能研究小組的技術專家們正著手建造第一座核反應堆,目前堆體已開始設計,相信不久之後,這座可以實現自持式可控核裂變鏈式反應的核反應堆就能正式開工建造了。
不過目前為止,這座核能研製基地並沒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放射性元素,隻有很少量的用於實驗目的而儲存的鐳,以及一些從世界各地采購的鈾礦石,包括國內找到的鈾礦標本,實際上,行走這座核能實驗基地裏,隻要不去那些貼著警告標簽的地方,基本上就不用擔心遭到放射線的殺傷。
即便如此,趙北走進實驗工廠之前還是按照要求換上了一身白色的工作服,作為必要的防護,至於那件鉛防護衣,他卻拒絕了,不過一名核物理學院實習生還是手持計數器時刻行走總統先生身邊,一旦計數器讀數異常,總統就必須立即撤退。
其實也沒什麽好參觀的,現的核基地仍然處於基礎設施全麵施工前期,不要說是核反應堆了,便是電力供應和淡水供應也很緊張,而這兩樣東西恰恰是研製原子彈過程中需要保證的基礎原料,尤其是當實驗基地位於沙漠深處的時候,電力的供應和淡水的供應就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所以,趙北辦公室裏接見項目主管和相關技術骨幹之後,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電力和淡水的供應問題。
“現,中樞政府已經決定,將黃河上遊的兩座水電站完全交由基地方麵掌握,電力歸基地調配,至於淡水問題,目前軍方工程部隊正加緊施工,年底之前,一條地下輸水管道將由甘肅通到基地,以解決基地的淡水供應問題,而此之前,火車將加大淡水運輸力度,車皮保證供應,火車頭也增加幾台,而且基地的機車修理廠也將擴建。”
趙北代表中樞政府做出承諾,然後問到了他很關心的問題。
“根據你們的研究和計算,這個核反應堆到底需要多少高純度石墨磚?目前國內尚無企業具備生產這種高純度石墨磚的能力,中樞政府打算通過蘭芳的民間企業向美國進口,而且你們說的鎘棒,目前國內的私人企業也不可能提供,隻能你們自己想辦法。關鍵還是一個資金問題,你們說提煉純鈾需要的技術很複雜,你們也不能保證哪種提煉技術可靠,所以你們希望同時上三種方法,一種是電磁分離法,一種是氣體擴散法,一種是熱擴散法,可是以目前中樞政府的財力,無法同時支持這三種鈾提純法同時進行實驗,所以,我認為選擇其中一種就可以了,具體哪一種好,你們還是要仔細挑選,要選擇那些適合我國工業技術發展情況的,中樞政府不希望過多的依靠外國公司提供原材料。”
“核反應堆從來沒人搞過,所以我們隻能是估算,而根據我們保守的估算,至少需要一千噸的高純度石墨磚才能建造起一座可以使用的核反應堆。至於鈾的提純,我們認為電磁分離法好,適合目前我國的工業技術,我國電子工業領先世界各國,需要的設備國內企業就能提供,不過這種提純方法對電力供應要求很高,屆時,或許還需要中樞再從其它電站調一些電力到基地這裏,相應的高壓輸電線路也必須快完工。”
回答趙北問題的是何平,他也是該項目的主管,他的夫人是項目工程的副主管,名叫袁紫,這一對夫妻搭檔都師出名門,他們都是歐洲理論物理大師玻爾的學生,曾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長期擔任研究員和玻爾的助手,算是中國核物理界的先驅,可以說,從一開始,中國的核能研究就具備一個較高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