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無法完成的任務


    驕陽烈日,街道上白晃晃的,氣溫很高,熱得讓人有些受不了,尤其是對於習慣了寒冷氣候的人而言,現的氣溫已到讓人“難以忍受”的程度。


    蘇聯駐華大使格列維奇卡察列夫站窗前,眺望距離大使館不遠的那條柏油馬路,雖然那台電風扇距離他不到一公尺遠的地方正拚命的為他扇著風,可是即使這樣,卡察列夫仍然是一身的汗,他有些想念斯德哥爾摩的涼爽了。


    卡察列夫以前是蘇聯駐瑞典外交官,前不久才接任蘇聯駐華大使一職,至於他的前任,那個倒黴的家夥回到蘇聯之後就“消失”了,沒人知道那個家夥去了哪裏,也沒有人敢打聽,卡察列夫也不敢打聽,他隻知道,根據東交民巷的流行說法,斯大林同誌或許認為有必要對蘇聯的外交部門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清洗了,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不過卡察列夫謹慎的對此保持了緘默,他不希望下一個被“消失”的人是他。


    無論如何,完成斯大林同誌交代下來的任務是重要的,隻要斯大林同誌信任你,你就是絕對安全的,這一點,卡察列夫堅信不疑。


    現,斯大林同誌就有一個重要任務交代下來,而且卡察列夫必須完成,這個任務看似簡單,就是與中國中樞政府方麵磋商“伊朗危機”的解決方案。


    所謂“伊朗危機”,這是中國報紙的稱呼,美國報紙也沿用了這個稱呼,這一事件的直接起因是1939年發生的那場伊朗王***事政變,政變中,伊朗的老國王禮薩汗被廢黜,老國王的兒子被政變軍人擁戴為國王,並“邀請”蘇聯軍隊進駐,但是問題於,老國王和國王都對政變集團非常不滿,因此,經過認真策劃、周密布置之後,兩位國王踏上了逃亡之路,先坐飛機飛往伊拉克,然後輾轉去了土耳其,接著趕去瑞士,然後取道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終來到中國,而現,這兩位國王陛下就是中國總統先生的座上客,而且,就幾天之前,那位老國王陛下天津“亞細亞解放陣線”的總部發表了一通演說,強烈的抨擊了伊朗王國的那個軍人政變集團,同時也強烈的抨擊了對伊朗王國內政橫加幹涉的“外國勢力”,而伊朗老國王所指的這個“外國勢力”就是指蘇聯。


    實際上,伊朗老國王正式站出來指控蘇聯幹涉伊朗王國內政、危害亞洲***與***之前,亞洲各國就已經紛紛指責蘇聯政府是“殖***義者”了,麵對指責,蘇聯政府保持了沉默,試圖用沉默換取時間,以便加強對伊朗政府的控製,並強化高加地區和裏海地區的國防力量。


    蘇聯政府的沉默並未換來亞洲各國政府的諒解,中國***的煽動下,幾乎所有的亞洲***國家都開始對蘇聯幹涉伊朗內政的“殖***義行為”進行批評、指責,而與伊朗接壤的那些國家也開始向邊境增加駐軍,一副摩拳擦掌的樣子,似乎隨時都會出兵伊朗,替伊朗人***持公道。


    蘇聯政府也意識到了危機所,於是采取了兩個重要行動,一個重要行動是與納粹德國尋求和解,暫時解除來自西邊的軍事威脅,同時加強對東邊的戰略戒備,蘇聯中亞軍區隨即成為蘇聯有戰鬥力的軍事集團,另一個重要行動則是通過***進行反擊,不僅通過蘇聯政府控製的官方喉舌進行煽動,而且也利用東南亞各國拉攏的那些蘇聯代理人進行***宣傳,用“解放印支”的口號轉移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各國的視線,試圖將國際***的焦點從蘇聯轉移到法國身上。


    法國雖然向納粹德國投降了,但是納粹德國並沒有剝奪法國遠東地區的殖民地,所以,印支地區現仍歸維希法國控製,而整個“亞洲解放之戰”中,法國始終保持中立,作為交換,“亞細亞解放陣線”也就沒有對法屬印支殖民地采取直接的軍事行動,所以,到目前為止,亞洲還不能說已經“完全***”,至少越南、老撾、柬埔寨還掌握法國殖民者手中。


    蘇聯政府的這一步棋走得還是比較高明的,但是遺憾的是,蘇聯的對手是中國,實際上,中國政府早就預見到了蘇聯政府會走這一步棋,因此,當蘇聯政府拋出“解放印支”的口號之後,中國政府就已經通過外交渠道正式向維希法國政府轉交了一份外交備忘錄,勸告法國政府快給予印支三國***的權力,否則,中國和亞洲興國家將采取“必要之果斷行動”,對印支三國進行幹涉。


    法國政府不可能這種情況之下無視這份來自中國的外交備忘錄,而且中國已經為印支三國的***確定了一份詳的時間表,要求法國政府必須同意1940年年底之前將當地的所有外籍政府官員全部召回法國,而1941年年底之前,印支三國將正式宣布***,屆時,越南、老撾、柬埔寨將成為“亞細亞解放陣線”的正式成員,當然,那個時候,或許“亞細亞解放陣線”已經改為其它名稱了,但是它的宗旨不會變化,那就是團結亞洲、保衛亞洲。


    法國政府隻能接受這份來自中國的建議,並正式向世界***公布了這個消息,印支三國***已是箭弦上,蘇聯政府的這個***攻勢就此戛然而止,亞洲各國的注意力再次轉回了“伊朗危機”上,蘇聯政府麵對著大的***與外交壓力。


    現,擺蘇聯政府麵前的有兩條路,一條路是立即從伊朗撤軍,並將伊朗權力移交給亞解陣,另一條路是頑抗到底,甚至必要時與亞解陣開戰。


    問題是,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兩條路都不想走,他想另走一條路,一條既能避免與亞解陣開戰又能維持住蘇聯伊朗的利益的道路,所以,他親自給卡察列夫大使下達了措辭嚴厲的命令,根據這個命令,卡察列夫必須快與中國政府就伊朗問題進行磋商,並達成一致意見,為了取得中國政府的諒解,卡察列夫可以他認為必要的情況之下向中方承諾,將伊朗的石油開采權的一半無償讓與中國企業。


    表麵上看,這個任務似乎比較簡單,用石油收買中國人,隻要中國人不再羅嗦,那麽亞洲各國也會立刻偃旗息鼓,畢竟,中國才是這個“亞解陣”的靈魂。


    但是,卡察列夫卻知道,這個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這不是因為蘇聯政府給出的利益太小,而是因為中國的野心太強,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中東的石油,重要的是,“伊朗危機”是中國國家戰略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絕對不是區區一個石油開采權可以相比的,中國中樞政府不會做撿芝麻扔西瓜的買賣,中國人看中的是全球利益,而擊敗英國隻是中國向全球戰略邁出的一小步而已。


    這一點,卡察列夫已經完全看明白了,但是蘇聯政府高層未必能夠看明白,斯大林或許認為中國人有野心,但是他絕對不會想到,中國人的野心並不僅僅隻是領導亞洲。


    作為蘇聯駐華外交官,卡察列夫有責任將他的認識寫成報告,遞交給上級,但是問題是,這份報告應該怎麽寫?外交官的報告不能讓上級滿意,這其它國家或許隻是一個前途問題,可是蘇聯這卻是一個嚴肅的***問題,而現的蘇聯國內的氣氛顯然不能輕率的報告上進行措辭。


    現,站窗前,卡察列夫就是琢磨這份報告的措辭,斯大林同誌讓他完成交涉任務,可是他卻無法完成這個任務,那麽報告裏該怎麽推卸責任呢?難道不能完成任務的責任不卡察列夫不能職,而斯大林同誌判斷錯誤麽?如果這樣寫的話,那麽,卡察列夫很可能步他前任的後塵,回到蘇聯就會人間蒸發。


    別國的外交官,此刻或許正琢磨著晚會時該如何穿著,或者邀請哪位女士做舞伴,可是卡察列夫卻隻能站窗前為報告的事情發愁,這讓他的心情有些低落。


    “大使同誌,中國外務部派了一名工作人員,希望能夠與您見麵。”


    就卡察列夫站窗前汗流浹背的時候,一名使館工作人員走到他的身後,冷冰冰的說了一聲,臉上也看不到任何表情,就像卡察列夫一樣,似乎生怕被人看出他此刻的心情。


    “請安排到會客室,我立刻就趕過去。”


    卡察列夫點了點頭,拿出手帕擦了擦臉上的汗,然後迅速穿上外套,關上電風扇的開關,接著便匆匆走下樓去。


    等卡察列夫趕到會客室的時候,那位中國外務部派來的工作人員已經正襟危坐了,這個人卡察列夫以前曾經見過,但是想不起名字了,隻知道他外務部裏的地位不高。


    “大使先生,您好,我是中國外務部派來的,這是我的翻譯。此次前來,我奉命向貴國政府呈送一份外交備忘錄,這是‘亞細亞解放陣線’的共同決議,請大使先生務必通過外交渠道快遞送貴國政府,同時,我國駐蘇大使也已奉命將此情況轉告貴國外交部門,想必不久之後,大使先生就會收到國內的電報的。”


    來人隻是簡單的將他的任務介紹一番,然後將一份外交備忘錄轉交給了卡察列夫,之後告辭離去,沒有任何逗留的意思。


    卡察列夫送走了中國外交官,然後迅速回到使館,準備仔細看看那份外交備忘錄的內容,可是等他趕回會客室的時候,卻發現原本放桌子上的那份外交備忘錄不見了,他大驚失色,急忙叫來保安人員,準備使館,不過終被證明是虛驚一場,使館並沒有出現賊,也沒有出現外國的間諜,拿走那份外交備忘錄的其實就是一位使館的秘書,他拿著外交備忘錄直接去了電報室,將這份外交文件的內容梗概第一時間用電報拍回了蘇聯,當保安人員找到外交備忘錄的時候,這份外交文件正拿秘書同誌的手裏呢。


    卡察列夫雖然非常惱火,不過他還是壓住了火氣,誰知道這位秘書同誌剛才是跟誰進行電報聯係呢?誰又能肯定這位秘書同誌的真實身份呢?還是選擇沉默吧,多將此事告訴外交部門知道。


    卡察列夫默默的等待著那封電報拍發完畢,然後麵無表情的接過秘書同誌遞過去的那份外交備忘錄,直到這時,這位大使先生才看到這份外交備忘錄的內容。


    內容並不多,要點就是四條:第一,“亞細亞解放陣線”認為,蘇聯軍隊進入伊朗境內的行為屬於“武裝入侵”,是非法的,而且蘇聯扶持伊朗將軍為伊朗統治者的行為也是不可接受的,這是幹涉伊朗內政,而且威脅到了亞洲集體安全;第二,“亞細亞解放陣線”正式向蘇聯政府提出建議,要求蘇聯軍隊必須1940年年底之前全部撤出伊朗領土,而且必須交還那些被蘇聯海軍搶走的伊朗的軍用與民用船舶;第三,以上要求,蘇聯政府務必於五天之內給予正式答複;第四,如果逾期蘇聯政府不予正式答複,則亞洲各國不排除采取“果斷行動”,以維護亞洲的集體安全。


    看著這份外交備忘錄的內容,卡察列夫渾身是汗,他看來,這其實不是什麽“外交備忘錄”,而是一份“後通牒”,雖然措辭比後通牒委婉一些,可是這並不能否認它的潛威脅口吻。


    雖然秘書同誌已經將這四點內容通過加密電報拍發回了蘇聯,但是卡察列夫還是以蘇聯駐華大使的身份拍出了第二封同樣內容的電報,這封電報是拍給他的直接上級的,也就是那位莫洛托夫同誌。


    一個小時之後,莫洛托夫署名的回電就拍到了大使館,內容也很簡單:


    “卡察列夫同誌,你的工作非常認真,斯大林同誌非常滿意。對於中國方麵的無理要求,蘇聯政府決定不予理會,同時,蘇聯政府也決定授權你繼續向中國政府進行交涉,如果有必要的話,伊朗所有石油的開采權都可以讓給中國,條件是中國政府不能再對蘇聯政府的行動指手畫腳,英勇忠誠的蘇聯紅軍指戰員將是蘇聯國家利益的堅定保衛者和捍衛者!”


    看到這份電報,卡察列夫沮喪之極,他終於拿定了主意,那份報告他不寫了,因為他已意識到蘇聯政府高層的意誌是不可動搖的,這種鋼鐵般不可動搖的意誌來源是什麽呢?卡察列夫認為,這個或許是因為蘇聯軍隊的龐大軍事機器吧,清除了那些“叛徒”、“帝國主義走狗”的蘇聯軍隊或許有戰鬥力也說不定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08遠東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丹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丹丘並收藏1908遠東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