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配屬於第21特混艦隊的巡洋艦都是“邁阿密”級,]特混艦隊安排“底特律”級防空巡洋艦。以對海作戰能力而言,“邁阿密”級並不比“底特律”級差,而且“底特律”級的造價要昂貴得多,主要用於掩護航母。12dbp;從作戰能力上看,“邁阿密”級巡洋艦與帝國海軍的“江河”級的初期型號很接近,而“江河”級的後期型號則要強一點,主要表現一些戰術性能上,比如“江河”的轉向度要快一些,同時動力係統的功率大,加能力好。其他各方麵,“邁阿密”級與“江河”級的差別並不大,主要的是,兩者都可以正常交戰距離內擊穿對方的裝甲,給予對方致命的打擊。另外,相對老舊的“節氣”級重巡洋艦換上了的主炮後,其火力已經不比“江河”級差,也能夠輕易的幹掉“邁阿密”級。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這三種重巡洋艦都能夠給予對方沉痛的打擊。
性能比較接近的情況下,數量,以及指揮官,艦隊官兵的揮就是為關鍵的了。當時,跟隨戰列艦衝出來的美軍重巡洋艦隻有第三特混艦隊的重巡洋艦卻多達12艘,兵力差殊。如果以火炮的數量計算的話,就45對18,>比還要大一些。隻是,巡洋艦之間的戰鬥與戰列艦之間的戰鬥有很大地區別。
5+地。離開港灣後,為了避免進入雙方戰列艦的交叉火力範圍之內。艘巡洋艦並沒有左轉。而是向右轉,也就是朝著“俄亥俄”號的方向而去。當時,“俄俄”號戰列艦正下沉,而巡洋艦轉向時靈活,需要的轉向半徑也要比戰列艦小得多,因此。這5巡洋艦全是從“俄俄”號戰列艦的北麵穿插過去的,正好利用了“俄亥俄”號擋住了南麵六艘戰列艦地射界。
這5巡洋艦的行動並沒有瞞過“南寧”號上的了望員,了望員報告了敵巡洋艦的行蹤之後,常薦沒有讓戰列艦去對付這幾艘想要逃命的巡洋艦,這並不是說常薦有一顆仁慈之心,而是沒有必要出動戰列艦去對付弱小得多的巡洋艦,第三特混艦隊的兩支巡洋艦編隊就附近,哪裏可能放走5美軍的重巡洋艦呢?
當時。由六艘“節氣”級巡洋艦組成地第2洋艦編隊位於戰列艦編隊的南麵。按照常薦的作戰安排,第2洋艦編隊的任務是敵人的驅逐艦動魚雷攻擊的時候,前出掩護戰列艦,而不參加正麵的炮戰。當然,該巡洋艦編隊也可以對付敵人的巡洋艦。因此,5+地“邁阿密”級巡洋艦從港灣裏衝出來後,已經戰場外圍等待了很久的6“節氣”級巡洋艦立即轉向西北,並且以24的度前往攔截。
5++到24節,至少需要十分鍾的時間,而十分鍾之內,6艘“節氣”級巡洋艦已經趕到其西南方向上了。也就是說,這第三特混艦隊第2洋艦編隊的攔截的,多隻能夠設法擊敗對手,然後快突圍。不過,當時。第三特混艦隊還有一支巡洋艦編隊,這就是由第1巡洋艦編隊
這支編隊當時正炮擊聖地亞哥港東南方向上地美軍岸防炮兵陣地,這也是常薦安排下去的任務。戰列艦打擊美軍的主力戰艦的時候,由第第1驅逐艦編隊負責壓製美軍的現美軍的戰列艦要衝出港口後,常薦先命令驅逐艦準備進行魚雷攻擊,結果第1驅逐艦編隊沒有立即參加壓製岸防炮兵的行動。隨後,該驅逐艦編隊撤了下來,沒有動魚雷攻擊,同時因為美軍戰列艦出現了港灣的出口處。無法轉移到東南方向上去與第1巡洋艦編隊一起作戰,隻能戰場上繞個大***。結果耽擱了不少時間,美軍的巡洋艦衝出來的時候,還沒有到達第1巡洋艦編隊地位置,也沒有能夠參加壓製岸防炮兵的戰鬥。另外,美軍巡洋艦編隊是向西麵逃跑地,而第1巡洋艦編隊戰場的東南方向上,中間還隔著雙方的戰列艦編隊呢。
也正因為如此,常薦是否安排第1巡洋艦編隊也去截擊美軍巡洋艦編隊的時候遲疑了兩分鍾,後考慮到6艘“節氣”級不一定能夠對付5+;:前麵的戰列艦編隊沒有太大的威脅,這才決定讓第1巡洋艦編隊結束對美軍岸防炮兵陣地的炮擊,迅趕去支援第2洋艦編隊。耽擱了第1巡洋艦編隊必須要先繞過主戰場,這需要至少2分鍾的時間,如果考慮到加所需要的時間,也許要花時!也正是如此,第1巡洋艦編隊的指揮官當時並沒有完全遵從常薦的命令。
戰鬥先雙方的兩支巡洋艦編隊之間展開,這次先開火的是才加到16節的美軍巡洋艦,而以24節反而沒有能夠搶先開火。當時,雙方的距離接近12,基本上,這是巡洋艦主炮能夠打穿對方裝甲的極限距離了。12dbp;高航行使自己的主炮無法揮作用的情況下,也同時讓敵人打來的炮彈難以命中。這對雙方來說,實際上是比較公平的。美軍5+洋艦前五分鍾的炮擊中,基本上沒有對第2洋艦編隊構成威脅,反而浪費了不少的炮彈。另外,也正因為要保證炮擊的準確性,5“邁阿密”級巡洋艦不得不保持16節的度,而沒有繼續加,:有能夠逃出戰場。大概,這5+
才提拔起來的吧,如果是有經驗的艦長,就應該這續加,而不去管炮擊的準確性,用炮擊來打亂對方的編隊,趁機脫離戰鬥,逃出戰場,而不是留下來等死。要知道,戰局對己方不利,同時艦隊司令官又沒有要求巡洋艦留下來繼續戰鬥的情況下,巡洋艦拿手的就是逃跑,而不是與對方比拚火力。
六點五十一分,第2洋艦編隊的度降低到了18,為了能夠抄到美軍編隊的前麵去,前麵的領艦繼續調整航向的同時,保持著18的度。同時,6艘“節氣+擊。雙方之間的炮戰也是從這個時候正式開始的。
與戰列艦相比,巡洋艦的火力弱了很多,可有一點是戰列艦所無法比擬的,那就是巡洋艦主炮射炮彈的度。當時,美軍的8寸火炮每分鍾能夠4炮彈,而唐帝國海軍的2米重炮每分鍾也能射4到5炮彈,而好的戰列艦主炮,不考慮瞄準的情況下,也就每分鍾2而已。樣數量的火炮情況下,巡洋艦的炮擊密度是戰列艦的2。
隨著交戰距離逐漸拉近到7碼左鬥。特別是當雙方的副炮也投入到了戰鬥中的時候,傷亡數字是直線上升。這個距離上,不管是8寸的重炮,還是2毫米重炮。都可以用普通的穿甲彈打穿對方薄弱地裝甲。甚至連12米,以及5英寸口地副炮都能夠威脅到對方的巡洋艦。這也正是重巡洋艦大的缺陷,擁有猛烈的火力的同時,卻沒有足夠的裝甲!
重巡洋艦誕生地時候,為其設定的基本戰術是高航行中進行炮擊,利用度來避開對方的炮彈。從而達到防禦的目的。也就是說,重巡洋艦的優勢是度,而絕不是裝甲。這與已經被淘汰掉的戰列巡洋艦有點類似。可問題是,麵對麵的炮戰中,度是肯定快不起來地,特別是當雙方的指揮官都想打垮對手,同時又願意與對手賭運氣的時候,不可能高航行中開火。喪失了度優勢的情況下。重巡洋艦上的裝甲就顯得薄弱不堪了。正因為如此,大戰期間,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都量避免讓重巡洋艦參加炮戰,而重巡洋艦執行的多的任務是為航母護航,支援6戰隊登6,以及艦隊炮戰中對付弱小得多地驅逐艦。而需要安排小型艦隊單獨行動的時候,美國海軍喜歡用度快,為靈活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搭配。而帝國海軍則會讓大型驅逐艦組成單獨的編隊,而很少讓重巡洋艦這種造價昂貴,“皮薄餡大”的戰艦參加。幸運的是,帝國海軍的大型驅逐艦擁有不弱於對手輕巡洋艦的實力,所以才沒有暴露出缺乏輕巡洋艦地缺陷。
對雙方巡洋艦上的官兵而言,接下來的十多分鍾時間裏,戰鬥與屠殺是沒有多大的區別的。隻要中彈,那麽就必然會有傷亡。而且隨著交戰距離越來越近,中彈的頻率也就越來越高。當時,“立秋”號一分鍾內挨了八炮彈,其中三8寸的,五5英寸的,直接把這艘巡洋艦打成了殘廢。美軍的5巡洋艦也好不到哪裏去,十多分鍾裏,幾乎全部受了重傷,編隊後麵的兩艘已經開始緩緩下沉了!
到七點過七分,第1巡洋艦編隊加入了戰鬥。6艘“江河”級並沒有趕過來。而是到達了戰列艦編隊地西南麵,擁有了開炮的射界。距離美軍巡洋艦編隊大概還有11地時候,由雷達,以及趕過來的水上飛機提供炮擊參數,對美軍巡洋艦編隊進行了遠距離的打擊。雖然炮擊的準確率要低得多,但是6艘巡洋艦上的54重炮絕不是擺著好看的,而且每分4的炮擊度,也絕不是開玩笑的。隻要一次射擊有幾炮彈命中,幾分鍾下來,就會有幾十枚,甚至上百枚炮彈命中,那5美軍巡洋艦根本就承受不住這麽猛烈的打擊。
這也是雙方巡洋艦戰鬥中的轉折點,到七點十五分左右,也就是雙方戰列艦之間的決鬥剛剛結束不到三分鍾,巡洋艦的戰鬥也結束了。5+:共有3餘名官兵,終幸存下來的不5人,也就是說,有六分之五以上的官兵陣亡或者是失蹤。
第2洋艦編隊裏的6艘“節氣”級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秋”與“立冬”號戰沉,另外四艘全部負重傷,其中“白露”與“秋分”號的傷勢為嚴重,如果沒有官兵們的舍身搶救,這兩艘戰艦也不可能幸免。後,兩艘戰艦被拖回帝國之後,都被確定為沒有修複的價值,終都被拆成廢鋼鐵給處理掉了。“處暑”與“驚蟄”號的傷勢也不輕,終都被修複了,隻是其再次加入艦隊的時候,戰爭行將結束。
當時,這六艘“節氣”級是主力艦隊服役的後一批,也就是說,這是“節氣”級巡洋艦主要戰場上的後一次戰鬥。雖然,還有好幾艘“節氣”級巡洋艦地方艦隊,以及戰區艦隊服役,並且一直堅持到了戰爭結束,但是這幾艘巡洋艦都沒有參加過什麽像樣的海戰。也可以說,這是“節氣”級巡洋艦,這種自大戰爆以來,就帝國海軍中服役,並且為戰勝敵人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重巡洋艦海戰戰場上的謝幕表演,一次充滿了鮮血,同時又書寫了帝國海軍官兵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的激烈海戰!
到此,“聖地亞哥海戰”的炮戰戰鬥結束,常薦了解到敵巡洋艦編隊也已經被殲滅之後,他先想到的不是殺入聖地亞哥港,而是該怎麽逃命!
性能比較接近的情況下,數量,以及指揮官,艦隊官兵的揮就是為關鍵的了。當時,跟隨戰列艦衝出來的美軍重巡洋艦隻有第三特混艦隊的重巡洋艦卻多達12艘,兵力差殊。如果以火炮的數量計算的話,就45對18,>比還要大一些。隻是,巡洋艦之間的戰鬥與戰列艦之間的戰鬥有很大地區別。
5+地。離開港灣後,為了避免進入雙方戰列艦的交叉火力範圍之內。艘巡洋艦並沒有左轉。而是向右轉,也就是朝著“俄亥俄”號的方向而去。當時,“俄俄”號戰列艦正下沉,而巡洋艦轉向時靈活,需要的轉向半徑也要比戰列艦小得多,因此。這5巡洋艦全是從“俄俄”號戰列艦的北麵穿插過去的,正好利用了“俄亥俄”號擋住了南麵六艘戰列艦地射界。
這5巡洋艦的行動並沒有瞞過“南寧”號上的了望員,了望員報告了敵巡洋艦的行蹤之後,常薦沒有讓戰列艦去對付這幾艘想要逃命的巡洋艦,這並不是說常薦有一顆仁慈之心,而是沒有必要出動戰列艦去對付弱小得多的巡洋艦,第三特混艦隊的兩支巡洋艦編隊就附近,哪裏可能放走5美軍的重巡洋艦呢?
當時。由六艘“節氣”級巡洋艦組成地第2洋艦編隊位於戰列艦編隊的南麵。按照常薦的作戰安排,第2洋艦編隊的任務是敵人的驅逐艦動魚雷攻擊的時候,前出掩護戰列艦,而不參加正麵的炮戰。當然,該巡洋艦編隊也可以對付敵人的巡洋艦。因此,5+地“邁阿密”級巡洋艦從港灣裏衝出來後,已經戰場外圍等待了很久的6“節氣”級巡洋艦立即轉向西北,並且以24的度前往攔截。
5++到24節,至少需要十分鍾的時間,而十分鍾之內,6艘“節氣”級巡洋艦已經趕到其西南方向上了。也就是說,這第三特混艦隊第2洋艦編隊的攔截的,多隻能夠設法擊敗對手,然後快突圍。不過,當時。第三特混艦隊還有一支巡洋艦編隊,這就是由第1巡洋艦編隊
這支編隊當時正炮擊聖地亞哥港東南方向上地美軍岸防炮兵陣地,這也是常薦安排下去的任務。戰列艦打擊美軍的主力戰艦的時候,由第第1驅逐艦編隊負責壓製美軍的現美軍的戰列艦要衝出港口後,常薦先命令驅逐艦準備進行魚雷攻擊,結果第1驅逐艦編隊沒有立即參加壓製岸防炮兵的行動。隨後,該驅逐艦編隊撤了下來,沒有動魚雷攻擊,同時因為美軍戰列艦出現了港灣的出口處。無法轉移到東南方向上去與第1巡洋艦編隊一起作戰,隻能戰場上繞個大***。結果耽擱了不少時間,美軍的巡洋艦衝出來的時候,還沒有到達第1巡洋艦編隊地位置,也沒有能夠參加壓製岸防炮兵的戰鬥。另外,美軍巡洋艦編隊是向西麵逃跑地,而第1巡洋艦編隊戰場的東南方向上,中間還隔著雙方的戰列艦編隊呢。
也正因為如此,常薦是否安排第1巡洋艦編隊也去截擊美軍巡洋艦編隊的時候遲疑了兩分鍾,後考慮到6艘“節氣”級不一定能夠對付5+;:前麵的戰列艦編隊沒有太大的威脅,這才決定讓第1巡洋艦編隊結束對美軍岸防炮兵陣地的炮擊,迅趕去支援第2洋艦編隊。耽擱了第1巡洋艦編隊必須要先繞過主戰場,這需要至少2分鍾的時間,如果考慮到加所需要的時間,也許要花時!也正是如此,第1巡洋艦編隊的指揮官當時並沒有完全遵從常薦的命令。
戰鬥先雙方的兩支巡洋艦編隊之間展開,這次先開火的是才加到16節的美軍巡洋艦,而以24節反而沒有能夠搶先開火。當時,雙方的距離接近12,基本上,這是巡洋艦主炮能夠打穿對方裝甲的極限距離了。12dbp;高航行使自己的主炮無法揮作用的情況下,也同時讓敵人打來的炮彈難以命中。這對雙方來說,實際上是比較公平的。美軍5+洋艦前五分鍾的炮擊中,基本上沒有對第2洋艦編隊構成威脅,反而浪費了不少的炮彈。另外,也正因為要保證炮擊的準確性,5“邁阿密”級巡洋艦不得不保持16節的度,而沒有繼續加,:有能夠逃出戰場。大概,這5+
才提拔起來的吧,如果是有經驗的艦長,就應該這續加,而不去管炮擊的準確性,用炮擊來打亂對方的編隊,趁機脫離戰鬥,逃出戰場,而不是留下來等死。要知道,戰局對己方不利,同時艦隊司令官又沒有要求巡洋艦留下來繼續戰鬥的情況下,巡洋艦拿手的就是逃跑,而不是與對方比拚火力。
六點五十一分,第2洋艦編隊的度降低到了18,為了能夠抄到美軍編隊的前麵去,前麵的領艦繼續調整航向的同時,保持著18的度。同時,6艘“節氣+擊。雙方之間的炮戰也是從這個時候正式開始的。
與戰列艦相比,巡洋艦的火力弱了很多,可有一點是戰列艦所無法比擬的,那就是巡洋艦主炮射炮彈的度。當時,美軍的8寸火炮每分鍾能夠4炮彈,而唐帝國海軍的2米重炮每分鍾也能射4到5炮彈,而好的戰列艦主炮,不考慮瞄準的情況下,也就每分鍾2而已。樣數量的火炮情況下,巡洋艦的炮擊密度是戰列艦的2。
隨著交戰距離逐漸拉近到7碼左鬥。特別是當雙方的副炮也投入到了戰鬥中的時候,傷亡數字是直線上升。這個距離上,不管是8寸的重炮,還是2毫米重炮。都可以用普通的穿甲彈打穿對方薄弱地裝甲。甚至連12米,以及5英寸口地副炮都能夠威脅到對方的巡洋艦。這也正是重巡洋艦大的缺陷,擁有猛烈的火力的同時,卻沒有足夠的裝甲!
重巡洋艦誕生地時候,為其設定的基本戰術是高航行中進行炮擊,利用度來避開對方的炮彈。從而達到防禦的目的。也就是說,重巡洋艦的優勢是度,而絕不是裝甲。這與已經被淘汰掉的戰列巡洋艦有點類似。可問題是,麵對麵的炮戰中,度是肯定快不起來地,特別是當雙方的指揮官都想打垮對手,同時又願意與對手賭運氣的時候,不可能高航行中開火。喪失了度優勢的情況下。重巡洋艦上的裝甲就顯得薄弱不堪了。正因為如此,大戰期間,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都量避免讓重巡洋艦參加炮戰,而重巡洋艦執行的多的任務是為航母護航,支援6戰隊登6,以及艦隊炮戰中對付弱小得多地驅逐艦。而需要安排小型艦隊單獨行動的時候,美國海軍喜歡用度快,為靈活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搭配。而帝國海軍則會讓大型驅逐艦組成單獨的編隊,而很少讓重巡洋艦這種造價昂貴,“皮薄餡大”的戰艦參加。幸運的是,帝國海軍的大型驅逐艦擁有不弱於對手輕巡洋艦的實力,所以才沒有暴露出缺乏輕巡洋艦地缺陷。
對雙方巡洋艦上的官兵而言,接下來的十多分鍾時間裏,戰鬥與屠殺是沒有多大的區別的。隻要中彈,那麽就必然會有傷亡。而且隨著交戰距離越來越近,中彈的頻率也就越來越高。當時,“立秋”號一分鍾內挨了八炮彈,其中三8寸的,五5英寸的,直接把這艘巡洋艦打成了殘廢。美軍的5巡洋艦也好不到哪裏去,十多分鍾裏,幾乎全部受了重傷,編隊後麵的兩艘已經開始緩緩下沉了!
到七點過七分,第1巡洋艦編隊加入了戰鬥。6艘“江河”級並沒有趕過來。而是到達了戰列艦編隊地西南麵,擁有了開炮的射界。距離美軍巡洋艦編隊大概還有11地時候,由雷達,以及趕過來的水上飛機提供炮擊參數,對美軍巡洋艦編隊進行了遠距離的打擊。雖然炮擊的準確率要低得多,但是6艘巡洋艦上的54重炮絕不是擺著好看的,而且每分4的炮擊度,也絕不是開玩笑的。隻要一次射擊有幾炮彈命中,幾分鍾下來,就會有幾十枚,甚至上百枚炮彈命中,那5美軍巡洋艦根本就承受不住這麽猛烈的打擊。
這也是雙方巡洋艦戰鬥中的轉折點,到七點十五分左右,也就是雙方戰列艦之間的決鬥剛剛結束不到三分鍾,巡洋艦的戰鬥也結束了。5+:共有3餘名官兵,終幸存下來的不5人,也就是說,有六分之五以上的官兵陣亡或者是失蹤。
第2洋艦編隊裏的6艘“節氣”級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秋”與“立冬”號戰沉,另外四艘全部負重傷,其中“白露”與“秋分”號的傷勢為嚴重,如果沒有官兵們的舍身搶救,這兩艘戰艦也不可能幸免。後,兩艘戰艦被拖回帝國之後,都被確定為沒有修複的價值,終都被拆成廢鋼鐵給處理掉了。“處暑”與“驚蟄”號的傷勢也不輕,終都被修複了,隻是其再次加入艦隊的時候,戰爭行將結束。
當時,這六艘“節氣”級是主力艦隊服役的後一批,也就是說,這是“節氣”級巡洋艦主要戰場上的後一次戰鬥。雖然,還有好幾艘“節氣”級巡洋艦地方艦隊,以及戰區艦隊服役,並且一直堅持到了戰爭結束,但是這幾艘巡洋艦都沒有參加過什麽像樣的海戰。也可以說,這是“節氣”級巡洋艦,這種自大戰爆以來,就帝國海軍中服役,並且為戰勝敵人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重巡洋艦海戰戰場上的謝幕表演,一次充滿了鮮血,同時又書寫了帝國海軍官兵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的激烈海戰!
到此,“聖地亞哥海戰”的炮戰戰鬥結束,常薦了解到敵巡洋艦編隊也已經被殲滅之後,他先想到的不是殺入聖地亞哥港,而是該怎麽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