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回盧照辭的帝王之術
“孫道長,大將軍身體如何?”盧照辭將李靖扶了坐了躺椅上,就迫不及待的問了起來。言語之中充斥著一絲擔憂。
“陛下放心,雖然大將軍足疾嚴重,但是此刻氣溫已經上升,對於足疾來說,正好是恢複的好時機。隻要大將軍以後不再領軍出征,有勞累之苦,加上貧道配的一些草藥,短時間內無憂的。陛下不必擔心。”孫思邈趕緊說道。
“哦,如此甚好。”盧照辭聞言心中一動,臉上頓時露出一絲歡喜之色來。卻是將孫思邈口中所說的“短時間內”這幾個字忘記了。
“陛下,如今高句麗已經被平定,吐蕃的事情也要開始進行了,不知道陛下準備如何對付吐蕃?”李靖趕緊岔開話題問道。
“此事朕也很擔心。”盧照辭見狀,也歎了口氣,搖了搖頭說道:“祿東讚倒是一個人物,硬是留長安不走,他倒是打的好算盤,明知道大唐這個時候不能出兵,而他吐蕃雖然不能出兵,但是卻可以經常派出兵馬來襲擾我朝,所以這次是和朕耗上了,這讓朕很是難辦啊!”
這吐蕃雖然還沒有那個實力可以進攻大唐,但是卻能發動小規模的戰爭,不斷的襲擾大唐邊境,就像當年漢朝時期一樣,雖然漢朝年年和親,可是卻不能阻擋的住匈奴人不斷的襲擾了漢朝邊境,掠奪漢朝的一切,擊殺漢朝的子民。如今眼前的情況也是這樣,大唐的邊境實是太大了,太長了。大唐的國力雖然很強悍,可是兵馬有限,剛剛又攻下高句麗,不但還沒有消化掉高句麗的一切,自家的兵馬也是需要休整的,精兵也是需要訓練的,短時間內,根本對吐蕃人形成不了強大的威懾力。加上吐蕃遠高原之上,祿東讚就是看準了這一點,就是賴長安不走了。反正這裏的一切都是大唐供應著。他就不相信大唐皇帝能仍由他留長安城內。總有一日,大唐皇帝會召見他的,到那個時候,他就可以提出條件來,就算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但是也會讓大唐付出一定的代價。
盧照辭明明知道這其中的貓膩,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麵對,隻能是將祿東讚安置長安,而自己躲洛陽,這也是一件窩囊的事情。也隻有盧照辭這樣的人,才毫不猶豫的說了出來。
李靖點了點頭,他深刻的明白盧照辭此刻的心情,但是加深刻的明白,這個時候的大唐重要的是需要是休養生息,而不是興兵西征,那就不是開疆擴土了,而真的是窮兵黷武了。
“陛下,若是可以的話,能不能派遣一支小部隊,也學著突厥人的模樣,不斷的襲擾吐蕃境內。”孫思邈一邊小聲的說道。
“嗬嗬,孫道長有所不知。吐蕃地處高原,與我朝所處的地理位置不一樣。中原人很難適應高原上的環境。”李靖見狀,不由的笑著解釋道:“我朝軍隊不經過適應的話,進入高原之後,戰鬥力能發揮出三成就已經不錯了,甚至有的人連三成都發揮不了,就死高原之上。所以陛下才會讓徐世績大非川訓練士兵。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若是我朝當初沒有進攻高句麗的話,朝中就不會出現叛亂,鬆讚幹布也不會冒險進攻我大唐,出兵威脅我朝西域。朕就是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冒犯朕。可是如今卻是不一樣,鬆讚幹布也是一代雄主,事情既然已經做了,那就做的徹底點。他與朕是不死不休的。”盧照辭咬牙切齒的說道。
文成公主遠嫁鬆讚幹布的故事千古流傳,盧照辭自然是知曉,到了後來,唐朝也有許多的公主遠嫁吐蕃。大唐和吐蕃的關係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和諧的。但是那也隻是建立兩國之間很少有衝突的緣故。而吐蕃自從鬆讚幹布這個雄主死後,曆代國主都不是勵精圖治之人,而大唐自從李世民之後,是沒有出現什麽厲害之人了,唯一的一個李隆基倒是一個開疆擴土的人物,可惜的是也是一個好大喜功之人,別人一旦對其進行歌功頌德,立馬將仇恨忘去了九霄雲外之中。看見吐蕃國主向其稱臣,就立馬放掉吐蕃。哪裏會像如今這樣,鬆讚幹布還,對大唐發起了一次錯誤的戰爭。雖然是錯誤的時間內,吐蕃沒有做好任何的準備。但是皇帝就是皇帝,皇帝是沒有錯誤的時候,既然已經發動了戰爭,那就是不死不休。何況,吐蕃某些方麵也是占有很大優勢的,因為地利,一個地利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隻能是吐蕃進攻,而不能是大唐進攻,大唐若是進攻的話,就會耗費大量的氣力,死傷是慘重了。鬆讚幹布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不怕大唐的報複。同樣,盧照辭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會感覺到為難。不知道如何是好,隻能是采取拖字訣。
“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就是不死不休。”李靖麵色凝重,雙目中閃爍著冰冷的神色,又說道:“陛下,如今眼下的形勢就是讓邊關將士死守關隘,老臣聽說西南五部也出現了問題,臣以為不如從西南五部出手。等解決了西南五部,然後出兵吐蕃,兩麵夾擊,西南一部就算不能攻入吐蕃,但是也能拖住吐蕃的一部分兵力,讓鬆讚幹布小心翼翼。不敢講全部兵力都放大非川一線,為我大唐爭取一些機會。或者可以讓西南五部先亂起來,想來鬆讚幹布一定會看出這其中的問題來,吐蕃要不想被兩麵夾擊,一定會出兵幹涉,短時間內,他倒是沒有那個心思來找徐世績的麻煩了。”
“就算來找徐世績的麻煩,朕也是不怕的。朕的士兵豈會害怕那些野蠻人。”盧照辭嘴角露出一絲冰冷之色。冷笑道:“就算讓朕的子民全民皆兵,每個人一口吐沫也能將他們數淹死。”
“臣的意思,讓秦勇重回西域。”李靖聞言忽然雙眼一亮,又掃了孫思邈一眼,說道:“孫道長,今日就有勞道長了。至於配藥的事情,還是需要道長親自走動一下了。”
“好,既然如此,老道就告辭了。大將軍萬不可勞心勞力。”孫思邈如何不知道以下的話,並不是他這個世外之人能夠聽的,而且他也是不願意聽,趕緊站起身來,又對李靖千叮嚀萬囑咐,後才朝盧照辭拜了一拜,出了涼亭。
“靖兄何事如此緊張,孫道長乃是世外之人,至誠君子,有什麽不可說的。”盧照辭笑嗬嗬的說道。卻是搖了搖頭。
“陛下,如下之話是出自臣之口,入陛下之耳,前往不能讓其他人知道了。”李靖聞言麵色凝重,輕輕的說道。
“大將軍請講。”盧照辭麵色一愣,連身體都坐的很直,盯著李靖的雙目問道。
“秦勇此人西域威望甚高,管都是凶名。但是到底是能征善戰的將軍,他若是去了西域。足以領導十萬西域聯軍。”李靖笑嗬嗬的說道:“陛下休要看西域如今我大唐手中,絲綢之路上,每天都有無數的商隊出沒大漠之中,可是西域各國聯合起來,還是有不少軍隊的。這些家夥對於我大唐西域的統治都是不利的。陛下何不讓秦勇回西域召集十數萬兵馬呢?所謂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西域的這些兵馬還是要除掉了,同樣,吐蕃的實力也是要消耗掉的。我大唐卻是不管,隻要能削弱吐蕃的實力就可以了。而至於糧草之類的,想必秦勇會想辦法解決的,而且是很容易解決的。陛下,您認為呢?”
盧照辭倒吸了一口氣,他終於知道為什麽李靖要讓孫思邈離開涼亭了,實是這個主意太駭人了,一旦傳揚出去,史書上會如何記載今日所發生的事情,如何評價他盧照辭和李靖二人。李靖這就是赤裸裸的借刀殺人。隻是要借的刀乃是已經歸順了大唐的西域各國,而要殺的人就是吐蕃。而至於李靖所說的獲取糧草之事,卻是從吐蕃人手中奪取而已。這樣對於吐蕃人來說,殺神秦勇的光臨,簡直就是一場噩夢。人口本就少於大唐的吐蕃,麵對秦勇的殺戮,也不知道會死了多少人。李靖這個主意實是太過於惡毒了。就是盧照辭麵色也變了起來。這是典型的損人利己行為。
“臣還聽說蘇定方草原上也是很有威嚴的。”李靖又輕輕的說道:“無論是草原人也好,或者是西域人也好,都比我大唐人,容易適應吐蕃的環境。兩人可以相互配合,組成聯軍,一定能幫助陛下短時間內拖住鬆讚幹布,甚至還能給予對方狠狠的一擊。”李靖說到這裏,頓時不說話了,認真的望著盧照辭。主意是自己出的,可是真正能做主的卻是盧照辭。
盧照辭思了好久,才輕輕的說道:“此事朕會認真考慮的。”他雙目中露出複雜的神色來。但是很快就被堅定所取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觀點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何況,現是大唐,而不是自己原本所屬的那個時候,那個時候,任何一個民族分裂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飛機、大炮甚至導彈就足以解決問題,可是這個時代,卻是不一樣,中央政府稍微軟弱一點,或者說皇權稍微差一點,都足以讓一個帝國被人顛覆。千百年來,大漢族為了自己的生存也不知道和多少個民族發生了戰爭。四方的少數民族為了中原的如畫江山,也不知道入侵了多少次了。
李靖卻是將盧照辭的眼神看心裏,點了點頭,道:“過段時間,太子就要大婚,無論是秦勇或者是蘇定方都會回長安,到時候,讓老臣見上一麵。陛下以為如何?”這件事情盧照辭是不好出麵的,可是李靖卻是可以的。
“哎,那就有勞靖兄了。”盧照辭深深的歎了口氣,說道:“隻是苦了他們兩個人了。畢竟這兩個人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要背負了叛逆的名聲。”
“嗬嗬,陛下這就說錯了。”李靖忽然哈哈大笑道:“陛下,這不是還有一個招安一說的嗎?等到差不多的時候,陛下再招安他們就是了,然後傳書天下,隨便斬上一兩個奸佞之徒就是了,冠軍侯自然還是冠軍侯,蘇定方還是當他的大將軍就是了。”
“靖兄,我要祿東讚的腦袋。”盧照辭忽然咬牙切齒的說道:“此人乃是鬆讚幹布的智囊,很是具有才幹,重要的是,此人文武雙全,此人若,恐怕秦勇和蘇定方二人都不能將吐蕃如何。若是殺了此人,就等於折損了鬆讚幹布一臂。”
“這個老臣明白。”李靖聞言搖了搖頭,說道:“老臣也沒有想到,吐蕃居然也出現了這種人物。真是我大唐的勁敵啊!此人是不能讓他活著回到吐蕃。”
“如此甚好。”盧照辭點了點頭,又說道:“太子也大了,朕現還很清明,沒有被皇權所迷惑了雙眼,但是朕害怕以後會被皇權所迷惑,做出許多好大喜功的事情來,諸如當年的秦始皇、漢武帝一般。朕現很迷惑啊!”
“陛下想禪位給太子?”李靖雙目一動,後深深的歎了口氣,說道:“老臣雖然早就有所察覺,但是這個時候從陛下口中說出來,還是吃了一驚啊!”
“大將軍早就看出來了?”盧照辭驚訝的望著李靖說道。
“嗬嗬!恐怕不光是臣看出來了,恐怕岑文本岑先生也看出來了。”李靖笑嗬嗬的說道:“若是老臣猜的不錯的話,恐怕這段時間,岑文本基本上是不管朝廷的事情了。陛下什麽時候退位,恐怕就是他什麽時候告老還鄉的時候了。這個狐狸可是狡猾的很啊!不給太子任何機會。”李靖搖了搖頭,雙目中露出敬佩之色。退是有各種退法,這人到高位,想急流勇退的卻是很少,無疑,岑文本也許能做到這一點。
“哈哈,到底是薑還是老的辣,岑先生智比臥龍,朕就知道朕的這點心思是瞞不過他的。”盧照辭也沒有隱瞞,隻是笑嗬嗬的說道:“太子也大了,也可以繼承天子之位了。他的手下可是有不少的能臣武將,朕也就不用擔心了。當年漢朝的時候,文皇帝一生都沒有做什麽事情,但是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給景皇帝培養了人才,文有賈誼、晁錯,武將有周亞夫,這才有了後來的諸侯之亂中,景皇帝臨危不亂,一舉擊敗了各路諸侯,保住了江山的完整,朕的上半生是為了統一天下,開疆擴土,後來幾年就是為了後來天子培養人才的。文有陳光蕊、狄仁傑,武有秦勇、薛仁貴、蘇定方等人,都是傑出的人才,承烈這幾個人的幫助下,所取的功績,必定是朕之上。如此朕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早早的交出皇位,也免的日後有朝一日,也成了漢武帝一樣的人物了。長生不老,這個世界上哪裏有什麽長生不老呢?皇帝做久了,掌握的權利越大,就越想著長生不老,到了後來,也就變的越是昏庸,朕可不想到了老的時候,還被人家笑話。所以還是讓位的好。不光是朕,還有朕的兒子們也會是如此,當皇帝不能超過二十年。然後就退位讓賢,前麵的皇帝做的久了,後來的皇帝時間也就短了,這樣對帝國不好。”李靖聽了並沒有說話,這種事情,他是不好插嘴的。
“陛下想內禪,不光是因為如此,恐怕還是為了諸皇子吧!”李靖輕輕的說道:“太子殿下也是仁義之人,想來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
“會不會發生朕是不知道的。但是朕隻是想有生之年,扶上一把!”盧照辭雙目中閃爍著一道金光,說道:“太子雖然英明,但是到底是年輕,朕乃是開國之君,馬上奪取了天下,跟隨朕的將領眾多,這些人軍中多有威望啊!所以朕想再幫太子看看。”
李靖聞言加不說話了。這也是因為盧照辭和他的關係很好,否則的話這些話盧照辭都是不會說的。盧照辭退位不但是因為自己不想當皇帝,是為了給太子保駕護航的,免的當年跟隨他的那些將領們桀驁不馴,有了盧照辭存,這些將領就不敢造次。而等到盧照辭駕崩的時候,太子已經登基多年,一身的權威早就確立起來,何人會對他的皇位產生影響。當然,盧照辭這種行為不但是針對那些武將的,也同樣是針對那些文臣的,不得不說,盧照辭的帝王之術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讓人驚歎。李靖也隻能仰天長歎,不敢說出任何反對的言語來。
“孫道長,大將軍身體如何?”盧照辭將李靖扶了坐了躺椅上,就迫不及待的問了起來。言語之中充斥著一絲擔憂。
“陛下放心,雖然大將軍足疾嚴重,但是此刻氣溫已經上升,對於足疾來說,正好是恢複的好時機。隻要大將軍以後不再領軍出征,有勞累之苦,加上貧道配的一些草藥,短時間內無憂的。陛下不必擔心。”孫思邈趕緊說道。
“哦,如此甚好。”盧照辭聞言心中一動,臉上頓時露出一絲歡喜之色來。卻是將孫思邈口中所說的“短時間內”這幾個字忘記了。
“陛下,如今高句麗已經被平定,吐蕃的事情也要開始進行了,不知道陛下準備如何對付吐蕃?”李靖趕緊岔開話題問道。
“此事朕也很擔心。”盧照辭見狀,也歎了口氣,搖了搖頭說道:“祿東讚倒是一個人物,硬是留長安不走,他倒是打的好算盤,明知道大唐這個時候不能出兵,而他吐蕃雖然不能出兵,但是卻可以經常派出兵馬來襲擾我朝,所以這次是和朕耗上了,這讓朕很是難辦啊!”
這吐蕃雖然還沒有那個實力可以進攻大唐,但是卻能發動小規模的戰爭,不斷的襲擾大唐邊境,就像當年漢朝時期一樣,雖然漢朝年年和親,可是卻不能阻擋的住匈奴人不斷的襲擾了漢朝邊境,掠奪漢朝的一切,擊殺漢朝的子民。如今眼前的情況也是這樣,大唐的邊境實是太大了,太長了。大唐的國力雖然很強悍,可是兵馬有限,剛剛又攻下高句麗,不但還沒有消化掉高句麗的一切,自家的兵馬也是需要休整的,精兵也是需要訓練的,短時間內,根本對吐蕃人形成不了強大的威懾力。加上吐蕃遠高原之上,祿東讚就是看準了這一點,就是賴長安不走了。反正這裏的一切都是大唐供應著。他就不相信大唐皇帝能仍由他留長安城內。總有一日,大唐皇帝會召見他的,到那個時候,他就可以提出條件來,就算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但是也會讓大唐付出一定的代價。
盧照辭明明知道這其中的貓膩,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麵對,隻能是將祿東讚安置長安,而自己躲洛陽,這也是一件窩囊的事情。也隻有盧照辭這樣的人,才毫不猶豫的說了出來。
李靖點了點頭,他深刻的明白盧照辭此刻的心情,但是加深刻的明白,這個時候的大唐重要的是需要是休養生息,而不是興兵西征,那就不是開疆擴土了,而真的是窮兵黷武了。
“陛下,若是可以的話,能不能派遣一支小部隊,也學著突厥人的模樣,不斷的襲擾吐蕃境內。”孫思邈一邊小聲的說道。
“嗬嗬,孫道長有所不知。吐蕃地處高原,與我朝所處的地理位置不一樣。中原人很難適應高原上的環境。”李靖見狀,不由的笑著解釋道:“我朝軍隊不經過適應的話,進入高原之後,戰鬥力能發揮出三成就已經不錯了,甚至有的人連三成都發揮不了,就死高原之上。所以陛下才會讓徐世績大非川訓練士兵。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若是我朝當初沒有進攻高句麗的話,朝中就不會出現叛亂,鬆讚幹布也不會冒險進攻我大唐,出兵威脅我朝西域。朕就是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冒犯朕。可是如今卻是不一樣,鬆讚幹布也是一代雄主,事情既然已經做了,那就做的徹底點。他與朕是不死不休的。”盧照辭咬牙切齒的說道。
文成公主遠嫁鬆讚幹布的故事千古流傳,盧照辭自然是知曉,到了後來,唐朝也有許多的公主遠嫁吐蕃。大唐和吐蕃的關係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和諧的。但是那也隻是建立兩國之間很少有衝突的緣故。而吐蕃自從鬆讚幹布這個雄主死後,曆代國主都不是勵精圖治之人,而大唐自從李世民之後,是沒有出現什麽厲害之人了,唯一的一個李隆基倒是一個開疆擴土的人物,可惜的是也是一個好大喜功之人,別人一旦對其進行歌功頌德,立馬將仇恨忘去了九霄雲外之中。看見吐蕃國主向其稱臣,就立馬放掉吐蕃。哪裏會像如今這樣,鬆讚幹布還,對大唐發起了一次錯誤的戰爭。雖然是錯誤的時間內,吐蕃沒有做好任何的準備。但是皇帝就是皇帝,皇帝是沒有錯誤的時候,既然已經發動了戰爭,那就是不死不休。何況,吐蕃某些方麵也是占有很大優勢的,因為地利,一個地利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隻能是吐蕃進攻,而不能是大唐進攻,大唐若是進攻的話,就會耗費大量的氣力,死傷是慘重了。鬆讚幹布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不怕大唐的報複。同樣,盧照辭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會感覺到為難。不知道如何是好,隻能是采取拖字訣。
“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就是不死不休。”李靖麵色凝重,雙目中閃爍著冰冷的神色,又說道:“陛下,如今眼下的形勢就是讓邊關將士死守關隘,老臣聽說西南五部也出現了問題,臣以為不如從西南五部出手。等解決了西南五部,然後出兵吐蕃,兩麵夾擊,西南一部就算不能攻入吐蕃,但是也能拖住吐蕃的一部分兵力,讓鬆讚幹布小心翼翼。不敢講全部兵力都放大非川一線,為我大唐爭取一些機會。或者可以讓西南五部先亂起來,想來鬆讚幹布一定會看出這其中的問題來,吐蕃要不想被兩麵夾擊,一定會出兵幹涉,短時間內,他倒是沒有那個心思來找徐世績的麻煩了。”
“就算來找徐世績的麻煩,朕也是不怕的。朕的士兵豈會害怕那些野蠻人。”盧照辭嘴角露出一絲冰冷之色。冷笑道:“就算讓朕的子民全民皆兵,每個人一口吐沫也能將他們數淹死。”
“臣的意思,讓秦勇重回西域。”李靖聞言忽然雙眼一亮,又掃了孫思邈一眼,說道:“孫道長,今日就有勞道長了。至於配藥的事情,還是需要道長親自走動一下了。”
“好,既然如此,老道就告辭了。大將軍萬不可勞心勞力。”孫思邈如何不知道以下的話,並不是他這個世外之人能夠聽的,而且他也是不願意聽,趕緊站起身來,又對李靖千叮嚀萬囑咐,後才朝盧照辭拜了一拜,出了涼亭。
“靖兄何事如此緊張,孫道長乃是世外之人,至誠君子,有什麽不可說的。”盧照辭笑嗬嗬的說道。卻是搖了搖頭。
“陛下,如下之話是出自臣之口,入陛下之耳,前往不能讓其他人知道了。”李靖聞言麵色凝重,輕輕的說道。
“大將軍請講。”盧照辭麵色一愣,連身體都坐的很直,盯著李靖的雙目問道。
“秦勇此人西域威望甚高,管都是凶名。但是到底是能征善戰的將軍,他若是去了西域。足以領導十萬西域聯軍。”李靖笑嗬嗬的說道:“陛下休要看西域如今我大唐手中,絲綢之路上,每天都有無數的商隊出沒大漠之中,可是西域各國聯合起來,還是有不少軍隊的。這些家夥對於我大唐西域的統治都是不利的。陛下何不讓秦勇回西域召集十數萬兵馬呢?所謂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西域的這些兵馬還是要除掉了,同樣,吐蕃的實力也是要消耗掉的。我大唐卻是不管,隻要能削弱吐蕃的實力就可以了。而至於糧草之類的,想必秦勇會想辦法解決的,而且是很容易解決的。陛下,您認為呢?”
盧照辭倒吸了一口氣,他終於知道為什麽李靖要讓孫思邈離開涼亭了,實是這個主意太駭人了,一旦傳揚出去,史書上會如何記載今日所發生的事情,如何評價他盧照辭和李靖二人。李靖這就是赤裸裸的借刀殺人。隻是要借的刀乃是已經歸順了大唐的西域各國,而要殺的人就是吐蕃。而至於李靖所說的獲取糧草之事,卻是從吐蕃人手中奪取而已。這樣對於吐蕃人來說,殺神秦勇的光臨,簡直就是一場噩夢。人口本就少於大唐的吐蕃,麵對秦勇的殺戮,也不知道會死了多少人。李靖這個主意實是太過於惡毒了。就是盧照辭麵色也變了起來。這是典型的損人利己行為。
“臣還聽說蘇定方草原上也是很有威嚴的。”李靖又輕輕的說道:“無論是草原人也好,或者是西域人也好,都比我大唐人,容易適應吐蕃的環境。兩人可以相互配合,組成聯軍,一定能幫助陛下短時間內拖住鬆讚幹布,甚至還能給予對方狠狠的一擊。”李靖說到這裏,頓時不說話了,認真的望著盧照辭。主意是自己出的,可是真正能做主的卻是盧照辭。
盧照辭思了好久,才輕輕的說道:“此事朕會認真考慮的。”他雙目中露出複雜的神色來。但是很快就被堅定所取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觀點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何況,現是大唐,而不是自己原本所屬的那個時候,那個時候,任何一個民族分裂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飛機、大炮甚至導彈就足以解決問題,可是這個時代,卻是不一樣,中央政府稍微軟弱一點,或者說皇權稍微差一點,都足以讓一個帝國被人顛覆。千百年來,大漢族為了自己的生存也不知道和多少個民族發生了戰爭。四方的少數民族為了中原的如畫江山,也不知道入侵了多少次了。
李靖卻是將盧照辭的眼神看心裏,點了點頭,道:“過段時間,太子就要大婚,無論是秦勇或者是蘇定方都會回長安,到時候,讓老臣見上一麵。陛下以為如何?”這件事情盧照辭是不好出麵的,可是李靖卻是可以的。
“哎,那就有勞靖兄了。”盧照辭深深的歎了口氣,說道:“隻是苦了他們兩個人了。畢竟這兩個人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要背負了叛逆的名聲。”
“嗬嗬,陛下這就說錯了。”李靖忽然哈哈大笑道:“陛下,這不是還有一個招安一說的嗎?等到差不多的時候,陛下再招安他們就是了,然後傳書天下,隨便斬上一兩個奸佞之徒就是了,冠軍侯自然還是冠軍侯,蘇定方還是當他的大將軍就是了。”
“靖兄,我要祿東讚的腦袋。”盧照辭忽然咬牙切齒的說道:“此人乃是鬆讚幹布的智囊,很是具有才幹,重要的是,此人文武雙全,此人若,恐怕秦勇和蘇定方二人都不能將吐蕃如何。若是殺了此人,就等於折損了鬆讚幹布一臂。”
“這個老臣明白。”李靖聞言搖了搖頭,說道:“老臣也沒有想到,吐蕃居然也出現了這種人物。真是我大唐的勁敵啊!此人是不能讓他活著回到吐蕃。”
“如此甚好。”盧照辭點了點頭,又說道:“太子也大了,朕現還很清明,沒有被皇權所迷惑了雙眼,但是朕害怕以後會被皇權所迷惑,做出許多好大喜功的事情來,諸如當年的秦始皇、漢武帝一般。朕現很迷惑啊!”
“陛下想禪位給太子?”李靖雙目一動,後深深的歎了口氣,說道:“老臣雖然早就有所察覺,但是這個時候從陛下口中說出來,還是吃了一驚啊!”
“大將軍早就看出來了?”盧照辭驚訝的望著李靖說道。
“嗬嗬!恐怕不光是臣看出來了,恐怕岑文本岑先生也看出來了。”李靖笑嗬嗬的說道:“若是老臣猜的不錯的話,恐怕這段時間,岑文本基本上是不管朝廷的事情了。陛下什麽時候退位,恐怕就是他什麽時候告老還鄉的時候了。這個狐狸可是狡猾的很啊!不給太子任何機會。”李靖搖了搖頭,雙目中露出敬佩之色。退是有各種退法,這人到高位,想急流勇退的卻是很少,無疑,岑文本也許能做到這一點。
“哈哈,到底是薑還是老的辣,岑先生智比臥龍,朕就知道朕的這點心思是瞞不過他的。”盧照辭也沒有隱瞞,隻是笑嗬嗬的說道:“太子也大了,也可以繼承天子之位了。他的手下可是有不少的能臣武將,朕也就不用擔心了。當年漢朝的時候,文皇帝一生都沒有做什麽事情,但是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給景皇帝培養了人才,文有賈誼、晁錯,武將有周亞夫,這才有了後來的諸侯之亂中,景皇帝臨危不亂,一舉擊敗了各路諸侯,保住了江山的完整,朕的上半生是為了統一天下,開疆擴土,後來幾年就是為了後來天子培養人才的。文有陳光蕊、狄仁傑,武有秦勇、薛仁貴、蘇定方等人,都是傑出的人才,承烈這幾個人的幫助下,所取的功績,必定是朕之上。如此朕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早早的交出皇位,也免的日後有朝一日,也成了漢武帝一樣的人物了。長生不老,這個世界上哪裏有什麽長生不老呢?皇帝做久了,掌握的權利越大,就越想著長生不老,到了後來,也就變的越是昏庸,朕可不想到了老的時候,還被人家笑話。所以還是讓位的好。不光是朕,還有朕的兒子們也會是如此,當皇帝不能超過二十年。然後就退位讓賢,前麵的皇帝做的久了,後來的皇帝時間也就短了,這樣對帝國不好。”李靖聽了並沒有說話,這種事情,他是不好插嘴的。
“陛下想內禪,不光是因為如此,恐怕還是為了諸皇子吧!”李靖輕輕的說道:“太子殿下也是仁義之人,想來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
“會不會發生朕是不知道的。但是朕隻是想有生之年,扶上一把!”盧照辭雙目中閃爍著一道金光,說道:“太子雖然英明,但是到底是年輕,朕乃是開國之君,馬上奪取了天下,跟隨朕的將領眾多,這些人軍中多有威望啊!所以朕想再幫太子看看。”
李靖聞言加不說話了。這也是因為盧照辭和他的關係很好,否則的話這些話盧照辭都是不會說的。盧照辭退位不但是因為自己不想當皇帝,是為了給太子保駕護航的,免的當年跟隨他的那些將領們桀驁不馴,有了盧照辭存,這些將領就不敢造次。而等到盧照辭駕崩的時候,太子已經登基多年,一身的權威早就確立起來,何人會對他的皇位產生影響。當然,盧照辭這種行為不但是針對那些武將的,也同樣是針對那些文臣的,不得不說,盧照辭的帝王之術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讓人驚歎。李靖也隻能仰天長歎,不敢說出任何反對的言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