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的帶人來用竹竿往下一捅,才發覺是個沉屍,連忙著人打撈。撈上來一瞧,這才發現是個府裏的丫頭。先前兩個洗衣婦瞧見的那亂麻樣的黑團,是她腦後的發辮散開了。
家裏死了人,管事的不敢耽擱,當即報給眼下全權打理中饋的二夫人拿主意。二夫人剛剛獨攬大權,正琢磨著如何新官上任三把火,將闔府上下換個新氣象,忽然聽人報喪,隻道晦氣。再聽說是死在井裏的,又嚇了一跳。雖然生老病死乃是常事,死的人也不過隻是個丫頭。但是,趙家並沒有無緣無故打殺過下人,這人忽然死在井裏,便是失足墜落也算不得自然老死。這會兒她剛剛一人獨挑大梁,便出了異常之事,難免慌亂,當即便又找了自家老爺商量。
按說,趙家宅大人多,隻是死了個不怎麽體麵的小丫頭,該當如何處置,自有那管事的領著內宅之命,照規矩行事即可,無需興師動眾。況這不吉之事,也當存些忌諱,斷不會驚動闔府上下,更兼捅到家主跟前。可是——
二老爺從夫人處聽聞此事後,隻道婦道人家膽小,便帶了人去處理。想著給死者家裏報個信,多賞些燒埋銀子,讓其家裏人將屍體領回去發喪。等到了出事的地方,聽人說了那死者的模樣,弄清了她是誰後,再打量那口井在府中的位置,心裏說不出的別扭。當即猜疑那丫頭並非一般的失足落水,覺得事有蹊蹺便不敢隱瞞,轉身又去報給了老爺子。
一兜一轉,已經到了大晌午。老爺子正和大老爺討論外頭莊子上來年租佃的事,聽了二老爺的稟報,大老爺不悅道:“不過死了個丫頭,你不能處理麽?大驚小怪的!”
二老爺道:“我初聞有人投井死了,以為是那叫小蝶的丫頭一場沒臉,自己想不開尋了短見的。去瞧了才知道,死的並非小蝶,而是現下和她派去一個院兒當差的巧兒。”遂將心頭種種疑惑也一並說了。
老太爺和大老爺聽了他的話後,心頭也是微微一凜。
跟在二老爺身後來請示下的二夫人,聽了他父子三人的對話,當即膽小怕事地道:“既是死得莫名其妙,不如報官吧!”
大夫人給老太爺請了早安後未走,正想著如何哄得老爺子開心,好奪回中饋大權。聞言冷嗤道:“弟妹到底是官家宅院出來的,出了事,第一想到的便是交給官家處理。可不知,那官家就算來了,怕是沒事也能說成有事,小事更能成了大事,末了,賠上銀子完結都算好的。況且,咱們趙家堡從來自成一體,比那什麽州府不差,這裏的事,什麽時候論到官家來插手了?!”
二夫人臉色難看地回敬道:“我是不比大嫂潑辣,你若管得了,你去啊!怕是連那屍首都不敢見的。話說回來了,這丫頭死前還由大嫂指派過活計來著,別是心存不滿,有了什麽說不出的冤屈才投井的吧!”
見她說得不像話,二老爺當即喝斥道:“渾說什麽!事情既然告訴爹了,自然有爹拿主意,你們聒噪不休起的什麽哄!”
兩人立刻閉了嘴,分向轉了頭不看彼此。
老太爺想想道:“一般的死狀,家裏自然有人能分辨,可這要細察,便要懂行的了。趙家堡裏可有精通仵作一行的?”
兩位老爺聞言便在一旁搜尋記憶。
趙康想了想,提醒道:“老牛頭跟著堡主之前,不是給官家當過差麽?好似他祖上就有在衙門裏做過這行的。不如找他來問問?”
老太爺遂讓趙康著人傳了老牛頭前來驗屍。
老牛頭駝著肩背前來,將屍體翻看了許久,又去了井台查看一番,再詢問了最初發現屍體的情狀,而後遲遲不肯開言。
大老爺在旁催促道:“到底是被人害的,還是自己投井的,你說話啊!”
老牛頭垂著眼皮,無波無瀾地回道:“許久不曾做過這樣的差事了,手生。如今上了年歲,忘性也大,容我想想。”
老牛頭年少時候便近身跟過老太爺不少年,老太爺熟悉他的脾性,知道他這模樣是不欲人前多言。遂向兩房兒子、媳婦吩咐道:“不過死了個丫頭,犯不著一家的主子圍著打轉。既是這丫頭死因有疑,你兄弟兩個便去負責查問這幾日和這丫頭有過接觸的男;兩個媳婦就負責查問內宅的仆婦、丫頭。看看有誰同她生前有過過節,並她的遺物,也收上來查查蛛絲馬跡。”
幾人領命而去。
老牛頭這才一板一眼認認真真回道:“回堡主,這丫頭確實是被人害死的。”
“哦,怎講?”
“其實,失足落井、被人推落和自己投井,死狀相差不遠,所以常人不太能夠區分。但隻是那毫厘微妙處,便足夠說明死者遭遇。一般情況,落井者,手開、眼也微開;而自投井者,則是眼合、手握。這丫頭的死狀屬於前者,所以就排除了自己尋短見的可能。”
趙康道:“那你怎知就是一定被害,而不是因了貪玩,失足落水的?”問完,卻也疑竇叢生,偏向老牛頭之言。暗忖,巧兒是五少爺院兒裏的丫頭。五少爺的院子在府裏的東南方向,她出事的位置在西北偏院兒,沒事她跑那兒去幹什麽?
老牛頭搖搖頭道:“大凡有故入井,須腳直下。若是頭在下,恐是被人趕逼或它人推送入井。若是失腳,須看失腳處土痕。那井台邊許是常有人打掃,不見青苔,所以也看不出跌滑之痕。適才詢問得知,洗衣仆婦發現屍體時,隻看見一團頭發漂於水麵。打撈者又甚是沒有經驗,不曾留意沉屍情形。這,也就靠不上了。”
趙康蹙眉道:“廢話太多,直接講重點。”
“哦。所謂溺水而亡,乃指生前入水......”
“重點!”
老太爺揮揮手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他這性子,別催他。”
趙康怒其不爭道:“幾十年了,還是這麽個德性!年輕時候就因為這慢條斯理的性子誤過事,總不曉得改改!”
家裏死了人,管事的不敢耽擱,當即報給眼下全權打理中饋的二夫人拿主意。二夫人剛剛獨攬大權,正琢磨著如何新官上任三把火,將闔府上下換個新氣象,忽然聽人報喪,隻道晦氣。再聽說是死在井裏的,又嚇了一跳。雖然生老病死乃是常事,死的人也不過隻是個丫頭。但是,趙家並沒有無緣無故打殺過下人,這人忽然死在井裏,便是失足墜落也算不得自然老死。這會兒她剛剛一人獨挑大梁,便出了異常之事,難免慌亂,當即便又找了自家老爺商量。
按說,趙家宅大人多,隻是死了個不怎麽體麵的小丫頭,該當如何處置,自有那管事的領著內宅之命,照規矩行事即可,無需興師動眾。況這不吉之事,也當存些忌諱,斷不會驚動闔府上下,更兼捅到家主跟前。可是——
二老爺從夫人處聽聞此事後,隻道婦道人家膽小,便帶了人去處理。想著給死者家裏報個信,多賞些燒埋銀子,讓其家裏人將屍體領回去發喪。等到了出事的地方,聽人說了那死者的模樣,弄清了她是誰後,再打量那口井在府中的位置,心裏說不出的別扭。當即猜疑那丫頭並非一般的失足落水,覺得事有蹊蹺便不敢隱瞞,轉身又去報給了老爺子。
一兜一轉,已經到了大晌午。老爺子正和大老爺討論外頭莊子上來年租佃的事,聽了二老爺的稟報,大老爺不悅道:“不過死了個丫頭,你不能處理麽?大驚小怪的!”
二老爺道:“我初聞有人投井死了,以為是那叫小蝶的丫頭一場沒臉,自己想不開尋了短見的。去瞧了才知道,死的並非小蝶,而是現下和她派去一個院兒當差的巧兒。”遂將心頭種種疑惑也一並說了。
老太爺和大老爺聽了他的話後,心頭也是微微一凜。
跟在二老爺身後來請示下的二夫人,聽了他父子三人的對話,當即膽小怕事地道:“既是死得莫名其妙,不如報官吧!”
大夫人給老太爺請了早安後未走,正想著如何哄得老爺子開心,好奪回中饋大權。聞言冷嗤道:“弟妹到底是官家宅院出來的,出了事,第一想到的便是交給官家處理。可不知,那官家就算來了,怕是沒事也能說成有事,小事更能成了大事,末了,賠上銀子完結都算好的。況且,咱們趙家堡從來自成一體,比那什麽州府不差,這裏的事,什麽時候論到官家來插手了?!”
二夫人臉色難看地回敬道:“我是不比大嫂潑辣,你若管得了,你去啊!怕是連那屍首都不敢見的。話說回來了,這丫頭死前還由大嫂指派過活計來著,別是心存不滿,有了什麽說不出的冤屈才投井的吧!”
見她說得不像話,二老爺當即喝斥道:“渾說什麽!事情既然告訴爹了,自然有爹拿主意,你們聒噪不休起的什麽哄!”
兩人立刻閉了嘴,分向轉了頭不看彼此。
老太爺想想道:“一般的死狀,家裏自然有人能分辨,可這要細察,便要懂行的了。趙家堡裏可有精通仵作一行的?”
兩位老爺聞言便在一旁搜尋記憶。
趙康想了想,提醒道:“老牛頭跟著堡主之前,不是給官家當過差麽?好似他祖上就有在衙門裏做過這行的。不如找他來問問?”
老太爺遂讓趙康著人傳了老牛頭前來驗屍。
老牛頭駝著肩背前來,將屍體翻看了許久,又去了井台查看一番,再詢問了最初發現屍體的情狀,而後遲遲不肯開言。
大老爺在旁催促道:“到底是被人害的,還是自己投井的,你說話啊!”
老牛頭垂著眼皮,無波無瀾地回道:“許久不曾做過這樣的差事了,手生。如今上了年歲,忘性也大,容我想想。”
老牛頭年少時候便近身跟過老太爺不少年,老太爺熟悉他的脾性,知道他這模樣是不欲人前多言。遂向兩房兒子、媳婦吩咐道:“不過死了個丫頭,犯不著一家的主子圍著打轉。既是這丫頭死因有疑,你兄弟兩個便去負責查問這幾日和這丫頭有過接觸的男;兩個媳婦就負責查問內宅的仆婦、丫頭。看看有誰同她生前有過過節,並她的遺物,也收上來查查蛛絲馬跡。”
幾人領命而去。
老牛頭這才一板一眼認認真真回道:“回堡主,這丫頭確實是被人害死的。”
“哦,怎講?”
“其實,失足落井、被人推落和自己投井,死狀相差不遠,所以常人不太能夠區分。但隻是那毫厘微妙處,便足夠說明死者遭遇。一般情況,落井者,手開、眼也微開;而自投井者,則是眼合、手握。這丫頭的死狀屬於前者,所以就排除了自己尋短見的可能。”
趙康道:“那你怎知就是一定被害,而不是因了貪玩,失足落水的?”問完,卻也疑竇叢生,偏向老牛頭之言。暗忖,巧兒是五少爺院兒裏的丫頭。五少爺的院子在府裏的東南方向,她出事的位置在西北偏院兒,沒事她跑那兒去幹什麽?
老牛頭搖搖頭道:“大凡有故入井,須腳直下。若是頭在下,恐是被人趕逼或它人推送入井。若是失腳,須看失腳處土痕。那井台邊許是常有人打掃,不見青苔,所以也看不出跌滑之痕。適才詢問得知,洗衣仆婦發現屍體時,隻看見一團頭發漂於水麵。打撈者又甚是沒有經驗,不曾留意沉屍情形。這,也就靠不上了。”
趙康蹙眉道:“廢話太多,直接講重點。”
“哦。所謂溺水而亡,乃指生前入水......”
“重點!”
老太爺揮揮手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他這性子,別催他。”
趙康怒其不爭道:“幾十年了,還是這麽個德性!年輕時候就因為這慢條斯理的性子誤過事,總不曉得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