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良工佯作惱羞道:“高興起來就渾說!”跟著又鬆下麵皮,繼續溫語道,“便不是我們自己生的,如今也是多了一個女兒。說來,你這福分果非他人能比,少受了一遭十月懷胎的苦不說,兩個孩子可都不用你拉扯長大,隻撿了這養老享福的現成便宜。早先那些眼淚是你命裏該掉的,如今這福也是你命裏該享的,可不知你說值也不值?”
“自然值的!好啦,好啦,再說下去你可晚了。”馮夫人笑著催他起身,嗔道,“是我的就不是你的了?閨女又不是我一個人的。”
“我隻是告訴你要好好享福,別為了苦處忘了福分。”馮良工被她輕輕推送出門,又說了一句,然後抱著書袋如往常一樣踏上馬車,去往進宮的路上。
————
“皇上,中書舍人馮大人求見。”
熙陽帝剛剛下朝,離開太極殿尚未有兩丈遠,龍輦便因內侍回話停了下來,不自覺地微微蹙眉。暗責來人不識分寸,不知何事竟不能上折子於朝上一並議了?轉頭四處看看,眼見恰離偏殿幾步之遙,便對內侍吩咐道:“就叫他這裏見吧。告訴他,最好是有要緊的事,不然,可別怪朕辦他!”
“是,皇上,奴才遵旨!”內侍躬身領命,退行到偏殿拐角處方才直腰轉身,疾步出去傳旨領人。
少頃,馮良工抱著沉沉的書袋隨內侍入了偏殿,對著端坐殿中的熙陽帝跪拜叩首:“臣馮良工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萬歲!”
“什麽事不能到朝上去議?難道連寫折子的功夫也沒有麽?朕真是養得你們越來越憊懶了!”熙陽帝將金絲碧玉的茶盞重重篤在幾上,斥責道。
“請皇上息怒,臣不敢憊懶!回皇上,臣是來求皇上賜教解惑的。恐怕三言兩語說不清楚,故而前來求見。”馮良工伏地未曾動彈,看著映在地麵上,自己模糊的影子回道。
“起來回話吧!”
“是,謝皇上!”再度叩頭謝了恩,馮良工這才遵旨起身。仍是低眉垂首,以視線隻達明黃的袍角為限。將已擇定的卷冊從書袋中取出,翻好開頁後上前兩步遞於旁邊的內侍,告訴了行段位置,然後退回原位道,“皇上,臣領旨修撰史冊,發現定稿部分尚有疏漏之處。然而,那有疏漏的部分卻已刻板刊印,並且被國子監選了做教本。臣恐有所不妥,不知此事該當如何處置,故而來求皇上聖裁。”
熙陽帝從內侍手中接過書卷,經指,細看那字裏行間。片刻後讀完,問馮良工道:“朕觀這段行文有禮有度,筆力恰到好處,更無錯別病灶,也未見有何不妥呀?”
“回皇上,臣所指疏漏非是遣詞用句,乃是大段行文缺漏。”
“嗯?”熙陽帝不解,又大略瀏覽一遍,仍是不明所以,“朕觀這上下行文一氣嗬成,並未有斷崖截流之感,何故有此一說?”
馮良工撲通一聲重又跪到地上,俯首道:“回皇上,此稿不知何人所撰,筆力確實有大方之家風範,隻這肚腹之中卻是仍有欠缺。臣自知天資魯鈍,不敢狂妄自大,但比這位倒是寸有所長。撰稿之人不知是記性不好,還是不會數數,竟將開國功臣少寫了一位。臣明明記得乃是雙十之數,可是數來數去,無論如何也隻有十又掛九。臣不知何故。”
“大膽!”熙陽帝轉過味來,當即一聲暴喝,順手抄起幾上的茶盞就砸了過去。頓時,隨著觸地哀鳴之聲,金絲斷弦,翡翠成淚,再添上馮良工額角流落的鮮紅一滴一滴,說不盡的春碎恨殘之感。
“臣以為,史冊乃應據實而載,方可對得起後世子孫千秋萬代。”
“閉嘴!朕早說過,不允再提!”
馮良工帶了必死之心而來,就為此刻一吐為快,哪裏還肯停下來?!在熙陽帝的喝斥聲中,反而比之前顯得中氣十足,越發朗聲道:“為帝者,百年功過尚且留由後人評說,何況一位起義將帥?便是為強人滅其滿門,又或前朝餘孽尋仇,那也是命運叵測,天降橫禍,有何不能示人?”
“朕叫你閉嘴!”
“失了這樣一位可欽可佩之人,感到羞恥的應該是那些痛下殺手的罪孽之人,而不是熙陽臣民,不是皇上!況且,瑕不掩瑜,便是這結局有些慘淡,叫人不忍再提,也不能因此而抹殺其一身光彩!”
熙陽帝指著內侍,怒喝道:“還不堵了嘴?!”
內侍早被他忽然暴怒嚇得跪了一地,聽命立刻手忙腳亂地上前拉扯馮良工。
馮良工揮臂推開內侍,索性站起身來。也不顧什麽不能直視皇上的君臣之禮,對著熙陽帝語色鏗鏘、慷慨激昂道:“天有流雲,而不閉日月;地雖不平,而路有千裏之外;山有縱壑,而不斷其峰;就是九曲十八拐,也難阻大江激流奔騰到海!葉落墜地,枝幹嚐在;殘紅成泥,暗香不去;爐火便滅,餘溫仍有;盞茶雖盡,齒頰留香......”
“來人啊!拉出去!”熙陽帝氣得幾乎咬碎銀牙,終是按耐不住,朝殿外侍衛高聲呼喝。
“雁過留聲,人死留名!皇上,景家不該被忘了!景颯不該被忘了!”
侍衛應聲疾步進來,架起麵上血汙狼狽卻神色慨然的馮良工往外拖去。
“皇上!您不願再提景家,究竟是因為景家滿門死的淒慘,乃成永世之憾?還是,景颯當年的讓賢之舉才是您的真正忌諱,是您心頭永遠也忘不了的隱痛?!”馮良工已被拖出殿門,卻仍聲嘶力竭地朝內喊道,“皇上!田大人究竟是因何而死?李家可是真的有罪?”
熙陽帝氣火攻心,青筋暴突,拔步追到殿外。目眥欲裂,渾身亂顫地指著發髻鬆散、衣襟開綻的馮良工,朝侍衛大喊道:“杖斃!”
“皇上,景颯究竟是怎麽死的?~”
人已雜遝而去,馮良工的最後一句質問,卻在殿前繞梁不去,炸得琉璃欲裂。
“自然值的!好啦,好啦,再說下去你可晚了。”馮夫人笑著催他起身,嗔道,“是我的就不是你的了?閨女又不是我一個人的。”
“我隻是告訴你要好好享福,別為了苦處忘了福分。”馮良工被她輕輕推送出門,又說了一句,然後抱著書袋如往常一樣踏上馬車,去往進宮的路上。
————
“皇上,中書舍人馮大人求見。”
熙陽帝剛剛下朝,離開太極殿尚未有兩丈遠,龍輦便因內侍回話停了下來,不自覺地微微蹙眉。暗責來人不識分寸,不知何事竟不能上折子於朝上一並議了?轉頭四處看看,眼見恰離偏殿幾步之遙,便對內侍吩咐道:“就叫他這裏見吧。告訴他,最好是有要緊的事,不然,可別怪朕辦他!”
“是,皇上,奴才遵旨!”內侍躬身領命,退行到偏殿拐角處方才直腰轉身,疾步出去傳旨領人。
少頃,馮良工抱著沉沉的書袋隨內侍入了偏殿,對著端坐殿中的熙陽帝跪拜叩首:“臣馮良工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萬歲!”
“什麽事不能到朝上去議?難道連寫折子的功夫也沒有麽?朕真是養得你們越來越憊懶了!”熙陽帝將金絲碧玉的茶盞重重篤在幾上,斥責道。
“請皇上息怒,臣不敢憊懶!回皇上,臣是來求皇上賜教解惑的。恐怕三言兩語說不清楚,故而前來求見。”馮良工伏地未曾動彈,看著映在地麵上,自己模糊的影子回道。
“起來回話吧!”
“是,謝皇上!”再度叩頭謝了恩,馮良工這才遵旨起身。仍是低眉垂首,以視線隻達明黃的袍角為限。將已擇定的卷冊從書袋中取出,翻好開頁後上前兩步遞於旁邊的內侍,告訴了行段位置,然後退回原位道,“皇上,臣領旨修撰史冊,發現定稿部分尚有疏漏之處。然而,那有疏漏的部分卻已刻板刊印,並且被國子監選了做教本。臣恐有所不妥,不知此事該當如何處置,故而來求皇上聖裁。”
熙陽帝從內侍手中接過書卷,經指,細看那字裏行間。片刻後讀完,問馮良工道:“朕觀這段行文有禮有度,筆力恰到好處,更無錯別病灶,也未見有何不妥呀?”
“回皇上,臣所指疏漏非是遣詞用句,乃是大段行文缺漏。”
“嗯?”熙陽帝不解,又大略瀏覽一遍,仍是不明所以,“朕觀這上下行文一氣嗬成,並未有斷崖截流之感,何故有此一說?”
馮良工撲通一聲重又跪到地上,俯首道:“回皇上,此稿不知何人所撰,筆力確實有大方之家風範,隻這肚腹之中卻是仍有欠缺。臣自知天資魯鈍,不敢狂妄自大,但比這位倒是寸有所長。撰稿之人不知是記性不好,還是不會數數,竟將開國功臣少寫了一位。臣明明記得乃是雙十之數,可是數來數去,無論如何也隻有十又掛九。臣不知何故。”
“大膽!”熙陽帝轉過味來,當即一聲暴喝,順手抄起幾上的茶盞就砸了過去。頓時,隨著觸地哀鳴之聲,金絲斷弦,翡翠成淚,再添上馮良工額角流落的鮮紅一滴一滴,說不盡的春碎恨殘之感。
“臣以為,史冊乃應據實而載,方可對得起後世子孫千秋萬代。”
“閉嘴!朕早說過,不允再提!”
馮良工帶了必死之心而來,就為此刻一吐為快,哪裏還肯停下來?!在熙陽帝的喝斥聲中,反而比之前顯得中氣十足,越發朗聲道:“為帝者,百年功過尚且留由後人評說,何況一位起義將帥?便是為強人滅其滿門,又或前朝餘孽尋仇,那也是命運叵測,天降橫禍,有何不能示人?”
“朕叫你閉嘴!”
“失了這樣一位可欽可佩之人,感到羞恥的應該是那些痛下殺手的罪孽之人,而不是熙陽臣民,不是皇上!況且,瑕不掩瑜,便是這結局有些慘淡,叫人不忍再提,也不能因此而抹殺其一身光彩!”
熙陽帝指著內侍,怒喝道:“還不堵了嘴?!”
內侍早被他忽然暴怒嚇得跪了一地,聽命立刻手忙腳亂地上前拉扯馮良工。
馮良工揮臂推開內侍,索性站起身來。也不顧什麽不能直視皇上的君臣之禮,對著熙陽帝語色鏗鏘、慷慨激昂道:“天有流雲,而不閉日月;地雖不平,而路有千裏之外;山有縱壑,而不斷其峰;就是九曲十八拐,也難阻大江激流奔騰到海!葉落墜地,枝幹嚐在;殘紅成泥,暗香不去;爐火便滅,餘溫仍有;盞茶雖盡,齒頰留香......”
“來人啊!拉出去!”熙陽帝氣得幾乎咬碎銀牙,終是按耐不住,朝殿外侍衛高聲呼喝。
“雁過留聲,人死留名!皇上,景家不該被忘了!景颯不該被忘了!”
侍衛應聲疾步進來,架起麵上血汙狼狽卻神色慨然的馮良工往外拖去。
“皇上!您不願再提景家,究竟是因為景家滿門死的淒慘,乃成永世之憾?還是,景颯當年的讓賢之舉才是您的真正忌諱,是您心頭永遠也忘不了的隱痛?!”馮良工已被拖出殿門,卻仍聲嘶力竭地朝內喊道,“皇上!田大人究竟是因何而死?李家可是真的有罪?”
熙陽帝氣火攻心,青筋暴突,拔步追到殿外。目眥欲裂,渾身亂顫地指著發髻鬆散、衣襟開綻的馮良工,朝侍衛大喊道:“杖斃!”
“皇上,景颯究竟是怎麽死的?~”
人已雜遝而去,馮良工的最後一句質問,卻在殿前繞梁不去,炸得琉璃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