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是同一血緣關係結合的人類社會群體,其成員出自一個共同的祖先。


    先秦時,姓和氏是分開的,例如秦始皇便是嬴姓,趙氏,名政。但秦漢以後,姓氏漸漸合而為一。


    所謂《氏族誌》,便是一本統計、整理、排列天下姓氏的文獻。


    既有排列,便自然有先後順序。


    很遺憾,唐朝沒有按照姓氏首字母,或者筆畫多少這樣公平而不得罪人的排序方式。


    即便有,也不會采納。


    自漢朝以來,尤其魏晉實行九品中正製,到了隋唐已經形成士族統治的貴族社會,門第族望格外重要。


    坐龍椅的是皇帝,但皇帝卻少不得依賴士族,或是士族代言人,甚至與士族共治天下。


    掰指頭算算,朝廷官員除了少數寒門子弟,大部分都出身世家大族。最主要的便是山東士族、關隴貴族和南方士族三大集團。


    編撰《氏族誌》,首先登榜,排列在前的自然是這些門閥世家。


    按照高士廉的排序,排第一等是山東士族,崔盧鄭李王,天下皆知的五姓七望。


    因為這些家族大都是從漢朝,甚至先秦時便奠基,傳承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世家門閥。


    他們實力雄厚,不僅經濟上財大氣粗,門生故吏更是滿天下,朝堂政界影響巨大,還有便是家學淵源,比如範陽盧氏便是漢末大儒盧植的後裔。


    相比之下,靠軍功起家的關隴貴族在底蘊和傳承上,多有不及,自然就略遜一籌。


    所以高士廉自然而然,將五姓七望列在第一等,其中以黃門侍郎崔(民)幹為首。出身於博陵崔氏。


    不想《氏族誌》呈上去,李世民看過之後勃然大怒。


    從前次洛陽東巡時便能看出一些端倪,李世民對山東士族不感冒。甚至有意打壓。


    而今怎麽能容忍他們排列於《氏族誌》榜首,位列一等?


    要知道此卷是要刊印頒行天下的。某種程度上還有法律效力,等於是朝廷承認的門第族望排行。


    這不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局麵!


    所以有人挨罵了,中書侍郎岑文本,韋挺、令狐德等人少不得灰頭土臉,甚至連申國公高士廉都沒能幸免。


    高士廉是誰?長孫皇後和長孫無忌的親舅舅,兄妹倆是在高家長大,所以高士廉等於是半個“國丈”。


    連“老丈人”都挨罵了,可見李二陛下的憤怒。旁人想要說點什麽,見此狀況,自然也就知難而退。


    當然了,李世民罵人的理由很充分,為了不顯的他小家子氣,自然就顯得冠冕堂皇。


    山東崔、盧、李、鄭等世家大族,素喜標榜門第族望,雖已有衰落之相,但非世族人家想與他們通婚,定要多索財物。


    甚至有人丟棄原本貫。冒稱名門士族,有的兄弟二人族望相等,便以妻族背景相互攀比內鬥。


    這是理由之一。意思是世家大族過分標榜門第,有損民風淳樸,不利於安定團結。


    朝堂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李世民更振振有詞道:“漢高祖劉邦,賢相蕭何、曹參、名將樊噲、灌嬰等人均以布衣起兵,至今仍然受人推重景仰,乃是一代英豪,難道在乎他們的世卿世祿地位嗎?


    高氏(北齊皇室)偏守山東。梁、陳二朝僻居江南,雖然也有個別英豪。又何足掛齒?


    何況他們的子孫才氣衰竭,德行澆薄。官爵降低,然而還很驕傲地以門第族望自負,掛羊頭賣狗肉,依賴高貴人家,寡廉鮮恥,不知道世上的人為什麽要尊貴他們?


    如今三品以上公卿大臣,有的以仁德行世,有的以功勳稱道,有的以文章練達,致身顯赫。相比之下,那些衰微的世族們,不值得羨慕。


    然而那些希望與世族們通婚的,即使多供給金銀財物,還為他們所看不起,朕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麽?


    如今想要厘正錯謬,舍棄虛名追求實際,而你們仍然將崔幹列為第一位,這是輕視大唐的官爵而依循流俗的觀念。”


    謝逸站在遠處,看著,聽著李二陛下高聲宏論,同樣是文辭通順,理由充足,引經據典,列舉事實論證。


    一句句反問雖偶有那麽點強詞奪理,卻也都說得過去,尤其是在這等氣勢如虹,振振有詞的時候,顯得更有說服力。


    李二陛下的即興演講能力很不錯嘛,完全脫稿的,不過……也許李二陛下的腹稿準備了很長時間也說不定。


    想想這幾日朝堂上驚雷不斷,李二陛下的反應更是特別,先是剛愎固執,對群臣反對刺史世襲一事不為所動。而今又對《氏族誌》暴跳如雷,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到底要搞什麽啊?


    朝堂上總是有明白人的,今日他們算聽出來了,毋庸置疑,這《氏族誌》肯定是要重修。至於如何重修,其實皇帝陛下的言辭中已經有暗示了。


    李二陛下特意強調了三品以上公卿大臣的仁德、功勳、文章練達,還特意點名“相比之下,那些衰微的世族們,不值得羨慕”。


    由此可見,這重新修訂版《氏族誌》需要重點考慮當前情形,家世族望是一方麵,當前在朝中的品級,功勳爵位,以及才學名望都在參考之列。


    這意味著什麽?


    隻要你的出身還算可以,人有才能,在朝中博得高官顯爵,那麽你的家族姓氏便會跟著沾光。


    某種程度是上,算是對士子官員的暗示和鼓勵,努力拚搏,忠於王事,真的可以光耀門楣。


    當然了,隻能是一定程度上,卻也算打開了一個缺口,一個對世家門閥有衝擊的缺口。或許治標不治本,但至少眼下有些作用。


    果然,李世民下旨,令申國公、吏部尚書高士廉重新查證史料、譜牒,並輔以當朝官員履曆,官爵和功績,重新修訂《氏族誌》。


    ……


    走出太極殿,高士廉長歎一聲,和莫名灰頭土臉的黃門侍郎崔(民)幹一樣,都很鬱悶。


    編撰《氏族誌》實在是個苦差事啊!


    稍有偏頗,不僅皇帝不滿,那些在意名望的世家大族也可能不買賬,少不得要得罪人。


    這重新編撰,該怎麽編,還真是個難題。


    也許……也許該去請教一下外甥長孫無忌,自己已經老了,但那家夥“人小鬼大”,常伴君側,想必頗懂聖心。


    不過得晚點再去,剛剛朝會結束,長孫無忌被召去了承慶殿,想必就是和皇帝探討此事。


    然而高士廉並不知道,他想錯了。


    甚至連長孫無忌都有些意外,李世民要和他談的竟然是——晉王開府事宜!


    ……(未完待續)


    ps:崔民幹,因避諱李世民之名,稱崔幹;


    但當時六部之一的民部並不在避諱之列,高宗李治時才改稱戶部。


    文中還是稱“戶部”吧,這樣大家更習慣些,特此說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敗家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尹三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尹三問並收藏唐朝敗家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