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開河,謝逸給自己的行為這樣定性。


    李治或許確實需要一位伴讀,但目前並無明確的需求,至少沒人提出來。


    不過想想辦法或許還是可以辦成的,李治在王府讀書頗為孤單是不爭的事實,有個伴讀是好事。


    但此事需要幾位太傅讚成,還得李二陛下點頭應允,等從薛延陀回來倒是可以好好想想辦法。


    畢竟狄仁傑是個好苗子,人才儲備早些做沒錯,狄知遜也是有作為的官員,頗得李世民重視;其祖父狄孝緒官至尚書左丞,狄家乃是並州名門,出身還算不錯。如果再加上一番巧妙的說辭,成功可能性還是蠻大的。


    雖說是信口開河,但狄知遜和狄夫人對謝逸卻多有信任,畢竟謝逸是晉王府長史,說話自然可信。


    同時他們也是當真希望兒子能入晉王府伴讀,那樣可以得到當世一等一大儒們的教導,更容易接觸到皇室高層。


    將來必定能夠得到晉王的提攜,如果再因此得到皇帝陛下的青睞,必然是前程遠大,著實乃可遇不可求的良機。


    當然了,當伴讀也是要有付出的,某些時候多少要扮演點書童的角色,甚至可能受欺負。但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甚至超有所值的。何況晉王殿下溫文爾雅,性格平和,兒子在王府應該不會吃虧。


    所以自打一聽謝逸說起,狄知遜夫婦便滿懷期望,相當的期待。


    龍首原惜別,狄夫人回家大概會更加慎重地教養狄仁傑,狄知遜和謝逸的態度也親近了許多,這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出使大有好處。


    就這樣。一行人離開了龍首原,沿著官道北上,前往千裏之外都尉捷山。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汗帳設立在那裏。


    這個地點究竟在哪呢?因為旁邊有條著名的圖拉河,謝逸才有了大概的推測。肯定屬於後世的外蒙是必然的。


    在沒有飛機火車的年代,實在是遙遠啊,走上兩個多月實屬尋常。


    自打大唐滅掉東突厥後,陰山之下的土地大概歸屬於大唐,那裏設立了許多羈縻州,大都由昔日的草原部族首領擔任地方官。


    其中以和順郡王阿史那思摩為首,遊牧在大河南北。除此之外,大唐在定襄、雲中等地都駐有兵馬。


    其中以駐守並州的英國公李績。駐守靈州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兩支兵馬最為強盛,一東一西時刻提防著北方草原。


    首當其衝要提防的便是薛延陀,這個部落應該是薛和延陀兩個部族融合而成,屬於鐵勒人的一支。


    和許多遊牧部族一樣,他們最初很弱小,屬於處處委曲求全型的,最初臣服於西突厥,一度臣服於柔然,後來見到東邊的突厥人強大,也曾歸附。


    不過他們和頡利可汗的關係卻不大好。頡利一度還曾派兵攻打薛延陀,但被首領夷男化解。


    當此之時,登基不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正打算北伐突厥。一雪昔年渭水之盟的恥辱。除了積累錢糧,訓練整頓兵馬外,也需要盟友。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從古到今這句話都很有道理,本著這個原則,李世民派人與夷男聯絡,大唐和薛延陀結為同盟。


    大唐給夷男可汗的封號,並暗中支持,薛延陀在一旁牽製突厥人。為大唐軍隊北伐提供幫助。


    事實上,在戰爭的過程中。薛延陀確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夷男也被大唐冊封為真珠可汗。


    然而“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這話也自古適用,尤其是在放在國家和國家的外交上。


    東邊的突厥被大唐軍隊擊敗,頡利可汗被抓到長安,草原上出現了勢力真空,薛延陀人開始不安分了。


    夷男以清掃頡利舊勢力為名,開始在草原上大肆擴張,趁機吞並收複了不少小部族。


    草原上,人口和羊群便是力量的象征,很快薛延陀的勢力便膨脹了,如今牛羊成群不說,麾下的控弦之士已有二十萬之眾。


    其力量已經與昔年的突厥頡利可汗不相上下,算得上草原上的一方霸主了,其汗帳也從北邊向南遷了許久。


    之所以不敢繼續向南,蓋因為這些突厥故地現在屬於大唐版圖,且大唐兵強馬壯,夷男不敢輕易掠大唐虎須,所以有所克製和隱忍。


    但隻要有實力,野心這東西便克製不住,爆發隻是時間問題。李二陛下顯然不希望北方草原再起大規模禍患,所以一新想要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


    然而大唐的國力和兵鋒威懾是遠遠不夠的,隻要有以寡敵眾的成功案例,野心便不可能輕易消弭。


    所以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北方草原便有可能重燃戰火,再起兵戈。所以九成宮阿史那結社率行刺之後,大唐君臣才會這般緊張。


    尤其是首惡阿史那結社率逃走,這人一開口會說些什麽,夷男又會聽信些什麽誰知道呢?關鍵後邊還有西突厥的慫恿和支持,後麵會是怎樣的發展趨勢就更難說。


    眼下大陸東方,最強大的三股勢力便是大唐、西突厥和吐蕃人,若論國力而言,大唐肯定首屈一指。


    但說到軍事實力,遊牧民族便當然不讓。大唐與吐蕃之間隔著吐穀渾,暫時還有緩衝,但蜀西一代已然開始有些許衝突,隻不過還不嚴重。


    至於西北方向,隨著大唐的勢力沿著祁連山不斷向西擴展,觸及西域漢朝故地,這些地方的高昌、龜茲等國則是西突厥勢力範圍。


    西突厥自然不希望唐朝步步緊逼,加之與東邊的突厥人到底同出一源,多少有兔死狐悲,惺惺相惜的情緒。


    所以和大唐之間的衝突是最為直接的,那麽處於兩國之間薛延陀這個第三方強大勢力便顯得舉足輕重,成為雙方爭取的關鍵。


    如果薛延陀能倒向那一方,必然會實力大增,至少會處於有利地位。


    所以都會加強對薛延陀的拉攏,至少要探查真珠可汗的想法,以及薛延陀的動向。


    正是因此,此番可汗壽辰才會顯得如此特殊,如此重要。(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敗家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尹三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尹三問並收藏唐朝敗家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