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人的秋獵如期開始了,大唐使臣在邀請之列的,當天謝逸和狄知遜如約前去。
既然是去野外,因此理所當然帶了侍衛前往,不過這些侍衛卻不同尋常,除了從孫武開率領的普通侍衛中選擇一二,其中大部分都是夜北和雪殤所挑選的謝家侍衛。
在生死麵前,謝逸不得不暴露一部分個人力量,畢竟任何事情都沒有活命重要。
十月初的北方草原,清晨有薄霧籠罩著遠處的起伏的山巒,遠處的樹林若隱若現,那裏便是今日狩獵的獵場。
按照薛延陀人的傳統,會有些許圍獵的傳統,有大隊的兵馬出動,將獵物驅趕到那一片山林,供人射獵。
當然了,這也不單純是射獵遊戲,同樣也是操練兵馬的一種方式。草原上沒有什麽《孫子兵法》,但草原人的軍事戰略思想卻一點都不差的,打起仗來也一套一套的。
究其原因,便是在平日的圍獵中從動物身上學來的,尤其是草原上的狼群,它們是天生的軍事家。
夷男作為薛延陀可汗,自當要發揚並推廣這項活動,一番嘰裏咕嚕的演說之後便一馬當先衝了出去,直奔獵場。
大度設和突利失也緊隨其後,前來賀壽的大都是草原部族,本就擅長騎射,自然也是當然不讓。因為夷男事先有過聲明,今日狩獵收獲較多之人是有不菲獎勵的,因此眾人可以說是爭先恐後。
如此一來,倒是大唐使團落到了最後。
對此謝逸和狄知遜自然是不在乎,這些所謂的獎勵對大唐而言沒有什麽吸引力,即便是夷男搬一座金山放在眼前,恐怕他們也不會多看一眼。
無它!
拚命掙錢的前提是有命花錢。要是沒那個福氣享受,何必白費功夫呢?
現在最要緊的是逃出升天,安然回到大唐。別的都不重要。今日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哪裏有心思去做哪些無聊的事情。
難得有機會出來。自然該想想如何逃出樊籠。
在汗帳居住,眾目睽睽之下被看得太緊,哪怕是多點活動都會有人緊緊盯著,更別說醞釀逃離了。
但今日不同,在山野草原射獵,尋機逃遁的機會總多一些。薛延陀汗帳守衛的兵馬也分散開來,部分繼續守衛汗帳,部分跟著他們的可汗與王子。還有的兵馬前去參與圍獵,難得反分散開來,盯梢的能力自然就下降了。
草原山林地域廣闊,想要封鎖道路很難,展開搜索也不容易,所以逃離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當然了,目前大唐使臣有人緊緊盯著,甚至還有薛延陀美其名曰派來的護衛和向導跟隨,想要任何動作暫時瞞不過他們。
所以啊,不管有什麽打算。首先得擺脫這些個尾巴!
所以別的先不管,跟著大隊人馬行動便是,如果太過特立獨行。被人可以關注,想要脫身或者搞點別的小動作可就難了。
一路上,謝逸和狄知遜表現出很著急,奮力追趕的模樣,倒是成功吸引了不少人的主意。當然了,理所當然受到了一些冷眼和嘲諷,尤其是那位高昌使臣,簡直囂張到了極點,但凡能找到機會。便對大唐使臣冷嘲熱諷,似乎在極力尋找優越感。
看到高昌使臣的那副嘴臉。謝逸心中便是不斷的冷笑,別高興的太早了。高昌不過是跳梁小醜而已。
記得貞觀年間,侯君集曾率軍遠征,穿過沙漠滅掉了高昌。侯君集是在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中倒下的,如今是貞觀十三年。
那麽遠征高昌應該就是在這其中的某一段時間,仔細算起來,高昌人的好日子沒幾天了,不過是秋後的螞蚱,沒幾天好蹦躂了。
至於西突厥使臣,那位胡祿小可汗倒是一如既往,始終是那副處變不驚的態度。隻是偶爾瞧大唐使臣這邊看兩眼,好似什麽事都和他沒關係一樣。
真的沒關係嗎?
按照突利失的說法,大度設和西突厥相互勾結;縱然這話有水分,西突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會光彩。
薛延陀人如果想要有任何異動,首先需要搞定的就是西突厥,沒有西突厥人的支持,他們絕對不敢輕舉妄動。否則,光是擔心後路被抄就是個大問題。
不過西突厥此番出使主要目標便是說服薛延陀人,與他們所謂的“同仇敵愾”,所以兩家一拍即合的可能很大。
西突厥多給出點許諾或者實際利益,尤其是給出能夠打動夷男的條件,說不定糾結的真珠可汗就不再糾結了。
政治和外交本就是世間最為波雲詭譎之事,人家兩家暗地裏有什麽勾當完全是有可能的。畢竟眼下對於薛延陀而言,威脅最大的不是西突厥,而是大唐。
當然了,他們或許還有個更大的敵人,但眼下尚未發作,他們自己也不曾在意。謝逸早就將此事看在眼裏,他也有個想法,此番隻要能安然逃出去,必定會盡快著手。
唉!
弄成今天這個局麵,謝逸當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也許不該這般著急刺激薛延陀的,推恩令算得上一根導火索,連接著火藥桶的導火索。
謝逸感覺自己闖大禍了!
此番草原之行雖說是李世民強加給自己的差事,但按照原本的計劃,或許能夠很順利地完成任務。
不就是送一份壽辰合理,再打探一下消息嘛,本來這個任務很簡單的,結果自己非要嘴欠,提出什麽推恩策。
結果呢?
李二陛下準了,確實是一道錦囊妙計,但在妙計發揮作用之前,自己或許會成韋犧牲品。
實在不劃算啊,等於是自己挖了個坑坑了自己,甚至要將小命賠進去。這叫什麽事啊?
某種程度上,謝逸有些無奈,甚至有點後悔。
如果這次逃不過去。那就真是自尋死路了,這也該也算人生最糟糕死法了。
所以。為了不讓自己死的很難看,臨死之際不那麽難過,當務之急還是要多想辦法,盡快逃出這個是非之地。
……
遠遠低,大隊的薛延陀騎兵出動,已經將草原上的野獸驅趕過來,三麵都有沉重的馬蹄聲和不斷飛來羽箭,唯一的生路便是眼前起伏的山丘和密林。所以野獸自然而然便跑了過來。
可它們安全了嗎?
就像是漢人兵法中講究的圍師必闕是一個道理,草原部族同樣從動物身上領略到了這個道理。
動物來了,狩獵也便正式開始了,眾人立即拍馬而走,提著弓尋找獵物。
趁著混亂,謝逸終於逮到機會擺脫薛延陀跟屁蟲,當然了,這是突利失派來的幫手幫助下完成的。
“謝使臣,狄使臣,我家小王子吩咐過來。現在小人便護送兩位離開,放心好了,我們對地域熟悉。會有旁人發現不了的小路,可以直接往南到陰山或者是大河邊。”突利失的手下言辭鑿鑿,但神情略微有些慌張。
這倒是完全情理的,在旁人密切的關注下,通過些許微妙的,甚至自欺欺人的方式自我安慰,想要做些投機違規的事情,必然會有些許慌張。當這些事情關乎生死安危,身家性命之時。緊張是必然的。
如果一來,倒反而顯得真實。要麽突利失沒有說謊,要麽他們找來了一位眼界高手想要騙自己入彀。
正是因此。謝逸遲疑了,沉吟不語!
因為即便是到了此時,他還是有些不信任突利失,一切都太過突然。從夷男滯留他們的做法,再到突利失的高密,從邏輯是完全是想關聯的。
雖說怪罪到大度設頭上或許也說得過去,但多留個心眼總是對的。相對來說,薛延陀兩位王子中,多智謀,詭計多端的突利失更顯更有威脅,大度設不過是個莽夫而已,反倒是沒有什麽好怕的。
謝逸不止一次在想,如果換位思考自己是西突厥使臣會怎麽做?毫無疑問,那就是聯絡突利失。
在搞不定真珠可汗夷男的情況下,隻能在兩位小王子身上多動心思。也許最初西突厥人確實喜歡大度設,彼此的合作更多,關係也更為親密,但能起到什麽顯著的效果嗎?
大度設顯然不是個很優秀的繼承人,能力更是有限,而且還很魯莽。如果將薛延陀交到他手中,或許更容易控製,甚至可以讓其成為西突厥的代言人,說嚴重點或許還以是傀儡。
但薛延陀的價值就會大大下降,牽製大唐,甚至鼓動來攻大唐的作用與做成威脅就大大降低,對西突厥而言還有多大價值呢?
如果是以往,西突厥恐怕不會介意這樣一個開疆拓土的好機會,薛延陀日子也曾是他們的附庸,後來叛出自立了。如果將其納為己有,也算是收複故地。
但今時不同於往日,薛延陀南邊有個大唐,是個極為強勁的對手,自打頡利敗亡之後就沒有什麽人敢輕易招惹。西突厥同樣是這般態度,他們雖然和大唐背地裏是對手,,西突厥似乎並不願意直接和正麵與大唐接觸和動手。
他們的較量主要是在背後操縱那些西域小國,或者其他較大一些的部族國度,比如高昌和薛延陀,然後作為和大唐博弈和手段和籌碼。而不是直接和大唐接壤,然後動真刀真槍開戰。
他們很希望保留下這些中間的緩衝地帶,隻要沒有被唐朝徹底擊敗並吞並,西突厥便會默許並支持他們的存在。
這就是當前很微妙的關係!
在這樣複雜的情形下,選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王子為自己的代理人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也許表麵上是大度設,但背地裏突利失興許更為合適一些。在利益麵前,沒有永遠的朋友,更沒有永遠的敵人,一拍即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夷男在攪和在其中,那麽這件事就更為複雜了,所以突利失的話不那麽足矣讓人相信。他派來的人,更得謹慎對待了。
謝逸這邊沉吟不語,突利失派來的人卻會錯了意思,悠悠道:“謝使臣、狄使臣不必擔心,小可汗說了,隻要兩位能夠順利脫身,貴部的人馬反而不會有太大的麻煩。”
說到這裏,又是另外一個頗為嚴肅的問題。
來的時候,護送使團的有五百兵卒,還有一些隨從,但返回之事,如果不是光明正大離開,恐怕很難全身而退。
謝逸和狄知遜商量過後的想法是自己兩個人先走,雖說這有點擅離職守,拋棄的同伴的意味。但誠如這個薛延陀人所言,如果兩位正使先行一步,安全回到大唐,縱然是夷男起兵反唐,也不敢輕易加害這些兵卒。
否則就是徹底激怒大唐,必然引發戰爭和最為慘烈的報複,所以薛延陀人肯定會慎之又慎的。
相比於現在看似平安,時機則朝不保夕的處境而言,還不如鋌而走險,換個方式,看似危險重重,但實際上卻安全度更高的做法。
反正想要大家一起走是沒有可能的,目標太大,稍微動彈就會被發現,哪裏瞞過薛延陀和西突厥人的眼皮子?
所以留下使團護送的兵馬也算是一種計策,就好比大軍班師離開時故意留下一堆的呃空營帳迷惑敵軍一樣,需要扮個假象。
留下使團,主要是故布疑陣,迷惑薛延陀人,給自己和狄知遜創造逃生的機會。雖然這種做法有些不太地道,也不是很光彩,但眼下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或者說有了一些辦法,但不知道實行到最後會是怎樣一個結果,謝逸對此也沒有充足和信心和明朗的預期。
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信息不夠準確,沒辦法做出準確的判斷。
然而此刻,突利失派來這個所謂的向導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謝逸猛然一驚,好像意識到了一些什麽事情。
也許自己疏忽了一些事情,也許其中還有不小的漏洞。哪怕一驚到了箭在弦上的要緊時刻,似乎也不得不停下來,好好審視一下先前的做法。
不管怎麽說,絕對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未完待續)
既然是去野外,因此理所當然帶了侍衛前往,不過這些侍衛卻不同尋常,除了從孫武開率領的普通侍衛中選擇一二,其中大部分都是夜北和雪殤所挑選的謝家侍衛。
在生死麵前,謝逸不得不暴露一部分個人力量,畢竟任何事情都沒有活命重要。
十月初的北方草原,清晨有薄霧籠罩著遠處的起伏的山巒,遠處的樹林若隱若現,那裏便是今日狩獵的獵場。
按照薛延陀人的傳統,會有些許圍獵的傳統,有大隊的兵馬出動,將獵物驅趕到那一片山林,供人射獵。
當然了,這也不單純是射獵遊戲,同樣也是操練兵馬的一種方式。草原上沒有什麽《孫子兵法》,但草原人的軍事戰略思想卻一點都不差的,打起仗來也一套一套的。
究其原因,便是在平日的圍獵中從動物身上學來的,尤其是草原上的狼群,它們是天生的軍事家。
夷男作為薛延陀可汗,自當要發揚並推廣這項活動,一番嘰裏咕嚕的演說之後便一馬當先衝了出去,直奔獵場。
大度設和突利失也緊隨其後,前來賀壽的大都是草原部族,本就擅長騎射,自然也是當然不讓。因為夷男事先有過聲明,今日狩獵收獲較多之人是有不菲獎勵的,因此眾人可以說是爭先恐後。
如此一來,倒是大唐使團落到了最後。
對此謝逸和狄知遜自然是不在乎,這些所謂的獎勵對大唐而言沒有什麽吸引力,即便是夷男搬一座金山放在眼前,恐怕他們也不會多看一眼。
無它!
拚命掙錢的前提是有命花錢。要是沒那個福氣享受,何必白費功夫呢?
現在最要緊的是逃出升天,安然回到大唐。別的都不重要。今日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哪裏有心思去做哪些無聊的事情。
難得有機會出來。自然該想想如何逃出樊籠。
在汗帳居住,眾目睽睽之下被看得太緊,哪怕是多點活動都會有人緊緊盯著,更別說醞釀逃離了。
但今日不同,在山野草原射獵,尋機逃遁的機會總多一些。薛延陀汗帳守衛的兵馬也分散開來,部分繼續守衛汗帳,部分跟著他們的可汗與王子。還有的兵馬前去參與圍獵,難得反分散開來,盯梢的能力自然就下降了。
草原山林地域廣闊,想要封鎖道路很難,展開搜索也不容易,所以逃離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當然了,目前大唐使臣有人緊緊盯著,甚至還有薛延陀美其名曰派來的護衛和向導跟隨,想要任何動作暫時瞞不過他們。
所以啊,不管有什麽打算。首先得擺脫這些個尾巴!
所以別的先不管,跟著大隊人馬行動便是,如果太過特立獨行。被人可以關注,想要脫身或者搞點別的小動作可就難了。
一路上,謝逸和狄知遜表現出很著急,奮力追趕的模樣,倒是成功吸引了不少人的主意。當然了,理所當然受到了一些冷眼和嘲諷,尤其是那位高昌使臣,簡直囂張到了極點,但凡能找到機會。便對大唐使臣冷嘲熱諷,似乎在極力尋找優越感。
看到高昌使臣的那副嘴臉。謝逸心中便是不斷的冷笑,別高興的太早了。高昌不過是跳梁小醜而已。
記得貞觀年間,侯君集曾率軍遠征,穿過沙漠滅掉了高昌。侯君集是在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中倒下的,如今是貞觀十三年。
那麽遠征高昌應該就是在這其中的某一段時間,仔細算起來,高昌人的好日子沒幾天了,不過是秋後的螞蚱,沒幾天好蹦躂了。
至於西突厥使臣,那位胡祿小可汗倒是一如既往,始終是那副處變不驚的態度。隻是偶爾瞧大唐使臣這邊看兩眼,好似什麽事都和他沒關係一樣。
真的沒關係嗎?
按照突利失的說法,大度設和西突厥相互勾結;縱然這話有水分,西突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會光彩。
薛延陀人如果想要有任何異動,首先需要搞定的就是西突厥,沒有西突厥人的支持,他們絕對不敢輕舉妄動。否則,光是擔心後路被抄就是個大問題。
不過西突厥此番出使主要目標便是說服薛延陀人,與他們所謂的“同仇敵愾”,所以兩家一拍即合的可能很大。
西突厥多給出點許諾或者實際利益,尤其是給出能夠打動夷男的條件,說不定糾結的真珠可汗就不再糾結了。
政治和外交本就是世間最為波雲詭譎之事,人家兩家暗地裏有什麽勾當完全是有可能的。畢竟眼下對於薛延陀而言,威脅最大的不是西突厥,而是大唐。
當然了,他們或許還有個更大的敵人,但眼下尚未發作,他們自己也不曾在意。謝逸早就將此事看在眼裏,他也有個想法,此番隻要能安然逃出去,必定會盡快著手。
唉!
弄成今天這個局麵,謝逸當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也許不該這般著急刺激薛延陀的,推恩令算得上一根導火索,連接著火藥桶的導火索。
謝逸感覺自己闖大禍了!
此番草原之行雖說是李世民強加給自己的差事,但按照原本的計劃,或許能夠很順利地完成任務。
不就是送一份壽辰合理,再打探一下消息嘛,本來這個任務很簡單的,結果自己非要嘴欠,提出什麽推恩策。
結果呢?
李二陛下準了,確實是一道錦囊妙計,但在妙計發揮作用之前,自己或許會成韋犧牲品。
實在不劃算啊,等於是自己挖了個坑坑了自己,甚至要將小命賠進去。這叫什麽事啊?
某種程度上,謝逸有些無奈,甚至有點後悔。
如果這次逃不過去。那就真是自尋死路了,這也該也算人生最糟糕死法了。
所以。為了不讓自己死的很難看,臨死之際不那麽難過,當務之急還是要多想辦法,盡快逃出這個是非之地。
……
遠遠低,大隊的薛延陀騎兵出動,已經將草原上的野獸驅趕過來,三麵都有沉重的馬蹄聲和不斷飛來羽箭,唯一的生路便是眼前起伏的山丘和密林。所以野獸自然而然便跑了過來。
可它們安全了嗎?
就像是漢人兵法中講究的圍師必闕是一個道理,草原部族同樣從動物身上領略到了這個道理。
動物來了,狩獵也便正式開始了,眾人立即拍馬而走,提著弓尋找獵物。
趁著混亂,謝逸終於逮到機會擺脫薛延陀跟屁蟲,當然了,這是突利失派來的幫手幫助下完成的。
“謝使臣,狄使臣,我家小王子吩咐過來。現在小人便護送兩位離開,放心好了,我們對地域熟悉。會有旁人發現不了的小路,可以直接往南到陰山或者是大河邊。”突利失的手下言辭鑿鑿,但神情略微有些慌張。
這倒是完全情理的,在旁人密切的關注下,通過些許微妙的,甚至自欺欺人的方式自我安慰,想要做些投機違規的事情,必然會有些許慌張。當這些事情關乎生死安危,身家性命之時。緊張是必然的。
如果一來,倒反而顯得真實。要麽突利失沒有說謊,要麽他們找來了一位眼界高手想要騙自己入彀。
正是因此。謝逸遲疑了,沉吟不語!
因為即便是到了此時,他還是有些不信任突利失,一切都太過突然。從夷男滯留他們的做法,再到突利失的高密,從邏輯是完全是想關聯的。
雖說怪罪到大度設頭上或許也說得過去,但多留個心眼總是對的。相對來說,薛延陀兩位王子中,多智謀,詭計多端的突利失更顯更有威脅,大度設不過是個莽夫而已,反倒是沒有什麽好怕的。
謝逸不止一次在想,如果換位思考自己是西突厥使臣會怎麽做?毫無疑問,那就是聯絡突利失。
在搞不定真珠可汗夷男的情況下,隻能在兩位小王子身上多動心思。也許最初西突厥人確實喜歡大度設,彼此的合作更多,關係也更為親密,但能起到什麽顯著的效果嗎?
大度設顯然不是個很優秀的繼承人,能力更是有限,而且還很魯莽。如果將薛延陀交到他手中,或許更容易控製,甚至可以讓其成為西突厥的代言人,說嚴重點或許還以是傀儡。
但薛延陀的價值就會大大下降,牽製大唐,甚至鼓動來攻大唐的作用與做成威脅就大大降低,對西突厥而言還有多大價值呢?
如果是以往,西突厥恐怕不會介意這樣一個開疆拓土的好機會,薛延陀日子也曾是他們的附庸,後來叛出自立了。如果將其納為己有,也算是收複故地。
但今時不同於往日,薛延陀南邊有個大唐,是個極為強勁的對手,自打頡利敗亡之後就沒有什麽人敢輕易招惹。西突厥同樣是這般態度,他們雖然和大唐背地裏是對手,,西突厥似乎並不願意直接和正麵與大唐接觸和動手。
他們的較量主要是在背後操縱那些西域小國,或者其他較大一些的部族國度,比如高昌和薛延陀,然後作為和大唐博弈和手段和籌碼。而不是直接和大唐接壤,然後動真刀真槍開戰。
他們很希望保留下這些中間的緩衝地帶,隻要沒有被唐朝徹底擊敗並吞並,西突厥便會默許並支持他們的存在。
這就是當前很微妙的關係!
在這樣複雜的情形下,選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王子為自己的代理人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也許表麵上是大度設,但背地裏突利失興許更為合適一些。在利益麵前,沒有永遠的朋友,更沒有永遠的敵人,一拍即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夷男在攪和在其中,那麽這件事就更為複雜了,所以突利失的話不那麽足矣讓人相信。他派來的人,更得謹慎對待了。
謝逸這邊沉吟不語,突利失派來的人卻會錯了意思,悠悠道:“謝使臣、狄使臣不必擔心,小可汗說了,隻要兩位能夠順利脫身,貴部的人馬反而不會有太大的麻煩。”
說到這裏,又是另外一個頗為嚴肅的問題。
來的時候,護送使團的有五百兵卒,還有一些隨從,但返回之事,如果不是光明正大離開,恐怕很難全身而退。
謝逸和狄知遜商量過後的想法是自己兩個人先走,雖說這有點擅離職守,拋棄的同伴的意味。但誠如這個薛延陀人所言,如果兩位正使先行一步,安全回到大唐,縱然是夷男起兵反唐,也不敢輕易加害這些兵卒。
否則就是徹底激怒大唐,必然引發戰爭和最為慘烈的報複,所以薛延陀人肯定會慎之又慎的。
相比於現在看似平安,時機則朝不保夕的處境而言,還不如鋌而走險,換個方式,看似危險重重,但實際上卻安全度更高的做法。
反正想要大家一起走是沒有可能的,目標太大,稍微動彈就會被發現,哪裏瞞過薛延陀和西突厥人的眼皮子?
所以留下使團護送的兵馬也算是一種計策,就好比大軍班師離開時故意留下一堆的呃空營帳迷惑敵軍一樣,需要扮個假象。
留下使團,主要是故布疑陣,迷惑薛延陀人,給自己和狄知遜創造逃生的機會。雖然這種做法有些不太地道,也不是很光彩,但眼下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或者說有了一些辦法,但不知道實行到最後會是怎樣一個結果,謝逸對此也沒有充足和信心和明朗的預期。
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信息不夠準確,沒辦法做出準確的判斷。
然而此刻,突利失派來這個所謂的向導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謝逸猛然一驚,好像意識到了一些什麽事情。
也許自己疏忽了一些事情,也許其中還有不小的漏洞。哪怕一驚到了箭在弦上的要緊時刻,似乎也不得不停下來,好好審視一下先前的做法。
不管怎麽說,絕對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