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一旦露出端倪,很容易被人嗅到異常。


    尤其是關乎皇位傳承的天大之事,本就被人高度關注,出現任何一異樣都會被有心人看在眼裏,然後無限放大。


    太子李承乾這一年來表現不好,東宮太傅們沒什麽好評,連皇帝陛下也唯有不滿。臨近年關,突然下旨將分封在外的皇子全部召回長安。


    雖然沒有進一步的動作,但在許多人眼裏,這已經是極為明顯的訊號。


    太子殿下恐怕失寵了,甚至連東宮儲位都有些風雨飄搖的感覺。


    尤其是那日三位年長的皇子進入承慶殿見駕,李二陛下對吳王李恪噓寒問暖,對魏王李泰也是青睞有加,唯獨對太子李承乾不曾表態,甚至沒有好臉色。


    傳出如此消息,群臣會怎麽想?


    楊妃是極為聰明之人,立即便意識到了很多問題。


    身在皇宮多年,對這種政治和宮廷之事本就敏感,有些時候目光比那些智謀出眾的大臣都要好;與此同時,夫妻多年,同床共枕,對夫君李世民的心思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是以楊妃突然心生擔憂,擔憂起兒子的安全來。


    她清楚地意識到一個事實,李二陛下對太子李承乾不滿是不爭的事實,但真的有廢立念頭嗎?


    恐怕不見得,一個很明顯的訊號,承慶殿中情形算是宮闈機密,皇帝對皇子們的態度更是幹係重大,關乎國朝穩定的大事,怎麽會輕易泄露出去呢?


    承慶殿中侍候的內侍宮娥、禁衛軍都是精挑細選之人,一個個全都守口如瓶,沒有膽量。也壓根不會將內情泄露出去。


    是皇子們所為?顯然不是,李承乾不會散播這種對自己不利的消息,李恪和李泰貌似有散播的可能。但他們都不傻,泄露禁中君王密語乃是大忌。聰明的皇子們斷然不會行此取死之道,尤其是當前這等要命的情形下。


    所以唯一的答案便是——李世民本人!!


    想到這個驚人的答案,楊妃的心情便更凝重了。


    皇帝散播此等亂人心,亂朝政的消息,究竟意欲何為?


    難道他有意讓皇子們爭,還是讓大臣、世家,乃至跳梁小醜們跳彈?


    這種情況下,太子本人。以及東宮一係的人馬必然緊張,為了自保,以及清除威脅,他們會怎麽做?


    自家兒子李恪如此優秀,有事太子之外最年長的皇子,且英武不凡,難免會受到猜忌。


    魏王李泰素日也有些許小心思,現在的情勢下肯定越發按捺不住,除了動搖東宮之外,還會怎麽做?


    排除異己。避免為他人作嫁衣裳,李泰那麽聰明的人肯定會想到這一點。


    無論怎麽著,嫡出的皇子們都會講自家兒子視為眼中釘。


    楊妃心中自然越發緊張。擔憂兒子的安全。


    更讓他不安的是兒子的心思,楊妃看得出來,李恪有意無意見透露出些許心思,似乎也不那麽安分。


    尤其是數月之前,為了營救關在牢獄中的謝逸,岑文本曾和兒子有一番長歎。


    岑文本雖然沒有明說,但有意無意中卻挑動了兒子本來還算安分的內心。


    事已至此,責怪岑文本已經沒有意義,作為皇子。讓兒子對皇位沒有一絲一毫的念想也不可能。即便是自己,多少也有那麽點想法。


    隻是一想到自己的出身。楊妃心中便頗多無奈。


    她不知道該不該讓兒子去爭,到底爭更好。還是不爭更好?更料不定的是皇帝李世民的心思。


    所以,福禍難料啊!


    按兵不動,以逸待勞,以不變應萬變本來是最為妥當的做法。可是有時候,這種方式也等同於坐以待斃。


    以眼下形勢,皇帝既然傳達出念頭,諸皇子必然有意動,明裏暗裏肯定會有不少手段使出來。


    兒子能招架得住嗎?無論是太子還是魏王,身後都有一個國舅長孫無忌,他素來視兒子為眼中釘的。


    不需要怎麽出手,隻需要在背後用上一丁點小手段,兒子縱然還有命在,還會體無完膚的。縱然眼下有李二陛下庇護,將來又會是什麽下場?


    曆經隋唐兩朝,見識過多次因為儲君爭奪而引起的皇宮喋血,遠的先不說,丈夫玄武門之變上位的情景仍舊曆曆在目。


    如果這等事再發生一回,或者李二陛下亡故之後,手足相殘,該當如何是好?


    曆朝曆代,皇子們剛開始是相對爭鬥,擠破腦袋想要登上皇位。完了沒成功的不不甘心,縱然接受失敗,但坐在皇位的那人卻未必放心,故而鴆殺兄弟的例子太多太多。


    那等時候,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隻能任人宰割了。


    兒子會有那麽一天嗎?


    楊妃自然是不希望出現那等悲慘情景的,自己有兩個兒子,如果出事了,兄弟倆一個都保不住。


    反過來想,這也是一次絕好的機會,渾水摸魚,亂中取勝,謀得一席之地的,甚至……


    以兒子李恪的資質,完全有這個實力和才能,相比於庸弱的太子李承乾,兒子比他強多了。用李世民的話說,李恪是最像他的皇子,最有英武之氣。


    至於魏王李泰,雖然文采風流,但為人過於算計,格局太小,亦非最佳。如果不是仗著乃長孫皇後所出的嫡子,他哪裏能得到那麽多寵愛,能有那麽多文官士子捧他?


    他雖占著嫡,但自家兒子居長,機會也是有的。如果李恪能夠走上那個位置,那麽小兒子李黯也會跟著沾光,至少安全無憂。


    多好啊!


    隻是……


    無論如何首先都得以保全兒子安全為前提,奪嫡風險太大,冒然出手恐非良機。


    尤其是眼下,恐怕為時尚早,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自然是有道理的。


    至少最前期該沉住氣,韜光養晦應該是一種上佳策略才對。


    在一個恰當的時機再出手,或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才是最好的策略。最不濟,還能以不爭換取自保的希望。太過冒頭,那可就是不死不休了。


    最重要的是摸準皇帝的心思,楊妃隱約感覺到李二陛下在部棋局,所有人都算是棋子。棋子想要生存,想要謀求進展,都要懂得棋子的生存之道,懂得順勢而為。


    想到了這一層,楊妃心中打定主意,對兒子諄諄告誡,字字珠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敗家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尹三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尹三問並收藏唐朝敗家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