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走,長安的空氣好像一下子就沒那麽緊張了,至少陰妃是這麽認為的。
沒能伴駕同行,她一點也不意外,也沒什麽好怨懟的。
皇帝已經很多年沒有踏足自己的寢宮,也意味著她已經很多年沒有得到寵幸了,這對於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而言,有些煎熬。
但是沒辦法,隻能忍著,皇宮就是這麽個地方,就是這般折磨人。掖庭之中有不少高祖當年寵幸卻沒有子嗣的嬪妃,過的都是什麽日子她是有所耳聞的。
慶幸的是,自己還有個兒子,當年不必關在掖庭之中受盡屈辱,不用被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
然而現在自己過的比那些高祖嬪妃強多少嗎?尤其是家族的仇怨一直壓在心頭,像一塊巨石壓的自己喘不過來氣時,那種感覺……不也是折磨嗎?不過也好,正是因為這些,在某種程度上衝淡了無寵久曠的煎熬。
不過最近,因為兒子李佑的事情,她心裏不怎麽痛快。
李佑最近一段時間倒是不怎麽插手齊州地方事務,但開始縱情遊獵,並且結交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
以至於皇帝惱怒,認為長史薛大鼎不稱職,對齊王管教無方,將其撤職,換成了權萬紀。算算時間,權萬紀如今也該到齊州了,也不知道情形怎樣?
陰妃的心情有些亂,難免有些坐立不安,因此她想到了去見見那位故人。
皇帝一走,太極宮內的防禦相對也就鬆懈了,太子因為成年的緣故,不方便入內宮。所以大臣們這段時間也主要前去東宮稟報政務,至於執掌後庭的韋貴妃則忙於準備長孫皇後的祭禮,無暇在意後庭。
所以陰妃很容易便來到了長樂門,悄無聲息便進去。見到了那個頭發半白的婦人隱太子妃鄭觀音。
鄭觀音是李建成的原配,當年的太子妃,年紀尚不超過五十歲,但頭發卻已經白了大半,看起來像是個花甲老婦人。
也難怪,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與所有的兒子被殺,鄭觀音一下子失去了丈夫和兒子,難免受到沉重打擊。然後便這樣被囚禁起來,暗無天日,生活憂鬱。能夠活到今日已經算不錯,哪裏指望的上滋潤?
如今這般人老珠黃也算在情理之中,並不奇怪。但不知為何,陰妃每次見到鄭觀音的時候,心裏便會下意識刀割一般。她總是會不由自主地設想,搞不過某一天自己也會是這般下場。
“鄭姐姐!”陰妃記憶深刻,鄭觀音隻接受這樣的稱呼,想起第一次稱她為大嫂時,她那癲狂的樣子。陰妃便不寒而栗。
“怎麽?還在為兒子擔心而悶悶不樂?”鄭觀音的聲音有些滄桑,開門見聞便直奔主題。
“是,佑兒最近不太好……”陰妃的聲音不高,也說不上來為什麽。明明自己是皇妃,鄭觀音仔細算起來隻是個階下囚,但在她麵前卻始終有些自慚形穢,甚至不敢高聲語。
“他是皇子。即便鬧騰點也沒什麽,虎毒不食子,他總不能對自己的兒子怎樣;隻是這性子要是不改。往後的皇帝就不見得對兄弟這般仁慈了……”
鄭觀音的聲音也不高,但一字一句仿佛有穿透力,也有誘/惑和說服力,讓陰妃心裏猛然咯噔一下。
說的一點不錯,這才最要緊的問題,自打玄武門之變開了壞頭以後,再指望李唐皇室兄弟和睦已經沒有可能了。
最近一段時間,太子和魏王明爭暗鬥不斷,仔細想想將來不是誰上位,能饒的過對方?
坐上皇位的那個能對自己的兄弟們放心嗎?如果自家兒子還是這個性子,往後不說榮華富貴了,即便是安全都無法保證。
或許登不上那時候,就眼下皇子們明爭暗鬥的這形勢,一切都不怎麽好說。那個權萬紀說是為人正直,但他畢竟當了多年吳王府長史,和吳王李恪過從甚密,此去齊州焉知會不會對自家兒子勸心全意。
老三李恪也是皇子中的佼佼者啊,所以這事……一想到李世民當年對建成和元吉斬草除根的狠辣,燕妃心中便有些忐忑不安。
“鄭姐姐,我……”
鄭觀音輕聲道:“皇子多了,即便是沒有爭雄之心,最起碼也要有自保之策,沒記錯的話你還有個兄弟在……”
陰妃連連點頭,當年陰家被滿門抄斬時,弟弟陰弘智因為年幼被饒恕,如今正是壯年。仔細說起來,這也是自己唯一可信的自己人。
鄭觀音悠悠道:“當舅舅的肯定疼外甥,幫著外甥招募點壯士,最起碼要自保嘛!”
這麽一說,陰妃想起來陰弘智的妻兄燕弘信乃是驍勇之輩,如果讓此人在兒子身邊護衛,應該能好很多吧!
“鄭姐姐說得是!”
鄭觀音道:“對了,有空的時候讓你弟弟去走走東宮的門路吧,太子畢竟是嫡長子,他若登基,多少要做做兄友弟恭的樣子。現在走走門路,將來太子或許能對自己的五弟好些……”
“可是……太子看得上我的佑兒嗎?”陰妃對此有些遲疑。
“哼,東宮如今孤立,能有個兄弟走得近些,太子應該求之不得。”鄭觀音這麽一說,陰妃頓時放心不少,見天色不早,恐驚動他人,便匆匆告辭去了。
見到陰妃遠去的背影,鄭觀音嘴角露出一絲冷冷的笑意,多少年了,她始終沒忘了當年的屈辱和仇恨。
不隻是丈夫和兒子被殺的仇恨,還有自己遭受的屈辱,沒有人知道自己最初被關在長樂門的遭遇。李世民哪裏將自己放在眼裏?當年那些在東宮和齊王府受到的屈辱,全部被發泄到了自己身上。
在天下人麵前,皇帝是那般的英明神武,可是……自己卻清楚地記著他齷齪卑鄙的麵孔,至死難忘。
這些屈辱,即便是化成灰也不會忘記,有生之年,留此殘軀最大的願望就是看到他不得好死,看到他骨肉相殘。
當某一天,鄭觀音發現自己有機會挑起、促成此事的時候,她的人生似乎又有了新的意義,並為此用盡心思……(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訪問http://
沒能伴駕同行,她一點也不意外,也沒什麽好怨懟的。
皇帝已經很多年沒有踏足自己的寢宮,也意味著她已經很多年沒有得到寵幸了,這對於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而言,有些煎熬。
但是沒辦法,隻能忍著,皇宮就是這麽個地方,就是這般折磨人。掖庭之中有不少高祖當年寵幸卻沒有子嗣的嬪妃,過的都是什麽日子她是有所耳聞的。
慶幸的是,自己還有個兒子,當年不必關在掖庭之中受盡屈辱,不用被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
然而現在自己過的比那些高祖嬪妃強多少嗎?尤其是家族的仇怨一直壓在心頭,像一塊巨石壓的自己喘不過來氣時,那種感覺……不也是折磨嗎?不過也好,正是因為這些,在某種程度上衝淡了無寵久曠的煎熬。
不過最近,因為兒子李佑的事情,她心裏不怎麽痛快。
李佑最近一段時間倒是不怎麽插手齊州地方事務,但開始縱情遊獵,並且結交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
以至於皇帝惱怒,認為長史薛大鼎不稱職,對齊王管教無方,將其撤職,換成了權萬紀。算算時間,權萬紀如今也該到齊州了,也不知道情形怎樣?
陰妃的心情有些亂,難免有些坐立不安,因此她想到了去見見那位故人。
皇帝一走,太極宮內的防禦相對也就鬆懈了,太子因為成年的緣故,不方便入內宮。所以大臣們這段時間也主要前去東宮稟報政務,至於執掌後庭的韋貴妃則忙於準備長孫皇後的祭禮,無暇在意後庭。
所以陰妃很容易便來到了長樂門,悄無聲息便進去。見到了那個頭發半白的婦人隱太子妃鄭觀音。
鄭觀音是李建成的原配,當年的太子妃,年紀尚不超過五十歲,但頭發卻已經白了大半,看起來像是個花甲老婦人。
也難怪,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與所有的兒子被殺,鄭觀音一下子失去了丈夫和兒子,難免受到沉重打擊。然後便這樣被囚禁起來,暗無天日,生活憂鬱。能夠活到今日已經算不錯,哪裏指望的上滋潤?
如今這般人老珠黃也算在情理之中,並不奇怪。但不知為何,陰妃每次見到鄭觀音的時候,心裏便會下意識刀割一般。她總是會不由自主地設想,搞不過某一天自己也會是這般下場。
“鄭姐姐!”陰妃記憶深刻,鄭觀音隻接受這樣的稱呼,想起第一次稱她為大嫂時,她那癲狂的樣子。陰妃便不寒而栗。
“怎麽?還在為兒子擔心而悶悶不樂?”鄭觀音的聲音有些滄桑,開門見聞便直奔主題。
“是,佑兒最近不太好……”陰妃的聲音不高,也說不上來為什麽。明明自己是皇妃,鄭觀音仔細算起來隻是個階下囚,但在她麵前卻始終有些自慚形穢,甚至不敢高聲語。
“他是皇子。即便鬧騰點也沒什麽,虎毒不食子,他總不能對自己的兒子怎樣;隻是這性子要是不改。往後的皇帝就不見得對兄弟這般仁慈了……”
鄭觀音的聲音也不高,但一字一句仿佛有穿透力,也有誘/惑和說服力,讓陰妃心裏猛然咯噔一下。
說的一點不錯,這才最要緊的問題,自打玄武門之變開了壞頭以後,再指望李唐皇室兄弟和睦已經沒有可能了。
最近一段時間,太子和魏王明爭暗鬥不斷,仔細想想將來不是誰上位,能饒的過對方?
坐上皇位的那個能對自己的兄弟們放心嗎?如果自家兒子還是這個性子,往後不說榮華富貴了,即便是安全都無法保證。
或許登不上那時候,就眼下皇子們明爭暗鬥的這形勢,一切都不怎麽好說。那個權萬紀說是為人正直,但他畢竟當了多年吳王府長史,和吳王李恪過從甚密,此去齊州焉知會不會對自家兒子勸心全意。
老三李恪也是皇子中的佼佼者啊,所以這事……一想到李世民當年對建成和元吉斬草除根的狠辣,燕妃心中便有些忐忑不安。
“鄭姐姐,我……”
鄭觀音輕聲道:“皇子多了,即便是沒有爭雄之心,最起碼也要有自保之策,沒記錯的話你還有個兄弟在……”
陰妃連連點頭,當年陰家被滿門抄斬時,弟弟陰弘智因為年幼被饒恕,如今正是壯年。仔細說起來,這也是自己唯一可信的自己人。
鄭觀音悠悠道:“當舅舅的肯定疼外甥,幫著外甥招募點壯士,最起碼要自保嘛!”
這麽一說,陰妃想起來陰弘智的妻兄燕弘信乃是驍勇之輩,如果讓此人在兒子身邊護衛,應該能好很多吧!
“鄭姐姐說得是!”
鄭觀音道:“對了,有空的時候讓你弟弟去走走東宮的門路吧,太子畢竟是嫡長子,他若登基,多少要做做兄友弟恭的樣子。現在走走門路,將來太子或許能對自己的五弟好些……”
“可是……太子看得上我的佑兒嗎?”陰妃對此有些遲疑。
“哼,東宮如今孤立,能有個兄弟走得近些,太子應該求之不得。”鄭觀音這麽一說,陰妃頓時放心不少,見天色不早,恐驚動他人,便匆匆告辭去了。
見到陰妃遠去的背影,鄭觀音嘴角露出一絲冷冷的笑意,多少年了,她始終沒忘了當年的屈辱和仇恨。
不隻是丈夫和兒子被殺的仇恨,還有自己遭受的屈辱,沒有人知道自己最初被關在長樂門的遭遇。李世民哪裏將自己放在眼裏?當年那些在東宮和齊王府受到的屈辱,全部被發泄到了自己身上。
在天下人麵前,皇帝是那般的英明神武,可是……自己卻清楚地記著他齷齪卑鄙的麵孔,至死難忘。
這些屈辱,即便是化成灰也不會忘記,有生之年,留此殘軀最大的願望就是看到他不得好死,看到他骨肉相殘。
當某一天,鄭觀音發現自己有機會挑起、促成此事的時候,她的人生似乎又有了新的意義,並為此用盡心思……(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訪問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