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冶猜的並不錯,四大家族並不是明昭的目標。當然,明昭的心中是十分想打擊甚至鏟除這四大家族的。但是,縱使明昭貴為儲君,也不是說向四大家族下手便能向四大家族下手的,其中的厲害關係牽連太大,一個搞不好,朝野震動不用說,就連自己的地位,恐怕也保不了了。孟伯成的事也隻是明昭向孟族發的一個jing告,在孟伯成第二天將十五萬虧空如數交清之後,明昭終於放棄最後一絲打擊孟族的想法了,把全部注意力改到了其他的目標之上,其中第一個目標便是——尚書省兵部庫部司。


    兵部掌六品以下武官選授、考課、主持武舉,以及軍令、軍籍和zhong yāng一級的軍訓,但並不直接帶兵。所屬有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四司。庫部,則是掌管兵刃,甲胄,軍旗,糧草等一應後勤物資的。京中自來有諺雲:“庫部庫部,又閑又富。”說的便是這庫部司差使輕巧,油水豐厚。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等油水豐厚之處,魑魅魍魎便特別的多,明昭選這處地方為開刀之處,著實是選對了。


    但是明昭沒有想到的是,尚未出師,便遭阻難。淩凜四人現在的身份是昭慶殿屬官,通事舍人。官不過從六品,又是閑官。明昭想要他們去查各部司虧空,卻也得先給他們另外一個身份,才算師出有名,不然就憑他們幾個現在的位份,莫說要去查人家的虧空,便是要進人家衙門,恐怕也會被毫不客氣的打回來。明昭和安無忌想了許久,這才想出一個禦史左台廉察使的名目,安無忌擬好文書之後,交由門下省加印之後,便可正式生效。但是誰都沒有想到,門下省竟會駁了這個本子,絲毫也不給明昭這個大衛儲君麵子。


    “公主。”安無忌拿著手中這個被門下省駁回來的本子,有點哭笑不得。他進昭慶殿約有一年,卻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昭慶殿的文書,向來是出一本準一本的,這回居然為了淩凜他們四個身上安的一個廉察使的虛銜,昭慶殿送至三省的文書,史無前例的被駁了回來。


    “怎麽了,定中。”明昭沒有注意安無忌的臉sè,此時她正埋頭於孟伯成交上來的已補上虧空的奏折。區區三天,便補上了十五萬貫,孟族好大的手筆。明昭心中暗暗讚歎著。


    “公主,門下省那邊把替淩凜四人加廉察使的本子送回來了。”安無忌含糊說道。


    “哦。”明昭應了一聲,卻沒有抬起頭,道:“送回來便好,你再去囑咐他們一下,明ri便開始查吧。應安,去太醫署看看,有沒有父皇最新的醫案,太醫署那邊似乎有幾天沒有送過來了。”


    “公主。”安無忌苦笑著加重了聲音,道:“本子被門下省駁回來了。”


    “駁回來了……什麽……”明昭吃驚的抬起頭,直直的盯著安無忌,大聲道:“被駁回來了,怎麽會這樣。”


    “無忌也不知道。”安無忌搖了搖頭,他著實想不出門下省有什麽理由要駁這個本子。


    “這下可麻煩了。”明昭蹙起黛眉:“以前從沒有過的啊。”


    “嗯。”安無忌點頭附和道。


    “算了。”想了一陣之後,明昭終於忍耐不住了,道:“定中,你在這裏守著,我帶著應安抱琴去一趟政事堂,門下侍中路千川到底是怎麽回事。”


    “公主,我隨你去吧,這道文書是我擬的,到時候說起來,我也好說話一些。”安無忌道。


    “你隨我去了政事堂,昭慶殿裏誰管,老師又請了假。”明昭擺了擺手,道:“等下有奏折轉了過來,淩凜他們是應付不了的,你在這裏便好些,政事堂那邊你不用太擔心,應該沒有什麽事的。”


    中書省與門下省同秉軍國政要,中書省掌製令決策,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凡軍國要政,皆由中書省預先定策,並草為詔敕,交門下省審議複奏,然後付尚書省頒發執行。門下省如果對中書省所草擬的詔敕有異議,可以封還重擬。凡zhong yāng各部、寺、監及地方各部門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須通過尚書省交門下省審議,認可以後,方送中書省呈請皇帝批閱或草擬批答,門下省如認為批答不妥,也可駁回修改。明昭這份文書,便是被門下省長官,門下侍中路千川所駁。


    “公主殿下駕到。”內侍呼喊聲中,明昭帶著武應安抱琴緩步進了政事堂,政事堂乃是三省長官會議之處,明昭來得不多,但是經常作為跑腿的武應安,卻對這裏熟悉無比。


    “見過公主。”尚書令劉仲武,中書令楚文森,沈明臣,門下侍中路千川正在議事,聽得外麵通報明昭駕到,連忙起身出門迎接。門下侍中本應當有兩人,但是上任門下侍中劉因年老致休,並無人補上,因此現在門下省隻得路千川這一個門下侍中。


    “各位大人請起。”雖然心中不快,但是明昭還是滿臉堆笑的快步上前,雙手虛托,示意他們不用多禮。


    雖然明昭示意不用多禮,但是這四人還是一致的行了禮才起來:“多謝公主。”


    “嗬嗬。”明昭輕輕一笑道:“打擾諸位大人了,隻是明昭有一事要找路大人,不得已如此。”


    “不知公主有何事向下官問訊。”分上下坐好後,路千川在椅上躬身問道。


    “也不是什麽大事。”明昭臉上一片雲淡風清,道:“隻是昨ri交給門下審核的那道文書不知怎麽被路大人駁回了。明昭也看了那文書,並無何不妥之處,好奇之下,方才路過政事堂,忍不住好奇進來問問路大人。”


    昭慶殿在太極殿之東,而政事堂在北門附近,這個路過……可圈可點。


    路千川心中自是明白,卻也不說破,正容道:“回稟公主,門下掌封駁審議,駁回一份文書乃是十分正常之事。”


    “是,我也知道。”明昭點頭道:“昔ri太祖有言‘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然駁正。人心所見,至有不同,苟論難往來,務求至當,舍己從人,亦複何傷!比來或護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順一人之顏情,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國之政也。’(〈貞觀政要·卷一九二〉)乃是說的這門下省的重要。不過,門下省雖掌封駁審議,但是也須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罷。”


    “是。”路千川木著臉應道:“淩凜四人不過是新科進士,未及至吏部考試便入昭慶殿聽用,授通事舍人便已屬大大的破例和榮耀了,現又要加上禦史左台廉察使銜,升遷過快,且無所用處,故此下官駁回。”


    “禦史左台廉察使銜本是虛銜,且不加品階,如何說得上是升遷過快,至於用處,我自有大用,一應文書已經交給中書省了,也不知路大人看過沒有。”明昭解釋道。


    “是,下官已經看過了。”路千川依舊是那張木頭臉,口氣也一如往常的硬邦邦的,道:“查清各部虧空自然是朝廷要政,但是交由這四人去做,下官卻認為大大的不妥。”


    “如何不妥。”明昭道。


    “查管帳目,自有戶部及禦史台辦理,淩凜等不過新進小吏,如何當得起這般大任,且他們乃是入昭慶殿參讚文書,再行查帳之事,實為越俎代庖。因此下官駁回。”


    明昭廢了許多口舌,這門下侍中便如木頭一般,不為所動,怎麽都不答應通過那份文書,中書令楚文森,沈明臣兩人隻顧坐在一旁慢慢品茶,眼前的爭論似乎和他們一點事都沒有,尚書令劉仲武更是借口有事要辦,早早的便離開了。鬧到最後,明昭再也按耐不住,拂袖出了政事堂。


    看著一直氣衝衝的走著的明昭突然停了下來,跟在後麵的武應安以為明昭要大發雷霆,連忙小聲勸解道:“公主,您不要生氣,這路千川就是一塊死木頭,他早先還駁過皇上的聖旨呢。”


    “駁過父皇的旨意。”明昭本被武應安認為一定會烏雲密布的臉上此時浮現出了一絲耐人尋味的笑意,喃喃自語道:“好個強項令,我今ri倒是太急了點。此事,還是要去求父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問心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問心劍並收藏女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