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想問這個麽。”明昭臉沉如水,沒有任何表情,語調之中有著不尋常的平靜。
“是。”淩凜重重說道:“二百三十條人命,難道不該問麽。”偏殿之中伺候的侍女太監早在淩凜入殿之時就被明昭遣了出去,隻有老太監秦重侍立在殿門口,眼觀鼻鼻觀心,似乎什麽都聽不到,什麽都看不到。
“寄傲,那件案子,過去已經很久了,我也有些記不清楚了。”明昭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淡淡說道。
“記不清楚了。”淩凜一聲冷笑:“明昭這二字就因此而來,你難道會忘記麽。”
“可是我當年隻有七歲。”明昭閉上眼,她真的希望淩凜不要再問下去。
可惜事與願違,淩凜提高了聲音,道:“我就是要問,為什麽七歲的你會那樣說,那是二百三十條人命啊,二百三十條人命,更何況,我……淩孟嚐一心為民,又何罪之有。哪裏會有什麽‘罪至於此,複有何議哉。’”
“一家哭何如一道哭。一道哭何如天下哭。韓非子有雲‘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古之正法,五伯,三王之罪人也;而六國,五伯之罪人也;夫四豪者,又六國之罪人也。況淩方竹區區一介草民,以匹夫之細。竊生殺之權,又劫漕運軍糧,罪至於此,複有何議哉。”睜開了眼,明昭吟道:“是,當年我確實是如此說的。但是我沒說錯。”
“如何沒有說錯。”淩凜幾乎已經是暴怒了:“連主審官都忍不住寫下‘入十月,青州無一餓殍,方竹之功也’,你沒有看到麽,為什麽平盧節度使要為淩孟嚐隱瞞,為什麽監察禦史杜嘉要自請去職,為什麽禦史中丞梅子真在青州四月,案猶不能斷,為什麽三司會審都審不了,隻能禦裁,為什麽淩家被滅門之後,青州百姓要為他們披麻戴孝。青州淩孟嚐,河東之地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疏財好義,賑濟災民,乃是天大的善人君子。隻是……隻是他一門二百三十條人命,卻因你一言而喪命。他們的血,書就了你的公主尊號,書就了以後史書上七歲斷案的‘英名’,你問問你自己的心,問問你自己的心啊……”
踱回舍人院,太陽已經落了一半下去了,半輪殘陽在雲海之上shè著紅光,血一般的紅。安無忌深深吸了一口氣,明ri,明ri一定要把那事說清楚,安無忌,你要記住,這件事,鬧不好她會有危險的,你千萬不能因為私心困擾而置她於險地啊。
“安大人回來了。”一名中書舍人正巧要出去,見安無忌進來,連忙堆起笑容問候道。雖然都是中書舍人,但是安無忌還有個翰林學士銜,又是明昭近臣,便是三省長官,也要敬他三分,更何況區區一名中書舍人哉,因此安無忌的這些同僚,對他總是特別恭敬。
“陳大人好。”安無忌微笑回應。
“安大人,有一名侍衛大人在您的書閣裏等了您很久了,像是有什麽事。”那名中書舍人拱手道:“我家中還有事,要先回去了,大人不輪值,也早點回去罷。”
侍衛,莫不是武應安。安無忌心頭一跳,道一聲多謝立刻加快腳步,趕回自己的書閣。
麵對淩凜幾乎是審判的問話,明昭平靜依舊,道:“淩方竹一介草民,聚眾而起,打劫軍糧,其罪當誅,我當年那般,並沒有錯。”
“可淩方竹一心為民,何錯之有。”淩凜怒聲駁斥道。
“一家哭何如一道哭。一道哭何如天下哭。”明昭道:“淩方竹隻道青州之民饑窮已甚,但是他又曾想過他劫的是什麽,是軍糧,其時邊關吃緊,十萬石軍糧不但要填當時二十萬大軍的肚子,還是軍隊的一顆定心丸,軍糧短缺,對軍心會造成怎麽樣的影響,,寄傲,你文才武略,應當知道的。如果因軍糧短缺,軍心不穩,導致突厥狼軍破關南下,那對我大衛,對天下萬民會造成什麽樣的影響,淩方竹可曾想過,你又可曾想過。突厥人xing本殘暴,若破關南下,定會燒殺搶掠,無所不為。難道青州百姓是我大衛子民,自玉門關以南至上京一百三十州百姓便不是我大衛子民了麽。”
來的果然是武應安,他一身風塵仆仆,正焦急的在閣內來回的轉著圈子。安無忌一進來,尚未來得及開口說話,他便撲了上來,抓住安無忌,急切道:“你怎麽才來啊。”
“可曾查清楚了。”安無忌焦急問道。
“不是的,不是的。”武應安急急點頭道。
“什麽是的不是的,你說清楚。”安無忌見武應安如此神sè,也急了起來,連連問道。
“睿王不是燕北人氏,撫養他長大的,不是他父親,是一名老仆。”武應安道。
啊!安無忌有如五雷轟頂,全身一震:“那……那他真實的身份呢。”
“是青州人氏,至於為什麽會到燕北,我不知道。”
青州……青州……怎麽會是青州,為什麽居然是青州。安無忌呆了好半晌,方才醒悟過來,大叫一聲:“哎呀不好,快去含章殿,快去含章殿。”
明昭那一番話確實有道理,淩凜默然半晌,怒氣似乎消了一點,但是卻又想起一事,恨恨道:“就算淩方竹有罪,但是一人做事一人當,何必累及三族。”
明昭卻不願在此事之上多談,一改之前平淡語氣,大聲道:“大衛律法之上早有所定,寄傲何必問朕。”頓了一頓又覺得自己態度似乎有些不太好,柔聲朝淩凜道:“寄傲,我知道你宅心仁厚,但是那案子已經過了十三年了,而且已經定案,淩家也已無一人在世上,況且此案乃先皇所定,你不要再問了。另外……朕已經和三省長官商議好,你卸去刑部尚書位,以睿王身份,參知政事。寄傲,幫朕一把好不好。我今天很累了,要休息一下。”說著便往寢殿行去,秦重連忙上前預備伺候。
“明昭。”突然,淩凜大聲道:“若此案發生在現在,你還會如此處置麽。”
“會的。”明昭腳步不停,說道,突然,她腦中一道思緒一閃。淩凜,淩方竹……難道……難道是。
正震驚間,明昭突然聽得身後秦重一聲大喊:“皇上小心。”尚未明白過來的明昭一轉身,卻見到淩凜,自己的夫婿,兒子的父親,雙眼通紅,手持問心劍,朝自己刺來。
“是。”淩凜重重說道:“二百三十條人命,難道不該問麽。”偏殿之中伺候的侍女太監早在淩凜入殿之時就被明昭遣了出去,隻有老太監秦重侍立在殿門口,眼觀鼻鼻觀心,似乎什麽都聽不到,什麽都看不到。
“寄傲,那件案子,過去已經很久了,我也有些記不清楚了。”明昭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淡淡說道。
“記不清楚了。”淩凜一聲冷笑:“明昭這二字就因此而來,你難道會忘記麽。”
“可是我當年隻有七歲。”明昭閉上眼,她真的希望淩凜不要再問下去。
可惜事與願違,淩凜提高了聲音,道:“我就是要問,為什麽七歲的你會那樣說,那是二百三十條人命啊,二百三十條人命,更何況,我……淩孟嚐一心為民,又何罪之有。哪裏會有什麽‘罪至於此,複有何議哉。’”
“一家哭何如一道哭。一道哭何如天下哭。韓非子有雲‘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古之正法,五伯,三王之罪人也;而六國,五伯之罪人也;夫四豪者,又六國之罪人也。況淩方竹區區一介草民,以匹夫之細。竊生殺之權,又劫漕運軍糧,罪至於此,複有何議哉。”睜開了眼,明昭吟道:“是,當年我確實是如此說的。但是我沒說錯。”
“如何沒有說錯。”淩凜幾乎已經是暴怒了:“連主審官都忍不住寫下‘入十月,青州無一餓殍,方竹之功也’,你沒有看到麽,為什麽平盧節度使要為淩孟嚐隱瞞,為什麽監察禦史杜嘉要自請去職,為什麽禦史中丞梅子真在青州四月,案猶不能斷,為什麽三司會審都審不了,隻能禦裁,為什麽淩家被滅門之後,青州百姓要為他們披麻戴孝。青州淩孟嚐,河東之地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疏財好義,賑濟災民,乃是天大的善人君子。隻是……隻是他一門二百三十條人命,卻因你一言而喪命。他們的血,書就了你的公主尊號,書就了以後史書上七歲斷案的‘英名’,你問問你自己的心,問問你自己的心啊……”
踱回舍人院,太陽已經落了一半下去了,半輪殘陽在雲海之上shè著紅光,血一般的紅。安無忌深深吸了一口氣,明ri,明ri一定要把那事說清楚,安無忌,你要記住,這件事,鬧不好她會有危險的,你千萬不能因為私心困擾而置她於險地啊。
“安大人回來了。”一名中書舍人正巧要出去,見安無忌進來,連忙堆起笑容問候道。雖然都是中書舍人,但是安無忌還有個翰林學士銜,又是明昭近臣,便是三省長官,也要敬他三分,更何況區區一名中書舍人哉,因此安無忌的這些同僚,對他總是特別恭敬。
“陳大人好。”安無忌微笑回應。
“安大人,有一名侍衛大人在您的書閣裏等了您很久了,像是有什麽事。”那名中書舍人拱手道:“我家中還有事,要先回去了,大人不輪值,也早點回去罷。”
侍衛,莫不是武應安。安無忌心頭一跳,道一聲多謝立刻加快腳步,趕回自己的書閣。
麵對淩凜幾乎是審判的問話,明昭平靜依舊,道:“淩方竹一介草民,聚眾而起,打劫軍糧,其罪當誅,我當年那般,並沒有錯。”
“可淩方竹一心為民,何錯之有。”淩凜怒聲駁斥道。
“一家哭何如一道哭。一道哭何如天下哭。”明昭道:“淩方竹隻道青州之民饑窮已甚,但是他又曾想過他劫的是什麽,是軍糧,其時邊關吃緊,十萬石軍糧不但要填當時二十萬大軍的肚子,還是軍隊的一顆定心丸,軍糧短缺,對軍心會造成怎麽樣的影響,,寄傲,你文才武略,應當知道的。如果因軍糧短缺,軍心不穩,導致突厥狼軍破關南下,那對我大衛,對天下萬民會造成什麽樣的影響,淩方竹可曾想過,你又可曾想過。突厥人xing本殘暴,若破關南下,定會燒殺搶掠,無所不為。難道青州百姓是我大衛子民,自玉門關以南至上京一百三十州百姓便不是我大衛子民了麽。”
來的果然是武應安,他一身風塵仆仆,正焦急的在閣內來回的轉著圈子。安無忌一進來,尚未來得及開口說話,他便撲了上來,抓住安無忌,急切道:“你怎麽才來啊。”
“可曾查清楚了。”安無忌焦急問道。
“不是的,不是的。”武應安急急點頭道。
“什麽是的不是的,你說清楚。”安無忌見武應安如此神sè,也急了起來,連連問道。
“睿王不是燕北人氏,撫養他長大的,不是他父親,是一名老仆。”武應安道。
啊!安無忌有如五雷轟頂,全身一震:“那……那他真實的身份呢。”
“是青州人氏,至於為什麽會到燕北,我不知道。”
青州……青州……怎麽會是青州,為什麽居然是青州。安無忌呆了好半晌,方才醒悟過來,大叫一聲:“哎呀不好,快去含章殿,快去含章殿。”
明昭那一番話確實有道理,淩凜默然半晌,怒氣似乎消了一點,但是卻又想起一事,恨恨道:“就算淩方竹有罪,但是一人做事一人當,何必累及三族。”
明昭卻不願在此事之上多談,一改之前平淡語氣,大聲道:“大衛律法之上早有所定,寄傲何必問朕。”頓了一頓又覺得自己態度似乎有些不太好,柔聲朝淩凜道:“寄傲,我知道你宅心仁厚,但是那案子已經過了十三年了,而且已經定案,淩家也已無一人在世上,況且此案乃先皇所定,你不要再問了。另外……朕已經和三省長官商議好,你卸去刑部尚書位,以睿王身份,參知政事。寄傲,幫朕一把好不好。我今天很累了,要休息一下。”說著便往寢殿行去,秦重連忙上前預備伺候。
“明昭。”突然,淩凜大聲道:“若此案發生在現在,你還會如此處置麽。”
“會的。”明昭腳步不停,說道,突然,她腦中一道思緒一閃。淩凜,淩方竹……難道……難道是。
正震驚間,明昭突然聽得身後秦重一聲大喊:“皇上小心。”尚未明白過來的明昭一轉身,卻見到淩凜,自己的夫婿,兒子的父親,雙眼通紅,手持問心劍,朝自己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