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界的募捐會頗為詭異的結束了。
林子軒最後的發言給募捐會畫上了一個不太完美的句號,不過別人也不好說什麽,畢竟林子軒還是捐了價值一萬元的圖書。
至少在金額上還是很大的,而且他的發言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可所有的與會者都覺得怪怪的,這個林子軒實在是讓人捉摸不透。
有人覺得林子軒是寫小說寫傻了,不通世務,真以為文學能夠拯救災民啊!
災民需要的是吃飽,而不是所謂的文學。
有人覺得林子軒很精明,世界書局的沈知放就抱著這種觀點,林子軒能夠把一件吝嗇的事情說的那麽高尚,絕對是值得他學習的榜樣。
不就是不想捐款麽,扯什麽文學啊!
當然,他要感謝林子軒想出了這個辦法,給他省下了一筆錢,還能順便清理庫存。
然而,真正和林子軒親近的人絕不會這麽想,他們能感覺的到林子軒對日本的排斥。
周瘦絹作為一位老資格的報業人員,對這件事很有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林子軒是個很友好和大方的人,說是樂善好施也不為過,可一旦牽扯到日本,他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
《津門大俠霍元甲》那次可以說是為了電影,但林子軒表現了絕不屈服的決心。
如果沒有孫仲山從中說和,事情或許會越鬧越大。
還有在“對日經濟絕交”這件事上林子軒表現的太過活躍。
周瘦絹以為自己了解林子軒,他知道林子軒不喜歡參與政治性的活動,很有一種文人的孤傲和清高,所以林子軒在“對日經濟絕交”上的表現太過異常。
這一次的捐款更加表明了林子軒對日本的厭惡。
在這種全社會都動員的情況下,就算你不願意捐款。也要稍微意思一下,捐個五百塊或者一千塊,也沒有人說什麽。
可林子軒上去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話。捐出了一萬塊的書籍,這就不同尋常了。
那些認為林子軒是傻子的人自己才是傻子。
周瘦絹看著林子軒一步步的崛起。在林子軒這個年紀有多少人能做到這種程度,林子軒雖然借助了家裏的力量,但大部分都是他自己拚搏得來的。
這種人會不通世務麽?
所以,這件事表明了林子軒的不滿,周瘦絹覺得這是林子軒用一種文人的方式在抗議。
但他不明白林子軒為什麽那麽厭惡日本。
誠然,日本占據了中國的旅順和大連,中國人應該厭惡日本,可其他國家也占據著中國的領土。林子軒為什麽單單針對日本呢?
周瘦絹琢磨這個事情,百思不得其解。
他擴大範圍想了想,猛然發覺林子軒身邊的人很少有從日本留學的,或者說和日本有關係的人很難進入林子軒的核心圈子。
林子軒有意的疏遠這類人,是因為教育背景的不同,還是他自己的個人習慣?
最終,周瘦絹得出了一個結論,林子軒在內心深處極為敵視日本。
這件事在林子軒的圈子裏不是什麽秘密,以歐陽予仟和洪慎為例。
歐陽予仟從日本留學歸來,洪慎從美國留學歸來。林子軒對待兩人的態度看起來一樣,但實際上區別很大。
林子軒和歐陽予仟隻合作了一部《雷雨》,之後便是泛泛之交。
而他和洪慎不僅合作了《日出》。還請洪慎拍攝了電影,請洪慎給演員上課,可謂是極力扶持,讓洪慎短時間內在上海文化界有了一席之地。
林子軒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隻是他下意識的行為。
不過以後如果有研究林子軒的學者,一定會把這種行為歸結為教育背景上,林子軒有歐美的教育背景,自然親近在歐美留學的人。
上海文化界的募捐會在報紙上有大量的宣傳報道,這些人都是搞文化的。自然要做足聲勢,但這些報道中都很巧妙的避開了林子軒的發言。
這番發言並沒有問題。隻是有點不合時宜,和此時的大環境不協調。
這些事情私下裏說說就好了。沒必要鬧的人盡皆知。
然而,越是小道消息傳的越快,小道消息代表著*和八卦,加上林子軒的名人效應,他的發言很快就傳遍了上海灘。
有人譏笑,有人疑惑,有人斥罵荒唐……
也有人真的相信林子軒的發言,認為這才是一位文學家悲天憫人的心胸,值得敬佩。
對於這樣單純的人,林子軒隻能告訴他,地球太危險,你還是回火星吧。
林子軒不理會別人的議論,他在和平禁亞商議加大書籍印刷的事情。
關東大地震的核心區在東京附近,根據新聞報道的情況看,東京地區損失慘重。
如此一來,日本的出版業絕對要癱瘓掉,想要重建並不容易,趁著這個機會把書籍運送過去,免費的東西你還不要。
這可是我們好心捐助給你們的,你們還要審查,還要拒絕麽?
那你們怎麽不拒絕大米和麵粉呢?
林子軒要把《雪國》印刷一萬冊,加上一些賣不動的新文學書籍一起打包運到日本去,至於日本怎麽處理他會持續關注。
如果日本敢燒掉,或者丟掉,那他絕不會放過這個抨擊日本的機會。
林子軒還打算聯合其他的出版社,一起把書籍運送到日本,就算是自己包船也無所謂,他不差這點錢。
其實,不用他去聯絡,不少出版社都有這種打算。
雖然有些大型出版社財大氣粗,不屑於林子軒的這點小伎倆,但也有書局讚同林子軒的做法,我們把中國文化送給日本,這是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在這種特殊的時期極有意義。
於是,十幾家書局聯合起來把庫存清理幹淨,全部裝船運往日本。
在大米和麵粉之中,這些書籍極為顯眼,很多人都視而不見。
上海的報紙刻意回避這件事,因為不知道怎麽報道,隻有外文報紙不需要回避,把這件事記錄下來,並認為這是中國和日本文化交流的象征。
林子軒的發言也被認為是一位中國文學家對於日本災民的人文關懷。
西方人甚至用心理學來解釋林子軒的話,認為對災民的心理疏導非常重要,這是目前世界上救災工作的一個盲點,需要重點關注。
林子軒拿著這份報紙,覺得還是外國人明白事理,還知道災民需要心理輔導。
無論如何,通過這件事,讓上海的人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林子軒。(未完待續。)
林子軒最後的發言給募捐會畫上了一個不太完美的句號,不過別人也不好說什麽,畢竟林子軒還是捐了價值一萬元的圖書。
至少在金額上還是很大的,而且他的發言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可所有的與會者都覺得怪怪的,這個林子軒實在是讓人捉摸不透。
有人覺得林子軒是寫小說寫傻了,不通世務,真以為文學能夠拯救災民啊!
災民需要的是吃飽,而不是所謂的文學。
有人覺得林子軒很精明,世界書局的沈知放就抱著這種觀點,林子軒能夠把一件吝嗇的事情說的那麽高尚,絕對是值得他學習的榜樣。
不就是不想捐款麽,扯什麽文學啊!
當然,他要感謝林子軒想出了這個辦法,給他省下了一筆錢,還能順便清理庫存。
然而,真正和林子軒親近的人絕不會這麽想,他們能感覺的到林子軒對日本的排斥。
周瘦絹作為一位老資格的報業人員,對這件事很有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林子軒是個很友好和大方的人,說是樂善好施也不為過,可一旦牽扯到日本,他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
《津門大俠霍元甲》那次可以說是為了電影,但林子軒表現了絕不屈服的決心。
如果沒有孫仲山從中說和,事情或許會越鬧越大。
還有在“對日經濟絕交”這件事上林子軒表現的太過活躍。
周瘦絹以為自己了解林子軒,他知道林子軒不喜歡參與政治性的活動,很有一種文人的孤傲和清高,所以林子軒在“對日經濟絕交”上的表現太過異常。
這一次的捐款更加表明了林子軒對日本的厭惡。
在這種全社會都動員的情況下,就算你不願意捐款。也要稍微意思一下,捐個五百塊或者一千塊,也沒有人說什麽。
可林子軒上去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話。捐出了一萬塊的書籍,這就不同尋常了。
那些認為林子軒是傻子的人自己才是傻子。
周瘦絹看著林子軒一步步的崛起。在林子軒這個年紀有多少人能做到這種程度,林子軒雖然借助了家裏的力量,但大部分都是他自己拚搏得來的。
這種人會不通世務麽?
所以,這件事表明了林子軒的不滿,周瘦絹覺得這是林子軒用一種文人的方式在抗議。
但他不明白林子軒為什麽那麽厭惡日本。
誠然,日本占據了中國的旅順和大連,中國人應該厭惡日本,可其他國家也占據著中國的領土。林子軒為什麽單單針對日本呢?
周瘦絹琢磨這個事情,百思不得其解。
他擴大範圍想了想,猛然發覺林子軒身邊的人很少有從日本留學的,或者說和日本有關係的人很難進入林子軒的核心圈子。
林子軒有意的疏遠這類人,是因為教育背景的不同,還是他自己的個人習慣?
最終,周瘦絹得出了一個結論,林子軒在內心深處極為敵視日本。
這件事在林子軒的圈子裏不是什麽秘密,以歐陽予仟和洪慎為例。
歐陽予仟從日本留學歸來,洪慎從美國留學歸來。林子軒對待兩人的態度看起來一樣,但實際上區別很大。
林子軒和歐陽予仟隻合作了一部《雷雨》,之後便是泛泛之交。
而他和洪慎不僅合作了《日出》。還請洪慎拍攝了電影,請洪慎給演員上課,可謂是極力扶持,讓洪慎短時間內在上海文化界有了一席之地。
林子軒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隻是他下意識的行為。
不過以後如果有研究林子軒的學者,一定會把這種行為歸結為教育背景上,林子軒有歐美的教育背景,自然親近在歐美留學的人。
上海文化界的募捐會在報紙上有大量的宣傳報道,這些人都是搞文化的。自然要做足聲勢,但這些報道中都很巧妙的避開了林子軒的發言。
這番發言並沒有問題。隻是有點不合時宜,和此時的大環境不協調。
這些事情私下裏說說就好了。沒必要鬧的人盡皆知。
然而,越是小道消息傳的越快,小道消息代表著*和八卦,加上林子軒的名人效應,他的發言很快就傳遍了上海灘。
有人譏笑,有人疑惑,有人斥罵荒唐……
也有人真的相信林子軒的發言,認為這才是一位文學家悲天憫人的心胸,值得敬佩。
對於這樣單純的人,林子軒隻能告訴他,地球太危險,你還是回火星吧。
林子軒不理會別人的議論,他在和平禁亞商議加大書籍印刷的事情。
關東大地震的核心區在東京附近,根據新聞報道的情況看,東京地區損失慘重。
如此一來,日本的出版業絕對要癱瘓掉,想要重建並不容易,趁著這個機會把書籍運送過去,免費的東西你還不要。
這可是我們好心捐助給你們的,你們還要審查,還要拒絕麽?
那你們怎麽不拒絕大米和麵粉呢?
林子軒要把《雪國》印刷一萬冊,加上一些賣不動的新文學書籍一起打包運到日本去,至於日本怎麽處理他會持續關注。
如果日本敢燒掉,或者丟掉,那他絕不會放過這個抨擊日本的機會。
林子軒還打算聯合其他的出版社,一起把書籍運送到日本,就算是自己包船也無所謂,他不差這點錢。
其實,不用他去聯絡,不少出版社都有這種打算。
雖然有些大型出版社財大氣粗,不屑於林子軒的這點小伎倆,但也有書局讚同林子軒的做法,我們把中國文化送給日本,這是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在這種特殊的時期極有意義。
於是,十幾家書局聯合起來把庫存清理幹淨,全部裝船運往日本。
在大米和麵粉之中,這些書籍極為顯眼,很多人都視而不見。
上海的報紙刻意回避這件事,因為不知道怎麽報道,隻有外文報紙不需要回避,把這件事記錄下來,並認為這是中國和日本文化交流的象征。
林子軒的發言也被認為是一位中國文學家對於日本災民的人文關懷。
西方人甚至用心理學來解釋林子軒的話,認為對災民的心理疏導非常重要,這是目前世界上救災工作的一個盲點,需要重點關注。
林子軒拿著這份報紙,覺得還是外國人明白事理,還知道災民需要心理輔導。
無論如何,通過這件事,讓上海的人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林子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