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廣播電台舉辦的這台別開生麵的春節聯歡晚會受到不少好評。△↗頂頂點小說,
不僅是節目好,還有這種大雜燴的表演形式同樣新穎。
以往在戲曲舞台唱戲,在話劇舞台演話劇,在電影院放電影,較為分明,各個藝術門類串場的不多,極少出現這種一會唱戲,一會唱歌的情況。
而且,通過收音機不需要花錢,不需要外出,隻要待在家裏就能享受到這一切。
毫無疑問,電台廣播開啟了免費模式的先河。
上海不少戲曲舞台的老板琢磨著是不是也用這種大雜燴的表演方式來吸引觀眾。
想法不錯,不過因為涉及到不少行業,組織起來較為麻煩。
一台綜合性的晚會可不是那麽好辦的。
林子軒為了這台春晚準備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請了不少戲曲名角,灌錄唱片,花費不菲,他自然要撈回來。
為了擴大這台春節晚會的影響力,他采用後世電視台常用的手段,那就是不停的重播。
大年初一重播,年初二還重播,一直到年初五……
通過重播的方式,還有媒體的宣傳,加上不錯的口碑,讓盡可能多的人知道這台晚會。
然後,他會發行晚會的唱片,通過賣唱片把花出去的錢賺回來。
在收音機裏聽過晚會的聽眾或許想買張唱片用於收藏,沒聽過的人看到討論的這麽熱烈,也想買一張唱片聽聽,如此唱片的銷量自然就上去了。
新聞媒體對這台晚會的報道把焦點放在愛國主義宣傳和弘揚正能量上麵。
當然。這個時代還沒有“正能量”這種說法,意會即可。
不少社會學的學者認為這種春節晚會的形式有助於提高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如果能在全國範圍內舉辦,效果會更好。
報紙上的熱議還在繼續。林子軒則要準備前往蘇聯了。
這個時間段到蘇聯純粹是受罪,天氣太冷,在後世的天氣預報中,一旦有西伯利亞寒流過來,中國就要大幅的降溫。
可見西伯利亞有多麽的冷,等到夏天去還好一些。
不過既然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就沒有反悔的道理,好在一路坐火車,速度比郵輪快得多。來回不需要太長時間。
馮程程一麵收拾行李,一麵仔細叮囑著林子軒。
林子軒聽著耳邊的叮嚀,望著自己的妻子,心神恍惚。
當年那個受到五四影響的進步女青年,一轉眼成為了孩子的母親,沒有了激進的思想,每日在家庭裏打轉,照顧丈夫和孩子。
消磨了棱角,回歸於平凡。隱藏在林子軒的身後,默默承擔著一切。
這或許是這個時代女性的最終歸宿。
她不能像殷明竹一樣在電影中展示自身的美麗,也不能像宋家三小姐一樣有著遠大的抱負,她隻是安靜的守護著這個家庭。
在別人眼中。能夠嫁給林子軒,馮程程非常幸運。
但林子軒知道,真正幸運的是他。這些年他去了不少地方,做了很多事。取得了成績,這是因為背後有這個女子默默的付出。
林子軒握著馮程程的手。想說些感謝的話,又找不到適合的言語。
兩人的感情很好,多年的相處,不需要一聲道謝,生活不是電影,不用把“我愛你”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林子軒可以寫情詩,卻難以把情話說出口。
“和我一起去蘇俄吧!”最後,林子軒如此說道。
他想帶著妻子出國旅遊一次,暫時擺脫家庭的束縛,看看外邊的世界,這一次是蘇聯,下一次或許是歐洲,是法國。
對於穿越者來說,馮程程想要到法國去並不是什麽秘密。
那或許隻是一個女孩的幻想,但林子軒覺得有必要為妻子實現這個幻想。
世界那麽大,應該去看看。
馮程程先是一愣,隨後露出了笑容,這一晚,他們聊了很多事情。
於是,林子軒知道了馮程程在北平上中學的往事。
那時正值五四時期,一群女中學生偷偷的跑出女校,站在大街上,看到遊行示威的隊伍,都是些慷慨激昂的青年,喊著響亮的口號,意氣風華。
那是1919年,馮程程十六歲,一群小姐妹受到感染,加入進去。
一個大時代的開端就從那一天開始了。
在隨後的日子裏,北平成為了思想啟蒙的中心,新文化的發源地。
她們如饑似渴的閱讀著《新青年》一類的雜誌,想象著外邊的世界,以及自己的未來。
她們激動著,幻想著,想要打破枷鎖,爭取自由。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帶來了一絲希望,宣傳蘇俄的書籍傳入中國,成為不少人的理想。
馮程程看過那些書籍,對書中描寫的那個人人平等的世界有過憧憬。
數年過去,她不知道那些小姐妹如今過的如何,而她早已把那時的理想丟在風中。
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隻能回味。
這些年她過的幸福,也有著遺憾,人生就是如此,沒有人能擁有完美的人生。
今天若不是林子軒要她一起去蘇聯,她或許不會說這些事情,而是會埋在心底。
這些年,隨著林子軒的名氣越來越大,又有了小孩子,家庭成為了她的生活重心,連服裝店都很少打理了。
這樣的日子充斥著家長裏短的瑣事,越來越不關注外界的消息,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裏,就這樣一直到老。
想一想,她不過才二十三歲而已。
丈夫的話勾起了她對於那段青蔥歲月的記憶,心髒似乎又重新開始跳動起來,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
到外邊看看另一個世界,這樣很好。
兩個人出門比一個人出門要麻煩不少,要安排好家裏的事情,北邊比較亂,馮敬堯不放心,還有不少不利於蘇俄的傳聞,少不得一番喧鬧。
但兩人心意已決。
1926年3月1日,林子軒和馮程程離開上海,坐上北上的火車。
在火車的包廂裏,馮程程看著窗外閃過的風景,想著許久沒有去過的北平,以及遙遠的莫斯科,心中起伏不定,浮想聯翩。
她依偎在丈夫身上,感受著熟悉的氣息,躁動的心漸漸安定下來。
林子軒望著煥發了神采的妻子,覺得格外的美麗。
滾滾紅塵中,有幸遇到你。(未完待續。)
不僅是節目好,還有這種大雜燴的表演形式同樣新穎。
以往在戲曲舞台唱戲,在話劇舞台演話劇,在電影院放電影,較為分明,各個藝術門類串場的不多,極少出現這種一會唱戲,一會唱歌的情況。
而且,通過收音機不需要花錢,不需要外出,隻要待在家裏就能享受到這一切。
毫無疑問,電台廣播開啟了免費模式的先河。
上海不少戲曲舞台的老板琢磨著是不是也用這種大雜燴的表演方式來吸引觀眾。
想法不錯,不過因為涉及到不少行業,組織起來較為麻煩。
一台綜合性的晚會可不是那麽好辦的。
林子軒為了這台春晚準備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請了不少戲曲名角,灌錄唱片,花費不菲,他自然要撈回來。
為了擴大這台春節晚會的影響力,他采用後世電視台常用的手段,那就是不停的重播。
大年初一重播,年初二還重播,一直到年初五……
通過重播的方式,還有媒體的宣傳,加上不錯的口碑,讓盡可能多的人知道這台晚會。
然後,他會發行晚會的唱片,通過賣唱片把花出去的錢賺回來。
在收音機裏聽過晚會的聽眾或許想買張唱片用於收藏,沒聽過的人看到討論的這麽熱烈,也想買一張唱片聽聽,如此唱片的銷量自然就上去了。
新聞媒體對這台晚會的報道把焦點放在愛國主義宣傳和弘揚正能量上麵。
當然。這個時代還沒有“正能量”這種說法,意會即可。
不少社會學的學者認為這種春節晚會的形式有助於提高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如果能在全國範圍內舉辦,效果會更好。
報紙上的熱議還在繼續。林子軒則要準備前往蘇聯了。
這個時間段到蘇聯純粹是受罪,天氣太冷,在後世的天氣預報中,一旦有西伯利亞寒流過來,中國就要大幅的降溫。
可見西伯利亞有多麽的冷,等到夏天去還好一些。
不過既然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就沒有反悔的道理,好在一路坐火車,速度比郵輪快得多。來回不需要太長時間。
馮程程一麵收拾行李,一麵仔細叮囑著林子軒。
林子軒聽著耳邊的叮嚀,望著自己的妻子,心神恍惚。
當年那個受到五四影響的進步女青年,一轉眼成為了孩子的母親,沒有了激進的思想,每日在家庭裏打轉,照顧丈夫和孩子。
消磨了棱角,回歸於平凡。隱藏在林子軒的身後,默默承擔著一切。
這或許是這個時代女性的最終歸宿。
她不能像殷明竹一樣在電影中展示自身的美麗,也不能像宋家三小姐一樣有著遠大的抱負,她隻是安靜的守護著這個家庭。
在別人眼中。能夠嫁給林子軒,馮程程非常幸運。
但林子軒知道,真正幸運的是他。這些年他去了不少地方,做了很多事。取得了成績,這是因為背後有這個女子默默的付出。
林子軒握著馮程程的手。想說些感謝的話,又找不到適合的言語。
兩人的感情很好,多年的相處,不需要一聲道謝,生活不是電影,不用把“我愛你”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林子軒可以寫情詩,卻難以把情話說出口。
“和我一起去蘇俄吧!”最後,林子軒如此說道。
他想帶著妻子出國旅遊一次,暫時擺脫家庭的束縛,看看外邊的世界,這一次是蘇聯,下一次或許是歐洲,是法國。
對於穿越者來說,馮程程想要到法國去並不是什麽秘密。
那或許隻是一個女孩的幻想,但林子軒覺得有必要為妻子實現這個幻想。
世界那麽大,應該去看看。
馮程程先是一愣,隨後露出了笑容,這一晚,他們聊了很多事情。
於是,林子軒知道了馮程程在北平上中學的往事。
那時正值五四時期,一群女中學生偷偷的跑出女校,站在大街上,看到遊行示威的隊伍,都是些慷慨激昂的青年,喊著響亮的口號,意氣風華。
那是1919年,馮程程十六歲,一群小姐妹受到感染,加入進去。
一個大時代的開端就從那一天開始了。
在隨後的日子裏,北平成為了思想啟蒙的中心,新文化的發源地。
她們如饑似渴的閱讀著《新青年》一類的雜誌,想象著外邊的世界,以及自己的未來。
她們激動著,幻想著,想要打破枷鎖,爭取自由。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帶來了一絲希望,宣傳蘇俄的書籍傳入中國,成為不少人的理想。
馮程程看過那些書籍,對書中描寫的那個人人平等的世界有過憧憬。
數年過去,她不知道那些小姐妹如今過的如何,而她早已把那時的理想丟在風中。
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隻能回味。
這些年她過的幸福,也有著遺憾,人生就是如此,沒有人能擁有完美的人生。
今天若不是林子軒要她一起去蘇聯,她或許不會說這些事情,而是會埋在心底。
這些年,隨著林子軒的名氣越來越大,又有了小孩子,家庭成為了她的生活重心,連服裝店都很少打理了。
這樣的日子充斥著家長裏短的瑣事,越來越不關注外界的消息,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裏,就這樣一直到老。
想一想,她不過才二十三歲而已。
丈夫的話勾起了她對於那段青蔥歲月的記憶,心髒似乎又重新開始跳動起來,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
到外邊看看另一個世界,這樣很好。
兩個人出門比一個人出門要麻煩不少,要安排好家裏的事情,北邊比較亂,馮敬堯不放心,還有不少不利於蘇俄的傳聞,少不得一番喧鬧。
但兩人心意已決。
1926年3月1日,林子軒和馮程程離開上海,坐上北上的火車。
在火車的包廂裏,馮程程看著窗外閃過的風景,想著許久沒有去過的北平,以及遙遠的莫斯科,心中起伏不定,浮想聯翩。
她依偎在丈夫身上,感受著熟悉的氣息,躁動的心漸漸安定下來。
林子軒望著煥發了神采的妻子,覺得格外的美麗。
滾滾紅塵中,有幸遇到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