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一屆國際筆會大會的結束,各國的作家紛紛回國。


    他們會把中國的書籍帶回國內,會把這些書籍介紹給朋友們,從而推動中國文化的傳播。


    當然,還會把林子軒的名字帶回去,讓人們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位與眾不同的作家。


    林子軒清閑下來,但他的麻煩事遠沒有結束。


    世界上抨擊《1984》的文章越來越多,這件事的影響越來越大,參與者的分量越來越重。


    在蘇聯,林子軒成為了全民公敵,在法國,法國筆會中心抵製林子軒的作品,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宣布禁止出版和銷售林子軒的書籍。


    最近,德國的納粹黨認定《1984》是違禁書籍。


    即便是在英國,這本小說同樣遭到不少作家的反對,其中就包括蕭伯納等費邊社的成員。


    這些都是巨大的壓力。


    林子軒可以選擇回到中國,不理會這些是是非非,反正一切總會過去。


    但他不想這麽沉默下去,中國沉默的太久,他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和這些世界上的大作家們好好的論戰一番。


    在中國文壇,論戰經常發生,其實叫做罵戰更為貼切。


    不過文化人吵架叫做論戰,普通人吵架才叫做罵戰。


    若是論起罵戰的技術,恐怕沒有那個國家能超過中國文人,這是鍛煉出來的本事。


    鬱達浮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創造社當初就是依靠四處找人罵戰闖出名頭的。


    這一次。隻是把中國換成全世界而已,何況他精通多國語言,寫文章都不用翻譯。


    而且,這次來英國參加書展的都是中國出版行業的精英,不少人從事過報紙和雜誌的編輯工作,都是久經考驗的罵戰好手。


    大家在英國除了書展無所事事,對林子軒遭遇的不公正對待憤憤不平。


    此時。林子軒讓中國成功加入國際筆會,享譽西方世界,甚至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是中國在世界文壇的代表人物。


    國人喜好錦上添花,極少雪中送炭。


    如果林子軒失敗了,恐怕沒有人會理會他,現在林子軒的風頭正勁,他們當然願意幫忙。


    於是,一場有組織的罵戰拉開序幕。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這麽多人抨擊林子軒,他要是全部回應根本忙不過來。


    有人幫忙好辦事,先把抨擊林子軒的新聞報道收集起來,然後挨個反擊過去。


    有人負責蘇聯,有人負責法國,有人負責德國……


    然後在鬱達浮的指導下寫罵戰文章。徐至摩負責修改定稿。匯總到林子軒那裏,以林子軒的名義郵寄到各國的報館。


    這就是一條龍的流水線作業。


    這個罵戰小組有數十人組成,針對性很強。


    他們都是各家出版社編譯所的骨幹,精通外文,翻譯過很多外國名著,對外國作家較為熟悉,罵起來得心應手,有理有據。


    就這樣,一大批林子軒署名的反擊文章出現在西方各國的報刊上。


    新聞媒體可不管誰對誰錯,他們希望鬧得越大越好。這樣才有銷量。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林子軒不反擊,那就沒有太大的意思,現在兩方終於開戰,這是一場東西方文壇的論戰。


    或者說是一場世界級的罵戰,新聞媒體自然會推波助瀾。


    林子軒的反擊帶來了一撥抨擊的高潮,以高爾基為首的歐洲作家發起了衝鋒。


    林子軒毫不示弱,自然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針鋒相對。


    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


    唯一讓他遺憾的是魯訊沒有來,說起罵戰,在中國魯訊排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


    鬱達浮雖然罵的痛快和過癮,但還是沒有魯訊犀利和老辣,往往不經意間發出致命一擊。


    這就是差距,沒有魯訊的罵戰不能代表中國罵戰的最高水平。


    在外界看來,這是林子軒一個人和半個世界的作家進行論戰,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不少媒體把林子軒塑造成孤膽英雄,麵對半個世界的壓力,仍然毫不退縮,堅持戰鬥,這是一種什麽精神,誰能做到這一步。


    他們甚至把林子軒和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哥白尼、達爾文相提並論。


    為了堅持真理,永不放棄的東方鬥士。


    這隻是西方媒體的誇張,他們沒想到林子軒的戰鬥力那麽強,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發表了上百篇高質量的反擊文章。


    這種寫作速度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難怪是天才型的作家。


    好在他們不知道林子軒身後有一個罵戰小組,這是中國文化界共同努力的結果。


    林子軒可以說是一戰成名,展現了超強的罵戰能力,給各國的作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到了六月中旬,書展結束,各家出版社要返回中國,罵戰小組不得不解散。


    林子軒隻好暫時停止反擊,他準備回國後讓萬象書局編譯所的員工每天都寫罵戰文章,和歐洲的這些作家繼續戰鬥。


    他相信,蘇聯不會停止對他的攻擊,這場戰鬥還沒有結束。


    但那又怎麽樣,這對他很有好處,等他回到中國後,就通過罵戰來維持自己在世界文壇的知名度,隻要罵戰不停,西方媒體就不會忘記他。


    否則作為一位中國作家,很容易被西方媒體遺忘。


    這正是罵出一個未來。


    這麽說起來,他其實應該感謝蘇聯的配合,如果沒有蘇聯和高爾基對他的攻擊,他的名氣不可能如坐火箭般的增長,他不會這麽快成為世界知名的作家。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算是毀譽參半,也比默默無聞要好。


    所以,他要繼續配合蘇聯,把這場世界級的罵戰持續下去。


    中國出版社的人員回國了,林子軒沒有回去,他要和徐至摩到美國一趟。


    不用說,徐至摩到美國是去看望林徽茵,林子軒則是去美國處理書籍出版和電影事務。


    他還接到了《時代周刊》的邀請,由於《1984》和他在世界範圍內造成的影響,《時代周刊》會對他做一次專訪,並讓他第二次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麵。


    上一次林子軒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麵是1924年。


    三年時間過去,林子軒從中國大文豪成為世界級作家,《時代周刊》不想錯過這個瞬間。(未 完待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