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你不要緊吧?”


    魏無涯分出一縷神識飛速掃向程淩波,將她的嬌軀從內到外察看了個通透。這時候魏無涯完全沒心思欣賞那凹凸起伏的曲線,一開口便切入正題。


    聽到魏無涯的聲音,程淩波緩緩睜開迷離的眼眸,但目光沒有焦點,如同真魂出竅般的精神狀態,叫人看得心裏發毛。她呻吟一聲,視線轉向身旁的魏無涯,驚異地說道:“我這是怎麽了?”


    聽到程淩波開口講話,已經對蚩尤逆天手段深有體會的魏無涯,小心地退後半步,這才接口說道:“這個…魏某也說不清楚,不過那陣聲音響起之後…”


    略加提示,程淩波的思路開始朝正常軌道回歸了,櫻桃小口誇張地張開。隨即她本能地伸手掩飾這個不雅的動作,沉默片刻,程淩波說道:“嗯!我好像記起來一點了。”


    調節了一下心緒,魏無涯笑道:“程道友沒事,那就再好不過了!那個玄英水母…”


    自家身體裏莫名其妙地就多了顆金丹,此時仍是禍福難料,魏無涯實在等不及跟程淩波蘑菇下去,迫不及待地提出要求。東西到手,他要盡快折返“元智門”的山門,去神碑林尋找這個難題的答案。


    聽到魏無涯地要求。精神尚有些恍惚的程淩波,倒還算是識相,掏出一隻鼻煙壺大小的水晶瓶。這隻以天然水晶鏤空製成的瓶中,隻裝了寥寥的一點透明液體,尚不滿瓶身的一半。


    程淩波將水晶瓶遞給魏無涯,說道:“這是玄英水母,多謝魏道友相助。”


    寶物入手誠然可喜,不過思及自身的隱患。魏無涯隻覺得心亂如麻,勉強擠出了一點笑容,說道:“嗬嗬,恭喜道友得償所願,魏某還有要事在身,就不打攪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了。”


    說罷,魏無涯也不等程淩波作答,低聲苦笑一下,旋身化作一陣清風消失不見。


    目送魏無涯的身形消失在風中,程淩波忽地低下頭,待得她重新抬起那張俏臉,原本點漆似地一雙眸子,依然被宛若沸騰鋼水的赤紅色取代。隨之,一陣淒厲的嚎叫聲驀然響起。激蕩著回響在元江河穀之中,恰似積蓄了千萬年的怨憤爆發。


    ….


    “元智門”起源於百家爭鳴的軸心時代。山門卻遠離中原,起因也不外乎是遠走避禍罷了。


    魏無涯飛行了大半天的時間。進入到十月帝國西伯利亞地境內,最後降落在貝加爾湖岸邊。貝加爾湖古稱“北海”,不但是世界有名的大湖,曆史上著名的蘇武牧羊的典故,也是發生在此地。“元智門”的山門,就坐落在湖中的一座島嶼之上,倒也算得上占據了一塊洞天福地。


    降落到地麵,魏無涯緩步走近一座平緩的山丘。隨手打出一道法咒,開啟門戶。


    隨著陣陣清幽雅致的絲竹樂器奏鳴應和。一條雲遮霧障的長廊出現在眼前。在長廊的頂端,一座八角涼亭之內,一名身著素色道袍地年輕男子正在握著書卷閱讀。感覺到外界光線變化,他驚訝地起身走出涼亭,緩步來到魏無涯麵前,笑著拱手施禮說道:“魏師兄,你怎麽有空回來啊?”


    想起碰到的一係列詭異事件,千言萬語魏無涯不知該從何說起,隻得連連搖頭,說道:“唉!說來話長,咱們先進去再說吧!”


    年輕人見狀嗬嗬一笑,與魏無涯一同踏上涼亭,扭動一下石桌上麵地陳設,涼亭旋即被濃密的霧氣籠罩。待得這層霧氣消散,兩人已經立足於湖中島嶼上一座突兀而起地山峰之上。據此居高臨下望去,眼前呈現出一片溫帶地區秋季特有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景色,與腳下清澈的湖水倒映成趣,此間湖山勝景,自是美不勝收。


    “文思,幾年不見,你的功夫進步神速啊!”


    在近距離感知到年輕人身上靜極思動的氣息,魏無涯不禁歎息了一聲。被喚作文思的年輕人,露出些許溫和的笑容,似是有些羞怯靦腆地說道:“承蒙師兄誇獎,我覺得這樣閉門造車,好像已經沒有太大用處了!”


    已然從年輕人身上感覺到了這種變化的征兆,魏無涯倒也沒覺得意外,點頭說道:“嗯!我看出來了,你打算下山了嗎?”


    年輕人嗬嗬笑了起來,說道:“是啊!要不是師兄您突然回來,明年我大概就不在這裏了。”


    魏無涯打量了他兩眼,說道:“唉!修煉儒家地養氣功夫就是麻煩,不入世不行啊!這次下山是打算從政嗎?”


    這名年輕人其實是出身旁係的一名子弟,名叫謝涵,字文思。他地祖上是拜在“元智門”門下的一個記名弟子。


    謝家的子孫後代也由於這層關係的存在,算是“元智門”旁係弟子。至於說謝涵本人,他是獲得魏無涯師父的首肯,才得以進入山門翻閱典籍,進一步修煉深造。


    自從父親把修煉“浩然正氣”的法門,傳授給他的那一天開始。謝涵便已經知道,自己遲早得有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的一日,儒家的基本精神就在於入世,而有所為,想要獨善其身是肯定不成的。


    “家父就快退下來了,他老人家打算幫我扶上馬,最後再送一程。”


    這位“元智門”旁係弟子的家族,世代都是華夏的大官僚,幾乎沒有出過一個白丁。若非入山門修煉,謝涵怕是早個十年八年就混進政府了。


    知曉謝涵身後的背景,魏無涯也沒感到意外,點頭說道:“也好,省得你還得從公務員熬起。”


    既要求資質上佳,又要求信守門戶的理念,因此“元智門”的人丁一直都不大興旺。最多時,“元智門”的山門弟子也不過百餘人。


    等到了如今這個物欲橫流,人心不古的末法時代,更是近況淒涼。扣除魏無涯這個獨自繼承一脈的傳人,“元智門”的直係傳人幾乎徹底斷絕了。可即便如此,千頃地裏一根獨苗的魏無涯,卻仍然隻能算是內門弟子,而不具備宗主的身份,寧缺毋濫是“元智門”的基本守則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魔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螃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螃蟹並收藏大魔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