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壽州城下。


    呼號的北風吹得正勁,壽州城外漫山遍野的營帳、營壘、軍旗,天地之間鋪開來,十五萬後周將士仿佛漫天的彤雲一般,四麵八方的圍定了壽州這座孤城,他們給人的壓迫感和天上的烏雲一般無二,不時發出的陣陣歡呼呐喊之聲仿佛天際之上的雷鳴一般,響徹天地之間。


    麵對如此駭人的氣勢,登上城樓的劉仁瞻全身貫甲,鷹隼一般的目光凝望著遠處鋪天蓋地列陣的後周軍,一股輕蔑的笑意浮上臉龐。就昨日,後一名清淮軍兵卒從城外熊熊燃燒的砦壘中撤回城中,曆時半月之久的壽州外圍據點爭奪戰才算落下帷幕。


    後周大將李重進、李穀、王彥超以及白延遇、韓令坤等十二員先鋒都將率領十萬周軍猛攻城外劉仁瞻的據點。也不知道劉仁瞻從哪裏學到的這麽一招狠手,利用期限李穀和王彥超留下的營盤為基礎,短短數日之內,將營寨加固起來,和城頭遙相呼應,各營砦之間相互貫通,營壘中間居然還挖了拒馬壕、通路上布置了鹿砦。李重進殺滅南唐劉彥貞部援軍之後,三將合兵一處,行動也算迅速,幾天之內就重回到壽州,但想不到見到了壽州外圍這般的景況。


    劉仁瞻充分利用逃難進到壽州城內百姓的慘事,向全城百姓發布了動員令,如果破城周軍定會屠城,所以壽州全城十多萬百姓紛紛響應,出城修建外圍營砦,才有這麽短時間內布置好的一切出現周軍麵前。劉仁瞻反其道行之,將壕溝、鹿砦這些障礙布置營內,周軍步騎兵突進到營壘內才傻了眼,到處都是壕溝和鹿砦,騎兵也不能跑起來,步騎兵相互擁擠,受到城頭和營砦中弓箭手的照顧,周軍損失頗大。


    接到皇帝親征消息的李重進、李穀、王彥超三人都紅了眼,十萬大軍圍攻一座三萬人鎮守的孤城,晝夜不停的攻打了十餘天,居然連城牆也沒摸到,三大將、十二都將紛紛赤膊上陣、或是赤膊擊鼓鼓舞士氣,強攻了三日,付出了近八千精銳傷亡的代價,昨日勉強掃平了外圍的營砦。清淮軍撤退的時候,營砦內四處放火,又預先布置好的後一道壕溝內燃起衝天大火,周軍無法追擊,別說順勢衝城了。


    李重進麵色本來就黑,看到這般光景,氣得麵上是黑雲籠罩,就城下破口大罵起來,城上羽箭飛下,想要救火的周軍兵卒不敢靠近,隻得眼睜睜的看著大火將外圍燒得幹幹淨淨。李重進知道沒了營砦,等自己攻城的時候,城下將是一片開闊地,口上雖然把劉仁瞻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一遍,但心底裏還是忍不住隱隱欽佩起劉仁瞻的兵法韜略來,衝天大火之中,他望著壽州那宛如巨獸般的城牆,有些不寒而栗起來,周軍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攻破此城呢?


    大火燒了一天一夜,正午之後,火勢才漸漸熄滅,大睡了一天一夜的劉仁瞻得到稟報,說圍城的周軍全部到營帳外列陣,似乎要攻城。此刻站到城樓上,劉仁瞻才發現這些日子周軍一直都增兵,眼前布置的陣列無邊無際,粗略算來隻怕已經有不下十五萬之眾。


    見到周軍不斷呼喝、呐喊如山呼海嘯般的氣勢,城樓上清淮軍諸將無不駭然,孫羽急道:“大帥,讓兒郎們上城牆吧,周軍要攻城了。”


    劉仁瞻厲聲喝道:“慌什麽,周軍如此散陣布置,哪有半分攻城的跡象?倒像是什麽重要的人到了,周軍列陣恭迎。”


    監軍使周廷構奇道:“什麽人到了,周軍要全軍列陣迎候?”


    諸將一起驚呼道:“周主柴榮!”


    劉仁瞻麵色慢慢緩開,冷冷笑道:“那我們就這裏看看周國皇帝的風采如何,不過我們城樓上麵,他城樓下麵,隻怕不夠恭敬吧。”諸將一起哄笑起來。


    劉仁瞻冷喝道:“吾兒何?”劉仁瞻長子劉崇義全身甲胄站了出來,抱拳喝道:“父帥,孩兒。”


    劉仁瞻冷冷的說道:“你率領一千輕騎城門口伏候,假若有機會,你給我衝出去大殺一陣,折一折周軍銳氣,也教這些北人不敢小覷我等,還道我等清淮軍沒有騎兵!”劉崇義高聲領命而去。


    劉仁瞻跟著又道:“孫羽,城上伏下三千弓弩手,準備接應。”孫羽也是領命而去。


    劉仁瞻看了看自己親衛隊長笑道:“去把本帥的鐵胎弓取來,看看柴榮敢不敢顯露真身,運氣好說不定能射他幾箭。”眾將大聲哄笑起來。


    果然片刻之後,隻見周軍列陣之間的大道之上,數百名黑馬騎兵飛馳而出,手中都是明黃的飛龍旌旗,兩旁飛馳而進,口中高聲呼喝:“鐵騎臨風!有進無退!”每到之處,陣中周軍士卒高舉手中兵刃也跟著呐喊起來:“鐵騎臨風!有進無退!”


    劉仁瞻眸子一黯冷聲道:“周軍的精銳殿前鐵騎軍。”


    跟著數百名精壯重甲步兵踏著穩重的步伐而來,每人的起步、落步都隻有一個聲音,口中都是高喊著:“虎捷威猛!穩如磐石!”人數雖然隻有數百,但那氣勢卻是震天動地,人人麵色都是一變,劉仁瞻哦了一聲說道:“周軍步軍精銳殿前虎捷軍。”


    跟著隻見一把巨大的明黃傘蓋飄然而來,數百名白馬騎兵加護那傘蓋周邊,那白馬騎兵身上全身甲胄,就連馬匹也是套了馬具,麵上都是猙獰的麵具,口中仿若龍吟般的呼喝道:“龍捷衝陣!舍我其誰!”傘蓋下一匹獵獵的棗紅馬上,明黃皇帝服色的人傲然騎乘於馬上,正是後周皇帝柴榮,身邊數十員威風凜凜的戰將護持,威勢足以震懾一切。


    劉仁瞻眸子一熱,沉聲說道:“龍捷軍乃是柴榮親軍,那騎紅馬的便是周國皇帝,想不到他果然禦駕親征,我劉仁瞻可是天大的麵子。”眾將這次沒敢發笑,周軍的氣勢實太過駭人。


    劉仁瞻見眾將麵有懼色,大聲斥道:“我等背後是十餘萬淮南百姓,裏麵有我等父母妻兒,我等腳下便是養育我等的一方大地,守護百姓、守護家土,爾等何懼?!”眾將心中都是一凜,懼意漸去。


    隻見柴榮策馬飛馳而來,立於陣前,身後十餘萬周軍將士山呼萬歲、萬歲,震天般的威勢淩厲而發,柴榮哈哈大笑,馬鞭一揮,向身後的一眾武將喝道:“朕此等軍勢,何懼一座小小的壽州城?”


    周軍將士呼喝之聲漸漸隱落下去,壽州城內隱隱飄出一陣歌聲來,這歌聲高亢遼闊,聽起來卻是數百人鳴唱曲子,漸漸的壽州城內跟著唱起的人越來越多,柴榮麵色微微一變,周軍將士漸漸安靜下去,隻聽這歌聲蒼闊豪邁,仿佛置身於晨風吹拂的山林之間,歌聲空穀中飄蕩,令人忘我,城上唐軍兵士也都加入一起高聲唱了起來:“打啦好鑼啦撩姐收,江錘噢小船下啦,噢不要重啦,噢不要話啦崢、侖黔了、了、刀了啊啊啊哎哎哎……”


    中間歌聲宏大,夾雜著鄉音,柴榮也沒聽明白大致的歌詞,但覺得此曲聽來,心中一陣開闊,馬鞭一揮喝道:“這些南人唱的什麽曲子?”


    趙匡胤策馬到了身後朗聲道:“陛下,此曲名喚掙頸紅,乃是淮南一帶民歌,末將南下多曾聽鄉間百姓們唱來,此曲曲調高亢,凡唱者需引吭高歌,到後麵必定是脖頸掙紅,因此名喚掙頸紅。”


    柴榮眉頭皺了皺,厲聲喝道:“好個劉仁瞻,一曲粗俗俚曲便把朕的軍威壓了下去!”跟著回身大笑道:“難怪你們攻不動他!”說完也不等眾將答話,一揚馬鞭,胯下紅馬撒開四蹄飛快的周軍陣前奔馳起來,每到一處高聲大喝道:“舉起你們的兵刃!朕帶你們踏平江南!”護駕的眾將大駭,紛紛策馬跟上,周軍將士見皇帝帶著一眾武將陣前高呼飛馳,恍如戰神下凡一般,胸中熱血沸騰,手中兵刃高舉,一起厲聲喝道:“踏平江南!踏平江南!”


    山呼海嘯般的怒吼聲卻始終壓不住壽州那遼闊的歌聲,雙方都用自己的方式讓士氣提升到頂點。


    柴榮策馬到了壽州西麵城樓前,隻見城樓上一眾唐軍大將聚那裏,哈哈大笑道:“城上可是劉仁瞻?”


    李重進快馬趕上朗聲道:“正是劉仁瞻城上!”


    黃傘蓋趕上,將柴榮遮住,城上劉仁瞻眯著眼說道:“拿弓箭來,試一試!”身旁親衛遞上一張巨大的鐵胎弓,劉仁瞻大喝一聲,搭箭彎弓,猿臂輕舒,拉開馬步那鐵胎弓被他拉了個滿月,跟著嗖的一聲羽箭直飛了出去。


    柴榮剛剛勒定馬匹,想不到羽箭飛來,但終究隔得遠了沒有準頭,那箭插柴榮身前數步的草中。身後周軍一眾大將均是大駭,想不到劉仁瞻的這一箭威力若斯,諸將暗暗自忖若是下馬運勁拉步弓,也能勉強射這麽遠。


    張永德一身紅甲,策騎擋柴榮身前高聲說道:“陛下,還是稍退些許,劉仁瞻勇力,若是陛下被流矢誤傷挫動大軍銳氣,不堪設想。”


    柴榮哈哈大笑道:“現退後才是挫動銳氣!”當下竟然策馬繞過張永德,又上前數步,高聲喝道:“劉將軍!朕就此!再給你射一箭試試!”此言一出,周軍全軍具是驚駭無比,眾大將都想上前護駕,卻被柴榮抬手止住。


    劉仁瞻怒眼圓睜,厲喝一聲,挽弓又是一箭飛出,這一箭還是隔得遠了沒有準頭,落到柴榮身旁。柴榮高聲大笑道:“劉將軍,朕便此,你再發箭便了!”


    劉仁瞻怒視柴榮片刻,跟著哈哈大笑,將手中鐵胎弓扔地上朗聲道:“周主不愧是九五之尊,如此膽氣令人心折,下孤城一座便此處,不知陛下敢來打否?”


    柴榮哈哈大笑道:“劉將軍不愧是唐軍名將,果然名不虛傳!”說完拔馬回到陣前,望著手下諸將緩緩說道:“劉仁瞻守壽州,已得闔城民心之助,仁瞻又乃當世名將,急切間不可攻拔,傳朕旨意!”眾將聞言一起肅立,柴榮冷冷的說道:“從今日起,即刻征發宋州、亳州、陳州、徐州、宿州、許州、蔡州等地壯丁四十萬人,疏浚運河及各處入淮河道,朕要糧道暢通,征調的壯丁遣二十萬到壽州軍前效力,各軍即日起晝夜不停強攻壽州,城不破攻不停!”眾將具是驚駭,想不到皇帝的決心如此之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甲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開心的橘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開心的橘子並收藏白甲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