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壽州城外周軍圍城營地內。
周軍淮南道行營部署、壽州招討使李重進騎馬上,誌得意滿的看著身旁和自己並駕齊驅的南唐司空孫晟,手馬鞭嗖的一揮,哈哈笑道:“孫和使,你看我這營盤如何?”
孫晟皺眉道:“我朝沒有和使一職,老夫官職乃是司空,此次司職兩家罷兵使者!”
被孫晟不軟不硬的頂了回來,李重進黝黑的麵孔上笑意濃:“南人風之氣甚重,求和都說得這般冠冕堂皇,真是好笑,哈哈。”
孫晟淡淡的說道:“我朝化的確昌盛,南人雖然弱,但人自古皆有一翻傲骨,將軍武家出身,不知者不為過!”
李重進重重的嘿了一聲慍道:“那孫大人看我這營盤如何?”
孫晟微微頷首道:“北軍果然人馬雄壯,旌旗如林,營帳漫天。”李重進得意的又撚著胡須笑了起來,但孫晟接著說道:“不過卻拿這壽州城毫無辦法,老夫到覺著甚為驚奇!”
李重進大怒腰間長劍抽出一半喝道:“老匹夫!你說什麽?找死麽?!”
孫晟絲毫不畏懼,馬上昂起頭大笑道:“一介武夫終究是一介武夫而已,老夫敢來,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豈會怕你刀劍加身?!”
李重進見孫晟傲骨難馴,倒也不敢拔劍殺了他,冷冷的看著孫晟,那孫晟亦是冷冷的對視著,過了半晌,李重進搖搖頭還劍入鞘,說道:“我不和你逞口舌之爭,前頭我軍操演,本將軍再帶你去看看!”
孫晟捋了捋花白的胡須,冷笑道:“老夫到了此處七日,周主一直不肯相見,每日隻是讓將軍帶著老夫看周軍攻城,無非是想彰顯武功,想以威勢服人。李將軍,老夫也看夠了,是戰是和還請周主明示!”
李重進呃了一聲道:“陛下已有安排,待會兒便會召見先生了。”
……
一炷香之後,孫晟被帶到柴榮的皇帳之內,見禮畢,主位上的柴榮一臉倦容單手支頤看著孫晟皺眉道:“李璟讓你來說何事?”
孫晟不軟不硬的答道:“兩家罷兵之事。”
柴榮嗤之以鼻道:“你說朕會罷兵麽?”
孫晟搖搖頭道:“觀陛下布營森嚴,乃是不會罷兵的。”
柴榮哼了一聲又道:“罷兵要有罷兵的誠意,朕看了李璟求和的上表,說割讓壽州,可如今劉仁瞻仍據守,你朝如何信守諾言?”
孫晟朗聲道:“陛下若肯罷兵,老夫必定說服劉將軍開城。”
柴榮哦了一聲麵露喜色道:“朕愛惜劉仁瞻將才,你若能說服劉仁瞻歸降,朕會考慮罷兵之事。”
孫晟點點頭道:“那請陛下讓老夫到城下和劉將軍說話。”柴榮當下大喜,如果孫晟能說服劉仁瞻來降,自己即可得壽州堅城,又能得劉仁瞻如此將才,那可真是天大的喜事。當下柴榮急忙命人擺駕,自己親自帶著孫晟到城下,他倒要看看孫晟如何勸說劉仁瞻。
到了城下,柴榮騎馬上黃傘蓋下等候,十餘名周軍鐵騎軍帶著孫晟打出孫晟的旗號來到城下,齊聲呐喊道:“請劉將軍出來說話,唐使孫晟孫大人求見!”
壽州已經被圍困了近個月,孤城北懸,孫晟倒是第一個來到壽州城下的南唐大臣,聽聞此言,城頭上兵將都是齊聲驚呼起來,早有人急報劉仁瞻去了。
過了片刻,劉仁瞻全身甲胄上到城頭來,城垛上往下看去,隻見城下的果然是當朝司空孫晨,劉仁瞻大喜喝道:“孫大人何以能至此?”
孫晟策馬上前幾步,朗聲喝道:“劉將軍,老夫來此本是為了和周國商議兩家罷兵之事,但這些天看來,周主毫無罷兵誠意。劉將軍!你是大唐的忠臣,降敵會遺臭萬年,如今固守壽州城,已斷無活路,不要再妄想活著回金陵見皇上了,忠死節吧!老夫先你一步而已!”
劉仁瞻聞言放聲大哭起來,就城頭上向著孫晟拜了三拜,又向南方拜了三拜,以示要為唐天子忠死節,跟著拔出長劍高舉大喝道:“臣一定忠死節!”城頭上清淮軍兵將們紛紛大聲呼喝道:“忠死節!忠死節!”
柴榮大怒,命人將孫晟帶回。孫晟被人押回到柴榮麵前,李重進等大將紛紛大怒,欲拔劍殺之,柴榮止住,冷冷的看著閉目待死的孫晟說道:“此刻殺了你卻正好遂了你的心願,想要忠死節?朕偏偏要你活著!”跟著冷喝道:“來人,把他帶回都城大梁看管,每日錦衣玉食的供養著不可怠慢,朕倒要看看他服不服!”
孫晟大急,睜開眼睛大叫道:“老夫隻求速死!不去大梁!”眾兵卒上前按住,就往下拖去。李重進等諸將看了都開始暗暗佩服這倔強的老頭,柴榮看了看城頭的劉仁瞻,淡淡的說道:“你們越是忠心,朕就越要招降你們,讓人心悅誠服也是一種樂趣,哈哈哈!”
……
孫晟被押往大梁看管,柴榮將孫晟隨從皆放回,並給唐主李璟帶去拒絕和議的消息。
唐廷上下得了消息無不驚駭,一股絕望的氣氛籠罩著金陵,但隨著高弼和劉逸軒的奏折到來,盛唐的義軍居然又一次大敗周軍,從劉逸軒的奏折,唐廷武都讀懂了一個意思,南人行舟,北人騎馬,要守淮南,就得活用水軍。李璟大喜過望,當下調整部署,命自己的弟弟齊王李景達為諸道兵馬元帥,陳覺為監軍使,邊鎬為應援都軍使,率軍渡江,自瓜步今江蘇合東南北上;命右衛將軍陸孟俊率兵萬餘出常州奪泰、揚二州;遣鴻臚卿潘承祜赴泉、建等州招募驍勇;以許稹為西麵行營應援使,拉攏盛唐義軍,配合主力抗擊後周軍。
到了四月,柴榮得到李穀部盛唐縣大敗的消息,損軍千有餘,輜重糧草皆失去,大將白延遇、司超被俘,李穀、王彥升、王昭等帶著殘軍已經退回到了正陽。
柴榮聞訊,怒火萬丈便喝命大將張永德持自己的旨意,前去將李穀等軍將抓到行營問罪!
當晚天色悶熱,烏雲密布,看來似乎有場大風雨要來。柴榮行營內燈火通明,各軍大將分列兩班,李穀、王彥升、王昭三人被綁縛階下,聽完三將講述的詳細戰敗經過,營眾將都是默然不語,均是暗想若是自己領軍,能不能逃過徐皓月的謀算呢?
一道閃電劃過,跟著隆隆的雷聲響起,柴榮的麵容陰鶩得可怕,冷冷的說道:“李穀發回都城交由樞密院議罪!王彥升、王昭杖責一百,降為馬軍兵卒,軍前留用!”營外殿前軍執法司將三將帶下,李穀回都城後被削職為民,此後鬱鬱而終。
治完三將的罪過,柴榮冷冷的說道:“這三人,朕不會殺他們,他們並非臨陣脫逃,而是智不如人,是朕小看了徐皓月,這小子兵法如此厲害,難道真是徐溫的後人?!”
說話間帳外傾盆大雨如約而至,又有揚州韓令坤部信使到來,言之唐軍李景達部、陸孟俊部大軍北上猛攻泰州、揚州,韓令坤請旨後撤。
柴榮大怒喝道:“回去告訴韓令坤,膽敢後退,朕絕不輕饒!”
當下柴榮也調整部署,命李重進為廬、壽等州招討使,武行德為濠州城下都部署,向訓為淮南節度使兼沿江招討使;命趙匡胤率部出合,以迎擊南唐軍反攻,應援韓令坤,唐周兩軍一輪的大戰又將展開。
;
周軍淮南道行營部署、壽州招討使李重進騎馬上,誌得意滿的看著身旁和自己並駕齊驅的南唐司空孫晟,手馬鞭嗖的一揮,哈哈笑道:“孫和使,你看我這營盤如何?”
孫晟皺眉道:“我朝沒有和使一職,老夫官職乃是司空,此次司職兩家罷兵使者!”
被孫晟不軟不硬的頂了回來,李重進黝黑的麵孔上笑意濃:“南人風之氣甚重,求和都說得這般冠冕堂皇,真是好笑,哈哈。”
孫晟淡淡的說道:“我朝化的確昌盛,南人雖然弱,但人自古皆有一翻傲骨,將軍武家出身,不知者不為過!”
李重進重重的嘿了一聲慍道:“那孫大人看我這營盤如何?”
孫晟微微頷首道:“北軍果然人馬雄壯,旌旗如林,營帳漫天。”李重進得意的又撚著胡須笑了起來,但孫晟接著說道:“不過卻拿這壽州城毫無辦法,老夫到覺著甚為驚奇!”
李重進大怒腰間長劍抽出一半喝道:“老匹夫!你說什麽?找死麽?!”
孫晟絲毫不畏懼,馬上昂起頭大笑道:“一介武夫終究是一介武夫而已,老夫敢來,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豈會怕你刀劍加身?!”
李重進見孫晟傲骨難馴,倒也不敢拔劍殺了他,冷冷的看著孫晟,那孫晟亦是冷冷的對視著,過了半晌,李重進搖搖頭還劍入鞘,說道:“我不和你逞口舌之爭,前頭我軍操演,本將軍再帶你去看看!”
孫晟捋了捋花白的胡須,冷笑道:“老夫到了此處七日,周主一直不肯相見,每日隻是讓將軍帶著老夫看周軍攻城,無非是想彰顯武功,想以威勢服人。李將軍,老夫也看夠了,是戰是和還請周主明示!”
李重進呃了一聲道:“陛下已有安排,待會兒便會召見先生了。”
……
一炷香之後,孫晟被帶到柴榮的皇帳之內,見禮畢,主位上的柴榮一臉倦容單手支頤看著孫晟皺眉道:“李璟讓你來說何事?”
孫晟不軟不硬的答道:“兩家罷兵之事。”
柴榮嗤之以鼻道:“你說朕會罷兵麽?”
孫晟搖搖頭道:“觀陛下布營森嚴,乃是不會罷兵的。”
柴榮哼了一聲又道:“罷兵要有罷兵的誠意,朕看了李璟求和的上表,說割讓壽州,可如今劉仁瞻仍據守,你朝如何信守諾言?”
孫晟朗聲道:“陛下若肯罷兵,老夫必定說服劉將軍開城。”
柴榮哦了一聲麵露喜色道:“朕愛惜劉仁瞻將才,你若能說服劉仁瞻歸降,朕會考慮罷兵之事。”
孫晟點點頭道:“那請陛下讓老夫到城下和劉將軍說話。”柴榮當下大喜,如果孫晟能說服劉仁瞻來降,自己即可得壽州堅城,又能得劉仁瞻如此將才,那可真是天大的喜事。當下柴榮急忙命人擺駕,自己親自帶著孫晟到城下,他倒要看看孫晟如何勸說劉仁瞻。
到了城下,柴榮騎馬上黃傘蓋下等候,十餘名周軍鐵騎軍帶著孫晟打出孫晟的旗號來到城下,齊聲呐喊道:“請劉將軍出來說話,唐使孫晟孫大人求見!”
壽州已經被圍困了近個月,孤城北懸,孫晟倒是第一個來到壽州城下的南唐大臣,聽聞此言,城頭上兵將都是齊聲驚呼起來,早有人急報劉仁瞻去了。
過了片刻,劉仁瞻全身甲胄上到城頭來,城垛上往下看去,隻見城下的果然是當朝司空孫晨,劉仁瞻大喜喝道:“孫大人何以能至此?”
孫晟策馬上前幾步,朗聲喝道:“劉將軍,老夫來此本是為了和周國商議兩家罷兵之事,但這些天看來,周主毫無罷兵誠意。劉將軍!你是大唐的忠臣,降敵會遺臭萬年,如今固守壽州城,已斷無活路,不要再妄想活著回金陵見皇上了,忠死節吧!老夫先你一步而已!”
劉仁瞻聞言放聲大哭起來,就城頭上向著孫晟拜了三拜,又向南方拜了三拜,以示要為唐天子忠死節,跟著拔出長劍高舉大喝道:“臣一定忠死節!”城頭上清淮軍兵將們紛紛大聲呼喝道:“忠死節!忠死節!”
柴榮大怒,命人將孫晟帶回。孫晟被人押回到柴榮麵前,李重進等大將紛紛大怒,欲拔劍殺之,柴榮止住,冷冷的看著閉目待死的孫晟說道:“此刻殺了你卻正好遂了你的心願,想要忠死節?朕偏偏要你活著!”跟著冷喝道:“來人,把他帶回都城大梁看管,每日錦衣玉食的供養著不可怠慢,朕倒要看看他服不服!”
孫晟大急,睜開眼睛大叫道:“老夫隻求速死!不去大梁!”眾兵卒上前按住,就往下拖去。李重進等諸將看了都開始暗暗佩服這倔強的老頭,柴榮看了看城頭的劉仁瞻,淡淡的說道:“你們越是忠心,朕就越要招降你們,讓人心悅誠服也是一種樂趣,哈哈哈!”
……
孫晟被押往大梁看管,柴榮將孫晟隨從皆放回,並給唐主李璟帶去拒絕和議的消息。
唐廷上下得了消息無不驚駭,一股絕望的氣氛籠罩著金陵,但隨著高弼和劉逸軒的奏折到來,盛唐的義軍居然又一次大敗周軍,從劉逸軒的奏折,唐廷武都讀懂了一個意思,南人行舟,北人騎馬,要守淮南,就得活用水軍。李璟大喜過望,當下調整部署,命自己的弟弟齊王李景達為諸道兵馬元帥,陳覺為監軍使,邊鎬為應援都軍使,率軍渡江,自瓜步今江蘇合東南北上;命右衛將軍陸孟俊率兵萬餘出常州奪泰、揚二州;遣鴻臚卿潘承祜赴泉、建等州招募驍勇;以許稹為西麵行營應援使,拉攏盛唐義軍,配合主力抗擊後周軍。
到了四月,柴榮得到李穀部盛唐縣大敗的消息,損軍千有餘,輜重糧草皆失去,大將白延遇、司超被俘,李穀、王彥升、王昭等帶著殘軍已經退回到了正陽。
柴榮聞訊,怒火萬丈便喝命大將張永德持自己的旨意,前去將李穀等軍將抓到行營問罪!
當晚天色悶熱,烏雲密布,看來似乎有場大風雨要來。柴榮行營內燈火通明,各軍大將分列兩班,李穀、王彥升、王昭三人被綁縛階下,聽完三將講述的詳細戰敗經過,營眾將都是默然不語,均是暗想若是自己領軍,能不能逃過徐皓月的謀算呢?
一道閃電劃過,跟著隆隆的雷聲響起,柴榮的麵容陰鶩得可怕,冷冷的說道:“李穀發回都城交由樞密院議罪!王彥升、王昭杖責一百,降為馬軍兵卒,軍前留用!”營外殿前軍執法司將三將帶下,李穀回都城後被削職為民,此後鬱鬱而終。
治完三將的罪過,柴榮冷冷的說道:“這三人,朕不會殺他們,他們並非臨陣脫逃,而是智不如人,是朕小看了徐皓月,這小子兵法如此厲害,難道真是徐溫的後人?!”
說話間帳外傾盆大雨如約而至,又有揚州韓令坤部信使到來,言之唐軍李景達部、陸孟俊部大軍北上猛攻泰州、揚州,韓令坤請旨後撤。
柴榮大怒喝道:“回去告訴韓令坤,膽敢後退,朕絕不輕饒!”
當下柴榮也調整部署,命李重進為廬、壽等州招討使,武行德為濠州城下都部署,向訓為淮南節度使兼沿江招討使;命趙匡胤率部出合,以迎擊南唐軍反攻,應援韓令坤,唐周兩軍一輪的大戰又將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