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周軍歌檀來
後周顯德四年十月,周世宗柴榮任命王樸為東京留守,準許他機斷行事,任命三司使張美充任大內都點檢,率領殿前軍十萬大軍第三次親征淮南。兵馬出大梁城之前,柴榮親閱三軍,於帥旗前立誓,不破淮南終不北還,眾兵將皆凜然,知道這次皇帝是決心已定的了。
柴榮兵馬水陸並進,自渦口入淮後直趨泗州。後周大將張永德、趙匡胤等泗州等候,兩軍會師聲威震天。唐軍大將郭廷謂、林仁肇等見周軍勢大,不敢出擊,楚州前沿羊馬城布防。柴榮會齊諸將,便以趙匡胤為前部,驅兵水陸並進攻楚州。
楚州羊馬城外,唐軍大將郭廷謂列柵於城東北灘地,環水自固,唐軍鎮海軍節使林仁肇以戰船數屯於城北,並植巨木於淮水設障阻截周軍。
十一月,後周軍前部趙匡胤率軍水陸並進,攻克羊馬城外圍唐軍陸寨,殺唐軍五千餘人,降卒兩千餘人。後周水軍大將王環拔其水寨,衝破水障,焚其戰船七十餘艘,殺兩千餘人。郭廷謂退保羊馬城,林仁肇率領水軍殘餘退往楚州。
是夜周軍環攻羊馬城不停,城郭廷謂驚恐不已,及至天明柴榮鑾駕已至,郭廷謂駭於周軍聲威,上表於周主言:“臣家江南,今若遽降,恐為唐所種族,請先遣使詣金陵稟命,然後出降。”柴榮許之。
郭廷謂便遣使南去,一麵將周軍情況稟明唐主李璟,一麵陳**保城姓性命,請命降周。李璟知道郭廷謂派人示警,周軍有意南下,而且軍容浩大,萬難匹敵,遂垂淚允降。
得到唐主允降的詔書後,郭廷謂集諸軍於壘門之外,南望大慟而降於周,至城外鑾駕前,見周世宗柴榮。柴榮大加懷柔之策,特加宴勞,賜金帶、襲衣、良馬、器皿,拜郭廷謂為亳州防禦使,以其弟本州馬步都校郭廷讚為和州刺史。
羊馬城即克,周軍繼而乘勝沿淮東進,周師步騎十萬,水陸齊進,軍士作《檀來》之歌,聲聞數十裏。十二月,周軍屯於楚州之北門。
周軍到達楚州城下,唐軍守將張彥卿、鄭昭業不理會柴榮的招降,死守城池。周軍諸將環攻楚州,但唐軍死守不退激戰至十二月底,楚州依然巍然不動。
楚州進行城防戰之時,林仁肇率領水軍出擊,和周軍水軍淮水上搏殺。林仁肇驍勇,親駕舟船奮勇突陣,往來飛馳,周軍皆駭然,皆呼林仁肇為林虎兒。
戰爭持續到第二年,唐主李璟為了提升士氣,改年號交泰,大赦天下。
周軍攻楚州四十餘日不克,損兵折將甚重,周世宗柴榮親自督軍,以挖地道攻到北門城下,周軍舉火焚燒城門,北門被攻破。周軍突入城內之後,張彥卿、鄭昭業仍不肯降,率領唐軍和周軍巷戰,逐街逐屋廝殺。周軍見唐軍還不肯認輸,依附城內民居死戰,眾軍大怒四麵出擊,唐軍連同姓被周軍殺戮甚重。
後張彥卿和鄭昭業率領數唐軍死守節使府,周軍猛攻不止,後唐軍悉數戰死,無一人投降。楚州城街巷大戰,周軍起初還不殺姓,但唐軍抵抗甚烈,到後來周軍也不管什麽姓什麽唐軍,見人就殺,城內民居廬舍焚毀無數。
趙匡胤率軍將節使府的唐軍殘兵殺之後,率田重進、李懷忠二將四處巡視,殺唐軍殘兵。想不到趙匡胤等人來到一處小巷外,卻見巷子口一具無頭女屍躺那裏,脖頸處的鮮血兀自汩汩的冒著,她懷一個數月大的嬰兒卻還趴她敞開的懷,小嘴不停的吮吸著他母親的乳汁,口不時咿呀咿呀的叫喚著。
趙匡胤看了麵色一變,手染血的戰刀緩緩的垂了下來,上前去將那嬰孩抱起,沉聲喚道:“重進!”
他身後田重進滿身血汙,上前躬身道:“大爺有何吩咐?”
趙匡胤輕歎道:“命各軍封刀離城!”
田重進急道:“大爺,我們好不容易攻進城了……”
話還沒說完卻被趙匡胤沉聲打斷道:“我說封刀出城!”田重進不敢違命,隻得躬身領命而去。
過了片刻,隻見數騎傳令兵飛馳於楚州城內的街道上,手持傳令旗號邊跑邊大聲喊道:“趙將軍將領!封刀出城!封刀出城!”
聽到這個將令,周軍兵士們紛紛將兵刃收起,往城外退去,也正是趙匡胤這個將令救了楚州不少的姓。是役,楚州唐軍全軍覆沒,姓死周軍刀下的亦有萬餘人,民居廬舍被焚毀數千間。
那條小巷外拾獲的嬰兒,趙匡胤將他交給田重進尋人照養下來,趙匡胤打算將他收為義子,而那條小巷的姓因為這個嬰兒而得救,這條小巷也得名因子巷。
趙匡胤收養這個孩子的時候,他並不知道徐皓月從前兩年前就已經遇到差不多相同的事,徐皓月同樣的收養了那個嬰孩,唯一不同的是趙匡胤的殺戮之心被這個嬰孩止住了。
楚州即克,柴榮派官吏安撫楚州姓,遣兵繼續南進,趙匡胤部仍是前部,到達揚州高郵之時,聽聞唐軍放火將揚州官府民居皆燒毀,驅趕揚州姓南渡長江。等到趙匡胤大軍到達之時,繁華一時的揚州城已經燒成了一片白地,城隻剩下十幾個腿腳不便、有病身的老弱姓。
周軍勢如破竹南下,趙匡胤偵之泰州兵力空虛,前軍東進襲取泰州,繼而攻下廣陵,周軍水軍長江口大戰林仁肇的唐軍水軍,林仁肇招架不住,幾乎全軍覆沒。周軍迎周世宗柴榮鑾駕於長江口上,聲威浩大。
至此唐軍淮上水軍全軍覆沒,沿淮州縣全部陷落,整個東路已經被周軍全部占領,就想徐皓月預料的那樣,周軍根本不管西路,占領整個淮南東路之後,水軍陳軍長江之上,整個長江南岸的唐國城池都暴露周軍的鐵蹄之下,想打何處都行。
金陵城內此刻早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富商富戶們收拾細軟準備再往南逃,姓們哭爹喊娘的也打算出逃,繁華的金陵城再一次籠罩戰陣的陰雲之。
誠心堂內,李璟正大口大口的喝著酒,麵色枯槁而木然,堂上宋齊丘等重臣皆站著,靜靜的等候李璟話。但李璟隻顧著喝酒,跟著笑謂眾臣道:“吾身得免,幸矣,何暇慮後世哉!”群臣皆是目瞪口呆,想不到一國之君然說出這般話來。
宋齊丘勉強上前輕咳一聲奏道:“陛下,使契丹、北漢使者陳處堯已經覲見了契丹狼主,契丹已經答應出兵攻打周國,陳處堯如今正往北漢都城太原而去,契丹已經答應出兵,想來說服漢軍出兵攻打周國亦不是難事。此刻該當遣使過江,麵見周主,約談罷兵之事,拖延時日,待周軍後院失火,我軍再圖北上。”
韓熙載大聲道:“陛下不可,若是要戰便一戰到底,這般反複無常,若是契丹、北漢出兵失敗,再想要媾和於周,隻怕是不能了。”
宋齊丘溫言道:“白甲軍尚西路支撐,吾軍淮南並未一敗塗地,此刻約談一來拖延時日,二來若是能保住東路鹽場,周主苛求不多,亦可答應。”
韓熙載冷笑道:“前番李德明出使周國,所提罷兵條件亦不過如是,為何當日宋相言德明獻媚賣國?”
宋齊丘冷聲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韓熙載還要再說,李璟大怒,將手玉杯執於地上拍案而起怒道:“夠啦!爾等要吵到何時?”眾臣見皇帝怒,都躬身不敢說話,噤若寒蟬。
李璟看了看宋齊丘,沉聲道:“宋老,此時朕便再聽你一次,若是此次再有閃失,朕定不會罷休!”
宋齊丘微微一怔,看了看身旁的韓熙載,腦海劃過一道閃電,幡然醒悟過來,李璟定是聽了韓熙載的話,唐軍累敗,對自己所獻之策已經開始有所懷疑了,這次若是不能平息戰火,那等待自己的便是倒台失勢了。
說到這裏,皇太弟李景遂也出班奏道:“陛下,如今朝局危難,臣弟不能匡扶,實不敢竊據儲位,臣弟請求出宮,就任一方藩鎮。燕王弘冀是嫡長子又有軍功,應該當繼承人,謹奏奉上皇太弟的寶冊。”李景遂已經前後共十次上表請求辭去儲君之位了,此刻又說了出來,李璟麵上陰晴不定。齊王李景達出班請奏,因為東路軍大敗,請辭去元帥之職。
李璟沉思片刻,才下定了決心,於是封李景遂為晉王,加官天策上將軍、江南西道兵馬元帥、洪州大都督、太尉、尚書令,任命李景達為浙西道元帥、潤州大都督。李景達因浙西正用兵,堅決推辭,改任撫州大都督。南唐主立李弘冀為皇太子,參預決定各種政務。
當日,唐廷議定,乃遣兵部侍郎陳覺奉表覲見周主柴榮,奏請傳位於太子弘冀,自去帝號,向周主稱臣。這時淮南惟盛唐、英山、廬、舒、蘄、黃等州未下,陳覺得到李璟給出的談判底線卻是,獻淮南未陷之地,劃江為境,以求息兵!
……
後周顯德四年十月,周世宗柴榮任命王樸為東京留守,準許他機斷行事,任命三司使張美充任大內都點檢,率領殿前軍十萬大軍第三次親征淮南。兵馬出大梁城之前,柴榮親閱三軍,於帥旗前立誓,不破淮南終不北還,眾兵將皆凜然,知道這次皇帝是決心已定的了。
柴榮兵馬水陸並進,自渦口入淮後直趨泗州。後周大將張永德、趙匡胤等泗州等候,兩軍會師聲威震天。唐軍大將郭廷謂、林仁肇等見周軍勢大,不敢出擊,楚州前沿羊馬城布防。柴榮會齊諸將,便以趙匡胤為前部,驅兵水陸並進攻楚州。
楚州羊馬城外,唐軍大將郭廷謂列柵於城東北灘地,環水自固,唐軍鎮海軍節使林仁肇以戰船數屯於城北,並植巨木於淮水設障阻截周軍。
十一月,後周軍前部趙匡胤率軍水陸並進,攻克羊馬城外圍唐軍陸寨,殺唐軍五千餘人,降卒兩千餘人。後周水軍大將王環拔其水寨,衝破水障,焚其戰船七十餘艘,殺兩千餘人。郭廷謂退保羊馬城,林仁肇率領水軍殘餘退往楚州。
是夜周軍環攻羊馬城不停,城郭廷謂驚恐不已,及至天明柴榮鑾駕已至,郭廷謂駭於周軍聲威,上表於周主言:“臣家江南,今若遽降,恐為唐所種族,請先遣使詣金陵稟命,然後出降。”柴榮許之。
郭廷謂便遣使南去,一麵將周軍情況稟明唐主李璟,一麵陳**保城姓性命,請命降周。李璟知道郭廷謂派人示警,周軍有意南下,而且軍容浩大,萬難匹敵,遂垂淚允降。
得到唐主允降的詔書後,郭廷謂集諸軍於壘門之外,南望大慟而降於周,至城外鑾駕前,見周世宗柴榮。柴榮大加懷柔之策,特加宴勞,賜金帶、襲衣、良馬、器皿,拜郭廷謂為亳州防禦使,以其弟本州馬步都校郭廷讚為和州刺史。
羊馬城即克,周軍繼而乘勝沿淮東進,周師步騎十萬,水陸齊進,軍士作《檀來》之歌,聲聞數十裏。十二月,周軍屯於楚州之北門。
周軍到達楚州城下,唐軍守將張彥卿、鄭昭業不理會柴榮的招降,死守城池。周軍諸將環攻楚州,但唐軍死守不退激戰至十二月底,楚州依然巍然不動。
楚州進行城防戰之時,林仁肇率領水軍出擊,和周軍水軍淮水上搏殺。林仁肇驍勇,親駕舟船奮勇突陣,往來飛馳,周軍皆駭然,皆呼林仁肇為林虎兒。
戰爭持續到第二年,唐主李璟為了提升士氣,改年號交泰,大赦天下。
周軍攻楚州四十餘日不克,損兵折將甚重,周世宗柴榮親自督軍,以挖地道攻到北門城下,周軍舉火焚燒城門,北門被攻破。周軍突入城內之後,張彥卿、鄭昭業仍不肯降,率領唐軍和周軍巷戰,逐街逐屋廝殺。周軍見唐軍還不肯認輸,依附城內民居死戰,眾軍大怒四麵出擊,唐軍連同姓被周軍殺戮甚重。
後張彥卿和鄭昭業率領數唐軍死守節使府,周軍猛攻不止,後唐軍悉數戰死,無一人投降。楚州城街巷大戰,周軍起初還不殺姓,但唐軍抵抗甚烈,到後來周軍也不管什麽姓什麽唐軍,見人就殺,城內民居廬舍焚毀無數。
趙匡胤率軍將節使府的唐軍殘兵殺之後,率田重進、李懷忠二將四處巡視,殺唐軍殘兵。想不到趙匡胤等人來到一處小巷外,卻見巷子口一具無頭女屍躺那裏,脖頸處的鮮血兀自汩汩的冒著,她懷一個數月大的嬰兒卻還趴她敞開的懷,小嘴不停的吮吸著他母親的乳汁,口不時咿呀咿呀的叫喚著。
趙匡胤看了麵色一變,手染血的戰刀緩緩的垂了下來,上前去將那嬰孩抱起,沉聲喚道:“重進!”
他身後田重進滿身血汙,上前躬身道:“大爺有何吩咐?”
趙匡胤輕歎道:“命各軍封刀離城!”
田重進急道:“大爺,我們好不容易攻進城了……”
話還沒說完卻被趙匡胤沉聲打斷道:“我說封刀出城!”田重進不敢違命,隻得躬身領命而去。
過了片刻,隻見數騎傳令兵飛馳於楚州城內的街道上,手持傳令旗號邊跑邊大聲喊道:“趙將軍將領!封刀出城!封刀出城!”
聽到這個將令,周軍兵士們紛紛將兵刃收起,往城外退去,也正是趙匡胤這個將令救了楚州不少的姓。是役,楚州唐軍全軍覆沒,姓死周軍刀下的亦有萬餘人,民居廬舍被焚毀數千間。
那條小巷外拾獲的嬰兒,趙匡胤將他交給田重進尋人照養下來,趙匡胤打算將他收為義子,而那條小巷的姓因為這個嬰兒而得救,這條小巷也得名因子巷。
趙匡胤收養這個孩子的時候,他並不知道徐皓月從前兩年前就已經遇到差不多相同的事,徐皓月同樣的收養了那個嬰孩,唯一不同的是趙匡胤的殺戮之心被這個嬰孩止住了。
楚州即克,柴榮派官吏安撫楚州姓,遣兵繼續南進,趙匡胤部仍是前部,到達揚州高郵之時,聽聞唐軍放火將揚州官府民居皆燒毀,驅趕揚州姓南渡長江。等到趙匡胤大軍到達之時,繁華一時的揚州城已經燒成了一片白地,城隻剩下十幾個腿腳不便、有病身的老弱姓。
周軍勢如破竹南下,趙匡胤偵之泰州兵力空虛,前軍東進襲取泰州,繼而攻下廣陵,周軍水軍長江口大戰林仁肇的唐軍水軍,林仁肇招架不住,幾乎全軍覆沒。周軍迎周世宗柴榮鑾駕於長江口上,聲威浩大。
至此唐軍淮上水軍全軍覆沒,沿淮州縣全部陷落,整個東路已經被周軍全部占領,就想徐皓月預料的那樣,周軍根本不管西路,占領整個淮南東路之後,水軍陳軍長江之上,整個長江南岸的唐國城池都暴露周軍的鐵蹄之下,想打何處都行。
金陵城內此刻早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富商富戶們收拾細軟準備再往南逃,姓們哭爹喊娘的也打算出逃,繁華的金陵城再一次籠罩戰陣的陰雲之。
誠心堂內,李璟正大口大口的喝著酒,麵色枯槁而木然,堂上宋齊丘等重臣皆站著,靜靜的等候李璟話。但李璟隻顧著喝酒,跟著笑謂眾臣道:“吾身得免,幸矣,何暇慮後世哉!”群臣皆是目瞪口呆,想不到一國之君然說出這般話來。
宋齊丘勉強上前輕咳一聲奏道:“陛下,使契丹、北漢使者陳處堯已經覲見了契丹狼主,契丹已經答應出兵攻打周國,陳處堯如今正往北漢都城太原而去,契丹已經答應出兵,想來說服漢軍出兵攻打周國亦不是難事。此刻該當遣使過江,麵見周主,約談罷兵之事,拖延時日,待周軍後院失火,我軍再圖北上。”
韓熙載大聲道:“陛下不可,若是要戰便一戰到底,這般反複無常,若是契丹、北漢出兵失敗,再想要媾和於周,隻怕是不能了。”
宋齊丘溫言道:“白甲軍尚西路支撐,吾軍淮南並未一敗塗地,此刻約談一來拖延時日,二來若是能保住東路鹽場,周主苛求不多,亦可答應。”
韓熙載冷笑道:“前番李德明出使周國,所提罷兵條件亦不過如是,為何當日宋相言德明獻媚賣國?”
宋齊丘冷聲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韓熙載還要再說,李璟大怒,將手玉杯執於地上拍案而起怒道:“夠啦!爾等要吵到何時?”眾臣見皇帝怒,都躬身不敢說話,噤若寒蟬。
李璟看了看宋齊丘,沉聲道:“宋老,此時朕便再聽你一次,若是此次再有閃失,朕定不會罷休!”
宋齊丘微微一怔,看了看身旁的韓熙載,腦海劃過一道閃電,幡然醒悟過來,李璟定是聽了韓熙載的話,唐軍累敗,對自己所獻之策已經開始有所懷疑了,這次若是不能平息戰火,那等待自己的便是倒台失勢了。
說到這裏,皇太弟李景遂也出班奏道:“陛下,如今朝局危難,臣弟不能匡扶,實不敢竊據儲位,臣弟請求出宮,就任一方藩鎮。燕王弘冀是嫡長子又有軍功,應該當繼承人,謹奏奉上皇太弟的寶冊。”李景遂已經前後共十次上表請求辭去儲君之位了,此刻又說了出來,李璟麵上陰晴不定。齊王李景達出班請奏,因為東路軍大敗,請辭去元帥之職。
李璟沉思片刻,才下定了決心,於是封李景遂為晉王,加官天策上將軍、江南西道兵馬元帥、洪州大都督、太尉、尚書令,任命李景達為浙西道元帥、潤州大都督。李景達因浙西正用兵,堅決推辭,改任撫州大都督。南唐主立李弘冀為皇太子,參預決定各種政務。
當日,唐廷議定,乃遣兵部侍郎陳覺奉表覲見周主柴榮,奏請傳位於太子弘冀,自去帝號,向周主稱臣。這時淮南惟盛唐、英山、廬、舒、蘄、黃等州未下,陳覺得到李璟給出的談判底線卻是,獻淮南未陷之地,劃江為境,以求息兵!
……